2020年(岗位职责)公安消防监督执法人员火灾事故调查岗位资格考试复习大纲(doc71)(1)

上传人:精****库 文档编号:135776897 上传时间:2020-06-18 格式:DOC 页数:67 大小:194.6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年(岗位职责)公安消防监督执法人员火灾事故调查岗位资格考试复习大纲(doc71)(1)_第1页
第1页 / 共67页
2020年(岗位职责)公安消防监督执法人员火灾事故调查岗位资格考试复习大纲(doc71)(1)_第2页
第2页 / 共67页
2020年(岗位职责)公安消防监督执法人员火灾事故调查岗位资格考试复习大纲(doc71)(1)_第3页
第3页 / 共67页
2020年(岗位职责)公安消防监督执法人员火灾事故调查岗位资格考试复习大纲(doc71)(1)_第4页
第4页 / 共67页
2020年(岗位职责)公安消防监督执法人员火灾事故调查岗位资格考试复习大纲(doc71)(1)_第5页
第5页 / 共6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年(岗位职责)公安消防监督执法人员火灾事故调查岗位资格考试复习大纲(doc71)(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年(岗位职责)公安消防监督执法人员火灾事故调查岗位资格考试复习大纲(doc71)(1)(6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公安消防监督执法人员(火灾事故调查)岗位资格考试复习大纲第一部分 火灾事故调查基础理论 一、燃烧原理1掌握燃烧的本质特征答:燃烧是一种放热发光的化学反应。2掌握燃烧必备的条件答:燃烧的发生和发展,一般必须具备以下三个条件:可燃物、氧化剂和温度(引火源)。 二、燃烧过程1掌握燃烧的基本过程答:一切物质燃烧都是分为两个阶段进行的。先是氧化剂和物质的分子互相接触而开始缓慢的氧化反应,温度不断地升高而达到自燃;然后是连续的燃烧阶段。2了解气体、液体燃烧的历程答:可燃物质受热后,因其聚集状态不同发生不同的变化,气态或蒸气态的物质进行的燃烧;液体在燃烧过程中,不是液体本身在燃烧,而是液体受热后蒸发为蒸气,

2、蒸气受热后再发生热分解、氧化,温度达到自燃点再燃烧的过程。3掌握固体的燃烧历程答:固体物质受热分解或熔化,蒸发变成蒸气进行燃烧。4了解物质的燃烧产物答:物质燃烧时生成的气体,蒸气和固体物质叫做燃烧产物。其中,散发在空气中能被人们 看到的燃烧产物叫做烟雾。实际上烟雾是由浮游在空气申的微小固体颗粒、微小液滴及气体。5掌握木材的燃烧过程答:木材开始受热时,先蒸发掉水分,析出不燃气体,以后外层开始热分解出可燃的气态物质,以氢气和甲烷气为主,同时放出热量,开始剧烈氧化,直至出现有火焰的燃烧。当木材热分解完以后,有火焰的燃烧停止。而进人木材的无焰燃烧阶段。6掌握根据烟的特征判断燃烧物质的种类答:在火灾调查

3、时可根据烟雾酌特征判断燃烧物质的种类。烟的流速是根据当时的温度高低和燃烧速度的快慢而有所不同。一般情况是:在平面上流动时,垂直方同流动肘,流速大约为3一5m/s。在此场的烟雾中能见物体的最大距离。是和用减光系数表示的烟浓度大体上成反比。也就是说烟雾浓度增加1倍。能见距离将减少二分之一。7掌握物质燃烧时释放的几种有毒气体以及对人体的影响答:一氧化碳5000ppm时经过20-30分钟有死亡的危险,10000ppm吸入数次后失去知觉,1-2分钟死亡;二氧化碳500ppm短时间内有生命危险;氯化氢10ppm时强烈地刺激鼻子,不能坚持30分钟以上,50ppm短时间内能坚持信极限数,1000ppm有生命危

4、险;硫化氢200ppm经5-8分钟,强烈刺激眼睛、鼻子和气管,500-700ppm,经1小时,严重中毒,1000-3000ppm,致死;氮氧化物,60ppm短时间内气管感到刺激,100ppm短时间内刺激气管、咳嗽,继续作用对生命有危险,250ppm短时间内可迅速致死。8了解火焰的定义和组成答:是由于可燃物质在加热时,被分解或蒸发出来的气体产物燃烧所形成的气相燃烧区域。火焰是由三个不同焰心、 内焰、外焰三个部分组成。 9了解物质燃烧时,其火焰显光或不显光,有烟或无烟,主要取决的条件答:主要取决于物质中氧 和碳的含量。含氧量达50%以上的燃烧物质,燃烧时生成不显光的火焰;含氧量在50%以下的物质燃

