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2

上传人:资****亨 文档编号:134887810 上传时间:2020-06-09 格式:PPT 页数:102 大小:1.0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2_第1页
第1页 / 共102页
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2_第2页
第2页 / 共102页
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2_第3页
第3页 / 共102页
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2_第4页
第4页 / 共102页
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2_第5页
第5页 / 共10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2(10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是一切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楚的微小生物的总称 一 微生物 微生物 病毒细菌放线菌真菌原生动物 原核生物界 原生生物界 真菌界 病毒界 是一切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楚的微小生物的总称 一 微生物 1 分类 特点 小简低 微生物 病毒细菌放线菌真菌原生动物 原核生物界 原生生物界 真菌界 病毒界 是一切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楚的微小生物的总称 1 分类 一 微生物 芽孢 细菌形成的椭圆形的休眠体 芽孢的壁很厚 对干旱 低温 高温等恶劣的环境有很强的抵抗力 芽孢又小又轻 可以随风飘散 当环境适宜 如温度 水分适宜 的时候 芽孢又可以萌发 形成一个细菌 放线菌 结构 单细胞原核生物分支状的菌丝 基内菌丝 气生

2、菌丝 2 繁殖 孢子丝 孢子 菌落 单个或少数细菌在固体培养基上大量繁殖时 就会形成一个肉眼可见的 具有一定形态结构的子细胞群体 叫做菌落 细菌的菌落特征因种而异 菌落 菌落 单个或少数细菌在固体培养基上大量繁殖时 就会形成一个肉眼可见的 具有一定形态结构的子细胞群体 叫做菌落 菌落是鉴定菌种的重要依据 2 营养及功能 微生物化学元素组成 2 营养及功能 C H O N P S 微生物化学元素组成 C H O N P S 五大营养物质 碳源 氮源 生长因子 水 无机盐 微生物化学元素组成 2 营养及功能 二 培养基 培养基 培养液 是由人工方法配制而成的 专供微生物生长繁殖使用的混合营养基质

3、1 按物理状态分 固体培养基和液体培养基 半固体培养基 2 按功能分 选择培养基和鉴别培养基 3 按成分分 天然培养基和合成培养基 1 培养基的类型 固体培养基 菌落 液体培养基 表面生长 均匀混浊生长 沉淀生长 半固体培养基 2 不同的微生物往往需要采用不同的培养基配方 2 不同的微生物往往需要采用不同的培养基配方 3 不管哪种培养基 一般都含有水 碳源 氮源 无机盐等营养物质 另外还需要满足微生物生长对pH 特殊营养物质以及氧气的要求 1000mL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的营养构成 4 培养基的用途 4 培养基的用途 液体培养基 增菌 工业生产固体培养基 纯化 分离 鉴定 活菌计数 保藏菌种半固

4、体培养基 三 无菌技术 三 无菌技术 1 无菌技术的概念 无菌操作泛指在培养微生物的操作中 所有防止杂菌污染的方法 1 无菌技术的概念 无菌操作泛指在培养微生物的操作中 所有防止杂菌污染的方法 成功地培养微生物的关键 三 无菌技术 1 消毒定义 2 消毒与灭菌的概念及两者的区别 2 灭菌的定义 1 消毒定义 2 消毒与灭菌的概念及两者的区别 2 灭菌的定义 3 常用的消毒与灭菌的方法 灭菌的方法 1 灼烧灭菌 灭菌的方法 1 灼烧灭菌 灭菌的方法 2 干热灭菌 160 170 下加热1 2h 3 高压蒸气灭菌100kPa 121 下维持15 30min 1 无菌技术除了用来防止实验室的培养物被

5、其他外来微生物污染外 还有什么目的 旁栏思考 1 无菌技术除了用来防止实验室的培养物被其他外来微生物污染外 还有什么目的 答 无菌技术还能有效避免操作者自身被微生物感染 旁栏思考 2 请你判断以下材料或用具是否需要消毒或灭菌 如果需要 请选择合适的方法 1 培养细菌用的培养基与培养皿 2 玻棒 试管 烧瓶和吸管 3 实验操作者的双手 2 请你判断以下材料或用具是否需要消毒或灭菌 如果需要 请选择合适的方法 1 培养细菌用的培养基与培养皿 2 玻棒 试管 烧瓶和吸管 3 实验操作者的双手 答 1 2 需要灭菌 3 需要消毒 微生物实验室培养的基本操作程序 1 器具的灭菌2 培养基的配制3 培养基

