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教学设计15:第10课 过秦论

上传人:清爽 文档编号:134583351 上传时间:2020-06-06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33.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教学设计15:第10课 过秦论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教学设计15:第10课 过秦论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教学设计15:第10课 过秦论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教学设计15:第10课 过秦论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教学设计15:第10课 过秦论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教学设计15:第10课 过秦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教学设计15:第10课 过秦论(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过秦论【教学目标】1.知识和能力学习课文从史实对比中引出结论的写作方法,了解文中议论和记叙的关系;学习文言文中句子省略成分、词性转变、一词多义的知识;了解贾谊的政治主张的进步性和局限性。2.过程和方法在多读的基础上掌握重要的字词;在对文章内容理解的基础上,学会文章的写作手法和论证方法。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了解贾谊对秦王朝迅速灭亡原因的分析及施“仁义”的现实意义,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教学重点】省略、活用、一词多义等;了解本文先叙后议的结构,铺张渲染的方法,学习本文对比论证的方法。【教学难点】了解贾谊对秦王朝迅速灭亡原因的分析及施“仁义”的现实意义,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教学过程】一、导

2、入解题1.战国纷争,群雄逐鹿,秦以边陲之地,纵横征伐,百有余年而一统天下,可谓盛极一时!可是,谁曾想这个盛极一时的王朝却短命而亡,亡得那样迅速,那样悲惨,又是那样的神秘,这不能不令世人感到震惊。自古以来,多少有识之士在震惊之余,不懈地探索其迅速崛起而又突然灭亡的原因,以期从秦王朝的盛衰兴败中汲取有益的教训。今天,我们将要学习一篇汉初杰出知识分子的代表人物的经典名篇,分析探讨秦朝灭亡的经验教训的史论文章贾谊的过秦论。2.贾谊(前200前168),西汉洛阳人,政论家、文学家。年18岁以能诵诗书、善属文闻名于郡中,年20提出改革制度的主张,表现出卓越的政治才能,得到汉文帝的赏识,但却因此受到守旧派的

3、诋毁,被贬为长沙王太傅,后又贬为梁王太傅,后来梁王坠马而亡,贾谊认为自己失职,哭泣岁余,抑郁而终,年仅33岁。政论文以过秦论、陈政事疏、论积贮疏最为有名。另有辞赋等作品传之于世。后人编有他的政论文集新书十卷。贾谊有很高的政治抱负,才华横溢,作为一个杰出知识分子的代表,他有着强烈的济世为民的使命感。然而时运不济,他的革新政治的主张触犯了贵族集团的利益,生事诬陷,被贬后,虽身居闲职,仍心系朝事。英年早逝,一颗璀璨的巨星从此长逝历史的天空。贾谊人生虽然短暂,但他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将永远浸润着中华民族的子孙后代,他的怀才不遇的悲剧人生引起后世文人的扼腕叹息。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

4、席,不问苍生问鬼神。李商隐贾生汉文帝在宣室(注:汉代未央宫里的一著名宫殿名,汉代皇帝经常在这里召见诸臣商议军国大事)里召见贾谊,贾谊的政治才华无与伦比。可惜文帝夜半虚席以待贾谊,不是向他去请教治国的策略,反而询问鬼神之事。可见,贾谊并没有得到统治者真正的重用。王勃的“呜呼!时运不济,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说的也是贾谊怀才不遇的悲剧人生。贾生才调世无伦,哭泣情怀吊屈文。梁王坠马寻常事,何需哀伤付一生。毛泽东贾谊在封建专制时代,有抱负、有才华、具有完美人格的知识分子遭受莫名其妙的打击而郁郁不得志者,岂止贾谊一人呢!3.贾谊的过秦论共有上、中

