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根泉-板蓝根挥发油微胶囊的制备及其应用于抗菌织物的研究

上传人:NU****AN 文档编号:135286599 上传时间:2020-06-14 格式:DOC 页数:43 大小:1.6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梁根泉-板蓝根挥发油微胶囊的制备及其应用于抗菌织物的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梁根泉-板蓝根挥发油微胶囊的制备及其应用于抗菌织物的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梁根泉-板蓝根挥发油微胶囊的制备及其应用于抗菌织物的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梁根泉-板蓝根挥发油微胶囊的制备及其应用于抗菌织物的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梁根泉-板蓝根挥发油微胶囊的制备及其应用于抗菌织物的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梁根泉-板蓝根挥发油微胶囊的制备及其应用于抗菌织物的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梁根泉-板蓝根挥发油微胶囊的制备及其应用于抗菌织物的研究(4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序号: 编码: 第十一届“挑战杯”广东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作品申报书作品名称:板蓝根挥发油微胶囊的制备及其应用于 抗菌织物的研究 学校全称: 华南农业大学 申报者姓名 (集体名称):梁根泉 李颖 郑丽华 梁梦雅 梁培万 周华俊 类别: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 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 科技发明制作A类 科技发明制作B类 说 明1申报者应在认真阅读此说明各项内容后按要求详细填写。2申报者在填写申报作品情况时只需根据个人项目或集体项目填写A1或A2表,根据作品类别(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科技发明制作)分别填写B1、B2或B3表。所有申报者可根据情况填

2、写C表。3表内项目填写时一律用钢笔或打印,字迹要端正、清楚,此申报书可复制。4序号、编码由第十一届“挑战杯”广东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组委会填写。5学术论文、社会调查报告及所附的有关材料必须是中文(若是外文,请附中文本),请以4号楷体打印在A4纸上(文章版面尺寸14.522cm),附于申报书后,论文不超8000字,调查报告不超15000字。6作品申报书须按要求由各校竞赛组织协调机构统一寄送。7其他参赛事宜请向本校竞赛组织协调机构咨询。A2申报者情况(集体项目)说明:1必须由申报者本人按要求填写;2申报者代表必须是作者中学历最高者,其余作者按学历高低排列;3本表中的学籍管理部门签章视为申报者

3、情况的确认。申报者代表情况姓名梁根泉性别男出生年月1988.6学校华南农业大学系别、专业、年级理学院07级材料化学学历本科学制四年入学时间2007.9作品名称板蓝根挥发油微胶囊的制备及其应用于抗菌织物的研究毕业论文题目多功能织物整理剂研究通讯地址华南农业大学泰山公寓5栋501邮政编码510642办公电话13560212426常住地通讯地址华南农业大学泰山公寓5栋501邮政编码510642住宅电话13560212426其他作者情况姓 名性别年龄学历所在单位李颖女20本科华南农业大学08应用化学1班郑丽华女21本科华南农业大学08应用化学1班梁梦雅女21本科华南农业大学08应用化学1班梁培万男20

4、本科华南农业大学08应用化学1班周华俊男20本科华南农业大学09应用化学3班资格认定学校学籍管理部门意见以上作者是否为2011年7月1日前正式注册在校的全日制非成人教育、非在职的高等学校中国籍专科生、本科生、硕士研究生或博士研究生。是否 (部门签章)年 月 日院、系负责人或导师意见本作品是否为课外学术科技或社会实践活动成果。是否负责人签名:年 月 日B3申报作品情况(科技发明制作)说明:1必须由申报者本人填写;2本部分中的科研管理部门签章视为对申报者所填内容的确认;3本表必须附有研究报告,并提供图表、曲线、试验数据、原理结构图、外观图(照片),也可附鉴定证书和应用证书; 4作品分类请按照作品发

5、明点或创新点所在类别填报。作品全称作品分类(E )A机械与控制(包括机械、仪器仪表、自动化控 制、工程、交通、建筑等) B信息技术(包括计算机、电信、通讯、电子等) C数理(包括数学、物理、地球与空间科学等) D生命科学(包括生物、农学、药学、医学、健 康、卫生、食品等) E能源化工(包括能源、材料、石油、化学、化 工、生态、环保等)作品设计、发明的目的和基本思路,创新点,技术关键和主要技术指标一、 本作品发明的目的传统服装具有保温御寒的功能,随着社会的日益发展,人们的抗菌防病意识不断增强,因此具有抗菌保健功能、可保护身体健康、减少疾病传播的服装,受到人们的青睐。本作品旨在提供一种具有耐久、特

