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应县高二历史9月月考试题

上传人:1516****951 文档编号:135372309 上传时间:2020-06-1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8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西省应县高二历史9月月考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山西省应县高二历史9月月考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山西省应县高二历史9月月考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山西省应县高二历史9月月考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山西省应县高二历史9月月考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西省应县高二历史9月月考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西省应县高二历史9月月考试题(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山西省应县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9月月考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4小题,每小题1.5分,共51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列两则材料是一位先秦思想家在评论两位政治人物时表达的观点。这位思想家可归类为( )齐桓公致力联系诸侯,设法合作维系传统封建秩序,是个执守正道而不行诈谋的国君。晋文公虽协助周王定乱,却僭越礼制,想仿行天子的礼仪,是个内行诈谋却装作遵循正道的国君。A.墨家 B法家 C道家 D儒家2孔子曰:“君子喻于义”,“君子义以为上”;孟子曰:“义,人之正路也”;荀子曰:“先义而后利者荣,先利而后义者辱”,“故义胜利者为治世,利克义者为乱世”。由

2、此可知,“义”旨在确立( )A礼仪规范 B价值准绳 C处世之道 D施政之术3“天”在甲骨文中是指商人的部落神,但后人将其转化成为一个普世性、有意志的天,提出“天命靡常,唯德是辅”,即天不再只是毫无条件地庇佑本族,而是眷顾有德行的人,强调“敬德”“保民”。这反映出( )A民主思想的出现 B天命观念的成熟C人文精神的跃动 D王道学说的风行4在思想文化方面,秦代重在“禁”,汉代重在“尊”。其相同点是( )A强化儒家伦理道德 B禁绝其他思想学派C激起社会强烈反抗 D解决意识形态问题5西游记一书记载了孙悟空等人学习道家的法术甚至医术,后来却皈依佛教“明心见性”的故事。而他们取经的目的又是为了让唐太宗这个

3、儒家明君更好地治世。这表明( )A唐朝实现了三教合归儒 B文学创作应该尊重史实C唐朝道家地位开始衰弱 D三教合流符合政治需要6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朱熹为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作注释,即四书章句集注。他编著此书的主要目的在于( )A助人探究儒家义理 B弘扬“致良知”的学说C促进儒佛道的融合 D压制心学的进一步发展7王阳明认为:“夫学贵得之心,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而况其未及孔子者乎?求之于心而是也,虽其言之出于庸常,不敢以为非也,而况其出于孔子者乎?”李贽则认为:“盖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于孔子而后足也。”据此可知( )A王阳明挑战孔子的权威 B李贽反对孔子的思想C两者

4、都是对现实政治的叛逆 D两者的主张具有共性8顾炎武认为:“耻之于人大矣!不耻恶衣恶食,而耻匹夫匹妇之不被其泽。”这表明顾炎武( )A挑战传统儒家思想 B主张知耻和洁身自好C要求发展民间经济 D发展了儒家民本思想9“清明前后,种瓜点豆。”清明是我国历法中的二十四节气之一。二十四节气通过表示地球在轨道上运行的二十四个不同的位置,刻划出一年中气候变化的规律。两千多年来,它在安排和指导农业生产过程中,发挥了重大的作用。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促进了古代天文学的发展 体现了我国科学实用性特点 有一定的宗教迷信的色彩 促进了古代农业的精耕细作A B C D10下图是龙门二十品(龙门石窟中的二十尊造像的题记)

5、拓本之一,是北魏书法的代表作。尽管二十品的题记的字体大小不等,章法上也不像唐代碑刻那样整齐有序,但不齐中仍然体现出“静穆”的特性来。其中“静”是本源性的,是最高的审美标准;“穆”则是“静”的外在体现,具有宽宏、凝重、肃穆、和谐等内涵。从中我们可以看出( )A. 北魏统治者奉行尊道、礼佛、崇儒的政策 B佛教吸收儒学精神,渐趋中国本土化C字体兼有隶书的古朴刚健和楷书的端庄大方 D造像题记注重写意传神,追求“得意忘形”11“街市两旁店铺鳞次栉比,其中有不少被称为秦楼楚馆、瓦舍勾栏的娱乐场所。词的演唱作为佐欢侑(佐助)酒的娱乐手段,便适应城市的娱乐需要而发展起来。”材料表明( )A词兴起于娱乐场所 B

6、词的格调不高,文学走向颓废C词的繁荣与商业发展有关 D词的风格属于浪漫主义文学12“画法与诗文相通,必有书卷气,而后可以言画。”以下符合这种绘画风格的是( )图一 图二 图三 图四A图一战国人物龙凤图 B图二北宋清明上河图(局部)C图三明朝本草纲目插图 D图四清代墨兰图(局部)13. 泰勒斯认为,作为万物本原的水,其本性就是一种变动的东西,由水生成物,由物变成水,这是一个无止无休的过程。从哲学的角度看,在精神气质上与之最接近的中国古代思想家是( ) A孔子 B老子 C墨子 D韩非14. 冯友兰先生在孔子在中国历史中之地位一文中比较孔子与苏格拉底,他认为:“苏格拉底自以为负有神圣的使命,以觉醒其