6、的灭菌4 倒平板5 微生物接种6 恒温箱中培养7 菌种的保存 四 实验操作 四 实验操作 1 计算 称量2 溶化3 调pH pH7 64 过滤 这一步可以省去 5 分装 分装过程中注意不要使培养基沾在管口或瓶口上 以免沾污棉塞而引起污染 分装三角烧瓶的量以不超过三角烧瓶容积的一半为宜 6 加塞7 包扎 操作步骤 8 灭菌 将50ml培养基用玻棒转移至三角锥瓶中 塞上棉花塞 包上牛皮纸 再放入高压蒸气灭菌锅 在压力为100kPa 温度为121 灭菌15 30min 将培养基用旧报纸包裹 放入干热灭菌箱内 在160 170 下灭菌2h 9 倒平板 待培养基冷却到50 左右时 在酒精灯附近倒平板 倒

7、平板操作见课本 2d后观察平板 无杂菌污染才可用来接种 倒平板技术 将灭过菌的培养皿放在火焰旁的桌面上 右手拿装有培养基的锥形瓶 左手拨出棉塞 1 2 3 4 倒平板技术 右手拿锥形瓶 使瓶口迅速通过火焰 1 2 3 4 倒平板技术 1 2 3 4 倒平板技术 1 2 3 4 等待平板冷却凝固 大约需5 10min 然后 将平板倒过来放置 使皿盖在下 皿底在上 9 倒平板 待培养基冷却到50 左右时 在酒精灯附近倒平板 倒平板操作见课本 2d后观察平板 无杂菌污染才可用来接种 10 无菌检查 将灭菌的培养基放入37 的温室中培养24 48小时 以检查灭菌是否彻底 1 培养基灭菌后 需要冷却到5

8、0 左右时 才能用来倒平板 你用什么办法来估计培养基的温度 问题讨论 1 培养基灭菌后 需要冷却到50 左右时 才能用来倒平板 你用什么办法来估计培养基的温度 答 可以用手触摸盛有培养基的锥形瓶 感觉锥形瓶的温度下降到刚刚不烫手时 就可以进行倒平板了 问题讨论 2 为什么需要使锥形瓶的瓶口通过火焰 2 为什么需要使锥形瓶的瓶口通过火焰 答 通过灼烧灭菌 防止瓶口的微生物污染培养基 3 平板冷凝后 为什么要将平板倒置 3 平板冷凝后 为什么要将平板倒置 答 平板冷凝后 皿盖上会凝结水珠 凝固后的培养基表面的湿度也比较高 将平板倒置 既可以使培养基表面的水分更好地挥发 又可以防止皿盖上的水珠落入培

9、养基 造成污染 4 在倒平板的过程中 如果不小心将培养基溅在皿盖与皿底之间的部位 这个平板还能用来培养微生物吗 为什么 4 在倒平板的过程中 如果不小心将培养基溅在皿盖与皿底之间的部位 这个平板还能用来培养微生物吗 为什么 答 空气中的微生物可能在皿盖与皿底之间的培养基上滋生 因此最好不要用这个平板培养微生物 二 纯化大肠杆菌 接种方法有 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 微生物的接种技术 平板划线的操作方法 一旦划破 会造成划线不均匀 难以达到分离单菌落的目的 二是存留在划破处的单个细胞无法形成规矩的菌落 菌落会沿着划破处生长 会形成一个条状的菌落 一旦划破 会造成划线不均匀 难以达到分离单菌落的

