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海淀区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及答案.doc

上传人:灯火****19 文档编号:135395869 上传时间:2020-06-15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53.6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海淀区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及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8海淀区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及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8海淀区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及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18海淀区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及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18海淀区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及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海淀区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及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海淀区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及答案.doc(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8届海淀区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及答案2018.1.17一、本大题共8小题,共24分。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8题。材料一(734字)目前,被誉为“中国天眼”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还未正式运行就新发现6颗脉冲星。中国科学家在北京发布了它取得的首批成果。“中国天眼”是中国“十一五”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之一,基于选址方法、索网主动反射面、柔性索结合并联机器人的馈源支撑这三项中国自主创新技术,它突破了射电望远镜工程的极限。在未来可预见的二三十年内,它将是我们这个星球最先进、最灵敏的射电望远镜。人类迄今已发现2500余颗脉冲星。但在“中国天眼”问世前,中国望远镜从未捕捉到新的脉冲星。事

2、实证明,重大的科学突破离不开科研仪器的进步。世界各国相继认识到大科学装置在国家创新能力建设中的重要地位,中国也在不断兴建重器。包括“中国天眼”在内,仅中国科学院目前运行和在建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就有23个。2013年国务院印发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中长期规划(2012 - 2030年)对能源、生命、天文等7个科学领域进行了系统【甲】bsh。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台长严俊认为,“中国天眼”调试进展超过预期、打破了大型同类设备调试周期的国际惯例,并有系统的科学产出,这得益于【乙】卓有成效的早期科学规划和人才储备。从最初不到5人的研究小组扩大到上百人团队,“中国天眼”凭借国内100多家参建单位的力量

3、,由跟踪模仿发展到集成创新。发布会当日,人们自发为“中国天眼”之父,项目总工程师兼首席科学家南仁东先生默哀。2017年9月15日,在“中国天眼”落成近一周年之际,曾为之奔波奋斗的南先生【丙】溘然长逝。当年他毅然舍弃高薪,回国就任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副台长。1993年国际无线电科学联盟大会上,外国科学家们提出要建造新一代射电望远镜,以接受更多来自外太空的讯息。南先生跟同事们说:“咱们也建一个吧!”从那时起,一干就是二十多年。如今“中国天眼”新发现的脉冲星【丁】yy生辉,人们感慨它“足以告慰老南”。(取材于张素2017年10月10日的相关文章)1阅读材料一,按要求完成下面问题。(4分)(1)根据【

4、甲】【丁】两处的拼音写出汉字:bsh yy生辉(2)给【乙】【丙】两处加点的字注音:卓有成效溘然长逝2根据材料一,下列对“中国天眼”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三项自主创新技术助其领先世界 B它问世前中国从未发现过脉冲星C是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国家重器 D未正式运行就有系统的科学产出材料二采访对象:李莳,“中国天眼”副总工程师,国家天文台射电天文研究部首席科学家。李莳的办公室墙上挂着他在世界各地进行观测的照片。由于长年做远程观测,在工地,或者开国际、国内电话会议,他已习惯了随时随地工作。他看王小波、马尔克斯的书,最近尤其喜欢余秀华的诗。对他而言,探测宇宙是件特别有意思的事儿。“中国天眼”还要

5、调试两三年广州日报:去年9月25日竣工以来,“中国天眼”的运行情况怎样?李莳:世界大型望远镜,没有一个在竣工时就能投入使用,最快也要两年才能正式运行。澳大利亚的平方公里阵列探路者望远镜,2012年6月举行了竣工仪式,2013年10月才获得第一条谱线;2016年10月,有三分之一的天线调试完毕,可以协同工作,并开始了早期科学计划。依照国际惯例和大型地面设备的规律,“中国天眼”至少需要两到三年的紧张调试。调试过程中也将面临大量的挑战,如高压滤波器的升级改造等。预计发现上千个脉冲星广州日报:“中国天眼”是不是边调试边收集数据?“中国天眼”对脉冲星和中性氢的观测目标是什么?李莳:是的。采集数据本身就是

