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高安市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段考试题

上传人:1516****951 文档编号:135058367 上传时间:2020-06-1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9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高安市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段考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江西省高安市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段考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江西省高安市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段考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江西省高安市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段考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江西省高安市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段考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西省高安市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段考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高安市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段考试题(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江西省高安2018届高三第二次段考历史试卷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1.汉武帝时“ 尚书” 一职日益重要,大臣们的奏疏不能直接进呈皇帝,要送尚书署,后来尚书台就成了皇帝的机要秘书处。汉武帝还任用一些上书言事的贤良、文学,让他们出入宫廷,与尚书共议国事,这一做法的作用是( )A削弱王国势力,加强中央集权 B制衡丞相势力,强化君主专制C重用儒家学者,提高儒学地位 D任用外戚权臣,削弱丞相权力2. 费孝通先生曾将中国古代的某一制度描述为“差序格局”,即“以己为中心,按照有差等的次序形成的关系网络。”这种差序格局的结构方式普遍存在于中国传统社会之中。其中,父子、兄弟关系是最基本的层次,是“差序格

2、局”的模板,其它各个层次都从这里获得其构造原则。如同乡关系、师徒关系、君臣关系。据此可知“差序格局” ( )A. 成为社会等级的表现形式B. 使先秦血缘政治得以延续C. 可能阻滞社会结构的更新D. 产生于儒家三纲五常思想3. 明仁宗和明宣宗时期,朝廷内制的敕、诏、册、表等,由六部转归内阁负责。这一现象说明( )A. 内阁成为行政权力的中心B. 内阁的权力已完全合法化C. 内阁掌握军国大事决策权D. 内阁的权势及其地位提高4. 曹操父子建立的曹魏政权,在改革选官制度时,采取了不少抑制、打击世族势力的措施。随着世家大族势力的不断发展,曹魏政权又设置了由世家大族出身的中正官去掌握地方选举。这表明曹魏

3、实施的九品中正制( )A. 在执行过程中标准发生了变化B. 符合潮流具有历史进步性C. 有拉拢世家大族维护统治的目的D. 不能选拔出有用之才5. 有史学家认为,“汉朝的宰相是颇有实权的。全国的政治,都以相府为总汇自霍光秉政,自领尚书,宰相都用年老无气和自己的私人,政事悉由宫中而出,遂不能有正色立朝之臣。”上述材料反映作者主要的观点是( )A. 武帝设中朝制度起到了加强专制的作用B. 相权的削弱是导致西汉后期政治腐败的原因C. 皇权的加强和相权的削弱反映古代政治发展趋势D. 尚书省作为三省之一主要掌握政府行政之执行权6. 下面是某电视专题片中出现的三组镜头,分别反映了不同朝代为解决洪水灾害,中央

4、政府的运作情况:蜀郡洪水为患,丞相与诸卿拿出治理方案,交给皇帝裁决渝州发生洪灾,中书省按皇帝旨意起草文件,交门下省 审核后,再交尚书省,尚书省交工部、户部办理徐州府爆发洪灾,阁臣据皇帝旨意写成诏书,直送工部、户部执行赈灾据所学知识判断,上述历史场景最早可能出现的朝代分别是( )A. 汉、唐、元B. 秦、唐、清C. 秦、唐、明D. 汉、宋、明7. 伯利克里时期几乎各级官职向一切公民开放,并都以抽签方式产生,雅典人相信抽签是天意所归,赋予它以一定的神圣意义,因此也更显得公平。这表明雅典A. 政治环境阻碍人文思潮产生B. 旧有贵族退出政治舞台C. 过于直接的民主导致权利的误用和滥用 D. 提供了相对

5、广泛的参政机会8. 十二铜表法规定:欠债到期后不还,债权人可将债务人处死或卖到外邦;当债权人是多个时,他们可以将债务人的尸体肢解,加以分配。上述规定反映了十二铜表法A. 实质上只注重维护奴隶主的利益B. 维护严酷的债务奴隶制C. 比习惯法更为残酷无情D. 未使平民的权利得到保护9. 加拿大学者哈罗德伊尼斯在传播的偏向中写道:“梭伦寻求善世的真理。他相信,违背公正必然要扰乱公众的生活。个人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于是,权威的根基就被摧毁了。”下列措施中对“权威的根基被摧毁”作用最大的是( )A. 财产等级制度B. 实行陶片放逐法C. 建立五百人议事会D. 建立公民陪审法庭10. 美国1787年宪法颁布

