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心理学期末考试笔记.doc

上传人:灯火****19 文档编号:134960445 上传时间:2020-06-10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99.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前心理学期末考试笔记.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学前心理学期末考试笔记.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学前心理学期末考试笔记.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学前心理学期末考试笔记.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学前心理学期末考试笔记.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前心理学期末考试笔记.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前心理学期末考试笔记.doc(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1.如何理解心理发展?何为儿童心理发展?何谓“发展”积极的、有顺序、不可逆、持续时间长的变化,如由小变大;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等的变化。儿童心理发展:儿童个体从出生到成熟的过程中,心理所发生的积极的、有次序的变化。在这一过程中,心理结构不断改造,日趋完善和复杂化。2.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特征有哪些? 方向性和顺序性 连续性和阶段性 不均衡性 个别差异性3、儿童心理学的研究任务和意义是什么?研究任务描述:发展的普遍特点与行为模式、差异性 手段:质性(语言描述)、量化(测 量)、影像、作品等。解释:揭示发展的原因与机制促进:最优化发展,即最大程度地促进个体的积极发展。(2)研究意义1、为

2、基础心理学提供理论依据2、为儿童教育教学及相关领域提供理论依据研究儿童心理的主要原则有哪些?(一)客观性原则: 1、研究儿童心理,必须考虑到儿童生活的客观条件,包括儿童的生理发展、家庭、学校、社会等因素。并在儿童的活动中进行研究。 2、任何结论都要以充分的事实材料为依据。(二)发展性原则: 客观世界处于永恒的运动和变化中,学前儿童作为反映的主体正是处于迅速成长中。因此,必须用发展的观点研究学前儿童。不仅要注意已经形成的心理特征和品质,更应注意那些刚刚萌芽的新特征和品质以及心理发展趋势。(三)实践性原则:研究应密切注意联系儿童的生活实际,注重在教育实践中,在儿童的活动中研究。(四)教育性原则:研

3、究者必须遵循职业道德。从设计研究方案、时间安排到研究者的言谈举止,都必须充分考虑研究工作可能给儿童造成的影响。5、解释:跨文化研究;双生子研究 双生子研究指目的在于研究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说明遗传和环境在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在具体研究时,其重点在于了解双生子在不同环境条件下心理发展的异同。如,林崇德的”双生子运算能力与智力品质研究”;英国西里尔.伯特的”不同血缘关系儿童智商关系研究”。跨文化研究目的在于研究不同社会文化背景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这种研究设计主要是查明不同社会结构、不同社会文化、不同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以及教养方式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如:“中美两国儿童价值观比较”、“儿童道德

4、认知差异比较”等。6、运用观察法和测验法研究学前儿童心理分别应注意些什么问题?运用观察法研究学前儿童时应注意的问题:(1)制订观察计划时,要充分考虑观察者对被观察儿童的影响。尽量使儿童保持自然状态,以克服儿童的“反应性”;局外观察参与性观察(2)记录要尽量详细、准确、客观。不仅要记录行为本身,还应记录行为的前因后果。(3)为了保证记录的速度和质量,可运用录音和录像技术;可事先设计好表格等。(4)不能仅凭一 次观察记录的材料得出结论。因为早期儿童的心理活动带有很大的不稳定性。运用测验法于学前儿童应注意的问题 采用个别测验,不宜用团体测验; 测验人员必须经过专业训练; 不能根据一次结果作为判断儿童

5、发展水平的依据第二章1。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总趋势一、由简单到复杂(一)从不齐全到齐全(二)从笼统到分化二、从具体到抽象三、从被动到主动(一)从无意到有意(二)从主要受生理制约到自己主动调节四、从零乱到成体系2.怎样理解儿童心理发展的不均衡性?(一)不同阶段发展的不均衡(二)不同方面发展的不均衡(三)不同儿童心理发展的不均衡3、关于遗传与环境之争有哪几种?请就此谈谈你的观点(一)遗传决定论 1、基本观点:认为儿童心理发展是受先天不变的遗传所决定的,儿童的智力和品质在生殖细胞的基因中就已被决定了,心理的发展只不过是先天因素的自然展开,环境和教育仅起一个引发作用,而不能改变它。2、代表人物(1)高尔