6、效抗菌保健功能的板蓝根挥发油微胶囊织物整理剂,并将其应用于织物功能整理。板蓝根作为我国一类传统中草药,具有清热解毒、凉血利咽的功效,可广泛用于温病发热、发斑、喉痹、丹毒、痈肿、风热感冒等;可防治流行性乙型肝炎、急慢性肝炎、流行性腮腺炎、骨髓炎等较强的抗病毒活性,同时还有抗菌、抗内毒素、抗癌、免疫调节及活血化瘀等作用。因此,其药品制剂的研究开发得到了广泛关注,特别是板蓝根对SARS的防治作用和H5N1的防治作用肯定后,再次成为人们研究的焦点和热点。然而,令人遗憾的是,虽然板蓝根已成为我国预防治疗各类呼吸道传染病的一味重要中成药,但对板蓝根挥发油的应用仍然还停留在研究场面,远远滞后于其它中草药挥发

7、油(如艾叶油)。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由于板蓝根挥发油挥发性较强,有效成分不稳定,容易损失,不便于贮藏,限制了其进一步的应用。但事实上,在我国医疗卫生领域,各类预防类抗菌纺织材料(如口罩、抗菌服装)产业的滞后已严重制约了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尤其给我国的医疗卫生工作者带来极大的生命危险,例如在SAS中,绝大多数牺牲在工作岗位的医务工作者是由于防护不当所引起。因此,研究开发具有高效抗菌抗病毒的防护产品尤其纺织产品已成为一个非常迫切的问题,引起了国内外许多研究机构的关注。本作品发明了一种板蓝根挥发油微胶囊织物复合整理剂,采用化学交联接枝的方法对织物进行微胶囊的整理,使板蓝根挥发油微胶囊在织物上能达到

8、良好的附着效果和耐洗性能,具有较长时期高效、广谱、安全的抗菌性能,同时具有耐久防皱效果和无甲醛释放,不但提高了织物的附加值,满足人们对高质量,高技术含量的纺织品的需求,而且挖掘了中药微胶囊在织物功能性整理方面的潜力,促进了我国微胶囊技术在纺织服装领域的应用。二、 本作品设计的基本思路本项目拟通过优化板蓝根挥发油提取技术,将板蓝根挥发油微胶囊化,与传统防皱整理剂复配,采用化学交联工艺,将其应用于织物抗菌整理,该方法使得板蓝根微胶囊在织物上能达到良好的附着效果和耐洗性能,具有较长时期高效、广谱、安全的抗菌性能,同时具有耐久防皱效果, 该类抗菌织物可广泛应用于防护口罩、防菌服装和休闲保健产品,该类产

9、品原料材料来源丰富、价格低廉,同时可应用现有防皱整理工艺设备,如实现产业化,将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不但提高了织物的附加值,满足人们对高质量,高技术含量的纺织品的需求,而且挖掘了微胶囊在织物功能性整理方面的潜力,促进了我国微胶囊技术在纺织服装领域的应用。同时对于中草药挥发油的应用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三、 本作品的创新点1、 发明了板蓝根挥发油微胶囊织物复合整理剂,并首次采用了化学交联方法对织物进行板蓝根挥发油微胶囊多功能整理,本作品以传统防皱树脂作为微胶囊和织物的化学交联剂方法未见文献报道。2、 采用复凝聚法制备明胶-阿拉伯胶板蓝根挥发油微胶囊,制备工艺简单,所制备的胶囊具有分散性

10、好、形态规整、乳液稳定性高,包覆率高和缓释效果好,适合进一步复配制备板蓝根挥发油微胶囊多功能织物整理剂。3、 采用化学交联方法对板蓝根挥发油微胶囊在织物上的整理进行了研究,所整理织物具有抗菌抗病毒功能和防皱功能;实现了防皱整理和微胶囊整理工艺的有机结合,从而赋予整理纺织产品的高性价比。四、 技术关键和技术指标技术关键1板蓝根微胶囊多功能织物整理剂的复配及应用化学交联方法对织物进行微胶囊整理方法是本作品的技术关键,包括整理剂各成分配比用量、染整工艺、烘培温度、催化剂选择及用量等。经整理织物,不仅微胶囊与织物化学交联,同时2D树脂或丁烷四羧酸的用量必须适中,使整理织物具有防皱性能同时能合理降低其甲

