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省八校2020届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清爽 文档编号:135409170 上传时间:2020-06-15 格式:DOC 页数:28 大小:57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省八校2020届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四省八校2020届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四省八校2020届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四省八校2020届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四省八校2020届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省八校2020届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省八校2020届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四省八校”2020届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考试语 文2019.11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画的繁荣发展之于中华民族精神的传承与发扬有着重要意义。新时代的中国画创作,需要在“守”与“变”中开拓新境、绘就时代新风。“守”,是要守住文化传统、精神传统。继承传统一方面要深刻体悟中国画的文化特质和内在精神,一方面要深刻理解并遵循中国画自身发展逻辑。中国画的文化特质,在于其独特的审美诉求和精神意蕴。如“一花一世界”所包含的博大,建立在中国哲学和中华关学基础上的中国画,不注重感官刺激,强调“天人合一”的

2、宇宙观。宋代郭熙在山水训中有言,“山水,大物也”,一个“大”字,便道出山水画所营造的精神要义,即中国人的世界观和作者的精神追求,以大道为终极取向,同时辉映时代气象。正如北宋国力富强,所以北宋山水画也多宏幅巨制,如溪山行旅图等名作,表现了北方雄浑壮阔的自然山水,全景式构图气势磅礴;而南宋偏安一隅,山水画也从“大山大水”变成气象萧疏的“边角山水”。所以,中国画创作者应该将中国画传承问题提升到文化自信、光大中华文化的高度来看待,用笔墨“为祖国山河立传”。“为祖国山河立传”光有扎实的技法还不够,更重要的是创作者要有家国情怀,作品要呈现中国画独特的审美意蕴,其中包括特定形式所呈现的时代审美意境以及画家的

3、精神追求。中国画有自身的发展逻辑,其笔墨法度皆不是独立的存在,而是特定审美意蕴的彰显。就像中国画最高的成就是“写意”,其中既包含“写”的审美性,也包含“意”在形式上所体现出的特定审美意境,二者相辅相成。因此,中国画创新既要守住精神,也要守住其笔墨法度与核心内涵,不能仅从形式上追求创新。现在一些画家为了求变,偷换概念,虽然使用的是宣纸、毛笔、水墨等中国画工具,但实际上画出来的是水彩、素描的样子。真正意义上的求“变”,是创作者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还要面向时代、面向生活。这又包含两层含义:一是要让“笔墨当随时代”,表现时代审美和时代精神;一是要以高蹈的视野看世界,取各国艺术精髓并将其化为己有。这都要求

4、创作者要有广博的学识、独立的艺术观而不随波逐流。在这一方面,老一辈艺术家做出了很好的表率,不论是林风眠的中西融合之道,还是张大千的“泼彩”山水,都为中国画的发展探索出一条新径。在他们的绘画中,既有借鉴外来艺术形式和观念所呈现出的现代性审美,又有立足中国画传统的核心要义进行的创新转化,最终于笔墨法度中成就新的精神气象。这种“从心所欲不逾矩”的融会创新,恰恰建立在极其深厚的传统功底之上,此意学者当识之。中国画创作者应该在“守”与“变”中,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传承中华文化基因,以“蓬勃、正大、刚健、醇雅”的精神追求,展现新时代的“审美”风范。中国画的“守”与“变”,包含着对艺术传统的回望也包含着对中华

5、美学的回溯,更包含着对当代审美的追求,推动着中国画向前发展的同时,又保持着中国画特有的轨迹、精神和面貌,以民族艺术所应体现的文化自信,指导着中国画发展的必由之路。(摘编自人民日报,有删改)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中国画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中国画应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传承中华基因。B. 中国画有其独特的审美诉求和精神意蕴,常以大道为终极取向,同时辉映时代气象。C. 中国画创作者要有“为祖国山河立传”的扎实技法,更要有光大中华文化高度的家国情怀。D. 中国画要表现时代审美和时代精神,就要放眼世界,取各国艺术精髓并化为己有。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

6、的一项是A. 文章从中国画创作的“守变”分别展开论证,具有很强的层次感和逻辑性。B. 文章采用举例、对比、道理等多种论证方法,阐明了中国画创作应坚守并继承的传统。C. 文章通过分析中国画创作的最高成就是“写意”,论证中国画有自身的发展逻辑。D. 文章采用大量事例详细地论证了中国画的“守”与“变”,探索了中国画的发展道路。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一花一世界”所包含的博大、“天人合一”的宇宙观都是中国画独特的文化特质。B. 中国画的创作,只有守住精神的同时守住笔墨法度与核心内涵,才能在继承传统中创新。C. 林风眠的中西融合之道和张大千的“泼彩”山水画开辟了中国画创新发展的

7、必经之路。D. 中国画创作者坚守文化自信,展现新时代审美风范,才能更好地指导中国画的发展之路。【答案】1. C 2. D 3. C【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要求选出的是“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A项,“中国画应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传承中华基因”错误,偷换概念,原文是“中国画的繁荣发展之于中华民族精神的传承与发扬有着重要意义。中国画创作者应该在守与变中,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传承中华基因”,朔的是“中国话创作者”。B项,“中国