6、顿(F.Galton,最早的代表人物)及其家谱调查遗传定律”:1/2来自父母,1/4来自祖父母,1/16来自曾祖父母。(2)霍尔(G.s.Hall,1844-1924)及其“复演说” 把生物学的复演学说不恰当地运用来解释儿童心理的发展,认为个体心理发展是人类进化过程的重演,个体发展是由种系发展决定的。 名言: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3)格塞尔(Amold Gesell,1880-1961)及其“成熟势力说” 格塞尔:美国著名儿童心理学家,耶鲁大学教授,“成熟势力说”的提出者和代表人物。基本观点:支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有二:成熟和学习。发展是儿童行为或心理型式在基因的规定下按一定顺序出现的过程

7、(二)环境决定论基本观点:认为儿童心理的发展完全是环境教育的结果。代表人物:华生(J.B.Watson1878-1958)(三)二因素论基本观点 认为遗传和环境同等重要,二者共同作用于儿童的发展。代表人物 吴伟士及其“相乘说” 施太伦及其“辐合论”(四)相互作用论 基本观点 :不仅承认遗传和环境在儿童心 理发展中的作用,而且指出二者之间的相互作用。认为遗传对心理发展作用的大小依赖于环境的变化,而环境作用的发挥,也受遗传限度的影响。 (五)正确理解遗传和环境的作用 1、环境影响遗传因素的变化和生理成熟 2、遗传素质及其后的生理发展制约着环境对儿童心理的影响4、选择性繁殖、双生子研究、 早期隔离实

8、验的研究目的各是什么?选择性繁殖:通过确定特质是否能够经过选择性配对而对动物身上繁殖来研究遗传影响的一种方法.特雷恩(Tryon,1940)的小白鼠走迷津实验.双生子研究:血缘关系越近,心理和行为的相关越大。“早期隔离实验”社会生活条件和教育是制约儿童心理发展水平和方向的重要因素5.谈谈怎样理解生物因素对儿童发展的作用。(一)遗传1、提供发展人类心理的最基本的自然物质前提 2、奠定儿童心理发展个别差异的最初基础(二)生理成熟(生理发展) 指机体生长发育的程度或水平,主要依赖于机体族类遗传的成长程序,有一定的规律性。 遗传会受到环境的控制 “海豹儿”身体各大系统的发育速度不同神经系统的发育有严格

9、的顺序6、谈谈怎样理解环境因素对儿童发展的作用。环境:儿童周围的客观世界 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一)社会环境使遗传提供的心理发展的可能性变为现实“早期隔离实验”(2) 社会生活条件和教育是制约儿童心理发展水平和方向的重要因素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观因素笼统:儿童的全部心理活动。具体:需要、兴趣爱好、能力、性格、自我意识、心理状态等,其中,需要是最活跃的因素。二、发展的真正动力:心理的内部矛盾运动儿童心理内部矛盾:新需要与旧水平新需要与旧水平关系:相互依存,相互斗争。8、 解释:儿童心理年龄特征;最近发展区;关键期。儿童心理年龄特征:是指儿童在每个年龄阶段中形成并表现出来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心理特

10、征最近发展区,儿童能够表现出来的心理发展水平,和儿童在成人的指导下所能表现出来的心理发展水平之间,往往有一个距离,前者水平不及后者,这一段距离或差距,成为儿童心理的最近发展区关键期是指在某个时期最容易学习某种知识技能或形成某种心理特征,但是过了这个时期,发展的障碍就难以弥补第三章1、解释概念替代强化 守恒 同化 顺应替代性强化是指观察者看到榜样或他人受到强化,从而使自己也倾向于做出榜样的行为。也就是说,对榜样的强化也间接地强化了观察者对榜样行为的观察和学习。守恒:指对客观事物具有稳定的本质的认识,而不被其非本质变化所迷惑。同化(Assimilation):指主体把环境刺激信息纳入并整合到已有的