6、时其中并未包含保护公民权利的“人权法案”,作为宪法主要起草人之一的汉密尔顿对此曾这样论述:“在公开宣称基于人民权力,由人民的直接代表与公仆执行的宪法之中,就严格意义而论,人民不交出任何权利;既然人民保留全部权利,自然无需再宣布保留任何个别权利。”下列表述与汉密尔顿观点一致的是( )A. “人权法案”的缺失是宪法制定者无意疏忽所致B. “人权法案”的制定不符合建立强权政府的需要C. 公民权利通过主权在民的宪政原则受到充分保障D. 公民权利通过政府权力严密的分权制衡得以保障11. 这个条约撕开了一个专制政权的铁幕。战前清廷朝野普遍认为民主国家决策程序复杂,不能尽快作出决定;人民拥有权利,不会拼死作

7、战。但无情的战争把这些谎言扔进了垃圾箱。条约签订后,“民主”“共和”“立宪”的思潮迅速在中国漫延开来。该条约( )A. 南京条约B. 天津条约C. 马关条约D. 辛丑条约12. 清人戴鸿慈在日记中说:“观(伦敦)博物院。陈设者率以国分室。中国室内,则有内廷玉玺两方存焉。吾国宫内宝物流出外间者不少,此其一也。若扣其所从来,固亦凡国民所铭心刻骨、永不能忘之一纪念物也。”与之有关的历史事件( )A. 导致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B. 刺激了国人的近代民族意识C. 打开了近代西学思潮的闸门D. 标志中国外交近代化的起步13. 武昌起义爆发后,46名北洋将领联名诉求“立定共和”,否则将“率全军将士入京,与王

8、公剖陈利害”。驻扎各地的满洲旗营部队也较少进行抵抗,大都很快瓦解。这表明( )A. 民主共和观念已经被军队普遍接受B. 军队革命化是导致清朝灭亡的主因C. 北洋军以及满洲旗营响应武昌起义D. 军队失控和旗营涣散加速清朝崩溃14. 五四运动发生后,北大教授梁漱溟反对以“国民公意”或事物本身的正义性为借口,走上背离法治、任意采用非法手段的道路。他的让痛打“卖国贼”的学生接受法庭的审判的观点,在当时被人们视之为冒天下大不韪的迂腐之见。这说明( )A. 救亡图存仍是时代的主流B. 运动爆发有广泛群众基础C. 国内的阶级矛盾非常尖锐D. 中国人亟需接受启蒙思想15. 1930年6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通

9、过的新的革命高潮与一省或几省首先胜利决议案中指出:“有了农村暴动的广泛发展,有了工农红军的迅速扩大,有了兵士群众的动摇与自觉哗变的增加,有了统治阶级这样的严重危机,的确只要在产业区域与政治中心爆发了一个伟大的工人斗争,便马上可以形成革命高潮直接革命形势。”这反映出当时中共中央( )A. 正确分析了中国革命的形势,开始独立自主的领导中国革命B. 找到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C. 仍然坚持“城市中心论”,革命潜伏失败危险D. 重视农村农民斗争与城市工人暴动的相结合16. 中国近代某一时期,国民政府采取多种措施解决资金、能源与材料问题,拨出专款组织国营矿东迁,同时给部分私营企业以复员

10、贷款。材料反映的是( )A. 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时期的政策B. 抗战时期经济生产的重新布局C. 抗战结束以后国民经济的恢复D. 解放战争时期官僚资本的膨胀17. 据历史记载:中国历史上的金银比值一直很稳定,在明朝初年及以后很长一段时期,一直维持在1:6上下,到崇祯(16281644)年间,这一比值已达1:15之多。对此,著名思想家顾炎武认为,“天启中权阉用事,百官献媚者皆进金卮,金价渐贵”。事实上,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因素是( )A明朝政治腐败,官员行贿受贿 B海禁造成对外贸易大幅萎缩C明朝政府推行赋役征银政策的影响 D新航路推动全球贸易时代来临18. 某历史学家说:“唐人考试,本分经义与诗赋两项

