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冶金行业)冶金行业事故案例

上传人:精****库 文档编号:134634358 上传时间:2020-06-07 格式:DOC 页数:75 大小:538.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冶金行业)冶金行业事故案例_第1页
第1页 / 共75页
2020(冶金行业)冶金行业事故案例_第2页
第2页 / 共75页
2020(冶金行业)冶金行业事故案例_第3页
第3页 / 共75页
2020(冶金行业)冶金行业事故案例_第4页
第4页 / 共75页
2020(冶金行业)冶金行业事故案例_第5页
第5页 / 共7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冶金行业)冶金行业事故案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冶金行业)冶金行业事故案例(7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冶金行业)冶金行业事故案例高炉炉前事故的预防与处理作者:湖北安全生产信息网来源:湖北安全生产信息网发布时间:2009-11-23 19:39:09减小字体增大字体 轻轻一点,立刻拥有一本安全工具书!收藏本篇文章,方便以后查看高炉炉前出现事故,不仅会直接影响高炉的正常生产,而且会威胁到人身安全,为此,高炉操作者应强化炉前生产组织,以便适应快节奏生产的需要。1渣坝过铁事故渣坝过铁会造成铁水流入渣槽放炮,堵塞渣槽,严重者会崩倒渣槽,导致高炉被迫休风。西钢2号高炉春检复风后,由于电炮出现故障,使撇渣器流铁不畅通,渣坝过铁,铁水流入渣槽放炮,崩倒渣槽、崩坏渣槽衬板,高炉被迫休风,影响了炉况的正常恢复。

2、采取的措施有:(1)增设杠杆式活动渣坝插板,确保渣坝耐铁水冲刷;(2)增设二次渣坝,必要时渣铁落地;(3)逢春检、秋检,铁水流动性差,撇渣器未投用前放干渣,一方面减少铁水粘罐,影响铁水罐的正常周转,另一方面为快速恢复炉况创造有利条件;(4)强化炉前设备的日常维护工作,确保出现突发性事故能够及时采取相应的有效措施;(5)高炉操作者及时采取相应的操作手段,如休、拉、排、减风,以便减少事故损失,防止事故扩大化。2铁水跑大流事故铁口连续过浅或开铁口操作不当,极易导致出铁时“跑大流”。西钢1号高炉曾出现铁流过大,电炮未封住铁口,使铁水溢出铁罐,采取的措施有:(1)炉前应保证出铁正点率,及时出净渣铁,避免

3、铁口连续过浅,同时对铁口过浅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改进炮泥质量和改进炉前操作。(2)炉内操作和炉前操作应相互协调,开铁口时应根据上次铁口深度、铁间上料批数,确定铁口眼的大小(3)炉缸存铁多,铁口浅应提前减风降压,控制铁水流。(4)逢铁口工作不正常时,应确保电炮等炉前设备完好,岗位工人和维护人员应重点进行跟踪,同时,炉前应做好铁口泥套,降低发生事故的概率。(5)生产组织应将两个铁水罐串联使用,防止铁水下铁道。3渣口破损事故渣中带铁多、渣口断水或炉缸存铁超出安全容铁量较多时,若发现不及时继续放渣,容易导致渣口破损,直至发生爆炸,渣口中、小套崩出等恶性事故。西钢2号高炉曾发生过低渣口过铁,渣口小套崩出

4、事故,采取的措施有:(1)应选择适宜的高炉操作制度,防止炉缸工作状态失常,炉缸堆积。(2)渣口工遇到渣中带铁多时,应勤堵勤放,避免渣口破损。(3)连续破损的渣口可暂时不放渣,停放的时间视实际情况而定,放渣时尽可能地使渣流大些,没有渣时可空喷一段时间,使渣口区域尽量活跃。(4)查找渣口破损的原因,并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加以防范。(5)操作人员应注意人身安全,防止出现人身伤害事故。4砂口凝结事故铁水流动性不好、砂口存铁时间长,没有及时放出砂口中的铁水,容易引发砂口凝结事故。西钢1号高炉曾因铁水流动性差,出铁铁流大,砂口眼过铁不畅,砂口凝结,导致铁水进渣槽。动用吊车、铲车和爆破等手段处理渣槽口残铁,影

5、响正常生产数小时。采取的措施有:(1)出铁前各工种应联系好,按操作规程作业,处理好砂口眼后才能进行开铁口操作。(2)如遇特殊情况,上次铁水流动性不好,出铁时间间隔长,应放出砂口中的残铁。(3)新上的砂口,由于砂口凉,头两次铁不宜闷砂口操作,待铁水流动性能好、铁温充足时再留砂口。(4)铁口打开后,发现砂口有凝结时,高炉操作者应立即减风堵铁口。(5)正常炉况下,出完铁须在砂口内铁水表面撒足保温材料,对砂口中的铁水进行保温。5风口窝渣事故长期休风后复风,由于炉缸渗透性差,加之高炉操作风压过低,又盲目加风,易导致风口区域窝渣,风口回凉渣,严重的会引发风口自动灌渣,烧坏风口,被迫二次休风。西钢1号高炉在

