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史复习题参考答案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3540533 上传时间:2017-10-24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137.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法制史复习题参考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法制史复习题参考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法制史复习题参考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法制史复习题参考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法制史复习题参考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法制史复习题参考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法制史复习题参考答案(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法制史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宗法制度 周公制礼 吕侯制刑 五听制度 明德慎罚 八议制度 六礼、七去、三不去 圜土之制 嘉石之制 质剂 傅别 六礼2.法经 商鞅变法3.法律答问 廷行事 公室告与非公室告 法律答问 廷行事4.约法三章 九章律 女徒顾山 录囚 决事比 亲亲得相首匿(同居相为隐)原心论罪(春秋决狱)录囚制度5.魏律 泰始律 北魏律 北齐律 重罪十条 存留养亲制度 “准五服以治罪” 留养制度6.开皇律 保辜制度 贞观律 、 唐六典 、 名例律 六杀、六赃、 八议与官当 永徽律与永徽律疏 义绝 三司推事 律令格式7.宋刑统 鞫谳分司 翻异别推(勘)制度 洗冤集录 折杖法 务限法8.大

2、明律 明大诰 申明亭制度 9.大清律 会审 秋审 朝审 热审 九卿会审10钦定宪法大纲大清新刑律 礼法之争 领事裁判权制度 会审公廨 11.临时约法 中华民国宪法 五权宪法 六法全书 保安处分12.马锡五审判方式二、简答与论述题1中国法制的历史大致可分为几个阶段?各有什么特点?2谈谈你对“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的理解。3西周的礼与刑,以及二者的关系(出礼则入刑) 。3西周的主要刑法原则及刑事政策。4简述周代婚姻成立的原则及条件。西周婚姻接触的条件。5论述春秋时期成文法公布运动的主要内容及历史意义。6 法经的制定、内容、阶级本质、历史意义。7战国时期法家法律思想。8商鞅变法的内容、意义。9简述

3、汉代的立法指导思想。10汉代有哪些主要法律形式?分别指什么类型的法律规范?11你是如何理解“春秋决狱”的含义的?并简要评价之。12论述汉代文景时期的刑制改革的背景、主要内容及历史意义。13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主要立法及法制成就。14魏晋南北朝时期法律儒家化的表现有哪些?试述之。 (如“准五服以制罪”的刑法原则)15隋朝开皇律的基本内容和特点是什么?16唐初的立法思想及唐代的法律形式。17试述唐律中规定的官僚贵族刑法上的特权制度。 (“八议”制度的主要内容)18简述封建五刑的名称、等级及其加减的原则。19唐定罪量刑的基本原则及通例。20唐律的基本精神、主要特点及历史地位。21试述十恶的名称、分类及在

4、定罪量刑上的特点。22简述唐律中的类推制度。23、简述唐律的特点及历史地位。24简述唐律的立法技术成就。25 宋刑统在体例上与唐律疏议相比,有何变化?26.明、清时期的会审制度(三司会审、九卿会审、朝审、大审、热审、秋审)27清末修律的指导思想、修律成果及历史意义。28清末预备立宪的指导思想及主要活动。39 大清新刑律和传统法律相比,在形式和内容上有哪些新变化?30清末修律时期“礼法之争”的双方代表人物及其代表性观点。31简要叙述清末司法改革的主要内容。32的宪政。33 六法全书的主要内容及其特点。34南京国民政府的宪政一:1 宗法制度 是由氏族社会父系家长制演变而来的,是王族贵族按血缘关系分

5、配国家权力,以便建立世袭统治的制度。它确立于夏,发展于商,完备于周,影响深远。周公制礼 西周建立不久,武王姬发病逝,成王姬诵年幼即位,周公姬旦摄政,宗亲诸侯管叔蔡叔霍叔与殷王之子武庚叛乱。周公平叛之后,认为没有一套典章礼仪制度和宗法等级秩序,单靠武力刑罚镇压,不能实现天下大治,遂主持立法,对自发形成的社会习惯进行整理改造,吸收夏商礼中有用的部分,建礼作乐,建立起一整套典章礼仪制度与宗法等级秩序。此即“作周官,兴正礼乐,制度于是改”的“周公制礼”。吕侯制刑 西周中期,穆王为弥补财政开支,命司寇吕侯“训夏赎刑”,制定吕刑 。它规定了赎刑原则以及其他的刑事政策。五听 “以五声听狱讼” ,是西周将犯罪