11、,然明经出身远不如进士。进士考诗赋,则时人之视诗文学犹占儒学之上。唐人又崇老子,与汉人不同。”该历史学家意在说明唐代()A科举注重真才实学反对死记硬背B诗文的繁荣与考试制度密切相关C儒学并没有获得特殊尊崇的地位D科举考试内容存在着不完善之处19在古罗马法的发展过程中,法和法律是两个有区别的概念。法来自正义,指向公正、自然和神意;法律来自权威机关制定出来的规则,包括“限制和禁令”。西塞罗说:“如果某个规则不应当被确定为法,确认该规则的法律则是无效的。”根据西塞罗的观点,罗马的法律()A是平民与贵族斗争妥协的产物B以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为基本原则C是社会道德与法律规则的综合D具体内容包括自然法与人定

12、法两部分20. 丘吉尔在二战后极力鼓吹欧洲联合,但在表述英国与欧洲大陆的关系时却用“with”一词而不用“of”一词。这表明丘吉尔( )A. 正视英国战后国际地位的下降B. 奉行英国传统的外交思想C. 试图建立英国主导的欧洲联合D. 积极推动欧洲联合的进程21马歇尔计划“远不止是一项经济援助计划”,是因为实现了美国对欧洲的资本输出有助于美国对西欧的控制帮助西欧度过了经济难关巩固了欧洲的资本主义政治,以上说法符合引言含义的是( ) ABCD22汉代农业生产效益不高,农民在省吃俭用的情况下,“三年耕,才有一年之蓄”。同时据记载,汉代实行全国皆兵,男子20岁成丁,可以独立耕种和服役,但要到23岁才开

13、始服兵役,期限一年。这反映了汉代( )A精耕细作的生产模式尚未形成 B制度蕴含经济和道德的考量C边疆不稳、战事频繁D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23. 均田制下授田并承担赋役的起始年龄逐渐从15岁调整到18岁,还田除役的年龄逐渐从71岁调整到56岁,与此同时女性逐渐不负担赋役也不授予土地。出现这种现象主要是由于( )A. 儒家的民本思想理念受到重视B. 垦荒使私有土地的范围缩小C. 土地占有不均衡的现象加重D. 农业生产方式出现重大调整2417581767年,中国对外贸易总值为288045650(两),而18281837年增至为784864050(两)。导致以上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民间贸易得到迅速发展

14、 B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拓展C传统手工业技术的成熟 D资本主义萌芽的迅速发展25 从事长途贩运的山西商帮,为解决商业资金汇兑的需求创办了票号。但近代票号逐渐将业务重心转向服务于政府,甚至承担汇兑海防经费和庚子赔款等业务,普通商人和百姓的小宗业务则已完全不看在眼里。这说明近代票号( )A. 出现了服务对象的异化B. 完成了向近代银行业的转变C. 充当了列强侵华的帮凶D. 已经演化为封建的官办机构26. 18世纪以前,初级工业化开始后,西方国家大宗产品供治与大宗原材枓需求逐步增加,但此时中国在与其贸易中往往居于顺差地位。这表明中国( )A. 生产技术领先世界B. 农耕经济发达C. 推行贸易保护政策D. 主导世界市场27.19世纪后半叶至20世纪初,有着成千上万雇佣工人的现代工厂迅速取代家庭或小型的作坊,产业工人阶级作为人数最多的社会阶层进入现代社会。这种变化()A.推动代议制民主继续完善B.导致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确立C.促使城市化运动迅速起步D.引发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普遍发展28当英国完成工业革命时,清朝官商阶层部分精英企图引进外部的先进技术,使其在中国开花结果,但三十年后发现仅是一棵“无果花”。从时代潮流看,洋务运动是受到当时世界资本主义潮流的冲击而引起的积极回应。洋务运动最大的历史价值在于( )A揭开了中国近代化的序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