11、图式之中,以加强和丰富主体原有的认知结构。是一个已有的图式对外界刺激的过滤和改造,使之变成主体认知结构所能吸收的过程。顺应(Accomodation):指主体调整或改变已有的认知结构以适应客观环境的变化的过程,也称异化。2、简述皮亚杰关于儿童心理发展实质的理论关于心理发展的本质和原因,皮亚杰认为:心理、智力、思维既不起源于先天的成熟,也不起源于后天的经验,而是起源于主体的动作。这种动作的本质是主体对客体的适应,主体通过动作对客体的适应,是心理发展的真正原因。由于皮亚杰认为儿童心理的发展是主客体的相互作用的结果,因此,他被公认为是一位相互作用论者。3、简述埃里克森终身人格发展阶段理论前三个阶段的

12、主要特点。(1)基本信任对基本不信任(婴儿期)。个体刚出生时,婴儿状态完全由生物需要和内驱力所决定。他们与护理人的关系影响着他们对他人或整个世界信任或不信任的程度。这个阶段的儿童对成人依赖性最大。如果护理人能以慈爱和惯常的方式来满足儿童的需要,他们就会形成基本信任感;如果他们的父母拒绝他们的需要或以非惯常的方式来满足他们的需要,儿童就会形成不信任感。在这个阶段中,如果儿童具有的基本信任超过基本不信任,就会形成“希望”的美德。得到信任的儿童对未来怀有希望,这是一个注重未来的过程,而缺乏信任的儿童不可能怀有希望,因为他们必须为需要是否能得到满足而担忧(2)自主性对羞怯和疑虑(幼儿期)。由于社会要求

13、幼儿学会自我控制,因此儿童迅速形成许许多多的技能。他们学会了走、爬、推、拉、交谈,池会了如何抓握和放松。他们不仅把这些能力应用于物体,而且还应用于控制和排泄大小便的训练。这些活动使儿童增强了自我欣赏感,减少了自我怀疑感。同时,意志出现了,儿童可以按意志“随心所欲”地决定做某事或不做某事。也正因为如此儿童从这里起便介入了自我意愿与父母相互冲突的矛盾之中。如果父母肯有理智的忍耐精神,保证儿童发展其社会许可的行为,则儿童就会形成自主性;如果父母过分溺爱事不公正了使用体罚,儿童就会感到疑虑而体验到羞怯。在这个阶段中,如果儿童形成的自主性超过羞怯与疑虑,便形成意志的美德。(3)主动性对内疚(童年期)。这

14、时,儿童开始积极地探究和涉猎周围世界。他们能更多地进行各种具体的运动神经活动,更频繁地运用语言,更生动地运用想象国。这些技能使儿童萌发出各种思想和行为,以及规划未来的前景。他们检验各种各样的限制,以筻找到哪些是属于许可的范围,而哪些又是不许可的。如果父母鼓励儿的童的独创性行为和想象力,儿童就会缺乏自信而形成内疚。在这一阶段,如果儿童形成的主动性超过内疚。便会形成目的的美德。在埃里克森看来,这是一种不管前面有多大危险,不管失败与否,执著追求个人目标的德行。4、论述皮亚杰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的阶段理论的主要观点。(1)感知运动阶段(02岁)凭借感知和动作经验适应外部环境。手的抓取和嘴的吸吮是主要手段,

15、大约在9-12个月,获得客体永久性。(2)前运算阶段 (26、7岁)凭借表象思维适应环境,具有了符号功能,但不能很好地掌握概念的概括性和一般性,思维不守恒。(3)具体运算阶段(6、711、12 岁)获得守恒概念、思维具有可逆性,但需要具体事物的支持。(4)形式运算阶段(11、1214、15岁)凭借抽象推理适应环境 ,思维摆脱了具体内容的束缚,能提出假设和解决抽象问题。5、在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中,运算思维与前运算思维的区别主要有哪些?运算:指在心理上进行操作,是外部动作内化为头脑内部的操作动作的机制。 运算思维与前运算思维的区别:运算思维依靠概念进行,前运算思维依靠表象进行;运算思维具有可逆性,前运算思维没有可逆性;运算思维具有守恒性,前运算思维没有守恒性;运算思维逐渐“去自我中心化”,前运算思维是“自我中心”思维;运算思维具有灵活性,前运算思维固定性刻板性呆滞性。6、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有哪些?1、行为习得过程的理论班杜拉所关心的是行为习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