10、目的 二是存留在划破处的单个细胞无法形成规矩的菌落 菌落会沿着划破处生长 会形成一个条状的菌落 问题讨论 1 为什么在操作的第一步以及每次划线之前都要灼烧接种环 在划线操作结束时 仍然需要灼烧接种环吗 为什么 答 第一步灼烧是为了避免接种环上可能存在的微生物污染培养物 每次划线前灼烧是为了杀死上次划线结束后 接种环上残留的菌种 使下一次划线时 接种环上的菌种直接来源上次划线的末端 从而通过划线次数的增加 使每次划线时菌种的数目逐渐减少 以便得到菌落 划线结束后灼烧 能及时杀死接种环上残留的菌种 避免细菌污染环境和感染操作者 2 在灼烧接种环之后 为什么要等其冷却后再进行划线 2 在灼烧接种环之

11、后 为什么要等其冷却后再进行划线 答 以免接种环温度太高 杀死菌种 3 在作第二次以及其后的划线操作时 为什么总是从上一次划线的末端开始划线 答 划线后 线条末端细菌的数目比线条起始处要少 每次从上一次划线的末端开始 能使细菌的数目随着划线次数的增加而逐步减少 最终能得到由单个细菌繁殖而来的菌落 3 在作第二次以及其后的划线操作时 为什么总是从上一次划线的末端开始划线 稀释涂布平板法 1 将分别盛有9mL水的6支试管灭菌 并按101 106的顺序编号 2 用移液管吸取1mL培养的菌液 注入第二支试管中 用手指轻压移液管上的橡皮头 吹吸三次 使菌液与水充分混匀 3 从101倍稀释的试管中吸取1m

12、L稀释液 注入102倍稀释的试管中 重复第2步的操作 依次类推 直到完成最后一支试管的稀释 注意 移液管需要经过灭菌 操作时 试管口和移液管离火焰1 2cm处 涂布平板的所有操作都应在火焰附近进行 结合平板划线与系列稀释的无菌操作要求 想一想 第2步应如何进行无菌操作 问题讨论 涂布平板的所有操作都应在火焰附近进行 结合平板划线与系列稀释的无菌操作要求 想一想 第2步应如何进行无菌操作 应从操作的各个细节保证 无菌 例如 酒精灯与培养皿的距离要合适 吸管头不要接触任何其他物体 吸管要在酒精灯火焰周围等等 问题讨论 微生物的恒温培养 微生物的恒温培养 微生物的恒温培养 菌种的保存 1 临时保藏

13、接种到固体斜面培养基 菌落长成后置于4 冰箱保存 2 长期保存 甘油冷冻管藏法 四 课题成果评价 一 培养基的制作是否合格如果未接种的培养基在恒温箱中保温1 2d后无菌落生长 说明培养基的制备是成功的 否则需要重新制备 二 接种操作是否符合无菌要求如果培养基上生长的菌落的颜色 形状 大小基本一致 并符合大肠杆菌菌落的特点 则说明接种操作是符合要求的 如果培养基上出现了其他菌落 则说明接种过程中 无菌操作还未达到要求 需要分析原因 再次练习 三 是否进行了及时细致的观察与记录培养12h与24h后的大肠杆菌菌落的大小会有明显不同 及时观察记录的同学会发现这一点 并能观察到其他一些细微的变化 这一步

14、的要求主要是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态度与习惯 例1 有关微生物营养物质的叙述中 正确的 A 是碳源的物质不可能同时是氮源B 凡碳源都提供能量C 除水以外的无机物只提供无机盐D 无机氮源也能提供能量 典例解析 例1 有关微生物营养物质的叙述中 正确的 A 是碳源的物质不可能同时是氮源B 凡碳源都提供能量C 除水以外的无机物只提供无机盐D 无机氮源也能提供能量 典例解析 D 例2 下面对灭菌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 防止杂菌污染B 消灭杂菌C 培养基和发酵设备都必须灭菌D 灭菌必须在接种前 例2 下面对灭菌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 防止杂菌污染B 消灭杂菌C 培养基和发酵设备都必须灭菌D 灭菌必须在接种前 B 例3 右表是某微生物培养基成分 请据此回答 1 右表培养基可培养的微生物类型是 例3 右表是某微生物培养基成分 请据此回答 1 右表培养基可培养的微生物类型是 自养型微生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