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阶段验收评估(一)环境与环境问题中图选修6

上传人:1516****951 文档编号:134571262 上传时间:2020-06-0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9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阶段验收评估(一)环境与环境问题中图选修6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中地理阶段验收评估(一)环境与环境问题中图选修6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中地理阶段验收评估(一)环境与环境问题中图选修6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高中地理阶段验收评估(一)环境与环境问题中图选修6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高中地理阶段验收评估(一)环境与环境问题中图选修6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阶段验收评估(一)环境与环境问题中图选修6》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阶段验收评估(一)环境与环境问题中图选修6(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阶段验收评估(一) 环境与环境问题(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电视连续剧小兴安岭深处客观真实地反映出伊春林区60年来历经的开发建设、改革开放、保护发展三个阶段以及不同时期广大林区工人的事业观、人生观和发展观。据此完成12题。1从开发建设到保护发展,小兴安岭地区林业工人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A依赖自然改造自然B改造自然征服自然C改造自然善待自然 D依赖自然善待自然2国家对小兴安岭林区进行保护开发的主要原因是()A保护林区的森林资源B保护湿地,改善生态环境C我国森林资源丰富D经济发展不需要森林支撑解析:1.C2.A第1题,开发建设小兴安岭是改造自然,保护

2、发展是善待自然。第2题,保护小兴安岭的主要目的是保护森林资源,改善生态环境。读人地关系演变某阶段图,完成34题。3在图示阶段人类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是()A基本协调 B不协调C人与自然和谐 D恶化4产生于图示阶段的人地关系思想有()天命决定一切自然主宰人类人定胜天人类应该与自然和谐A BC D解析:3.D4.B第3题,图中工厂林立,浓烟滚滚,为工业文明时期,此时人地关系恶化,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第4题,工业文明前期,人类一味从自身需求出发,盲目追求征服自然,忽视地理环境对人类的作用,典型的思想有“人定胜天”“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人类谋求主宰自然、征服自然;但是面对愈演愈烈的自然灾害和生存

3、环境的急剧恶化,人类开始意识到凌驾于自然之上会遭到自然无休止的报复,萌芽谋求人与自然和谐的思想。读漫画天使也迷茫,完成56题。5该漫画所反映的问题是()A大气污染严重B水污染严重C土壤污染 D臭氧层破坏6解决这一问题的措施中,最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是()A禁止煤作为工业原料B先将煤转化为电,再供给本地工业C大量进口天然气替代煤D开发洁净煤技术,清洁燃烧解析:5.A6.D第5题,从漫画中可知为大气污染。第6题,开发洁净煤技术,清洁燃烧可以减轻大气污染程度。日本科学家小组表示,由于消耗臭氧的气体排放量减少,南极上空臭氧空洞可能于2050年消失。读图,完成79题。7就纬度而言,图中臭氧总量的极小值出现在

4、()A赤道附近上空 B北半球中高纬度上空C南极上空 D北冰洋上空8就季节而言,图中南北半球臭氧含量的极大值均出现在()A夏季 B冬季C春季 D秋季9臭氧含量的减少,对地球的影响主要是()A吸收紫外线能力减弱,导致全球气温下降B危害人体健康以及农、林、牧、渔业生产C导致海面上升,危害沿海地区D扰乱电离层,使无线电短波通讯中断解析:7.A8.C9.B第7题,本题考查从图中读取相应数据的能力。从图中可以看出,赤道附近地区臭氧总量最小。第8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北半球臭氧含量最大值出现在3、4月,南半球臭氧含量最大值出现在10月,都是出现在当地的春季。第9题,臭氧能吸收太阳紫外线,臭氧含量减少将导致到达

5、地面的紫外线增加,对人体健康和农、林、牧、渔业产生危害。历史上,人类征服自然的过程中曾留下许多宝贵的经验教训,当前世界人类仍然面临着许多共同的环境问题。读图,回答1011题。10阅读世界某些地区环境问题分布图,分析说明图中a、b、c分布区反映的环境问题是()Aa为森林破坏严重区Bb为酸雨严重区Cc为荒漠化严重区D发达国家这些问题较少出现11图中,世界和中国均有大面积b地区的环境问题,其主要原因有()森林的砍伐工业排放的废气建筑工地上的扬尘汽车排放尾气家庭炉灶大量开采煤、石油、天然气A BC D解析:10.B11.D本题组考查全球环境问题的分布。第10题,从图中各环境问题的具体分布可知:a应为荒

6、漠化问题;b应为酸雨问题;c应为森林破坏问题。第11题,b问题为酸雨问题,其产生的主要原因为大量酸性气体的排放。下图为我国由于某种环境问题导致的土地退化面积在各省(区)的分布情况,读图完成1213题。12据图分析该环境问题是()A水土流失 B土壤盐碱化C土地荒漠化 D水污染13为防止进一步出现环境问题,下列关于人类对待环境的态度,正确的是()A不再开发自然资源,使环境恢复原貌B无限地扩大自然保护区C人类可以无限制地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D协调人类自身生产发展与环境发展的关系解析:12.C13.D第12题,由图可知,该环境问题引起的土地退化现象主要分布于新疆、内蒙古、西藏、青海、甘肃等地,可推知

7、该环境问题为土地荒漠化。第13题,人类既要从环境中获取自我发展所需的物质与能量,又要保持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因此人类的生产活动应与环境相协调。下图为我国中部某城市某日PM2.5实测数据图,该城市煤炭资源丰富,其煤炭资源的开发为国家经济建设做出巨大贡献的同时,也严重污染了该地区的环境。据此回答1415题。14图示环境问题形成的原因是()A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的矛盾B个人行为与大众利益的矛盾C短期经济利益与长远环境效益的矛盾D资源的无限性与人类需求的有限性的矛盾15该地上午PM2.5浓度高的原因可能是()A降水较多 B逆温现象C风力强盛 D工业废弃物排放少解析:14.C15.B第14题,图中反映的是

