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 文档编号:135424078 上传时间:2020-06-15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79.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庆市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重庆市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重庆市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重庆市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重庆市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重庆市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庆市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江口中学高2021级高一上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第I卷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学者李零在我们的中国一书中提出“西周的四合院”的研究视野,认为以西周为中心,东南西北被辐射地区相互交流,贵族通婚,形成了紧密、的文化中心。该观点A. 没有认识到分封制易造成地方割据B. 意在说明分封制促成中华民族形成C. 强调分封制之下孕育着大一统因素D. 认为西周政治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以西周为中心,东南西北被辐射地区相互交流,贵族通婚,形成了紧密文化中心”说明西周时期存在大一统因素因素,故C项正确;材料是从

2、文化统一角度说明西周分封制特点,故A项错误;中华民族形成与材料信息不符合,B错误;分封制度下很难实现权力故高度集中,故项错误。2.许倬云在中国古代社会史论中说:“春秋的诸侯国不是一个纯粹的政治机构。国家就像一个放大了的家庭,国君君临天下但并不治民。”这反映了A. 周王室衰微,诸侯崛起B. 权力尚未实现高度集中C. 国家政治体制尚未健全D. “家国一体”的政治特征【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春秋的诸侯国不是一个纯粹的政治机构”、“国君君临天下但并不治民”可知西周实行分封制,诸侯在地方统治百姓,天子的权力尚未实现高度集中,B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诸侯崛起的信息,而是强调天子的权力尚未实现高度

3、集中,A项错误。自夏朝至春秋时期,早期的国家政治体制已经形成,且宗法制和分封制是西周比较健全成熟的政治制度,故C项错误。材料的重心内容在“国君君临天下但并不治民”,反映地方的相对独立,而不是宗法制下的家国一体化特点,D项错误。【点睛】抓住材料关键信息“春秋的诸侯国不是一个纯粹的政治机构”、“国君君临天下但并不治民”等,结合分封制的史实分析材料和选项即可知道答案。3.一位西方学者评论秦始皇:“建立了绝对的专制制度,这一制度以个人亲信为基础,而不考虑世系和教育。”从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角度看,这一转变的积极意义主要在于促使中国古代政治A. 从血缘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B. 从井田制向小农经济转变C. 从

4、分权政治向专制政治转变D. 从军功政治向文治政治转变【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秦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之前,我国奴隶社会盛行是分封制下的贵族政治,而秦始皇建立的君主专制制度打破贵族政治,转而建立了以皇帝为核心的官僚集团政治。故选A。B项是从经济的角度说的,与材料不符;C项说法错误,西周时期并未实行分权政治;D项的军功政治虽然在秦汉以后比重降低,但是并非是材料中说的这一转向的最主要的意义。考点:古代的选官制度点评:西周时期实行世卿世禄制,官员世代相袭,是贵族政治,秦朝统一后,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体制,包括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郡县制;法律制度和选拔考核管理制度等,这些制度打破了原来的世袭的

5、局面,官僚政治逐渐取代了贵族政治,到了汉代,包括皇帝在内,都出自布衣百姓。4.钱穆在中国历史研究法中说:“自秦汉以来的郡县政治,到今天民国时代还存在,中国之永为一统一国,此项政治制度实贡献过其甚大之绩效。”“甚大之绩效”指郡县制A. 导致官僚政治取代了贵族政治B. 形成中央垂直管理地方形式C. 促进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发展D. 标志中央集权制度最终形成【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自秦汉以来的郡县政治,到今天民国时代还存在,中国之永为一统一国,此项政治制度实贡献过其甚大之绩效”可知,郡县制的主要作用是促进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发展,故C项正确。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不符合“中国之永为一统一国”,

