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上栗高三地理第一次能力测试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1516****951 文档编号:135011088 上传时间:2020-06-11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53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上栗高三地理第一次能力测试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江西省上栗高三地理第一次能力测试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江西省上栗高三地理第一次能力测试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江西省上栗高三地理第一次能力测试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江西省上栗高三地理第一次能力测试试题(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西省上栗高三地理第一次能力测试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上栗高三地理第一次能力测试试题(含解析)(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地理部分第卷(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列关于地球五带的说法,错误的是A. 五带划分的地理界限有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B.有太阳直射的是热带C.有极昼极夜现象的时北寒带、南寒带D.四季最分明的是北温带、南温带下图为某地月最高平均气温、月最低平均气温、年降水量逐月累计曲线图。完成下列各题。2该地的自然植被属于A热带雨林 B常绿硬叶林C草原荒漠 D落叶阔叶林3利用该地的典型农产品,可发展的工业是A葡萄酿酒 B橡胶加工C甜菜制糖 D玉米制乙醇下图所示为某国部分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各题。4图示地区地势特点是 ( )A西高

2、东低 B中间低四周高C东南高西北低 D北高南低5该国以葡萄美酒著名,从气候特点来看,最适宜种植葡萄的地点在( )A地 B地 C地 D地6影响城市形成与发展的主要因素不包括 ( )A位于河流附近,航运便利 B地形平坦,农业发达C气候温和湿润,水资源丰富D.矿物质能源丰富,工业发达2014年8月16日,青藏铁路的延伸线拉日铁路(拉萨-日喀则)正式通车运营。读拉日铁路略图,完成下列各题。7图示地区众多湖泊大都属于淡水湖 咸水湖外流湖 内陆湖A. B.C. D.8影响拉日铁路的选线的主导因素是A资源 B水源C聚落 D地形9图示区域位于A.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交界处 B.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交界处C.太

3、平洋板块和印度板块交界处 D.印度洋板块和非洲板块交界处古代聚落选址、农业生产活动离不开水源,下图为考古发现的我国某河谷不同时期聚落和农业生产状况遗址分布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10造成图示河谷地区遗址变迁的主要原因是A地壳抬升,河流下切 B洪水侵袭C河流泥沙淹埋 D环境污染11气候影响农业生产状况,下列时期中该地区气候最湿润的是A距今10002000年 B距今30004000年C距今40005000年 D距今60007000年第卷(非选择题,共3小题,共52分)12下图是部分地区气候类型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1)一(4)问题。(26分)(1)不同气候带下形成不同的自然带,图中反映了自然带的地域

4、分异具有 和 两种规律。(4分)(2)甲、丙两地都在近海地区,但降水状况差异显著。试从大气运动、地形、洋流作简要分析。(10分)(3)简要分析丁地形成大牧场放牧业的区位条件。(6分)(4)乙所在的地理位置与珠江三角洲大体相当,但两者形成的农业地域类型各不相同,乙地农业地域类型为 ,珠江三角洲农业地域类型为 。产生这种差异的自然因素是(双选): (6分)A珠江三角洲平原开阔,河网密布,土地肥沃B乙地受大分水岭阻挡,降水较少C珠江三角洲人口稠密,耕作历史悠久D乙地地广人稀,可进行自流灌溉13(20分)下图为陕西省主要苹果基地分布图。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陕西高原南部过去以种粮为主,产量低。2

5、0世 90 年代成功引种优质苹果。目前该地区苹果产量、浓缩果汁出口量位居全国前列。然而在果业发展中,大量施用化肥、农药影响果品品质,果渣露天堆放污染环境,农村薪材缺乏等问题突出。(1)指出该地区过去种粮引发的生态环境问题。(4分)(2)简述该地区种植苹果的优势自然条件及其效益。(10分)(3)针对果业发展中的问题,试从循环经济的角度设计解决方案。(提示:可用示意图表达)(6分)14.【旅游地理】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各题。材料一欧洲西部轮廓图和四幅景观图。材料二每年暑期,到南欧地中海海滨旅游的北欧、中欧游客络绎不绝,而冬季这里游客较少。每年圣诞节前后,欧洲西部地区的大量游客前住泰国、加勒比海地区