8、大气污染问题。随着该城市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环境污染也越来越严重。第15题,降水多有利于清洗大气;风力强盛可吹散大气污染物;工业废弃物排放少,则大气污染就不会太严重,PM2.5浓度就会降低。在逆温条件下,风力小,气流稳定,污染物难以扩散,可导致PM2.5浓度增大。二、综合题(共70分)16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10分)(1)自然环境为人类提供_和_。(2分)(2)人类社会通过_活动和_活动向环境中排放_。(3分)(3)当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_的速度,或者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_时,就会出现环境问题。(2分)(4)分析说明人类与环境的关系是_。(3分)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环

9、境问题产生的原因。由图看出自然环境为人类提供生存空间和物质、能量,人类通过生产活动和生活活动向环境中排放废弃物。当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再生的速度时,一般就会出现生态破坏;当人类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自净能力时,一般会出现环境污染问题。因此说人类与环境的关系是既对立又统一。答案:(1)生存空间物质、能量(2)生产生活代谢产物(废弃物)(3)资源再生环境自净能力(4)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对立统一17(山东高考)下表为我国西北某区域三个年份各类盐渍化土壤面积统计表。读表回答问题。(10分)(单位:km2)年份类型1990年2000年2010年重度盐渍土153425755中度盐

10、渍土133219293轻度盐渍土952801694合计1 2381 4451 742(1)分析该区域19902010年土壤盐渍化变化的特点。(6分)(2)指出该区域农业生产中防治土壤盐渍化应采取的措施。(4分)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读懂表格数据的含义。从表格数据的变化可以看出,不同程度的盐渍土面积变化不一样,总体上盐渍土面积是增加的。防治土壤盐渍化的关键是做好合理灌溉、做到有灌有排,并注意保护地表植被。答案:(1)中度、重度盐渍土面积增大,轻度盐渍土面积减小;盐渍土总面积增大;土壤盐渍化越来越严重。(2)合理灌溉;修建排水工程;禁止盲目垦荒,退耕还草。(答对两点即可)18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1、。(10分)材料一某中学地理活动小组进行的一次地理实验活动。其过程是将黄土装入木框内,在左侧种上苔藓和杂草,右侧裸露。培植两周左右,让植物成活。用砖头或小凳子将木框架起来使之呈斜坡状,在木框两个开口处的下方摆两个水盆,再把带孔的塑料饮料瓶装满水,放到支架上,用手转动塑料饮料瓶,让水流泻干净。材料二实验过程示意图。(1)从实验现象上看,流淌到左右两个水盆里的水有何不同?(4分)(2)该实验验证的地理现象是什么?请简要说明其地理原理。(4分)(3)该实验所验证的地理原理,主要适用于我国的哪一些地区?(2分)解析:第(1)题,用图文结合的方式展示出水土流失地理实验的全景。图中塑料瓶向下滴水表示大气降

12、水,且左右两侧区域的降水强度相同。接下来,学生应观察两个接水盆,左边的水盆由于受植被的影响,接的水较少,滴水的速度慢水位变化慢,水质比较清洁含沙量低。右边的水盆由于缺乏植被的保护作用,接的水较多,滴水的速度快水位变化快,水质比较混浊含沙量高。第(2)题,该实验说明了植被具有保持水土的作用。第(3)题,我国黄土高原和江南丘陵水土流失严重。答案:(1)右侧的脸盆里水多、水位变化快且沙土多;左侧脸盆里水少、水位变化慢且沙土少。(2)植被具有保持水土的作用(或防治水土流失的作用)。坡地植被改变了流水的下渗,改变了地表径流及其含沙量。(3)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黄土高原、江南丘陵等。19阅读图文材料,回答

13、下列问题。(10分)“2015年以前,仅靠节水,我国就可以达到水资源供需平衡”。在刚刚出版的新循环经济学一书中,北京循环经济促进会会长、原水利部水资源司司长、原全国节水办常务副主任吴季教授提出了解决我国缺水问题的“对策”。(1)针对水资源的分布特点,我国已利用京杭运河开工兴建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把长江流域丰富的水资源调往华北地区。对东线调水线路调查发现,该线路调水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之一是污染问题。其中A、B、C三个河段中污染最严重的是_,理由是什么?(5分)(2)C河段发展农业生产遇到的主要环境问题是_。(2分)(3)根据所学知识说出我国水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3分)解析:第(1)题,经济发达

14、,人口密集的地区,正是污染严重的地区,A河段工农业发达,人口稠密,污染最为严重。第(2)题,C河段位于黄淮海平原,这里降水少,春旱严重。蒸发旺盛,地势低洼的地方土壤盐碱化现象明显。第(3)题,读材料可知我国存在着对水资源的严重污染和浪费。答案:(1)A河段工农业发达;人口稠密,生产污水、生活污水的无节制排放。(2)土壤盐碱化(3)浪费严重;污染严重;利用率低。20下图为中国生态环境脆弱地区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5分)(1)针对图中A、B两地区发生的生态环境问题,选择正确选项填在代表A、B两地人地关系的关联图中。(4分)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加剧过度放牧、过度垦殖等轮荒、开矿等破坏植被(2)由上题举例说明人口增长是导致生态恶化的重要原因。(7分)(3)图中山东省的生态脆弱区多沿黄河分布,试从自然和社会经济因素的角度分析原因。(4分)解析:由图可知A地处我国内蒙古高原东部的农牧过渡地带,其生态问题表现为土地荒漠化,除自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