6、调试的一部分。我们观测天空中的亮源,例如射电星系和脉冲星,标定系统温度、面型精度等望远镜性能。调试后期,我们期待开始产生新发现。预计“中国天眼”未来会发现上千个脉冲星,实现中国相关领域的突破,并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利用脉冲星探测引力波等天体物理前沿领域,也是“中国天眼”的目标。通过发现原子氢,也就是中性氢,可以发现新的星系、探索宇宙的演化历史和生命起源,寻找地外文明。广州日报:“中国天眼”的观测范围有多大?运行后,将怎样巡天?李莳:可以看到一半的银河系,往南可以看到天赤道以南十几度的天区,比之前的世界最大射电望远镜阿雷西博的观测范围大两倍以上。“中国天眼”的特点和独特优势推动我们创建更有挑战性的

7、巡天模式,即多科学目标同时扫描巡天:脉冲星搜索、气体星系搜索、银河系中性氢成像和快速射电源搜索。将四大目标同时进行,这在世界上没有先例。我们已经有了方案,做了实验,希望在“中国天眼”验收前,构建出比较有效的扫描巡天模式,提供给全国的天文研究者,产生系统性的发现和重大突破。(取材于2017年9月5日广州日报的相关文章)3新闻稿中的小标题,往往用来概括、介绍稿件重点内容且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下列最适合做材料二第三个小标题的一项是(2分)A可以看到一半银河系 B四大目标同时扫描巡天C多科学目标都将实现 D构建有效扫描巡天模式4根据材料二,下列理解和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中国天眼”于2016

8、年9月竣工,目前还处在调试阶段。B发现脉冲星,对研究引力波等天体物理前沿领域意义重大。C借助发现中性氢,可发现新的星系,寻找地球以外的文明。D“中国天眼”将会为全国的天文研究者提供系统性的发现。5根据材料二,下列形容“中国天眼”调试工作特点的成语,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A紧锣密鼓 B循序渐进 C一马平川 D任重道远材料三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10月10日宣布,经过一年的紧张调试,“中国天眼”已实现指向、跟踪、漂移扫描等多种观测模式的顺利运行,并确认了多颗新发现的脉冲星。“中国天眼”选址在贵州平塘大窝凼洼地,是科学家们多次实地考察和综合论证的结果。这个天然洼地,5公里半径之内没有一个乡镇,25公里

9、半径之内没有一个县城,无线电环境相当理想。射电望远镜正需要这么一处静土,因为最灵敏的天线相当于最娇弱的耳膜,轻声耳语对它无异于大喊。对于射电望远镜来说,口径越大看得越远。全世界的射电天文学家都追求建造更大口径的“锅盖”,以提高射电望远镜的灵敏度。“中国天眼”口径500米,主反射面由近460000块三角形单元拼接成球冠,拥有约30个足球场大的接收面积。它比之前世界上最大的射电望远镜阿雷西博的有效接收面积扩大了2.3倍,其灵敏度分别是VLA(美国的特大天线阵)、阿雷西博和印度GMRT(巨型米波射电望远镜)的5.4倍、2.3倍和1.5倍。“中国天眼”大射电望远镜不是金属堆砌的“傻大粗”,而是最精密的

10、天文仪器。由于采用光机电一体化的馈源平台,加之馈源舱内的并联机器人二次调整,它在馈源与反射面之间无刚性连接的情况下,可实现毫米级指向跟踪,确保精确地聚集和监听宇宙中微弱的射电信号。对于“中国天眼”的天文学家来说,寻找脉冲星的工作,不仅是个技术活,也是个体力活。“中国天眼”目前的指向调节尚不灵活。而脉冲星信号非常暗弱,它的辐射束周期性快速扫过地球,发出的脉冲在到达地球前,会受到各种星际介质影响,出现“色散”。天文学家要经过艰难的“找周期”和消色散之后,才可以找到大量“看着好像是脉冲星信号”的候选体。虽然有软件可以帮忙筛选,但要从这些候选体中找出脉冲星,最终还是需要天文学家用肉眼查看每个候选体相应