6、月检时曾发生过一起风口窝渣、风口自动回渣,拉风时风口灌渣事故。采取的措施有:(1)高炉操作者应按照操作规程进行规范作业,强化关键工序的培训工作以及尾数淘汰制,减少人为作业失误。(2)复风后,应通过调整高炉操作参数,防止炉况难行悬料。(3)针对复风后炉况不理想的状况,可采取临时对风口加套等措施,改变风口进风参数,适应炉况的需要。(4)复风后风口区域不活跃,出铁前应看护好风口,有冒渣现象应及时用水喷淋,防止风口窜渣。(5)风口回渣应做好随时打开风口大盖的准备,防止弯头和鹅颈管灌渣。钢铁水喷溅的原因及措施钢铁水喷溅的原因及措施作者:安全管理网来源:安全管理网发布时间:2009-10-6 10:22:

7、09减小字体增大字体 轻轻一点,立刻拥有一本安全工具书!收藏本篇文章,方便以后查看1. 喷溅原因 在钢铁冶炼过程中,钢水和铁水是高温融熔液体,本身并不致喷溅或爆炸炼钢过程主要是氧化过程,它的反应主要是钢渣之间的反应,反应速度与温度和气相压力有密切关系。碳氧反应的同时,产生大量一氧化碳气体,产生的气体能否顺利排除,与熔渣的沸腾有直接关系。熔渣的碱度适当、流动性好,促使熔池有较活跃的沸腾,达到碳的氧化反应条件。依据碳的氧化反应机理,分析平炉冶炼期间产生大喷溅或爆炸的原因是: (1)在熔池中熔渣过多、渣子粘,流动性不好以及熔池沸腾差的情况下,便加入氧化剂。由于碳氧反应产生大量一氧化碳气体,因溶渣的粘

8、性太大,使气体不能顺利排除,同时促使溶池产生巨大压力,在此瞬间形成大喷溅或大爆炸。 (2)由于低温操作,在熔池尚未形成一定性能的碱性渣或温度低的情况下,就急于集中往炉内加入氧化剂,所加入的氧化剂未完全起作用浮在熔渣中,当熔池温度上升或从炉门抽管吹氧时,达到碳氧反应条件,突然进行急剧的碳氧化反应,产生大量气体,这些气体不能顺利排除,导致产生大喷溅或爆炸。 (3)由于熔池温度过高或熔池的上下温差大。当炉子倾动或抽管吹氧时,促使熔池形成对流作用而引起激烈反应,产生大喷溅或爆炸。 2. 防止措施 (1)补炉时要高温正压,分层投补,保证烧结好。防止一次投补大量耐火材料,保持炉床形状和出钢口形状正常,防止

9、剩留残钢、残渣,防止炉床局部上浮。 (2)熔渣碱度要适当,流动性好,沸腾活跃,通常称为高温、薄渣,活跃,沸腾。为此要尽量多放初期渣,提前在熔化期进行,造渣,使熔渣碱度控制在2.02.5。 (3)严禁低温操作,并在熔池温度低的情况下,加入氧化剂(矿石,铁皮)。 (4)严禁氧化剂集中和大批量加入,特别要防止所加入的氧化剂未完全进行碳氧反应,又连续加入,同时要注意所加入的氧化剂未反应完全时,不能从炉门插管吹氧。并且要适当控制供给燃料。 (5)控制好熔池温度,防止熔池上下温差过大,防止熔池表面温度过高或过氧化现象产生,顶吹平炉氧枪距渣面不能超过250mm。 (6)注意维护水冷系统,保持不漏水,地面无积

10、水。 顶吹转炉炼钢过程防止钢水喷溅措施: (1)转炉出完钢后,不论炼什么钢种,钢渣必须倒净,在老炉出不完渣的情况下,添铁,回炉,倒包应采取措施,通知周围人员暂时离开,并缓慢兑铁。 (2)炉内剩有炉渣,补铁时必须由炼钢工处理后才能缓慢兑铁。 (3)冶炼新钢种前须首先制订出冶炼方案和安全措施。 (4)技术规程要求的补炉原则是:高温快补、均匀薄补,烧结牢固。补炉料运来后应及时组织补炉要保持补炉料温度在140左右。 高炉炼铁过程防喷溅的措施主要有: (1)高炉冶炼过程中,炉前操作的主要任务是及时而又安全地放尽炉渣和生铁,如果铁口维护不好,就会发生铁口堵不上,铁水喷溅等事故。 (2)出铁时,铁口不能有潮

