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益阳市益师艺术实验学校七年级历史上册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教案岳麓版

上传人:1516****951 文档编号:135526679 上传时间:2020-06-16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省益阳市益师艺术实验学校七年级历史上册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教案岳麓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湖南省益阳市益师艺术实验学校七年级历史上册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教案岳麓版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湖南省益阳市益师艺术实验学校七年级历史上册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教案岳麓版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湖南省益阳市益师艺术实验学校七年级历史上册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教案岳麓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省益阳市益师艺术实验学校七年级历史上册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教案岳麓版(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原始的农耕生活一、课标内容 了解河姆渡人、半坡人的社会生活状况,简述河姆渡遗址和半坡遗址等原始农耕文化的特征。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识记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粟和蔬菜的国家;河姆渡人和半坡人使用磨制石器、饲养家畜、烧制陶器、过着定居生活;半坡人能纺织麻布,缝制衣服,并有了原始艺术; 引导学生观察历史文物图片或模型,寻找其中较为明显的历史信息,结合已有知识,初步分析、解释其中所反映的历史特征,形成简单的历史结论,从而培养学生观察历史图片或模型的基本技能和陈述历史问题的口头表达能力。2、过程与方法 通过展示出土文物图片和实物模型及设置问题,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引导学生在问题情境中寻找知识,

2、逐步积累对原始农耕生活的认识,最终概括出原始农耕文化的特征。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学会应用观察法、比较法,并逐步感知人类在文明演进中的艰辛历程和取得的巨大成就。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六、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回顾第1课:元谋人、北京入主要靠渔猎采集为生,住在洞穴里或树上,生产力极为低下,生存问题一直是人类诞生之初面临的最大问题。但是,到距今六七千年的时候,这种状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然后多媒体演示骨耜、石刀、干栏式房屋、半地穴式房屋、人面鱼纹盆的图片。【新课教学】展示骨耜、石刀、干栏式房屋、半地穴式房屋、人面鱼纹盆等图片。教师提问:同学们知道这些是什么东西吗?做什么用的?然后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进行说明

3、:这些就是在中华文明的起源中,我们的祖先使用的生产工具骨耜、石刀及居住的房屋河姆渡的干栏式房屋和半坡的半地穴式房屋,还有墓葬用的人面鱼纹陶盆。读图学习: 1、在中国地图中用动画显示出河姆渡遗址、半坡遗址、大汶口文化遗址、彭头山、城头山等遗址的位置,使学生明白在原始农耕时代,氏族村落遍及中华大地。同时重点显示河姆渡和牛坡遗址的位置,教师进行说明:今天我们就通过长江和黄河流域的这两个典型代表来说明我们祖先原始的农耕生活的状况。 2、关于河姆渡人的生活,让学生阅读教材,然后用多媒体手段(或者通过讲故事、表演),再现河姆渡人的生产和生活场景。 河姆渡人住在于栏式房屋里生活的场景(教师简单介绍这种房屋的

4、构造)。 学生读图后讨论:河姆渡人修建的这种房屋叫什么房屋?为什么要这么修建呢?然后教师点评。 河姆渡人在土地中生产的场景:用骨耜耕地,播种,用石刀收割。 学生讨论:河姆渡人种植的会是什么农作物呢? 教师可出示出土的骨耜和水稻粒的图片,说明骨耜的构造和用途,重点指明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河姆渡人在有井架的水井里打水的情形。 河姆渡人在房屋旁边圈养猪、狗、水牛等家畜的情形。3、关于半坡人的社会状况,再次在中国地图上显示河姆渡遗址和半坡遗址的地理位置,教师说明这两个氏族村落因地理环境、气候条件的不同,虽基本上同属一个时期,但从考古发现来看,他们的社会生活有很多不同

5、之处。教师提问:我们现在就来找一找半坡人与河姆渡人的生产和生活到底有哪些不同?学生在阅读教材的基础上讨论,回答。教师出示出土的历史文物的图片 (粟的朽粒、菜籽和石斧、石锄等工具,饲养的家畜骨骼化石)和复原的半地穴式房屋的图片,让学生对半坡人的社会生活有个直观印象。教师对半坡人种植的农作物、使用的生产和生活工具、饲养的家畜、居住的半地穴式房屋进行说明。教师出示半坡出土的陶轮,说明半坡人已能纺织麻布,缝制衣物。教师出示仰韶文化的原始艺术珍品,如人面鱼纹陶盆、狗首鸟尾陶塑、骨珠、刻有符号的陶片等,说明随着物质生活的提高,半坡人的文化生活也丰富起来。重点显示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和蔬菜的国家。 4、关

6、于氏族,出示半坡遗址示意图,包括居住区、公共墓地、制陶窑场三个部分,进而说明什么是氏族及其特点。 注意指导学生对历史文物和遗址图片、示意图进行观察、分析时,应注意: 注意图片中表明的文物所属时间、地点,以便联系已有的知识。 注意观察对象的外形、结构和材料,以便对其功能、用途加以分析或推测。 注意联系课文的大、小字内容,有的文字是概述文物特征,有的是对文物的背景作介绍,有的是说明文物所反映的客观历史情况。 学生在讨论归纳时,应注意: 从出示的动画、历史文物图片、示意图和地图中捕捉有效信息,从而得出简单的历史结论。 通过讨论比较半坡人和河姆渡人社会生活的不同,培养团队协作的精神和比较历史问题的能力

7、。各小组派出发言人阐述原始农耕文化的特征。教师要充分肯定学生言之有理的发言,点拨分析,归纳总结。【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通过黄河流域的半坡人和长江流域的河姆渡人两个典型代表,系统地了解了原始的农耕生活状况。通过学习,我们知道原始农耕生活的共同特征是种植农作物、使用磨制石器和骨器、建房定居、饲养家畜家禽、纺纱织布等。但由于气候环境的不同,河姆渡遗址与半坡遗址也具有很多不同之处,但是他们都创造了华夏文明。七、练习巩固 1、仔细观察农耕图,结合出土的农具,想一想,半坡人是怎样进行农业生产的? 提示: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农耕图中的自然景观,学生就会找出树木、河流、土地等;然后观察图中的半坡人分别在做什么,

8、学生会发现半坡人有的在放火焚烧树林,有的在披荆斩棘、用石斧砍伐树木,有的在用石耜或石锄翻土,还有的在播种;再观察出土的农具有些什么,分别是做什么用的。 2、半坡人修建的房屋与河姆渡人的有什么不同?为什么有这种不同? 提示:引导学生观察干栏式房屋和半穴居房屋的形状结构有什么不同,建筑材料会有什么不同,再想想与所处的地域和当地的自然环境有什么联系才会有这种不同。八、板书设计第2课 原始的农耕生活一、河姆渡人的生活 1、河姆渡遗址时间:距今6000多年地点:长江流域2、河姆渡人的生产生活状况种植水稻、使用磨制石器、烧制黑陶、饲养家畜、建房定居等二、半坡人的社会状况 1、半坡遗址时间:距今5000多年地点:黄河流域2、半坡人的生产生活状况:种植粟和蔬菜、使用磨制石器和陶器、饲养家畜、纺织麻布、半地穴式房屋、有了原始艺术等三、氏族九、教学后记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