6、心理学的观点运用到审判实践中形成了一种区别于神判的先进的审判方式。即考察分析当事人的心理活动,把人的言辞、面部表情、气息、听觉、眼神等看作内心活动的外在反应,通过其异常变化的分析观察,达到揭露犯罪的目的。“明德慎罚” 把德教礼治与刑罚结合起来。 “明德”主张德治,提倡德教;“慎罚”指刑罚应宽缓谨慎适中,不要滥杀无辜。八议制度 魏律首定“八议”制度 :八种特权人物违法犯罪,司法机关不得按正常程序审判,必须”皆先奏请,议其所犯”。六礼:冠、婚、丧、祭、乡饮酒、相见 七去:大戴礼记 本命:“妇人七去:不顺父母,为其逆德也;无子,为其绝世也;淫,为其乱族也;妒,为其乱家也;有恶疾,为其不可与共粢盛也,

7、口多言,为其离亲也;窃盗,为其反义也” 。 唐律疏议:“七出者:一无子,二淫泆,三不事舅姑,四口舌,五盗窃,六妒忌,七恶疾” 。 三不去 :大戴礼记本命:“妇有三不去:有所取无所归不去;与更三年丧不去;前贫贱后富贵不去” 。 唐律疏议:“三不去者,谓:一,经持舅姑之丧;二,娶时贱后贵;三,有所受无所归” 。 圜土之制 西周“以圜土聚教罢民。凡万民之有罪过而未丽于法者,寘之圜土,而施职事焉。任之以事而收教之。弗使冠饰,以明刑耻之”。 嘉石之制 西周时期把有过错但情节轻微(轻于圜土)的人犯束缚其手足,坐于朝门左之嘉石,令其思过、悔改,然后送到司空那里作一段时期的劳役,期满后释放。它类似后世之拘役,

8、称为“嘉石之制”。质剂:买卖契约。周有“大市以质,小市以剂”之记载, “质”适用于牛马、奴隶等大型交易; “剂”适用于珍珠等小型交易。傅别:借贷契约。借贷关系形成后,将竹制的契券一分为二,双方各执一半,以为诉讼凭证。2. 法经 是李悝在总结春秋以来各国公布成文法的经验的基础上制定的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粗具体系的封建成文法典。商鞅变法是指战国时期秦国的秦孝公即位以后,决心图强改革,便下令招贤。商鞅自魏国入秦,并提出了改律为法,废井田、重农桑、奖军功、实行统一度量和郡县制等一整套变法求新的发展策略,深得秦孝公的信任,任他为左庶长,开始变法。?3 法律答问 是朝廷和地方主管法律的官员对律令所作的权威性解

9、释,与法律条文一样具有普遍的法律效力;廷行事:由中央政府汇编的可用于审判比附的典型案例;“公室告” 是指控告他人的杀伤和盗窃行为。“非公室告”是指父母控告子女盗窃自己的财产,以及子女控告父母、奴妾控告主人肆意加诸自己各种刑罚。4 约法三章 刘邦在攻进咸阳后,与关中父老约法三章:“ 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九章律 亦称汉律九章 。汉高祖统一中国后颁行的法典。相国萧何依照秦法,适应新形势,制定盗律、贼律、囚律、捕律、杂律、具律、户律、兴律、厩律九篇。前六篇大体与秦律相同,源于李悝的法经 ,后三篇新增关于户口、赋役、兴造、畜产、仓库等项的规定。原文已经失传。亲亲得相首匿 (直系血亲和夫妻之间,除谋

10、反、大逆以外):汉宣帝令:“自今子首匿父母、妻匿夫、孙匿大父母,皆无坐。其父母匿子、夫匿妻,大父母匿孙,罪殊死,皆上请廷尉以闻” 汉书春秋决狱 是汉武帝时期董仲舒等人提倡的一种断狱方式,它以儒家思想为指导思想,要求司法官吏在审理案件的过程中,直接引用儒家的经典的伦理道德标准和事例,作为分析案情、认定犯罪的重要依据,并按经义的精神解释和适用法律。录囚 皇帝或上级长官通过对囚徒的复核审录,对下级机关的审判进行监督,以平反冤案的制度决事比 已行故事曰 比。是经中央政府确认、可以用来断案量刑的典型判例。凡“律无条,取比类以决之”。女徒顾山 汉代专为女犯设立的赎刑,女犯定罪判决后可以释放回家,但每月必须

