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历史复习资料.doc

上传人:灯火****19 文档编号:135219417 上传时间:2020-06-13 格式:DOC 页数:30 大小:25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历史复习资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六年级历史复习资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六年级历史复习资料.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六年级历史复习资料.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六年级历史复习资料.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六年级历史复习资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历史复习资料.doc(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六年级历史上下册综合1.中国古代各时期特征夏商周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秦汉统一的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隋唐繁荣与开放的时代辽宋夏金元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明清统一的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2.列出统一全国的四个朝代、都城和统一时间朝代建立都城统一全国秦朝前221秦始皇嬴政咸阳前221灭齐西晋266晋武帝司马炎洛阳280灭吴隋朝581隋文帝杨坚长安589灭陈元朝1271元世祖忽必烈大都1279灭南宋3.列出汉唐盛世:西汉“文景之治”、东汉“光武中兴”、唐朝“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等,共同特征是政治清明,经济发展,社会安定。出现的共同原因是国家的统一安定,统治者轻徭薄赋、发

2、展生产等。各朝代重视农业的措施:商鞅变法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汉高祖让士兵还乡务农,释放奴婢为平民,轻徭薄赋汉文帝景帝以农为本,减轻赋税和徭役,降到三十税一光武帝释放奴婢,减轻农民的负担唐太宗、武则天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宋朝引入和推广占城稻元世祖注重农桑明朝引进玉米、甘薯、马铃薯、花生、向日葵等汉武帝、唐玄宗时期汉唐国力进入鼎盛。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到南宋最后完成。4.重要工程战国都江堰岷江李冰修筑秦朝长城临洮到辽东蒙恬修筑灵渠隋朝大运河涿郡至余杭隋炀帝时期开通5.列出各朝代对地方的管理制度或措施西周实行分封制商鞅变法确立县制秦朝推行郡县制西汉实施推恩令,建

3、立刺史制度东汉合并郡县北宋派文臣担任地方官,设通判分知州权力元朝创立行省制度明朝废行省、设三司;分封诸子、巩固皇室历史发展趋势:中央集权加强,地方权力削弱6.列出各朝代中央机构或在中央措施秦朝由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监察事务唐朝唐太宗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北宋宋太祖采取分化事权的办法,削弱相权元朝由中书省、枢密院、御史台分管行政、军事、监察事务明朝明太祖废丞相,权分六部清朝雍正帝设军机处历史发展趋势: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7.列出各朝代加强监察的机构或措施秦始皇御史大夫掌管监察事务汉武帝刺史监视地方光武帝裁减官员,加强对官吏的监督,惩处贪官污吏唐太宗严格考察各级官吏的政绩武则天

4、打击敌对的官僚贵族唐玄宗整顿吏治,裁减冗员宋太祖通判分知州全力元世祖御史台负责监察事务明太祖锦衣卫监视官民8.中国古代思想史春秋战国百家争鸣秦朝焚书坑儒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明朝八股取士清朝文字狱发展趋势:由思想自由到思想专制对我国传统文化的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9.中国古代科举制度史:隋文帝注重考查人才的学识,建立考试制度隋炀帝创立进士科,确立科举制唐太宗增加考试科目,进士科最重要武则天创立殿试制度,亲自面试考生宋朝大幅度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明朝实行八股取士10.中国古代边疆管辖史秦朝南方开凿灵渠,统一南方北方派蒙恬北击匈奴,修筑长城西汉前119年,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

5、前60年,设置西域都护。东汉、魏晋匈奴、鲜卑、羯、氐、羌等族内迁元朝台湾设置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和琉球。西域设置北庭都元帅府西藏设置宣慰使司都元帅府,由宣政院直辖清朝台湾1684年设置台湾府,1885年建省西藏历代达赖和班禅都必须经过中央政府的册封设置驻藏大臣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29条,规定西藏行政体制和法规,大活佛的转世需要通过金瓶掣签新疆康熙帝平定蒙古准噶尔部噶尔丹叛乱乾隆帝平定回部大小和卓叛乱设置伊犁将军妥善安置回国的蒙古土尔扈特部东北康熙帝组织雅克萨之战,签订尼布楚条约11.中国古代对外交往史:西汉开通丝绸之路(最远到欧洲)海上丝绸之路(最远到印度半岛南端和锡兰)东汉班超派甘英出使大秦受

6、阻,开辟出通往西亚的道路唐朝与日本、新罗、天竺友好交流(鉴真东渡、玄奘西行)宋朝鼓励海外贸易:大商港广州、泉州,管理机构市舶司,最远到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明朝郑和下西洋(最远到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戚继光抗倭葡萄牙攫取澳门居住权清朝郑成功收复台湾康熙帝抗击沙俄侵略东北闭关锁国政策:只留一处通商口岸广州,管理机构广州十三行中国古代对外关系特点:以友好交往为主,战争冲突为次启示:对外开放则国家兴,闭关锁国则国弱,应坚持改革开放。六年级历史上册 第四课、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1夏、商、西周三代的更替朝代都城建立时间建国亡国重大事件夏阳城公元前2070年禹桀世袭制开始商亳公元前1600年汤纣盘庚迁殷西

7、周镐京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周幽王实行分封制 2.西周的分封制:目的内容对象作用稳定政治形势,巩固疆土1.分封原则: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2.诸侯义务:进纳贡物服从调兵宗亲功臣稳定政局,扩大了统治范围周代的贵族等级分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第七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1. 商鞅变法时间:公元前356 年 支持者:秦孝公内容作用政治1.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2.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遭到旧贵族反对3.改革户籍制度加强对人民的管理4.严明法度,禁止私斗经济1.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有利于新兴地主阶级2. 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有利于增强国力3.