11、的参数。毫不夸张地说,看过几万张数据结果图后,能找到一颗未知的脉冲星,就谢天谢地了。(取材于2017年10月11日的济南日报及乔健等人的相关文章)6根据材料三,下列不是用于说明“中国天眼”具有高灵敏度的一项是(2分)A大窝凼洼地无线电环境相当理想 B接收面积远大于阿雷西博望远镜C精确聚集宇宙中微弱的射电信号 D脉冲星的辐射束周期性扫过地球7下面的图表反映了2016年“中国天眼”一词在新闻媒体中的使用情况,请对此作简要说明,并依据上面三则材料和下面的“链接材料”,分析该情况出现的原因。(5分)【链接材料】2016年12月20日,“汉语盘点2016”揭晓,“中国天眼”入选“十大科技焦点名词”。评选

12、数据基于国家语言资源语料库。语料来源包括国内17家报纸、26家电视台以及两个门户网站,约20亿字语料。8根据上面三则材料,为“中国天眼”的科学家们写一副对联,概括其事迹贡献,评价其精神品质。(4分)二、本大题共6小题,共24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4题。听雨堂记乙未,中郎令吴,念兄弟三人或仕或隐,散于四方,乃取子瞻怀子由之意,扁其退居之堂曰“听雨”。十月,予往吴省之,见而叹曰:“吾观子瞻居宦途四十余年,即颠沛流离之际,室家妻子潇然不在念,而独不能一刻忘情于子由,夜床风雨之感无日无之,乃竟不得与子由相聚也。” 嗟乎!宋自仁宗以后,皆非治朝也。子瞻之肮脏好尽,子由之狷介寡合,皆山林之骨,非

13、希世取功名之人也。古之君子,有一人知之,则可以隐。夫孰有子瞻与子由两相知者?以两相知之兄弟,而偕隐于山林,讲究性命之理,弹琴乐道,而著书瑞草、何村之间,恐亦不大寂寞也;而乃违性乖质,以战于功名之途,卒为世所忌,几至于死。彼黄州之行已矣,元祜初,既得放归阳羡,当此时,富贵功名之味,亦既尝之矣;世路风波之苦,亦既历之矣;己之为人,足以招尤而取忌,亦大可见矣,肱已九折矣。或招子由至常,或移家至许,或相携而归,使不得遂其乐于中年者,庶几得遂于晚岁,亦奚不可。胡为乎招即来,麾即去,八年荣华,所得几何?而飘零桄榔之下,寂寞蜒岛之中,濒海相逢,遂不得与子由再见,此吾之所不晓于子瞻者也。夫人责自照。陶潜之可仕

14、而不物,以其性刚耳。子瞻渡海以后,乃欲学陶,夫不学之于少,而学之于老,是贼去而弯弓也。今吾兄弟三人,相爱不啻子瞻之于子由。子瞻无兄,子由无弟,其乐尚减于吾辈。然吾命薄,或可以免于功名。独吾观两兄道根深,世缘浅,终亦非功名之品。而中郎内宽而外激,心和而迹孤,尤与山林相宜。今来令吴中,令简政清,了不见其繁,而其中常若有不自得之意。岂有鉴于子瞻之覆辙,彼所欲老而学之者,中郎欲少而学之乎?如是则听雨之乐,不待老而可遂也,请归以俟。(选自明袁中道袁小修小品)【注释】即袁宏道,为本文作者袁中道之兄。苏辙在并引中写道:“辙幼从子瞻读书,未尝一日相舍。既壮,将游宦四方,读韦苏州诗,至安知风雨夜,复此对床眠,恻然感之,乃相约早退,为闲居之乐。故子瞻始为凤翔幕府,留诗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