6、A项错误。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根本上也是为了巩固国家统一, B项错误。郡县制只是中央集权体制中的一部分,故标志中央集权制度最终形成的说法错误,D项错误。5.秦朝时制定的法律细密严苛,实行“轻罪重罚”。古罗马民法大全规定:“不得基于怀疑而惩罚任何人。与其判处无罪之人,不如容许罪犯逃脱惩罚。”二者的最大差别是A. 对犯罪的惩处力度B. 惩处犯罪的效果性C. 对犯罪证据的采信D. 制定法律的出发点【答案】D【解析】秦朝法律仅仅是统治者维护自己统治的工具,因此实行轻罪重罚,用暴力统治人民。罗马法追求公平公正的价值观念,因此二者在法律规定上表现出很大的不同。故答案为D项。A项属于二者不同点之一,但不是

7、“最大差别”,排除;BC项材料不能反映,排除。6.据汉书载,海昏侯刘贺不学无术、不尊礼仪、掠取女子,终被霍光所废;近年对刘贺墓考古出土了论语、礼记等儒家简书,及绘有孔子图像、载其传记的矩形铜镜。有人据此判断,刘贺是一个有着深厚文化素养的皇室贵胄,汉书中对刘贺的记载不足为信。据此可知A. 出土文物最接近于真实的历史B. 文献记载具有主观性不足为信C. 史料实证需要科学严谨态度D. 历史叙述相互印证可还原真相【答案】C【解析】材料“对刘贺墓考古出土了论语礼记等儒家简书,及给有孔子图像、载其传记的矩形铜镜”说明儒家经典已进入皇家子弟的教育内容,但是无法体现出“汉书中对刘贺的记载不足为信”,因此,史料

8、实证需要科学严谨的态度,故C项正确,B项错误;A项说法错误,错在“最接近于真实的历史”;D项说法错误,错在“可以还原真相”。7.汉武帝规定诸侯王除由嫡长子继承王位外,“以私恩自裂地,分其子弟”为列侯,其目的是A. 削弱王国势力B. 恩泽贵族C. 增加税收D. 削夺武将军权【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纵观整个材料不难发现,“诸侯王死后,除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其他子弟可分割王国的一部分土地成为列侯,由郡守统辖”正是推恩令的具体内容,目的就是兵不血刃的很好的解决了西汉时期的王国问题,削弱王国实力。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汉

9、时期的政治制度推恩令8.“它排除了丞相个人专断,相权过大威胁皇权而出现的政治危机,而且增强了决策施政的程序性、合理性,提高了行政效率。”“它”是指A. 西汉的内外朝制B. 唐朝的三省六部制C. 宋朝的二府三司制D. 元朝的行省制【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在唐朝三省六部制中,中央设中书、门下和尚书三省,分别负责决策、审议和执行,增强了决策施政的程序性、合理性,提高了行政效率;尚书省下设六部,分别负责不同的职能;三省长官都是宰相,互相牵制,削弱了相权,最终集权于皇帝,保证了君权的独尊,B项正确。A项指汉武帝重用身边的侍从、秘书等人参与军国大事,形成“中朝”,以削弱宰相为首的“外朝”的

10、权力,故错误。宋朝的二府三司制分割宰相职能范围,而不是分割行政流程,故体现不出程序性,C项错误。行省制度是元朝的地方行政制度,与材料中“排除了丞相个人专断,相权过大威胁皇权而出现的政治危机”无关,D项错误。9.北宋名臣包拯清正廉洁、刚正不阿,民间尊称他为“包相爷”。他曾担任过转运使、兵部员外郎、开封府知府和枢密副使等职务,其中“位同宰相”的是A. 转运使B. 兵部员外郎C. 知府D. 枢密副使【答案】D【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北宋”“位同宰相”。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初,设立中书门下作为最高行政机构,最高长官行使宰相职权。为制约宰相,后来又增设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

11、权和财权。因此,枢密副使“位同宰相”,D正确。A、B、C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考点定位】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宋朝政治制度的特征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难度不大,但是要求学生具备扎实、系统的基础知识。这就要求学生在复习的过程中,一定要在掌握基础知识的情况下,对知识进行拓展和进一步的提升。10.“宋朝设官之制三公三司不常置,宰相不专用。又别置中书(中书门下简称)于禁中为政事堂与枢密院对掌大政。天下财赋、内廷诸司、中外管库,悉隶三司。”材料反映宋代A. 加强对军权的控制B. 重视分权和制约C. 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D. 开始出现重文轻武【答案】B【解析

