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吴忠市红寺堡区第三中学八年级地理上册2.3黄河的治理与开发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

上传人:1516****951 文档编号:135058589 上传时间:2020-06-1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1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宁夏吴忠市红寺堡区第三中学八年级地理上册2.3黄河的治理与开发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宁夏吴忠市红寺堡区第三中学八年级地理上册2.3黄河的治理与开发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宁夏吴忠市红寺堡区第三中学八年级地理上册2.3黄河的治理与开发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宁夏吴忠市红寺堡区第三中学八年级地理上册2.3黄河的治理与开发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宁夏吴忠市红寺堡区第三中学八年级地理上册2.3黄河的治理与开发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宁夏吴忠市红寺堡区第三中学八年级地理上册2.3黄河的治理与开发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黄河的治理与开发聚焦教学重难点的信息化教学设计课题名称:黄河的治理与开发姓名: 何玲玲工作单位:吴忠市红寺堡区第三中学学科年级: 八年级教材版本: 人教版1、 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要求学生运用地图说出黄河的概况。通过探究性的学习活动,使学生在教学中运用地形、气候、河流等多种地图的对照,综合分析黄河的特征,提出有针对性的开发与整治措施。 黄河的治理与开发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三节河流的第二课时的教学内容。2、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读图说出黄河的发源地、流经省区、注入的海洋、长度和上中下游的分界点。 (二)过程和方法目标:培养学生读图用图能力,学会用地图等资料,说明黄河的

2、基本概况;能解释黄河各河段产生灾害的原因以及治理的基本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提高学生收集整理分析地理信息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分析黄河作为我国的“母亲河”为中华民族的发展作出的贡献,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唤起学生对治理黄河、保护黄河的责任感,并逐步树立人地协调观念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3、 学习者特征分析 通过平时对学生的观察和了解,学生掌握了一定的读图能力,有了一定的地理学习能力。本节课由老师引导学生共同学习。4、 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本课的学习,学生通过对已有知识的重组、应用,可自主推到、评估黄河的功与过,从而经一步探究出黄河的忧患及治理措施。这

3、一学习过程,本身就是和谐人地观的形成过程。 学习本节课程,不但可以帮助学生树立爱国主义情感,而且对培养学生从小养成爱护环境的良好习惯是有益的,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很密切。真正可以做到从生活中学习地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创设生活情境。教学中紧密联系生活现实,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所学知识转化为自身知识去解决具体问题,学以致用。 以教学重点为中心展开教学,采用观察探究的方法形成科学概念,在教学设计中充分强调学生的主体性、活动性,激发学生探索的热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同时突破了教学重点。 5、 教学重点及难点 分析黄河为中华民族所做出的贡献及带来的灾难,了解黄河当前所面临的

4、问题,探究黄河治理方案。 运用有关资料和已有知识储备,探究黄河所产生问题的原因和治理的措施。6、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播放“黄河景观”的视频及图片,引出本节课学习的是黄河。 设计理念:创设情境,吸引学生注意力,调动其探究兴趣。 (二)讲授新课 提出问题:1、说说你知道的关于黄河的话?(诗词、谚语、俗语等)2、为什么说“跳进黄河洗不清”? (三)黄河的概况 提供资料:黄河水系图 、中国政区图 等。 问题1:黄河发源于哪里?注入那个海洋?上、中、下游是如何划分的?主要支流有哪些? 学生活动:读“黄河水系图”回答问题,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上的巴颜喀拉山;东流注入渤海;上、中游以河口为界;

5、中、下游以孟津为界;主要支流游渭河、汾河等。 问题2:黄河流域地形、气候分别有什么特点?中、下游分别流经哪些省级行政区、地形区? 学生活动:读图,做出回答。黄河流域以高原、平原为主,气候类型主要有高原山地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黄河中、下游流经的省级行政区主要是山西省、陕西省、和河南省、山东省;流经地形区主要是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 设计理念:通过读图,让学生学会分层读图和提取有效信息的基本技能。 提供资料:黄河的景观图片。 提问:通过读图,你对黄河(水)的第一印象是什么? 学生回答:黄河含沙量大。 教师讲述:黄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之一,这是母亲河的病,而且病的很严重,急需治疗

6、。 (四)黄河忧患(功过) 教师讲述:黄河母亲的“病情”到底严重到什么程度?“病因”是怎么产生的呢?让我们扮演黄河的医生,一起来探究。 提供资料:黄河的干流泥沙沿途变化图 问题1:黄河个河段泥沙含量有什么变化? 学生活动:读图讨论分析数据,认识黄河各河段的泥沙有“上游较小、中游剧增、下游略减”的特点。 问题2:黄河下游有什么特点? 学生活动:继续读图,仔细观察,认识 教师提供有关黄河中游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的资料和下游“地上河”。 问题:黄河中游为什么泥沙剧增?黄河下游为什么无大支流汇入? 学生活动:根据资料和所学知识探究。 探究1:从黄河下游地形特点入手,探究下游形成“地上河”的原因是河水流

7、速减慢,泥沙沉积,河床抬高。正因为下游形成“地上河”,所以流域面积狭窄,无大支流汇入。 探究2:问题:黄河下游形成“地上河”有什么危害? 学生活动:读阅读材料结合活动题,认识黄河水灾危害之大,明确“地上河”河下游水患之间的关系。 环节3:学生归纳:黄河主要的“病症”是下游水患,其“病根”在中游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 环节4:问题:黄河母亲还有哪些“病症”? 学生活动:在读“黄河的忧患”图,及教材P50-52活动中的相关资料,简单了解黄河沿途的土地荒漠化、凌汛、断流等问题。 设计理念:本环节采用了探究模式,将知识问题化,问题情境化,情景生活化,让学生在运用知识的过程中学会学习。由于内容较多,课堂

8、时间有限,在内容处理上要注意突出重点,详略得当。过渡:“黄河难治根在泥沙”,请同学们再次扮演黄河的医生,为母亲河开处方。 (五)根治黄河 提供资料:黄土高原植被变化资料。 问题1:“调水调沙”对黄河治理有什么作用? 学生活动:认识“调水调沙”对治理黄河的重大作用。 教师讲述:“调水调沙”有效的治理了下游水患,治标不治本。 问题2:那么如何为黄河调理治本,治理黄河的关键黄土高原地区呢? 学生活动:读不同植被下的水土流失图,讨论分析,得出治理黄河关键在于治沙,根被措施是在中游地区植树造林、保持水土。 问题3:针对黄河各河段的生态环境问题,我们如何开“处方”? 学生活动:针对黄河各河段提出相应的符合科学人地观的治理措施。 河段 开发利用与治理措施上游 梯级开发、修水库、建立水利枢纽工程中游 植树造林、修梯田,打坝淤地等(水土保持工作)下游 加固大堤,修建分洪、蓄洪工程。7、 板书设计 黄河的治理与开发 1、黄河的功与过 2、黄河概况 3、黄河问题及治理 八、实践反思 真正的课堂应该是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把课堂教改学生,让学生自己去说、自己去做、自己去悟。学生具有自觉性、独立性、创造性,充分体现学生是主体。通过诗词、俗语、谚语等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学习知识。但部分学生的参与性还不够,需要今后多加注意。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