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力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心得体会XX

上传人:tang****xu4 文档编号:135658591 上传时间:2020-06-17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40.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奋力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心得体会X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奋力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心得体会X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奋力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心得体会X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奋力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心得体会X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奋力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心得体会X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奋力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心得体会X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奋力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心得体会XX(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奋力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心得体会 XX 奋力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心得体会“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 中国梦,是我们的宏伟蓝图和美好愿景。现代化、中国梦, 归根结底就是强起来。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其中的一大步, 是强起来的新起点。 蓝图不会自动实现, 梦想不会自动成真。 要强起来,就要动起来、干起来,就要严起来、实起来。 “雄 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在决战决胜的今天,在 由大向强的路上, 只有埋头苦干、 又严又实, 才能实现蓝图、 成就梦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实施“十三五”规划开 局之年如果对今后 5 年和新的一年作一个定位,这无疑是最 准确判断。站在

2、 XX 年的起跑线上,回望曾经的风云激荡、 前瞻远方的漫漫征途,我们不禁感到自豪和喜悦,不由得生 出憧憬和渴望。 决胜阶段, 需要决心 ;开局之年, 重在开头。 决胜和开局,都有一个共同指向:强起来。我们的国家要强起来。众所周知,经过新中国成立后 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不懈奋斗,我国综合国力极大增强, 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国际地位不断提高。这是值得我们 自豪的。但也必须看到,量不代表质,大不等于强。发展方 式粗放、创新能力不强, 是我们的薄弱之处 ; 发展很不平衡、 贫困尚未消除,是我们的短板所在 ; 生态环境恶化、雾霾压 迫呼吸,是我们的心头之痛。许许多多的矛盾和问题影响了 发展含金量、 降

3、低了生活幸福感。 大而不强, 是明显的差距 由大向强,是紧迫的课题。有人说,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 起来,是当代中国的发展逻辑 ; 有人说,中国正面临由大向 强的转折,中国已走在由大向强的路上。不管怎么说,意思 都一样:中国要强起来。国家强起来,人民才能扬眉吐气, 民族才能享有尊严和荣耀。我们的人民要强起来。 社会由人构成, 事业由人来干。 人民是我们国家的主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亿万人民 自己的事业。国家要强起来,人民必须强起来。同物质文明 建设领域一样,我们在精神文明建设领域也存在大而不强的 问题。当前社会中存在的信仰缺失、价值扭曲、道德失范、 人的文明素质不高乃至消极腐败现象,实际上就

4、是人还不强 的反映。同国家不仅要增强硬实力而且要增强软实力一样, 人也不仅要强健身体,而且要强健魂魄,挺起精神的脊梁, 彰显道德的力量。人民强起来,国家强起来才有坚实支撑和 不竭动力。 我们每个人都强起来, 强本领、强素质、强作风, 中华民族才能真正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我们的党要强起来。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这是 历史的结论。一个 13 亿多人口的大国,不能没有坚强的领 导核心 ; 处在决胜阶段的中国,更加需要凝聚团结奋进的力 量。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 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发展的“火车头” 。我们的国 家要强起来、人民要强起来,关键是党要强起来。然而,随 着

5、党所处环境和党自身状况的不断变化,管党治党的难度空 前加大,把拥有 8700 多万党员的大党建设好并不容易。打 铁还需自身硬。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和艰巨繁重的 改革发展任务,面对长期存在的“四大考验”和依然突出的 “四种危险” ,我们的党尤其要强起来。一切无所作为的观 点、一切自满懈怠的情绪、一切等待观望的行为,都与强起 来的要求相背离。挺立时代潮头、走在时代前列、顺应人民 期待,自觉主动强起来,党这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 强领导核心就能更加坚强,国家强起来、人民强起来就充满 希望。奋力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心得体会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到 2020 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 目标,这是

6、我们党向人民、向历史作出的庄严承诺。这个宏 伟目标,是“两个一百年” 奋斗目标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 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上的又一座重要里程碑。全面建成 小康社会,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居于引领地位。党的 十八届五中全会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行了总体部署,发出 了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冲刺的新的动员令。当前,全党 全国各族人民最重要的是树立起攻坚克难的坚定信心,凝聚起推进事业发展的强大力量,把“十三五”规划描绘的全面 建成小康社会宏伟蓝图变成现实。1. 我们党向人民、向历史作出的庄严承诺 小康社会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追求的理想社会状态。 使用“小康”这个概念来确立中国的发展目标,既符合中国 发