7、国人为己任,孔子亦然。”由此可见,两位先哲有相似的( ) A政治主张 B公民意识 C批判精神 D自由观念15苏格拉底在和人交谈之时,总是会提出一连串的问题让对方回答,鼓励对方依靠自己的努力逐步找到正确答案。孔子经常会针对每个学生的特点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他也很乐于接受学生的提问,并通过回答来让学生进行独立思考。这表明二者在教学方法上都注重( ) A平等相待 B启发引导 C辩证思考 D逻辑推理16. 柏拉图说:“事物对于你自己,就是它向你呈现的样子,对于我,就是它向我呈现的样子。”柏拉图的这段话( ) A解释了“人是万物的尺度” B重申了“美德”的重要意义 C强调“认识自我”的重要性

8、D否定了苏格拉底的认识论17. 西方文化源流一书中写道:“希腊哲学与宗教的联系最不紧密,可以说是与神话世界观相决裂的产物。希腊哲学家认为世界依照其本性而变化,并不受外在的神的任意支配。”这段话说明( ) A古希腊哲学旨在确立人的主体地位 B古希腊哲学与民主政治息息相关 C古希腊哲学完全摆脱了神学的影响 D古希腊哲学从一开始就具有科学精神18. 造物者创造了人并对他说:“我将你置于世界的中心以便你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将你塑造成你喜欢的形体。你也许会蜕化,变成无理性的牲畜;但是,如果你愿意,也可以升华,变得神圣。”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属于荒诞不经,反映欧洲人早期的愚昧 B反映人文主义,是研究

9、文艺复兴的资料 C是新教教义,有助于理解欧洲宗教改革 D阐述理性学说,出自启蒙思想家的著作19. 赵林在西方宗教文化中指出:“当路德把神圣的东西降低到世俗的水平时,他也同时把世俗的东西提高到神圣的地位驱散了罗马教会加之于神职人员头上的神圣光环,而将它们降至俗人的地位;另一方面,他也把日常生活中一切正当的手艺和职业提高到善功和圣事的高度。”对此话理解错误的是( ) A否定教会对神学的垄断地位,促进思想解放 B强调世俗生活是上帝认可的,否定天主教会的善功论 C主张“因信称义”,强调信徒凭借信仰可以和上帝建立直接联系 D其主张分为精神和世俗两个领域,有利于动员社会底层群众20. 与同时期法国相比,1

10、8世纪早期英国的启蒙思想家较少对现实政治进行批判,而更多的是对社会问题的研究和对未知科学领域的探索。英法启蒙思想家出现上述不同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 A.经济水平的差异 B.政治制度的差异 C.文化环境的差异 D.国际地位的差异21. 孟德斯鸠说:“如果一国的法律认为应该容忍好几种宗教的话,那么法律也就必须要求这些宗教互相容忍。一切受到压制的宗教,自己必将成为压制异教的宗教。因为当一种宗教侥幸而脱离了压迫的时候,它就要立即攻击曾经压迫它的其他宗教。”这段话( ) A论述宗教自由在法律上的必要性 B探讨宗教信仰和法律的相互依存关系 C论证宗教迫害存在的必然性 D主张法律要为宗教服务22. 卢梭说

11、:“行政权力的受任绝不是人民的主人,而只是人民的官吏,只要人民愿意就可以委任他们,也可以撤离他们;对这些官吏来说,这只是服从的问题。”这一主张( ) A反映了三权分立的原则 B体现了社会契约的思想 C符合君主立宪制的原则 D阐发了人民主权的思想23. 有科学史家在评价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时说:“而今人们却证明天体也按照伽利略和牛顿根据地面上的实验和归纳所得到的力学原理,处在这个巨大的数学和谐之内。”这一评价揭示了牛顿时代的“科学革命”( ) A构筑了现代物理学基本理论框架 B催生了近代自然科学的形成 C引领人们对自然进行理性的认识 D为启蒙运动奠定了理论基础24一位科学家在回顾其科学成就时称:“

12、当时,我已经为辐射和物质的问题而奋斗了6年,但一无所获。但我知道,这个问题对于整个物理学至关重要,我也已经找到了确定能量分布的那个公式。”据此可知,该科学家的科学成就是( ) A电磁感应理论 B相对论 C光电效应原理 D量子论25. 1862年,马克思重读了达尔文的物种起源。他说:“我重新阅读了达尔文的著作,使我感到好笑的是达尔文在动植物界中重新认识了他自己的英国社会及其分工、竞争、开辟新市场、发明以及马尔萨斯的生存斗争。”据此可以看出马克思认为( )A生物进化论是自然进化的结果 B生存斗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C达尔文学说是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来源 D达尔文混淆了自然世界与人类社会的区别26

13、. 意大利经济历史学家卡洛M.奇波拉说:“(18世纪后半期)的工业革命在漫不经心的观察者看来,仅仅是经济和技术问题,实际上它是可怕的非常复杂的政治、社会和文化的大变动问题。”这里的“大变动”主要是指( ) A国际分工日益明显 B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民族工业开始发展 C资产阶级控制生产和市场 D推动了科技进步和文学艺术的繁荣27“科学革命是人认识客观世界的飞跃,技术革命是人改造客观世界技术的飞跃。而科学革命、技术革命又会引起全社会整个物质资料生产体系的变革,即产业革命。”下列各选项中,符合这一规律的是( ) A牛顿力学体系蒸汽机工业革命 B电磁感应理论发电机第二次工业革命 C内燃机汽车、飞机第二次工业革命 D相对论电子计算机第三次工业革命28“正是有这样的对夷情零碎、模糊的了解,使经世思想家们在鸦片战争之后能够正视对手即来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