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X年中国财务经济年度报告

上传人:tang****xu7 文档编号:134776705 上传时间:2020-06-08 格式:DOC 页数:180 大小:5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X年中国财务经济年度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180页
202X年中国财务经济年度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180页
202X年中国财务经济年度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180页
202X年中国财务经济年度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180页
202X年中国财务经济年度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18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X年中国财务经济年度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X年中国财务经济年度报告(18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05年中国经济年度报告多年以后,“黄仁宇学派”历史学家也许会这样写道: “2005年,共和国56年,农历乙酉年,属鸡。当时四海升平,全年并无特别的人事可叙。地球处于升温的漫长通道上,麦莎、海棠台风从台湾和华东掠过,胶东半岛连降暴雪,江西九江发生5.7级地震但这种小灾小祸,以我国幅员之大,似乎年年在所难免。总之,在历史上,2005实为平平淡淡的一年。“不过,当年的中华大地却发生了若干为历史学家忽视的事件。这些事件,看似末端小节,但实质上却是以前发生大事的症结,也是将在以后掀起波澜的机缘。其间因果关系,恰为历史的重点。”这个可以和“万历十五年”相提并论的年份,到底发生了哪些具有历史因缘的事件呢

2、?也许,历史会记录这样一个小人物:11月的一个周末,上海某餐馆,一群武汉大学的同窗相聚一堂,共享大闸蟹和长城干红葡萄酒。不过,令人遗憾的是,名气最大的班级成员未能到场。这位缺席者名叫刘其兵。他的失踪,不仅让同学失望,更让全球的期货交易者吃惊。刘在期货铜市场累积了巨额空头头寸,这次铸成大错的赌博令国储局面临巨亏。而国储局接下来的反应让情况更加混乱。12月12日,在财经年会上,银监会主席刘明康历数中国公司因内控问题酿成的金融衍生品巨亏事件,“国储局”与“中航油”并列其中。在这次危险的对决中,中国损失惨重。业内估计,这次亏损大概在20亿至40亿元人民币左右。而海外有识之士则担心,中国的体制漏洞有可能

3、对世界经济造成冲击。英国金融时报在11月对该事件发表社评,认为中国应增加透明度,那些含糊的回应或误导都不符合一个立志在世界经济中担任领导角色的国家的身份。在政治家、银行家、企业家频繁出没的全球化舞台上,刘其兵成了最好的演员。他的缺席,让人们深切体会到,中国因素对世界经济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如果要用动物比喻的话,那就如同一只大象走进了瓷器店。”法国畅销书当中国改变世界的作者埃里克伊兹拉莱维奇打了个形象的比方。他说,20世纪,闯进世界经济瓷器店的只是几只老鼠(日本、韩国等),它们不会造成多大损失。而今天,则是一头可能造成惨重损失的大象进入了商店。为了给大象腾出地方,人们需要对瓷器店进行重新改造。为

4、了让大象找到自己的位置,还需要对它驯化。驯化与反驯化,2005年也上演过几出好戏。6月23日,中国海洋石油公司发起了中国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海外并购案斥资185亿美元与美国石油巨擘雪佛龙竞购加州优尼科公司。这次出手显然挑战了美国人盲目乐观的经济自尊心,雪佛龙搬来美国国会议员,以能源威胁为借口,用“政治审查”的方式,最终将中海油拒之门外。以失败告终的这次努力,最终赢得了美国媒体的尊重。美国时代周刊在年底评出2005年度14位全球最有影响力人物,中海油公司董事长傅成玉名列其中,榜首人物是美国总统乔治布什和副总统迪克切尼。时代对傅的承认也是对中国经济实力的认可:“他过人的胆识开启了一个新时代。在这个时

5、代中,中国在全球经济领域雄心勃勃的计划将越来越令人难以抗拒。” 联想并购IBM的个人电脑业务、中石油购哈萨克斯坦PK石油公司2005年,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开始向外输出资本。中国人已不再满足于“世界工厂”的口号,他们要成为“世界实验室”和“世界设计室”。华为和中兴分别成为3COM和阿尔卡特的跨国伙伴;以软件代工著名的东软已经为诺基亚、摩托罗拉、NEC等国际手机厂商提供技术支持;在生命科技领域,博奥公司成立4年后就已开始向美国制药公司出售设备,并与全球最大的生物芯片制造商昂飞公司(Affymetrix)结成了战略伙伴关系。在汽车设计领域,上海龙创和同济同捷公司,目前包办了中国多数汽车生产商的设计外