8、画有其独特的审美诉求和精神意蕴,常以大道为终极取向,同时辉映时代气象”扩大范围,“宋代郭熙在山水训中有言,山水,大物也,一个大字,便道出山水画所营造的精神要义,即中国人的世界观和作者的精神追求,以大道为终极取向,同时辉映时代气象。”,并非“中国画”以大道为终极取向,同时辉映时代气象,而是中国画中的“山水画”。D项,逻辑不当,原文是“一是要让笔墨当随时代,表现时代审美和时代精神;一是要以高蹈的视野看世界,取各国艺术精髓并将其化为有”,二者是皆是中国画“变”的含义,是并列关系。故选C。【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圈出每段的中心句,把握

9、文章的观点、论据,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D项,“文章采用大量事例详细地论证”有误,文中并没有大量事例,更没有“详细”一说。故选D【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并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

10、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C项,“开辟了中国画创新发展的必经之路”错误,“不论是林风眠的中西融合之道,还是张大千的泼彩山水,都为中国画的发展探索出一条新径”中指明是“为中国画的发展探索出一条新径”并非“开辟了”,不符文意。故选C。【点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但还要用好“比对法”。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那么,要比对哪些内容呢?比对词语,命题者在设置选项时对原句作了改装、重组,即主要采取了“删”(删除原文的状语、定语、补语,改变原意)、“漏”(只强调问题的一个方面,有意漏

11、掉重要信息,断章取义)、“改”(改换词语,曲解文意)、“凑”(胡乱拼凑、东拉西扯、无中生有、随意组合信息)等方式设误。要看看选项在对原句改造过程中,删去了哪些词,改了哪些词,添了哪些词,它们是否与原文意思一致。一般而言,选项中的下面这些词语最值得我们优先比对:指代词(如“它”“其”等),比对它是否有偷换概念之嫌;范围词(如“都”“所有”“人人”等),看它是否有任意扩大或缩小外延现象;程度词、时间词(如“或许”“大概”“必定”“可能”“似乎”“已经”“将来”等),看它是否混淆偶然与必然、已然与未然,说法绝对等。比对关系,(句间、分句间的逻辑关系),看这种关系是否符合原文意思,是否合理。(二)实用

12、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2019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并在会上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2019年8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要求建设一支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思政课教师队伍。意见明确,通过系列政策举措,切实配齐建强师资队伍,中小学思政课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师德修养、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和思政课专业素养、教育教学能力大幅提高,铸魂育人实效显著增强。逐步形成评价合理、激励有效、保障有力的管理体制机制,中小

13、学思政课教师成长发展通道更加顺畅,岗位吸引力明显增强。(摘编自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有了新蓝图,2019年10月15日)材料二:“要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新时期的思政课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闪闪的红星”长沙市中小学生红色课本剧大赛应运而生。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小英雄雨来金色的鱼钩等课本剧体现了“坚特真理”“家国情怀”“正能量”“革命精神”等理念,确保了剧本的正确导向,保留了革命英雄故事的精粹,令红色课本剧的主题得以升华。这就是思政课的一种创新。在江苏,部分高校探

14、索将思政教学内容融入专业教学实践,加深青年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与认同。苏州大学音乐学院学生创作歌曲马克思依旧活在我们身边,播音专业学生朗读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共产党宣言等马克思主义经典,南京大学师生历时一年多拍摄情景剧神会马克思,以这种方式与马克思重逢。在南京农业太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编排的主旋律话剧狂飙校内公演至高潮段落,全场400多名师生自发起立、齐唱国歌,不少学生激动得热泪盈眶。南航首创“校友总师思政公开课”,邀请C919、AG600、直10、北斗三号卫星等“国之重器”的总设计师返校,为青年学生“现身说法”,激励他们成长成才,报效国家。(摘编自红网、新华社百万师生同上一堂思政课,2019

15、年10月21日)材料三: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绵延不绝最重要的精神基因,是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中国人民团结奋进最强大的精神动力。新时代,赓续爱国主义传统,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必须把爱国主义教育作为永恒主题,坚特全员全过程空方位育人,通过深入、持久、生动的教育实践,使爱国主义成为全体中国人民的坚定信念、精神力量和自觉行动。新时代的爱国主义教育目前面临如下方面难题:一是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新矛盾容易引起人们的思想波动。二是意识形态领域中的错误社会思潮容易引导人们的观念倾向。在意识形态领域,西方“普世价值”、“宪政民主”、新自由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思潮时有泛起,特别是对爱国、爱党和爱社会

16、主义相统一的问题经常抛出险恶论调,混淆视听。三是国际斗争中西方一些敌对势力对我国的发展遏制和价值渗透。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从其资本主义制度的本性出发,一直存有颠覆社会主义中国的幻想甚至实践,企图通过“围堵压制、分化瓦解、拉拢演变”的策略来“西化”分化”中国,这是我们在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中面临的最严峻的挑战。四是社会生活还存在一些非理性,甚至违法的爱国言行。新时代的爱国主义教育本身也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如顶层设计亟待加强和改进、理论研究亟待深化、内容形式亟待完善和创新等问题。(摘编自张智今天,我们需要怎样的爱国主义教育,人民日报2019年10月22日)4. 下列对“思政课”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自今年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