5、、下三篇。我们学的是上篇,文中概括叙述了秦王朝的兴亡过程,揭露了秦始皇的暴政,最后指出“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是它迅速灭亡的根本原因,这是从史实中提炼观点。过秦论被鲁迅誉为“西汉鸿文”。过秦论:过,(动词)指出秦的过失。论:古代的一种文体。本文是一篇史论。文体常识“论”“说”“议”:论:着重在是非,结果往往是作出判断,不一定要有许多人,作名词时,“论”是评论或议论。说:一种文体。可以叙事,也可以议论,目的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议:着重得失,结果往往是做出决议;往往是许多人一起交换意见。作名词时,“议”是建议。二、诵读感知1.播放录音。2.正音。崤函(xio)囊括(nng)连衡(hng)合从(

6、zng)陈轸(zhn)召滑(sho)翟景(zhi)逡巡(qnxn)镞(z)流血漂橹(l)鞭笞(ch)藩篱(fnl)隳(hu)镝(d)践华为城(hu)瓮牖绳枢(yu)氓隶(mng)倔起(ju)阡陌(qinm)赢粮景从(yng yng)锄耰棘矜(yuqn)銛(xin)长铩(sh)谪戍(zh)度长絜大(duxi)万乘(shng)3.分组朗读课文,体会赋体的句式特点,领会本文铺张扬厉的文风。诸如: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齐有孟尝,赵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之属为之谋;之徒通其意;之伦制其兵。追亡逐

7、北,浮尸百万,流血漂橹;因利趁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强国请服,弱国入朝。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4.理清文章思路。先按表达方式将全文分为两部分:记叙部分:写秦王朝的兴亡过程(前四段);议论部分:指出秦王朝迅速灭亡的原因(最后一段)。再分析记叙部分的层次,可分两大层:兴起的过程(前三段);灭亡的过程(第四段)。5.这一篇史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如何理解这句话?明确:“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这句话是对秦王朝所犯过失的总结,秦王朝“仁义不施”结果导致亡国。从全文看,“攻守之势异也”,“攻”“守”的不同形势在课文中的具体表现是什么?明确:“攻之势”体现在第

8、一段到第三段,崛起强大鼎盛。“守之势”体现在第三段、第四段,由统一天下到覆灭。三、课文赏析(一)指导学习第一段1.指名学生朗读课文第一段,思考课文第一段的主要内容。2.重要字词点拨。秦孝公据崤函之固形名,险固的地方君臣固守以窥周室 牢固的席卷下天,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 名状,用席子,用包袱,用布袋子内立法度名状,对内;法律制度外连衡而斗诸侯 名状,对外;使动,使争斗3.思考:秦国凭借哪些优势在诸侯之中崛起?明确:地理优势: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崤山、函谷关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是秦国安全生存且能够发展经济、军事的地理上的天然屏障(外因)。秦孝公的深谋远虑与雄才大略: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

9、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此时秦国国力尚不足以与周天子为代表的中央政府和天下诸侯相抗衡,力量还不足够强大。所以,只能偷“窥”以周天子为代表的天下,但他已经开始觊觎王室,说明它有野心,可谓一字千斤(内因)。商鞅变法是战国时代以及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变法之一,他开启后代的革除弊政、变法图强的先例,如宋代王安石变法、晚清的戊戌变法等。商鞅变法从四个方面对秦国进行改革:内立法度:政治上健全法律制度,有章可循;务耕织:经济上大力发展农业生产,夯实基础;修守战之具:军事上积极备战,走强兵之路;外连横而斗诸侯:外交上采取连横策略,让诸侯互相猜忌,发动战争,消耗实力。所以,商鞅在秦国全方位实行变

10、法,对外采取消耗诸侯实力的战略,秦国无论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方面在诸侯之中均占优势,扩大地盘,壮大力量。结果: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可以看出,秦国从一开始,就使用诈术来达到自己的目的。4.小结:秦国崛起的关键天时:周室衰微,群雄割据争霸;地利: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人和:君臣固守,商君佐之。5.思考:从注释中我们知道,“席卷”“包举”“囊括”都有“吞并”的意思,“宇内”“四海”“八荒”都有“天下”的意思。那么,我们把课文中“有之意,之心”句换成“有吞并天下之心”似乎也通,但作者为什么要舍简就繁呢?明确:意在突出秦孝公吞并六国、独占天下的勃勃雄心以及秦对诸侯各国虎视眈眈的情态、咄咄逼人的气