8、统一度量衡军事奖励军功,按军功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提高军队战斗力影响:使秦国国富兵强,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启示:改革是国家富强、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3. 造福千秋的都江堰(1)修建:公元前256年(战国),秦国蜀郡郡守李冰,岷江。(2)功能:防洪、灌溉、水运等。(3)影响:使成都平原变成沃野,称为“天府之国”。第八课、百家争鸣1.孔子时期学派创始人主张地位著作春秋儒家孔子思想主张:核心思想是“仁”;以德治国,反对苛政教育成就:创办私学,主张有教无类;总结许多教育规律、原则、方法儒家学派创始人论语2.诸子百家时期学派代表思想主张战国儒家孟子 主张“仁政”;提出“民贵

9、君轻”;反对非正义战争荀子主张“礼治”,明确尊卑等级墨家墨子 兼爱、非攻选贤能倡节俭法家韩非强调以法治国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儒家学说对中国古代文化和中国社会的发展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法家学说对秦始皇创立中央集权制度产生了重要影响。“百家争鸣”的影响: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成为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第九课、秦统一中国(前221年-前207年)1. 秦灭六国(1)时间:前221年(2)意义: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征战混乱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2. 创立立中央集权制度:最高统治者:皇帝(总揽全国一切军政大权)中央:丞相(行

10、政),太尉(军事),御史大夫(监察)地方:郡县制 【影响: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3. 巩固统一的措施方面措施备注文化统一文字小篆思想焚书坑儒经济统一货币圆形方孔钱统一度量衡交通统一车轨军事统一南方,开凿灵渠北击匈奴,修筑长城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统一措施的作用:促进全国各地经济文化的交流,巩固了国家统一】第十一课、西汉的统治(前202年-公元9年)休养生息政策:(1)原因:由于秦的暴政和秦末战乱,汉初到处是残破荒凉的景象(2)表现措施影响汉高祖让士兵返乡务农,将奴婢释放为平民;轻徭薄赋文帝景帝以农为本,进一步减轻赋税和徭役, “以德化民”,废除严刑峻法提倡勤俭。出现“文

11、景之治”的盛世局面第十二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1.政治上:采纳主父偃的建议,实施推恩令;建立刺史制度,监视地方作用:诸侯王的势力越来越小,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大大加强。2思想文化上:接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在长安兴办太学,以儒家的诗书礼易春秋作为教材影响:从此,儒学居于主导地位,为历代王朝所推崇,影响深远。3.经济上:统一铸造五铢钱;盐铁官营、专卖;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作用:使国家的财政状况有了很大改善,为许多政策的推行奠定了经济基础。4.军事外交上:派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派张骞出使西域【汉武帝功绩:从政治、思想、经济等方面巩固了大一统的局面,使西汉王朝开始进入鼎盛时期】第十三

12、课、东汉的兴衰(公元25年-220年)东汉建立:公元25,光武帝刘秀,洛阳1.光武中兴:措施:释放奴婢,减轻农民负担,减轻刑罚;合并郡县,裁减官员,加强对官吏监督,惩处贪污;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缓和民族矛盾。影响:出现 “光武中兴”的局面。2. 外戚宦官交替专权3. 黄巾起义:领导人张角第十四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1 张骞通西域(1)过程第一次第二次时间公元前138年公元前119年目的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加强同西域各国的联系(2)意义:促进了西汉与西域各国的了解与往来。2丝绸之路:(1)路线:长安河西走廊西域中亚、西亚欧洲(2)意义: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促进了中外贸易与文化交流。

13、3.海上丝绸之路路线:从东南沿海出发,经中南半岛、马来半岛、马六甲海峡、孟加拉湾到达印度半岛南端和锡兰。4西域都护府的设置(1)设立:前60年,都护府设在乌垒城。(2)意义:标志着西域开始正式归属中央政权,其管辖范围包括今新疆及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广大地区。(3)东汉对西域的管理:东汉明帝时派班超出使西域。班超派甘英出使大秦受阻,但开辟了通往西亚的路线。第十七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1西晋(266316年):280年西晋统一全国,三国鼎立局面结束。2八王之乱(1)原因:晋武帝分封诸王,晋惠帝昏庸无能。(2)影响:西晋从此衰落;中原人口纷纷逃往南方。(3)西晋灭亡原因:统治腐朽(根本),“八王之乱”,民族矛盾。3北方少数民族内迁民族迁移方向迁入地区氐族、羌族由西向东陕西匈奴族、羯族由北向南山西鲜卑族一部分迁入辽宁,一部分迁到陕西及河套地区4.十六国:前秦统一黄河流域,苻坚任用王猛为相,锐意改革,胡汉矛盾有所缓和。六年级历史下册l 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一、隋朝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