11、泥,如果带潮泥出铁,会造成铁口大喷,烫伤人员,铁口也会崩塌,造成维护铁口的困难,所以出铁前应该把潮泥烘干。 (3)如果发生炉缸烧穿事故时,炉内铁水将从烧穿处流出,如果炉基附近的地面存有积水时,铁水流过就会发生爆炸,因此,必须经过清除平台积水和垃圾,保持炉前地面干燥清洁。甘肃省酒泉钢铁公司一号高炉“312”爆炸甘肃省酒泉钢铁公司一号高炉“312”爆炸作者:佚名来源:湖北安全生产信息网发布时间:2009-8-7 22:17:10减小字体增大字体 轻轻一点,立刻拥有一本安全工具书!收藏本篇文章,方便以后查看炼铁高炉倒下1990年3月12日7时56分,随着一声闷响。酒泉钢铁公司炼铁厂一号高炉在生产运行

12、中发生爆炸。高炉托盘以上炉皮(标高15 29米)被崩裂,大面积炉皮趋于展开。瞬间,部分炉皮、高炉冷却设备及炉内炉料被抛向不同方向,炉身支柱被推倒,炉顶设备连同上升管、下降管及上料斜桥等全部倾倒、塌落。出铁场屋顶被塌落物压毁两跨。炉内喷出的红焦四散飞落,将卷扬机室内的液压站、主卷扬机、PC-584控制机等设备全部烧毁。上料皮带系统也严重损坏。由于红焦和热浪的灼烫、倒塌物的打击及煤气的毒害,造成19名工人死亡,10人受伤,经济损失达2120万元。重大隐患岂能小修小补经过反复调查和大量技术分析论证认为,这是一起由于高炉内部爆炸,炉皮脆性断裂,推倒炉身支柱,导致炉体坍塌的特大事故。1关于炉内爆炸根据事

13、故现场勘查、分析,高炉发生炉内爆炸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一是炉皮断裂是由23处300-1400毫米长短不等的预存裂纹同时起裂所致,各预存裂纹两侧均有明显可见的向两侧扩展的人字形断口走向,断口的基本特征是多处预存裂纹同时起裂形成的脆性断口。二是风口的损坏导致向炉内漏水,造成炉内区域性不活跃现象,形成呆滞区。三是炉顶温度升高,两次打水降温,在一定程度上粉化了炉料,造成透气性差。2关于炉体坍塌事故前的一号高炉炉况恶化,已承受不了突发的高载荷,主要表现在:一、冷却设备大量损坏。由于1984年大修留有隐患,加之操作维护管理上的原因,1987年5月以后炉况失常,冷却设备损坏严重。到这次事故前,风口带冷却壁

14、损坏1块;炉腹冷却壁损坏32块,占冷却壁总数的667;炉身冷却板共590块,整块损坏393块,合计损坏率为751。为了维持生产,采用了外部高压喷水冷却,加剧了炉皮的恶化。二、炉皮频繁开裂、开焊。1986年6月以后,炉皮出现了开裂、开焊,并且日益加剧。到事故前,共发现并修复裂纹总长度285米,但由于条件所限,焊接质量得不到保证,没有从根本上改善炉皮恶化状况,使高炉已承受不了炉内突发的高载荷。在炉内爆炸瞬间,炉皮多处脆性断裂、崩开、推倒炉身支柱、整个炉体坍塌。责任人被记过根据这起事故性质及原因,甘肃省人民政府对酒钢公司有关人员给予如下处分:1公司经理齐某是安全生产第一责任者,负有全面领导责任,给予

15、行政记大过处分。2第一副经理李某在事故发生时,主持公司全面工作,负有领导责任,给予行政记大过处分。3分管设备的副经理张某在事故发生时,代管生产安全,负有领导责任。给予行政记过处分。4炼铁厂厂长马某对高炉维护操作负有管理责任,给予行政记过处分。4.球罐焊接质量低劣导致连锁爆炸 吉林市煤气公司液化气站102号球罐爆炸 1979年12月18日14点7分,吉林市煤气公司液化气站的102号400立方米液化石油气球罐发生破裂,大量液化石油气喷出,顺风向北扩散,遇明火发生燃烧,引起球罐爆炸。由于该罐爆炸燃烧,大火烧了l9个小时,致使五个400立方米的球罐、四个450立方米卧耀和8000多只液化石油气钢瓶(其中空瓶3000多只)爆炸或烧毁,罐区相邻的厂房、建筑物、机动车及设备等被烧毁或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坏,400米远相邻的苗圃、住宅建筑及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