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教学论文 提高科学探究有效性教学的探索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34990753 上传时间:2020-06-1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生物教学论文 提高科学探究有效性教学的探索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初中生物教学论文 提高科学探究有效性教学的探索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初中生物教学论文 提高科学探究有效性教学的探索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初中生物教学论文 提高科学探究有效性教学的探索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初中生物教学论文 提高科学探究有效性教学的探索》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生物教学论文 提高科学探究有效性教学的探索(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提高科学探究有效性教学的探索 科学探究是生物课程标准中的重要理念之一,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是我们教学中的重要任务。在教学中,许多教师对如何实施科学探究活动感觉很困惑,现在就我在教学中的一点体会总结一下。1、生物学实验探究教学法的基本结构生物探究的一般过程包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根据问题做出假设;根据假设设计探究方案;实施探究方案;分析探究结果,得出结论;汇报交流,相互取长补短等六个步骤。在探究活动过程中,教师应创设学生发现问题的情境,激发学生发现问题,参加探究的欲望,能使学生运用已学过的知识和技能,以新知识的探索者和发现者的姿态,通过查阅资料,设计探究方案,实施探究

2、方案等一系列探究活动,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通过学生亲自实施探究活动,体验成功,从而达到培养创造能力的一种教学模式。这种课堂结构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以教材为主线,运用多种方法与手段去实现教学目的。在教学中,我通过生物生活的录象资料和带领学生实际观察生物的生活来创设情境。2、生物学实验探究教学法的基本条件教师必须深入钻研课程标准、教材、明确教学目的与任务,了解学生,从学生及教材实际出发,正确确定、引导质疑问题及探索提纲,精心设计,选题探索材料及方案,制定反馈途径。教师的主导作用必须以激发挥学生的积极探究的欲望为原则,不能向学生灌输知识以及代替学生思考、探索。如在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

3、影响的探究活动中,教师应在带领学生采集鼠妇的时候,提示学生仔细观察鼠妇的生活环境以及鼠妇的生活习性,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教师的主导作用还体现在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的知识内容确定并提出探究的目标,组织学生小组合作,积极地进行探索实验、思考,逐步做到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认识过程,实现知识的飞跃和迁移,从本质上完成知识的创造过程,使学生在质疑、释惑中感受到探究的乐趣和知识的魅力。如在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如何设计对照实验,以便排除假设以外的其他因素的影响。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评价具有激励和导向作用,评价的指标应包括两个方面:探究的过程及成果的质量;学生参与的程度。评价要着重考查

4、学生分析问题、思考问题的能力,要对探究的问题,方案设计,探究过程,结论坚持全程化、综合化、弹性化的评价原则,评价结果记入学期总分。3、提出问题,明确探究目标。教师根据教学的目的、任务,结合学生的已有知识、基础,引导设计出具有科学性、可探索性和趣味性的问题,该问题最好达到能力较强的学生较快解决,能力较差的学生经过提示、讨论、诱导也能达到解决的程度,即符合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探究的问题应以一个主题为宜(并不排斥一个主题的分层次展开),否则在正常的教学时间内将会出现探究头绪繁多,无法有效控制;没有核心问题,针对性不强;学生所学知识缺乏条理性、系统性等而使教学活动无法有序地进行的后果。如在探

5、究影响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中,学生提出了“种子萌发需要水分“;”“种子萌发需要空气”;“种子萌发需要土壤”;“种子萌发需要阳光”;“种子萌发需要一定的温度”;“种子萌发需要营养”等六个问题,但这六个问题都是围绕影响种子萌发的条件而进行的,可以参考教材,引导学生进行系统探究。虽然探究的问题较多,但这些问题都属于“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的主题,学生可以任选其一进行探究,也可以根据教材的提示设计多组实验进行探究,提高探究效果。引导探究。这是探究教学的核心,其任务在于通过学生一系列活动,使学生对某一知识不断深化、拓展,不但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达到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以及创造能力的目的。如在探究采集和测量空气

6、中的尘埃粒子时,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课文中的提示,先自己设计探究方案,根据各小组的探究方案先进行交流,让学生谈谈具体的实施方法,其他小组提出自己不明白的问题,使探究方案能够得以实施。在各小组进行探究的过程中,教师还要及时关注各小组的探究活动的进展情况,以便使学生感受到教师在关注每一个学生,达到激励学生进一步探究和完善自己探究计划的目的,使学生在探究活动中不断总结,不断提高。如在探究测算空气中的尘埃粒子的活动中,缺少载玻片,学生就用玻璃代替,但由于玻璃较厚,在显微镜下检测时不容易看到所划的小格子,难以准确地检测出尘埃粒子数,这时学生就把凡士林涂抹在有透明胶带的一面,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探究主体的活动方