6、包。在手机设计方面,2005年5月在纳斯达克上市的德信无线,开始接受NEC、阿尔卡特、三菱、西门子等国际公司的委托进行手机设计从制造、研发到设计,下一个台阶是技术标准。中国已经在多个领域布局:TDSCDMA(时分同步,码分多趾技术标准)、RFID(无线电频率识别标签标准)、EVD、IPV6(新一代互联网协议第6版)、AVS(新数码音频标准)、闪联、WAPI、数码相机这一切努力能否最终形成“中国标准”,未来几年将尘埃落定。中国企业、政府部门和跨国公司将展开一场合纵连横的暗战。说起中国的腾飞,还是伊兹拉莱维奇的比喻更形象。他说中国是一架已经起航的飞机。和其他飞机不同,这架飞机装载着最庞大的乘客(世

7、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不论作为生产者还是消费者,在经济学领域,数量的差别足以改变答案的质量),有着独特的发动机(中央帝国受到“超级资本主义”的控制:政府强大有力、法律建设刚刚起步,制衡势力还在萌芽阶段;而私有资本和公有资本、本地资本和外国资本,正拼命榨取“剩余价值”)。还有另一独特之处,飞机赶上了最好的起飞时间(在网络、喷气式飞机和WTO的时代,物资、资本和信息的流动越来越摆脱时空的限制)。如同所有的革命一样,中国经历的变革有可能遇到各种困境政治、社会、金融和环境的失衡。过去有人认为,中国将爆发苏联式的政治危机,有人则说会重演日本式的金融崩溃,还有一种观点认为中国会出现美国式的经济周期波动,更耸

8、人听闻的生态大灾难之说。让人庆幸的是,到目前为止,这些预言并未实现。考虑到这架飞机的独特情况,中国的福祉和灾难,也将是世界的喜忧。“中国使一切都变得模糊不清,但依然有光明可寻,去寻找吧。”法国哲学家帕斯卡尔曾如此感叹。搜狐财经不惮承担起这个寻找的任务。这本小册子便是我们寻找的结果。一位美国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曾经说过:“中国经济是一个谜,谁能解开它,就能得诺贝尔经济学奖”。多少年已经过去,这个谜面至今没有找到迷底。然而,这却丝毫不影响中国经济一如既往地如谜式地快速增长! 从1979年到2005年,中国改革开放已经进行了27年,在这27年的时间里,中国经济平均增长速度大概在9.5左右,既超过了日本

9、历史上增长最快的20年(上世纪50年代中期到50年代中期)7.6左右的平均增幅,也超过了韩国在历史上增长最快的20年(就是60年代、70年代)8左右的平均水平。 面对着中国与日俱增的国际影响力,一些人开始为“中国成为了世界经济的火车头”而自豪,开始为一句“中国打一个噴嚏,世界要感冒”的调侃而自喜。但在笔者看来,中国经济发展从某种程度上讲已经达到了它的一个巅峰。其后,我们要走的也许是一段阶段性调整路。 平静水面之下暗流涌动 2005年,中国经济运行之平稳到达了前所未有的地步。第一、二、三季度GDP累计分别增长9.5%、9.5%、9.4%。另外,全年GDP预计增长为9.4%。换句话说,2005年4

10、个季度经济增长的波动幅度居然只有0.1个百分点。鉴于经济运行具有周期性波动天性,而且统计误差往往也能出现1个百分点左右的遗漏,区区的0.1个百分点,在宏观经济的视野里,实际上是需要借助“显微镜”的帮助才可能观测得到的细小起伏! 但是,在这看是平静如镜的日子里,宏观调控部门的神经却始终不太轻松。 本次宏观调控始于2003年,历时已2年多,社会上流行的一种看法是:“本轮经济在去年10月已经见顶”。面对去年以来各主要经济指标增幅明显低于去年同期的格局,许多人都认为在宏观调控方面已经“平安无事”。然而,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宏观调控部门的专家们却在暗暗着急,因为他们清楚地知道,2005年,之所以各主要经