11、势。同时也为后文写孝公之后的历代秦君的赫赫功业张本,为后文写秦一统天下之后的顷刻覆亡形成对比并作了铺垫。总之,根据表达的需要,这里的繁笔增加了气势;同义短语的叠用,又使叙述生动形象。6.根据板书尝试背诵第一段。(齐背与个别背诵相结合)(二)指导学习第二段1.朗读第二段。要求:读出那种纵横捭阖、铺张扬厉的气势,体会战国纵横家的文风。朗读时重点体会以下句式: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齐有孟尝,赵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之属为之谋;之徒通其意;之伦制其兵。秦有余力而制其弊,追亡逐北,浮尸百万,流血漂橹;因利趁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强国请服,弱国入朝。2.重要字词点拨。

12、孝公既没通“殁“昭襄蒙故业,因遗策 蒙,继承;因,沿袭。南取西举东割北收名状,向南,向西,向东,向北会盟而谋弱秦 使动用法,使弱,削弱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爱,吝惜;致,招纳合从缔交盟约之属之徒之伦类,辈赵奢之伦制其兵 制,统领,统率而天下诸侯已困矣 疲惫不堪追亡逐北 败逃者流血漂橹 使动;使漂因利乘便趁着3.本段叙述了哪几位秦国国君时期的事?明确:惠文王、武王、昭襄王、孝文王、庄襄王,即孝公之后,始皇之前的五位国君。4.作者是怎样叙述这90年间的历史的?将惠文、武、昭襄三朝87年间的事情集中到一点上来写:秦的领土日益扩大引起诸侯恐惧,以诸侯反衬秦。孝文、庄襄二朝则一笔带过。这是从

13、总体上看。写秦扩大领土,按南、西、东、北四个方位说,显出其军事力量无比强大;写诸侯,按“合从缔交”“约从离衡”“从散约解”的顺序说,并极力渲染其声势,以反衬秦人困诸侯之易(“秦人开关延敌,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这是从局部来说的。5.概括本段主要内容。6.贾谊主要采取那些表现手法从哪些方面来展示秦国的强盛?明确:对比手法,铺陈排比手法。一国多国:一国之士多国之士;一国之徒多国之徒;一国之将多国之将;一国之土地多国之土地;一国之兵多国之兵。结局对比:秦无亡失遗镞之费,宰割天下诸侯已困,俯首称臣。7.你认为秦国强盛的主要原因何在?明确:凭借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再加上延续先王(秦孝公)制定的

14、既定政策统一全国的雄心,并不因循守旧,在战术上针对形势的变化而不断调整策略,积极主动出击,凭借人才优势出谋划策,才掌握了战局的主动性,赢得了宝贵的时机。板书要点。(三)指导学习第三段1.指名朗读第三段,思考课文第三段主要叙述的内容。2.重要字词点拨。奋六世之余烈功业振长策而御宇内举起履至尊而制六合 踩,动化,登上 威振四海通“震”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 南:名状以为:以之为 ,把作为却匈奴七百余里 使退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言,著作 愚,使愚昧,愚弄以弱天下之民 使衰弱,削弱因河为池凭借临不测之渊以为固名化坚固的屏障聚之咸阳省略介词“于”,应为“聚之于咸阳”信臣精卒 诚信、可靠3.思考:本段讲了秦始皇“攻”天下的业绩和“守”天下的措施。试指出文中哪些文字是写其“攻”的?哪些文字是写其“守”的?“士不敢弯弓以报怨”句之后为“守”,“报怨”句和其前为“攻”。“南取百越”北“却匈奴”仍属其“井吞八荒”之举。4.作者总写秦始皇的功业,从政治、军事、文化、刑法、地理防务五个方面来谈,请用选文中的语句回答各个方面的具体内容。明确:统一天下前,政治上“吞二周而忘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