6、旅游。材料三欧洲西部地区的旅游业很发达,目前法国的入境游客数量、国际旅游收入分别居世界的第一位和第二位。(1)将各景观图的数字序号填写在所属城市字母代号后面的空格内。A,B,C,D。(2)试从气候角度分析欧洲西部游客流向发生季节性变化的原因。(3)请简要分析欧洲西部旅游业发达的主要原因。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1.【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赤道南北均为热带,因此赤道不是五带的界线,A错误;五带中有太阳直射的是热带,有极昼极夜现象的是寒带,四季最分明的是温带。考点:五带的划分【答案】2B3A【解析】试题分析:2降水量逐月累计曲线是持续增长的,月最高平均气温比月最低平均气温数值大。读图,该地最冷月气温

7、大于0度,小于15度,应位于亚热带地区。最热月是1月份,最冷月是7月份,应在南半球。根据降水量曲线,冬季累计增长快,夏季降水增长少,说明冬季多雨,夏季干燥,应是地中海气候,植被是亚热带常绿硬叶林,B对。3地中海气候典型农产品有葡萄,可以发展葡萄酿酒工业,A对。橡胶是热带经济作物,B错。甜菜、玉米是温带作物,C、D错。考点: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特征,对应的自然带,主要农产品。【答案】4C5D6D【解析】试题分析:4从图中可以看出,图示地区河流总的来说是从东南往西北流,所以地势特点是东南高西北低。故选C。5 葡萄种植要求光热条件好,根据该国(法国)气候分布当知,南部地中海沿岸为地中海气候,夏季高温少于

8、,昼夜温差大,最适宜种植葡萄。故选D。6根据图中地理条件和影响城市发展的因素分析,城市位于河流附近,地势平坦,为温带海洋性气候,但附近没有什么矿物质能源,所以影响城市形成与发展的主要因素不包括矿物质能源丰富,工业发达。故选D。考点:本题考查世界主要国家。【答案】7D8C9B【解析】试题分析:7图示地区位于青藏高原上,受地形影响,降水少,湖泊多属于咸水湖和内陆湖。8铁路沿线聚落集中分布,铁路修建加强了沿线城市与外界的联系。9图示地区南侧为喜马拉雅山脉,山脉北侧的河谷是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的交界线。考点: 交通线的布局原则。板块构造学说。【答案】10A11D【解析】试题分析:10根据材料,古代聚落

9、选址、农业生产活动离不开水源,读图,可以看到图示古遗址的海拔高度不断下降。造成图示河谷地区遗址海拔降低的原因,主要是地壳抬升,河流下切 ,A对。洪水侵袭主要影响中、下游地区,可能会泥沙淤积,地势抬升,B错。河流泥沙淹埋会使地势升高,C错。环境污染不是海拔降低的原因, D 错。11根据图中农业类型, 距今6-8千年时期,只有种植业发达,畜牧业不占主要地位,说明该地区气候最湿润,D对。其它时间种植业、畜牧业都发达,说明气候降水减少,有些地区不适宜种植业发展,A、B、C错。考点:读图能力,河谷地区遗址变迁的原因,农业类型对气候的反映。12.【答案】(1)从赤道到两极(纬度地带分异)(1分)、从沿海到