5、烧时,生成显光的火焰;含碳量在60%以上的物质燃烧时则生成显光而带有大量熏烟的火焰。10了解热值的概念答:单位重量或单位体积的可燃物质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11了解热传播的主要方式答:物质在火灾现场燃烧时放出的热能,通常是以传导、辐射和对流三种方式向外传播的。 三、燃烧类型1掌握闪燃和闪点的概念答:在一定温度下,易燃与可燃液体 (也包括能蒸发出蒸气的少量固体)表面上产生的蒸气,当与空气混合后。一遇着火源,就会发生一闪即灭的燃烧。这种现象叫做闪燃。易燃与可燃液体表面能够发生闪燃的最低温度称为闪点。2掌握燃点的概念及与闪点的区别答:可燃物质开始持续燃烧时所需要的最低温度。一切可燃液体的燃点都高于其闪

6、点,而且液体闪点越低,燃点与闪点的差别越小。3了解物质的自燃点,影响物质自燃点的因素答:可燃物质受热发生自燃的最低温度叫自燃点;因素液体有压力、浓度、氧含量、催化剂、容器的材质和内径;固体;凡在受热时能熔融的固体。其自燃点的影响因素与液体和气体的相同,不熔化而发生分解,并析出气体产物,可燃固体粉碎得越细,自燃点越低,可燃固体的自燃点随受热时间的长短而发生变化。4了解物质受热自燃的原因接触灼热物体,2)直接用火加热3)摩擦生热 4)化学反应5)高压压缩6)热辐射作用5了解物质本身自燃的情况,物质本身自燃的发热机理有几种答:有些可燃物质在空气中,于远低于自燃点的温度下自然发热,并且这种热量经长时间

7、的积蓄使物质达到自燃点而燃烧的现象,叫做物质的本身自燃。物质本身自燃发热的原因有物质的氧化生热、分解生热、吸附生热、聚合生热和发酵生热。6掌握爆燃、爆炸、爆震及其区别答:爆炸物质的爆炸变化速率为数十米至百米,爆炸时压力不激增。爆炸物质的变化速度为每秒百米至千米,爆炸时仅在爆炸点引起压力激增,有震耳的响声,有破坏作用;爆震是突然升起极高的压力,其传播是通过超声波的冲击实现的,每秒可达数千米,这种冲击波能远离爆震发源地而存在。并引起该处其他炸药的爆炸(殉爆),具有很大的破坏力。7了解可燃性混合气体的爆炸浓度极限及影响因素答:可燃气体和液体蒸气与空气的混合物。遇着火源能够发生爆炸的浓度范围,叫做爆炸

8、浓度极限,通常用体积百分比表示。当空气申含有的可燃气体和液体蒸气所形成的混合物,遇火源能发生爆炸的最低浓度叫做爆炸浓度下限(也称为爆炸下限):遇火源能发生爆炸的最高浓度叫做爆炸浓度上限(也叫爆炸上限)。因素:温度、压力、含氧量、容器、火源。8了解可燃液体的温度爆炸极限,其下限与该液体闪点的关系答:可燃液体在一定温度下,由于蒸发而形成的等于爆炸浓度极限的蒸气浓度,这时的温度叫做爆炸温度极限。液体的爆炸浓度下限即为液体的闪点。9掌握可燃性粉尘发生爆炸应具备的条件答:可燃粉尘爆炸应具备三个条件。即粉尘本身具有爆炸性;粉尘必须悬浮在空气中并与空一 气混合到爆炸浓度;有足以引起粉尘爆炸的火源10了解影响

9、粉尘爆炸的主要因素答:颗粒度、挥发分、水分、灰分、火源强度。 四、化学危险物品的分类和性质1了解化学危险物品的分类答:爆炸品;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易燃液体;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毒害品和感染性物品;放射性物品;腐蚀品;杂品。2掌握化学危险品在贮存和运输中的危险性答:在贮存中,火灾危险性因素主要表现在物品本身(内因)和贮存环境(外因)两个方面。内因:性质互相抵触的物品混存;产品变质。外因:包装破坏或不符合要求;贮存条件不符合要求;违反操作规程;灭火方法不当;火源控制不严。化学危险物品运输的火灾危险性分析配装隔离不符合要求;装卸违反操作规程;车辆技术条件不佳;调车

10、作业违章溜放;行驶违章;装载有化学危险物品的车辆停放闹市区; 灭火方法错误。3了解爆炸品的分类答:按化学组成分类:无机类,有机类;按化学反应类型分类:单分解爆炸物质,复杂分解爆炸物质。4掌握炸药的特性答:敏感易爆性;燃烧性;破坏性;安定性;吸湿性;毒害性5掌握可燃性气体的分类方法及特性答:根据爆炸浓度下限分类:爆炸浓度下限小于10%的可燃气体为一级;级可燃性气体爆炸浓度下限大于或等于10%的可燃气体。根据使用形态和危险性分类:可燃气体;可燃液化气;可燃性蒸气;助燃气体;分解爆炸性气体;可燃性气体的特性:燃烧爆炸性,扩散性,可压缩性和膨胀性,带电性,毒害性,腐蚀性,6掌握易燃液体的分类方法及特性