11、醛释放含量,因此是本作品的关键。2板蓝根微胶囊的制备,包括制备微胶囊时所采用的芯壁比、乳化时的搅拌速度、戊二醛的用量、单宁的用量等,影响了微胶囊的形态、分散性、包覆率、载药量和抑菌率,织物整理时催化剂的用量,焙烘的温度和时间等影响了织物的手感、颜色和微胶囊的附着性,因此这些条件都是本作品的技术关键。技术指标板蓝根挥发油微胶囊:1)外观形态:浅褐色粉末状颗粒,规则球形,如图12)粒径大小:粒径分布在200nm左右,如图23)分布情况:符合正态分布,如图24)微胶囊的载药量:50%5)缓释效果:七天后微胶囊仍载有板蓝根油6)抗菌效果:37恒温6天后,抑菌效果仍达到90% 图1 微胶囊的表面形态 图

12、2 粒径分布图板蓝根挥发油微胶囊织物整理剂:1)外观形态:乳状液,稳定无沉淀,50度加热1小时无明显沉淀。2)防皱树脂含量:大于10。3)板蓝根微胶囊含量:大于10。4) 催化剂含量:3%。整理后的织物:1)折皱回复角在300C以上。2)板蓝根挥发油含量为0.01以上。3)抗菌性能:抑菌率达到80%以上。4)耐洗性能:10次洗涤后抑菌率在70以上。作品的科学性先进性(必须说明与现有技术相比、该作品是否具有突出的实质性技术特点和显著进步。请提供技术性分析说明和参考文献资料)1织物微胶囊技术传统方法微胶囊技术是指利用天然、半合成或合成高分子材料将分散的固体、液体, 甚至是气体物质包裹起来,形成具有

13、半透性或密封囊膜的微小粒子的技术, 包囊的过程即为微胶囊化 ( microencapsulation) , 形成的微小粒子称为微胶囊 ( microcapsule)。微胶囊直径一般为1-1000m,壳的壁厚在0.2-10m 范围内。传统微胶囊技术在织物上的应用通过黏合剂把香料微胶囊黏结到纤维上。但通过胶粘剂将微胶囊直接粘结在织物上存在着微胶囊与织物纤维之间亲和力和有效成分作用持久性的问题,或者采用微胶囊与合成纤维共混纺丝的方法,该方法投资大,对技术设备要求高,且主要只适用于合成纤维,而对棉麻等天然织物纤维不适用。本作品采用的技术本作品首次发明板蓝根微胶囊织物整理剂,提出以2D树脂或丁烷四羧酸作

14、交联剂,采用化学交联的方法,将板蓝根微胶囊附在织物上,使微胶囊与织物之间形成化学键,而不是简单的物理粘结,如下图: 图3交联接枝法整理织物 图4粘合剂整理织物1微胶囊抗菌整理剂在对织物整理的过程中,微胶囊、织物分别与2D树脂或丁烷四羧酸发生了化学交联反应,通过2D树脂的桥梁连接作用,微胶囊被固着在棉织物上,从而克服了使用粘合剂方法耐水洗性差的缺点,提高了微胶囊织物抗菌耐洗涤效果,赋予织物防皱性能的同时降低了织物甲醛释放含量,提高了织物的附加值,拓展了微胶囊织物整理剂的应用。2板蓝根挥发油微胶囊的制备技术传统方法目前有关板蓝根挥发油微胶囊的制备未见详细报道,国内武汉大学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朱银燕2等将复凝聚法引入到微乳体系中, 制备含氯氰菊酯的微胶囊。王锦成等 3以明胶为囊壁、辣椒素为囊芯,采用单凝聚法制备了辣椒素的微胶囊。方玉堂等4采用超声波工艺及细乳液原位聚合方法, 研制了以聚苯乙烯为囊壁、正十八烷为囊芯的微胶囊相变材料。国外Park 等5 通过细乳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