10、内陆(经度地带分异)(1分)。(2)甲地:常年盛行东南信风,处于大分水蛉的迎风坡,终年受东澳大利亚暖流影响。全年多雨;(3分)丙地:常年盛行西风,处于安第斯山的背风坡,沿岸有寒流影响,全年少雨(3分)(3)气候温和,草质优良;(2分)地广人稀,地租低廉;(2分)临近港口,交通便利。(2分)(4)混合农业,季风水田农业(2分);AB【解析】试题分析:(1)图中自然带的分布,南北方向的差异体现了纬度地带分异规律,东西方向的差异体现了经度地带分异规律。(2)图中甲地位于大陆东岸,来自东澳大利亚暖流上空的东南信风带来大量水汽,受地形抬升,降水丰富。丙地同是位于大陆东岸,但处于西风带内,且位于西风的背风

11、坡,降水少。(3)优越的自然条件和当地社会经济因素促进了当地大牧场放牧业的发展。自然条件包括:气候温和湿润,草质优良。社会经济因素包括:地广人稀,地租低廉;临近港口,交通便利。(4)乙地为澳大利亚的混合农业区,珠江三角洲为水稻种植业。两地气候干湿程度差异大。AB正确。【方法总结】(1)如果自然带的分布规律是东西延伸、南北方向更替,则体现出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如果自然带的分布规律是南北延伸、东西更替,则体现出从沿海向内部的地域分异规律;如果自然带随着海拔高度的变化而变化,则体现出垂直地域分异规律。(2)影响降水的因素可从气压带风带、季风环流、地形、洋流等方面分析。一般而言,受低压带或低压

12、中心控制的地区降水较多,受高压带或高压中心控制的地区降水较少;风从海洋吹向陆地,降水较多,反之降水较少;山地迎风坡处降水多,背风坡处降水少;暖流具有增温增湿的作用,使沿岸地区降水增多,而寒流具有降温减湿作用,使沿岸地区降水减少。(3)农业区位因素的分析思路:农业区位因素包括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其中自然因素可从气候、地形、水源、土壤等方面回答;社会经济因素可从市场、劳动力、交通、政策、科技等方面回答。其中自然因素是农业发展的基础,而社会经济因素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在增强。(4)工业区位因素的分析思路:工业区位因素包括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其中自然因素可从土地、资源、水源等方面回答;社会经济

13、因素可从市场、劳动力、交通、政策、科技、农业基础、地理位置等方面回答。13.【答案】(1)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土地退化,土地生产力下降,水资源短缺,生态环境恶化。(2)条件:塬面宽阔,土层深厚,质地疏松;海拔较高,大陆性季风气候显著,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降水适中。效益:有利于恢复植被,保持水土,改善生态环境;有利于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促进果品加工业的发展,增加农业附加值;有利于增加农民就业,提高农民收入,实现脱贫致富。(3)方案一(文字表述方式):果树下种草,草和果渣等做饲料发展畜牧业,解决果渣污染问题;果渣、粪便等放入沼气池发酵可解决农民日常所需的能源问题;沼渣、沼液肥果园,解决过量施用化

14、肥问题方案二:方案设计可用示意图,文字等方式表达,只要能针对实际问题,体现循环经济思想,具有可行性均可。【解析】试题解析:陕西地处黄土高原,千沟万壑,支离破碎,地形起伏大,且土质疏松;陕西为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如果过度开垦发展种植业,容易诱发水土流失等生态环境问题,。(2)考查农业的区位条件。优势自然条件可从气候(光、热、水、水热组合、昼夜温差)、地形、土壤、水源等方面分析;黄土高原面平坦,有利于耕作;同时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光照充足,温差大,有利有机质的积累;效益可从生态环境、经济、社会效益等方面分析。生态:果树种植,提高植被覆盖率,有利于恢复植被,保持水土,改善生态环境;发展果树种植业,减少耕作业的比值,有利于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促进果品加工业的发展,增加农业附加值;同时,随经济的发展,人们对水果的需求量大,有利于增加农民就业,提高农民收入,实现脱贫致富。(3)从循环经济角度设计方案,即要遵循尽量减少生产过程中废弃物排放,变废为宝原则.可针对题干中果业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