12、】从材料中的“三公三司不常置,宰相不专用”“别置中书与枢密院对掌大政。天下财赋、内廷诸司、中外管库,悉隶三司”的信息可知宋代皇权进一步加强,相权进一步削弱,这反映了宋朝比较重视分权和制约,故B项正确;A项包含在B项之中,排除;材料强调的是中枢权力制度的改变,没有体现出中央集权和重文轻武,故CD项排除。11.史载:(元)世祖忽必烈委派官员到各地署事,行使中书省职权在距离省治较偏远的地区分道设宣慰司,边陲民族地区的宣慰司及其所辖机构,参用当地的土官任职。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 行省是元朝管辖地方的唯一机构B. 中央政府加强了对地方有效管理C. 反映了当时各民族的团结和融合D. 行省长官为蒙古人与汉人

13、且掌握实权【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中的“委派官员到各地署事,行使中书省职权”“在距离省治较偏远的地区分道设宣慰司”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元朝的行省制。元代实行行省制, 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故答案为B项。元朝对地方的管理还有中书省直辖和宣政院辖地等其他方式,排除A项;C项材料不能反映,排除;材料只反映宣慰司及其所辖机构参用当地的土官任职,没有反映行省长官由蒙古人与汉人共同掌握实权的情况,排除D项。12.曾任首辅大臣的叶向高感慨地写道:“我朝阁臣,只备论思顾问之职,原非宰相。中有一二权势稍重者,皆上窃君上之威灵,下侵六曹之职掌,终以取祸。”据此可见在明代A. 入阁当值的官员始终官位较低B. 内阁拥有

14、票拟权后位高丞相之上C. 阁权与君权容易发生权力冲突D. 内阁专权本质上缘于专制皇权体制【答案】D【解析】从“只备论思顾问之职,原非宰相”可以看出内阁的权力并不是官方承认的,“。中有一二权势稍重者,皆上窃君上之威灵”体现出内阁的权力都是来源于皇帝的,因此本题选择D选项。A选项错误,不符合“中有一二权势稍重者”;B选项错误,不符合“原非宰相”;C选项粗无,阁权是来源于君权的,并不对皇权造成威胁。点睛:解答本题我们要清楚的认识到明朝的内阁和清朝的军机处的权力来源。我们说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主要体现在这两个方面,说明内阁和军机处都不能对君权造成威胁,明确这一点我们回答问题基本就有思路了。13.有学者评

15、价中国古代某机构:“无编制、无定员、无预算,所有大臣都是兼职而且要亲自跑腿,从法理上看是一个长期存在的临时咨询机构,但是实际上是权力的核心。”该机构是A. 清代军机处B. 元代中书省C. 宋代枢密院D. 唐代门下省【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清代军机处不是正式的中央机构,军机处官员的职能是“跪受笔录,上传下达”,替皇帝办事,但它却又是皇权高度强化的重要标志。故A项正确。元代中书省、宋代枢密院、唐代门下省都不是临时机构,故都排除。点睛:军机处是清朝官署名,也称“军机房”、“总理处”。是清朝时期的中枢权力机关,于雍正七年(1729年)因用兵西北而设立。军机处总揽军、政大权,成为执政的最高国家机关。完全置于皇帝的直接掌握之下,等于皇帝的私人秘书处。同时,军机处在权力上是执政的最高国家机关,而在形式上始终处于临时机构的地位。14.公元前5世纪,罗马的十二铜表法规定:“期满,债务人不还债的,债权人得拘捕之,押其到长官前,申请执行。”这体现了该法A. 保护财产私有B. 限制贵族权力C. 维护平民利益D. 扩大统治基础【答案】A【解析】材料“债务人不还债的,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