7、展实际,也深得人民群众的认同和支持。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同志首先用“小康”来诠释中 国式现代化,明确提出到 20 世纪末“在中国建立一个小康 社会”的奋斗目标。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下,邓小 平同志提出的目标在 20 世纪末如期实现,人民生活总体上 达到小康水平。 在这个基础上, 党的十六大提出本世纪头 20 年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的目标 ; 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 ; 党的十八大 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进行了充实和完善,将“全面建设 小康社会”调整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顺应了人民的新 要求。30 多年来,我们党始终紧紧扭住这个奋斗目标,一茬 接

8、着一茬干,一棒接着一棒跑,推动小康社会建设取得了显 著成绩。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顺应我国经济社会新发展和广 大人民群众新期待,赋予“小康”更高的标准、更丰富的内 涵。2020 年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无论在中华民族发展 史上,还是在世界发展史上、在社会主义发展史上,都具有 极为重大的意义。回顾几千年的历史,丰衣足食一直是中国 老百姓最朴素的追求和愿望。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从救 亡图存到推翻三座大山,从改变一穷二白面貌到建设社会主 义现代化、不断推进改革开放,一直在为过上幸福美好生活 而努力奋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时,中国经济总 量将达到近 17 万亿美元,中国人民将在全面解决温饱问题

9、的基础上,普遍过上比较殷实富足的生活。这将是中国历史 上亘古未有的伟大跨越,也是中国对人类社会的伟大贡献。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基 础、关键一步。全面小康和民族复兴是两个相互联系、相互 交融的阶段。没有全面小康的实现,民族复兴就无从谈起。 今天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就是在为实现民族复兴而 奋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标志着我们向着实现中华民族伟 大复兴迈出了至关重要的一步。 同时要认识到, 作为拥有 13 亿多人口的发展中大国,我国发展仍面临着不少困难和挑战, 特别是到 2020 年全国 7000 多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时 间十分紧迫,任务相当繁重。要使全体人民都过上

10、更加美好 的生活,还需要付出长期不懈的艰辛努力。全党同志必须做 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和工作准备,认清形势,坚定信心,继续 顽强奋斗,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 准确把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目标要求“十三五”规划纲要根据新形势新情况,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目标要求,规划和设计了未来美好生活的 宏伟蓝图。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在提高发展平衡性、包容性、 可持续性基础上,到 2020 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 收入比 XX 年翻一番,主要经济指标平衡协调,发展质量和 效益明显提高。 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 农业现代化进展明显, 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发展水平进一步提高,先进制造业和战 略性新兴产业加

11、快发展,新产业新业态不断成长,服务业比 重进一步提高。创新驱动成效显著。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实施,创 业创新蓬勃发展,全要素生产率明显提高。科技与经济深度 融合,创新要素配置更加高效,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核心技 术取得重大突破,自主创新能力全面增强,迈进创新型国家 和人才强国行列。发展协调性明显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继续加大, 投资效率和企业效率明显上升。城镇化质量明显改善,户籍 人口城镇化率加快提高。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基本形成,发 展空间布局得到优化。对外开放深度广度不断提高,全球配 置资源能力进一步增强,进出口结构不断优化,国际收支基 本平衡。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就业、教育、文化体

12、 育、社保、医疗、住房等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健全,基本公共 服务均等化水平稳步提高。教育现代化取得重要进展,劳动 年龄人口受教育年限明显增加。就业比较充分,收入差距缩 小,中等收入人口比重上升。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 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中国梦和社会主 义核心价值观更加深入人心,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 义思想广泛弘扬,向上向善、诚信互助的社会风尚更加浓厚, 国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全 社会法治意识不断增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成,文化 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中华文化影响持续扩大。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绿色、 低碳水平上升。能源资源开发利用效率大幅提高,能源和水 资源消耗、建设用地、碳排放总量得到有效控制,主要污染 物排放总量大幅减少。主体功能区布局和生态安全屏障基本 形成。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 能力现代化取得重大进展,各领域基础性制度体系基本形成。 人民民主更加健全,法治政府基本建成,司法公信力明显提 高。人权得到切实保障,产权得到有效保护。开放型经济新 体制基本形成。中国特色现代军事体系更加完善。党的建设 制度化水平显著提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