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第一章环境与环境问题第二节环境问题概述同步备课教学案湘教选修6

上传人:1516****951 文档编号:134570384 上传时间:2020-06-06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4.4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第一章环境与环境问题第二节环境问题概述同步备课教学案湘教选修6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高中地理第一章环境与环境问题第二节环境问题概述同步备课教学案湘教选修6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高中地理第一章环境与环境问题第二节环境问题概述同步备课教学案湘教选修6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高中地理第一章环境与环境问题第二节环境问题概述同步备课教学案湘教选修6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高中地理第一章环境与环境问题第二节环境问题概述同步备课教学案湘教选修6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第一章环境与环境问题第二节环境问题概述同步备课教学案湘教选修6》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第一章环境与环境问题第二节环境问题概述同步备课教学案湘教选修6(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节环境问题概述学习目标定位1.掌握环境问题的概念及其分类。2.了解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及给人类带来的危害。3.了解当前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4.能够分析某种环境问题的成因及危害。一、环境问题的概念及分类1概念: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原因使环境条件发生了变化,并对人类及其他生物的生存和发展造成影响和破坏的问题。2分类(1)依据:产生原因。(2)分类二、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与危害1原因(1)工业生产导致人类索取的资源日益增多,排放到环境中的“三废”迅速增加,造成部分资源枯竭和生态环境恶化。(2)人口急剧膨胀对环境的冲击。(3)科学技术的进步给人类带来了许多的环境问题。2危害思考1人类向环境排放废

2、弃物一定会造成环境污染吗?答案不一定。只有当排放的废弃物数量超过了环境本身的自净能力时才会造成污染。三、当前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1全球性的环境污染类型主要原因危害全球气候变暖温室效应不断增强导致南、北极地区部分冰川融化,加上海水受热膨胀,导致海平面上升酸雨污染人口的快速增长和工业化的推进危害水生生物、农作物、森林的生长发育;腐蚀建筑物;直接损害人体健康臭氧层破坏人类大量排入氟氯烃等物质给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带来危害2.大面积的生态破坏问题原因主要危害植被破坏人类不合理的生产、生活活动生态系统失衡、环境质量下降、生物多样性减少、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生态环境的破坏、资源的过度开发、环

3、境污染和外来物种入侵部分物种灭绝水土流失人类不合理的生产、生活活动导致植被破坏土壤有机质和养分损失,破坏土壤结构土地荒漠化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等可利用土地面积缩小、土地产出减少、土地养育人口能力降低3.突发性的严重污染事件(1)主要特点事故带有突发性。事故污染范围大,危害严重,经济损失巨大。(2)案例: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核泄漏事故、重庆川东油田特大井喷事故。思考2全球变暖的原因有哪些?答案全球气候变暖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自然原因:太阳辐射、大气环流、海陆分布、地形、洋流等。人为原因:主要是排放大量的温室气体和破坏植被。探究点一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探究活动读“秦汉时期和明清时期黄土高原景观及土地利

4、用图”,完成(1)(2)题。(1)与秦汉时期相比,明清时期景观的变化原因可能有()开矿人口增加气候湿润过度开垦A B C D(2)与秦汉时期相比,明清时期景观的变化可能引起的环境问题有()提高土壤肥力气候干燥生物多样性减少土壤酸化沙尘暴增加A BC D答案(1)B(2)D反思归纳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大多数环境问题是由人为因素引起的,是由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的关系不协调引起的。(1)工业生产的发展(2)世界人口高速增长(3)科学技术的发展探究点二当前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探究活动(1)人类为什么致力于臭氧层的保护?(2)我国的酸雨类型以什么为主?答案(1)臭氧能大量吸收紫外线,减轻紫外线对地球上生

5、物和生态环境的破坏。(2)在我国的能源消费构成中,煤炭占的比重大。煤炭燃烧会释放大量硫氧化物,所以形成硫酸型酸雨。反思归纳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的区别与联系环境问题区别联系含义产生机制表现方式具体成因环境污染由于任意排放废弃物和有害物质导致的环境质量下降人类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自然环境的容纳和自净能力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任意排放工业“三废”和对人体健康有害的农药都是环境问题的基本形式,环境污染往往会导致生态破坏固体废弃物污染生产和生活中的大量有害垃圾噪声污染建筑、娱乐、交通放射性污染放射性物质泄漏海洋污染各类污染物排入海洋生态破坏由于人类对环境的破坏导致环境退化,影响人类的生产和生

6、活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森林的环境调节功能下降滥伐森林导致森林面积锐减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滥伐、滥垦、滥牧,使自然植被遭到破坏土地盐碱化不合理的灌溉方式等大气增温、臭氧层破坏过量排放二氧化碳和氟氯烃等有害气体生物多样性减少生物的生存环境被破坏和过度捕猎对点训练一环境问题及产生的原因结合下面两图,回答12题。1两图反映的环境问题为()A资源短缺 B生态破坏C环境污染 D全球环境变化2该类环境问题的形成主要与人类()A排放废弃物有关B获取自然资源有关C农业生产活动有关D交通运输的发展有关答案1.C2.A解析第1题,左图反映的为大气污染,右图反映的为固体废弃物污染。