11、出钱三百由官府雇人到山上砍伐木材,以代替女犯应服的劳役。5 魏律 三国时期魏国一部主要法典。公元 229 年(魏明帝太和三年)陈群、刘劭等增删汉律而成,在汉九章律的基础之上增加九篇,并改汉之具律为刑名,列于全律之首。北魏律 根据汉律,参酌魏、晋律,经过多次编纂,最后在孝文帝太和十九年(495),由律学博士常景等撰成,共 20 篇。以后虽续有纂修,但变化不大。 隋书经籍志有后魏律20 卷的记载,到唐代这部法典已亡失。此令在当时对限制豪强地主兼并土地以及争取劳动人手、开垦荒地、提高农业生产力,都起到一定作用,对后世影响较大。北齐律 北齐律是北齐代替东魏后,武成帝命高 等人编撰而成,这是三国两晋南北

12、朝时期立法成就最高的一部法律,对于开皇律乃至唐律疏议都有直接的影响。重罪十条 是北齐律中规定的对十种最严重的犯罪予以严厉制裁的制度,在此之前,就已相继出现在秦汉的律令当中。北齐统治者在总结历代封建立法经验的基础上,将统治阶级认为危害国家根本利益和统治秩序最严重的犯罪集中概括为十种,称为“重罪十条 ”,置于法典的首篇名例律中,作为封建法律重点打击的对象。存留养亲 亦称 “留养”,指犯人直系尊亲属年老应侍而家无成丁,死罪非十恶,允许上请,流刑可免发遣,徒刑可缓期,将人犯留下以照料老人,老人去世后再实际执行。 北魏律名例规定: “诸犯死,若祖父母、父母七十以上,无成人子孙,旁无期亲者,具状上请,流者

13、鞭笞,留养其亲,终则从流,不在原赦之例。 ” 准五服以制罪 服制愈近,即血缘关系越亲,以尊犯卑者,处刑愈轻;相反,处刑愈重。服制愈远,即血缘 关系疏远者,以尊犯卑,处刑相对加重;以卑犯尊,相对减轻。 6. 开皇律 是隋文帝命大臣总结魏晋南北朝的立法经验,修改制订的一部封建制法律。 开皇律律文 500 条,素有“刑纲简要,疏而不失”的美誉,是唐律的制定基础,具有很高的立法成就,实是法制史上的一大进步,亦对后世产生了深刻影响。开皇律上承汉律的源流,下开唐律的先河,其中所规定的各项基本制度均被唐律直接继承,成为唐律的直接蓝本,后来又为宋、明、清各朝所沿用,因此,隋朝的开皇律在中国法律制度发展史上具有

14、重要的历史地位。 保辜制度,是指伤害罪在伤情未定时,由犯罪人保养被害人的伤情使之及早平复,以减免犯罪者罪责的制度。贞观律 鉴于武德律已不能适应当时形势的需要,唐太宗李世民刚一即位,便命令长孙无忌和房玄龄等人在武德律的基础上修订新的法典,经前后 10年的时间,于贞观十一年完成,颁行天下,称为贞观律,十二篇,500 条。 唐六典 全称大唐六典 ,是唐朝一部行政性质的法典。是我国现有的最早的一部行政法典。 名例律 产生的经过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改革家李悝编撰法经,其中具法位局第六篇, 具律源于法经的具法 ,有总则作用。商鞅改法为律,成为具律 。汉承秦制,萧何作九章律 ,里面就有具律 。魏国在汉律的基础上

15、制定魏律 ,将具律改成刑名,置于律首。 晋律在刑名之后加上 法例一篇。 北齐律而把 刑名 和法例 合成 名例 一篇,名例律。丰富了总则,精简了分则。这种“总则在前,分则在后“的模式为后世影响很大。主要内容: 按犯罪情节的轻重给予加刑或减刑的法律规定. 六杀 唐 斗讼律中, “六杀”的含义: “谋杀”是指预谋杀人;“故杀”是指事先虽然没有预谋,但是情急杀人时已经有杀人的意念;“斗杀”指的是在斗殴中过于激愤而失手将人杀死;“误杀”是指由于种种原因错置了杀人对象:“过失杀” ,指“耳目所不及,思虑所不至” ,即出于过失杀人;“戏杀”指的是“以力共戏”而导致杀人。六赃 指唐律规定的六种非法获取公私财物的犯罪。唐律要求官吏廉洁奉公,严惩利用职权谋取私利或贪赃枉法的行为。在量刑上,对于官吏以权谋私、贪赃枉法的行为,唐律中均规定了较常人犯财产罪更重的刑罚。 官当 起源于晋律中的“杂抵罪” ,即用夺爵位、除名籍和免官来抵罪。在南朝的陈出现了正式的“官当”名称,所以一般认为这种制度是陈所确立的。 北魏律首次将“官当”制度列入法典。官当直接为官员的特权提供了法律依据。永徽律 唐高宗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