7、式:(1)独立进行探究活动。(2)小组协作进行探究活动。无论是独立探究还是小组协作,教师应发挥引导、指点的作用。学生按照教师的引导、设计探究方案,进行探究活动,填写探究报告,通过对比、分析、归纳并得出初步结论。交流点拨。教师对学生的信任,尊重以及师生之间、生与生之间平等民主、和谐融洽的关系直接影响学生学习情绪、主动性的发挥和创新意识的产生。引导结论。总结规律。通过学生对问题的探究过程,探究结果,然后根据探究结果引导学生得出结论,总结出探究的规律,这是探究活动的根本目的所在。4、反馈迁移,拓展应用教学反馈能判断学生对知识的了解掌握程度,而只是对知识的迁移和应用,是课堂教学追求的最高层次,是检验学

8、生是否活学活用,举一反三并将知识升华为能力,尤其是创造能力的尺码。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设计出新的探究实验方案,或将生物知识和社会生产、生活实际相联系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小问题乃至大问题。另外,要鼓励学生将所思所得写成科技论文,巩固探索成绩,增强探究的意识和兴趣。例如:在进行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时,由于学生独立探究的能力还很低,加上现在的学生学习主动性不强,因此,我又利用1课时的时间,组织学生一起制定探究计划,然后根据探究计划,及时关注每一个小组的实施情况。首先,让学生根据课文中的提示,制导学生设计对照实验,要求对照实验要保证种子萌发。提示学生根据家长每年种地前都要做发芽试验,发芽时给种子提供什么样

9、的条件,我们就可以据此设计对照实验。设计对照实验要满足充足的水分、充足的空气、适宜的温度。为了保证验证种子萌发时需要空气的一组对照实验,选择实验容器时,应尽量选择较深些的容器,以保证能把容器中的空气排出来。然后逐一根据不同的假设,制定探究计划。如:探究种子萌发需要水分时,学生很容易就提出在容器中放入干燥的种子就可以了。探究种子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时,有的学生提出将实验装置放入冰箱中,但有的学生认为这样不容易观察,同时需要学生带回家,不易保证实验的实施。当时正置寒冬季节,有的学生提出把实验装置放入两层玻璃窗之间,这样既能满足实验条件,又便于全组同学观察。验证种子萌发需要充足的空气这一假设时,学生根

10、据上节课录象的情景,很快想到用“水浸法”排出空气,即把种子全部浸没在水中,使种子与空气隔绝。同样,在验证“种子萌发需要土壤、营养、阳光”等假设时,学生很快也都能设计出可行的计划。最后,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先根据自己小组讨论的结果,选择假设,写出实验计划,并发挥个小组的聪明才智,完善该实验计划。下课后,组织学生收集饮料瓶、罐头瓶、矿泉水瓶等生活废弃物,做为实验用的容器,同时教育学生学会利用生活中的废弃物来做实验。要求各小组按实验计划,完成各对照组的实验装置,然后每天观察,作好记录,同时鼓励学生多注意观察实验过程中的变化,分析产生变化的原因,小组内的同学要多交流等。在实验探究的过程中,许多学生不

11、会观察,在解释现象、分析结论时逻辑不严密,这时教师要经常关心各组的探究情况,并经常引导学生进行逻辑分析,强调因果关系。学生通过自我探究后,获得了探究的第一手材料,这样在小组汇报交流时,才有可汇报的内容,学生才会有积极性。在汇报时,学生通过各小组的汇报结果,学生才会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再激励学生反复实验,进一步探究在探究过程中产生的疑惑。经过教师对各组探究活动的关注和引导,消除了学生的为难情绪,也极大地调动了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在活动中能不断激发学生提出新问题,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待学生独立完成了一个全程性探究活动后,学生在以后的探究活动中就会增强自信心,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探究活动。通过以

12、上探究活动的开展,使我意识到:要想开展好探究活动,首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同时,教师要组织好学生的活动,协助各小组长组织好各组的探究计划的制定。计划制定的不要求很严谨、完整,可以让学生在实施计划时自己去体会,遇到问题时,积极想办法解决,这也就是完善计划的过程。另外,要想完成好探究活动,还要有充足的时间做保证,以确保学生有充足的时间进行自我完善,重复实验的时间。经过以上的探究活动,也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增强了学生学习生物兴趣和信心。经过此次探究活动,很多学生在盼望着什么时候再进行下一次探究活动。通过对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在最后一个“设计校园绿化方案”的活动中,我只是提出:根据课文的提示,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小组可以自由组合,自己想办法先测出校园的形状和大小,绘出校园现状草图,然后根据自己小组同学的意见,为我校设计一幅既经济实惠,又美观、舒适的校园环境,期末前上交设计稿,结果两个班的学生设计的“校园绿化方案”还是很有创意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