11、答:根据易燃液体的特点和火灾危险性分类:我国建筑没计防火规范将易燃液体划分为甲、乙、丙三类。1)甲类。指闪点28的液体;2)乙类,指28闪点60的液体;3)丙类,指闪点高于60的液体。根据易燃液体闪点分类:低闪点液体,闭杯试验闪点低于-18;中闪点液体。闭杯试验闪点在-18一23:之间的液体;高闪点液体,闭杯试验闪点在23一61之间的液体。特性:燃烧爆炸性,挥发性,饱合蒸气压,受热膨胀性,流动性,带电性,水溶性,腐蚀毒害性。7了解评定易燃固体火灾危险性的主要理化性质答:熔点,熔点低的固体容易蒸发或气化,燃点较低。燃烧速度较快;单位体积的表面积,单位表面积越大,火灾危险性越大;热分解温度,一般规

12、律是热分解温度越低。燃点就越低。燃烧速度就越快。火灾危险性就越大。8了解自然物品的分类及特性答:按照自燃物品自燃难易程度和危险性的大小分成两级。一级和二级自燃物品。特性:自燃物品多具容易氧化、分解的性质,且自燃点较低。大部分自燃物品必须在助燃介质中才能自燃。温度能加速自燃物品的氧化反应,促使自燃。湿度对自燃物品的自燃也有明显影响。对于涂油制品或浸油物品,含油量在3%一50%之间易发生自燃。低于3%或高于50%则不易发生自燃。杂质的存在也会影响自燃物质的氧化速度。9了解遇湿易燃物品的分类及特性答:按照遇湿或受潮后发生反应的剧烈程度及危害的大小,将遇湿易燃物品分为二类。一级遇湿易燃物品;二级遇湿易

13、燃物品。与水或潮湿空气中的水分发生剧烈化学反应,放出易燃气体和大量热。与酸反应更剧烈,极易引起燃烧或爆炸。人的皮肤有腐蚀性,接触后易灼伤皮肤。有的遇湿易燃物品具有毒性。有些遇湿易燃物品本身具有易燃性,若遇火源也有很大的危险性。10掌握氧化剂的定义和危险特性答:通常我们把凡具有较强氧化性能,遇到酸、碱、潮湿、强热、摩擦或与易燃物质、还原剂等接触能发生分解反应。并引起燃烧或爆炸的物质叫做氧化剂。无机氧化剂多数本身不燃不爆,但受到加热或受到撞击和摩擦时易分解释放出氧,能引起燃烧和爆炸。有机氧化剂绝大部分不但是氧化剂,而且本身还具有燃烧性和爆炸性。有些氧化剂与可燃和易燃液休接触能引起自燃。氧化剂遇酸后

14、,大多数能发生剧烈的反应,甚至引起爆炸。有些氧化剂,特别屋活泼金属的过氧化物。遇水或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能分解出助燃性气体,致使可燃物质爆炸。有些氧化剂相互之间接触能发生复分解反应,产生高热而引起燃烧或爆炸。不少氧化剂还具有一定的毒性和腐蚀性,能毒害人体,烧伤皮肤。第二部分 火灾事故调查概述1了解火灾事故调查的目的和任务答:火灾事故调查的目的就是要调查、认定火灾原因,核定火灾损失,查明火灾事故责任,依法处理责任者;并总结消防工作中的经验教训,提出预防对策,减少或避兔同类火灾事故重复发生。任务:查明火灾原因和火灾经过;发现、搜集和保全与火灾有关的痕迹和物证; 查明火灾事故的性质;查清火

15、灾损失及人员伤亡情况;从火灾中总结经验教训,主要是指防火和灭火方面的经验教训。2掌握火灾事故调查的法律依据答: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第三十九条规定:火灾扑灭后,公安消防机构有权根据需要封闭火灾现场,负责调查、认定火灾原因。核定火灾损失,查明火灾事故责伊;对于特大火灾事故。国务院或昔省级人民政府认为必要时,可以组织凋查;火灾扑灭后。起火单位应当按照公安消防机构的耍求保护现场。接受事故调查,如实提供火灾事实的情况。 第四十七五十条规定:过失引起火灾。尚禾造成严重损失的,火灾扑灭后,为隐瞒、掩饰起火原因、惟卸责任,故意破坏现场或者伪造现场。尚不构成犯罪的,处警告、罚款或者七日以下拘留。 据此,公安消防机构具有:1,对火灾事故负责调查的权力;对火灾事故责任者及阻挠调查火灾事故者进行处理的权力;2封闭火灾现场的权力。3了解火灾事故调查的基本原则答:依靠人民群众;实事求是;遵纪守法;及时、全面。4了解火灾事故调查的管辖分工答:一般火灾。由火灾发生地的县 (市、区、旗)公安消防机构负责调查;重大火灾。由火灾发生地的县 (市、区、旗)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