11、济指标增幅会明显低于2004年同期,只是因为04年同期基数太高的缘故。04年的经济增长格局是“前高后低”,在这种基数的作用下,05年经济增长具有“由低走高”的发展趋势。但是,05年一季度GDP增长一起步,就达到了04年全年9.5%的速度。换句话说,只要再往前跨部门跨一步,速度就超过了04年的水平。好在05年上半年数据出来以后,这一步依然没有跨出去,GDP增长依然停留在9.5%的临界线上。不过,专家们的心情并没有因此而放松,原因在于05年前二个季度的基数落差并不显著,真正的考验将在第三季度才会来临。当大家看到,固定资产投资一往无前加速增长态势的时候,担心的心情逐渐演化成了“绝望”!所以,当国家统

12、计局宣布前三季度GDP增长居然只有9.4%的时候,用“喜极而泣”来形容某些人的心情,估计并不一定就是夸张。第三季度的数据表明,宏观调控的作用力已经明显大于了04年基数的影响力,全年经济增长低于04年已成定局。我们已经可以断定,在宏观调控的作用下,我国经济已经成功地翻越了阶段性巅峰,并成功地进入了一个平缓回调的轨道。此外,2005年我国经济运行的质量与去年相比也有所提高:一是城乡差别有所缩小,05年前三季度农民人均现金收入2450元,实际增长11.5%,增速比04年同期加快0.1个百分点,也比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高出1.7个百分点。与此同时,城乡市场零售额分别增长14%和11%,增幅差距由

13、04年同期的4.7个百分点缩小到3个百分点。二是投资与消费失衡矛盾有所缓解。前三季度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7.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0%,两者差距同比缩小了2.2个百分点。三是轻重工业协调性加强,前三季度我国轻重工业增速双双回落,但速度不一。其中,轻工业从04年同期的15.4%下降到14.9%,重工业从04年同期的18.6%下降到16.9%,两者差距缩小了1.2个百分。另外,物价稳定、就业好转、交通能源等“瓶颈”压力减缓、三大产业相对协调等也都是经济结构好转的证明。尽管2005年,中国经济运行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外贸顺差太大,房地产泡沫没有调整到位,企业利润增幅下降过快等,但这

14、些只是构成了“矛盾的次要方面”! 2006中国经济:跨越巅峰之后的休憩 2006年是“五年计划”时代的终结年,同时也是“五年规划”时代的开启年。以此为起点,中国这艘巨轮将沿着“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航道,驶向“以人为本、社会和谐”的人类社会发展的终极彼岸。 在这样一个历史转折时期,我们认为,将不利因素看得更重一些,反而更能增添成功的算数。从国际上看,世界对中国的变化不适应,中国对世界的变化同样不适应,“中国开始被一些西方人认为是一个不守规矩的大小伙”,因而他们就喜欢利用人民币汇率、国际贸易磨擦、WTO协议和国家经济安全等问题来折磨我们的神经。从国内看,2002年中国经济进入了一个以重工业化和城市化

15、为特征的新的发展周期,由资源能源紧缺所形成的对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制约日益突出,比如水、土地和石油,而且原来的那种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已难以为继。社会发展也出现新矛盾。过去认为,只要经济增长,一切问题就会迎刃而解。但是,现实表明,问题不是这样简单。资本拥有者要求政治权力和民主。中低阶层要求公平和生活保障。另外,国内改革从某种意义上讲正处于最艰难的时期。过去,改革所到之处,带来的都是利益。现在,则有些相反,改到什么地方,都有可能遭受那里的既得利益者的反抗。面对上述状况,我们认为,在2006年中国经济的步子应该放慢一点,休憩一下,以便为下一个攀登做好准备!2006年宏观调控:将“有保有压”进行到底!

16、临近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全国发展与改革工作会议分别顺利召开,2006年宏观调控的基点也尘埃落定。然而,一些人还是有些议论,为什么在新一个“五年计划”的开局年,我们还不能让经济“放任自流”地增长。关于这一点,笔者早在04年6月份的有保有压政策,还需坚持二、三年对此就已有预见。在笔者看来,经济巅峰虽已过去,宏观调控却正当其时。因为本轮紧缩型宏观调控的目标主要有二。一是防范通货膨胀,二是抑制投资过热。第一目标几乎是在很轻松的状态下就已经实现。第二个目标则很显然还远未完成。2005年,我国固定资产增幅虽然与04年同期相比明显降低,但从月度数据的变化轨迹看,加速增长态势非常明显。而且由于04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呈现“前高后低”的格局,在基数的作用下,我们认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