7、第2题,环境污染主要是人类在生产和生活中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而导致的。对点训练二全球性环境污染读下图,完成34题。3图中反映的主要环境问题是()A全球变暖 B臭氧层空洞C水体污染 D水资源短缺4图中反映的环境问题会造成全球()A高山雪线上升 B各地降水增多C酸雨危害加剧 D陆地面积增大答案3.A4.A解析第3题,图中说明北极地区的冰川大量融化,这与全球变暖有关。第4题,全球变暖气温升高,会使高山上的冰雪融化,雪线上升;全球变暖会影响各地降水的变化,但不会使各地降水增多;全球变暖会使海平面上升,陆地面积减小;全球变暖不会使酸雨危害增加。对点训练三大面积生态破坏读下列材料,完

8、成56题。全家老少齐上阵/更招呼左邻右舍/雪亮的尖锄粗暴挺进/而青草被蹂躏/土地在呻吟/那滴滴汗融进血痕/风干后/卷起飘飘沙粒/那一双双眼却毫不在意。水源不足,是这地方唯一令人望而生畏的缺陷。地下水位相当的深,因此井就成了无价之宝。山下良田苦不多,耕来山顶做旋螺。5材料描述的人类行为,可能造成土地荒漠化的有()A BC D6材料描述的人类行为可能造成()A土地荒漠化 B水土流失C土壤次生盐渍化 D地面塌陷答案5.A6.B解析第5题,土地荒漠化主要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是由于人类破坏植被造成的,材料中的“卷起飘飘沙粒”和材料中的“水源不足”是关键词。第6题,“耕来山顶做旋螺”描述的是陡坡开垦梯

9、田的景观。课时作业1下列现象中,属于次生环境问题的是()A山东的蔬菜遭受寒潮袭击而损失惨重B云南发生严重旱灾导致土壤失墒C江苏太湖再次暴发蓝藻,居民用水困难D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密市发生5.1级地震答案C解析江苏太湖暴发蓝藻,居民用水出现困难,是因为工农业及生活排放大量污水,导致水体富营养化,这是一种水污染现象,是人类活动导致的环境问题,属次生环境问题。A、B、D三项涉及的环境问题都是自然原因引起的,属于原生环境问题。读“近300年来全球不同类型土地面积的变化示意图”,回答23题。2导致图示不同类型土地面积变化的根本原因是()A全球变暖 B人口增加C植被破坏 D自然灾害3图示不同类型土地面积变化

10、趋势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包括()A生态环境趋于恶化B河流含沙量减少C旱涝灾害频率降低D水资源短缺得以解决答案2.B3.A解析第2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耕地和牧场的面积在增加,而森林和草原的面积在减少,这与人口增加后对农牧产业的需求增加有关。第3题,森林和草原面积的减少,会使生态环境恶化,河流含沙量增加,旱涝灾害频率增加,水资源短缺更加严重。当代环境问题主要是由人为原因造成的,如巨大的人口压力、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利用、片面追求经济增长等,都是产生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据此完成45题。4分析下列生态问题的成因,分别由资源利用方式不当和资源利用强度过大造成的是()A矿产枯竭,土地沙漠化B土壤盐碱化,森林减少C水

11、资源枯竭,物种减少D物种减少,水土流失5下列属于合理利用资源的是()无限制扩大耕地面积退耕还林山地缓坡修筑梯田围湖造田随意开挖矿产资源适度开采地下水A BC D答案4.B5.D解析第4题,矿产资源枯竭、土地沙漠化、森林减少、物种减少、水资源枯竭主要是因为资源利用强度过大造成的;土壤盐碱化、水土流失是资源利用方式不当造成的。第5题,山地缓坡修筑梯田,既可取得经济效益,也可保持水土,有较好的环境效益。阅读下列诗句,完成68题。英国令人毛骨悚然的煤烟云飘然而至城市如同面对中世纪的教皇。(挪威易卜生)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李白秋浦歌)(注:秋浦在今安徽省贵池县西,在唐代时是

12、著名的银和铜的产地之一)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6上述诗句描述的环境问题是生态破坏的是()A B C D7诗句描述的景色是与下列哪幅图片描述的一致()A甲 B乙 C丙 D丁8诗句描述的景象不会带来的环境问题是()A植被破坏 B土地荒漠化C水土流失 D酸雨答案6.C7.D8.B解析第6题,诗句描述的是英国与挪威虽远隔北海,但煤烟云中的SO2等酸性气体可随西风扩散,形成酸雨;诗句描述的是银、铜等有色金属的冶炼需要大量的煤炭和木材,产生大量的有毒气体和固体废弃物;诗句描述的是荒漠景观;

13、诗句描述的是气候特征。第7题,诗句描述的是酸雨。甲图表示水资源短缺,乙图表示水污染,丙图表示毁林开荒,丁图表示酸雨。第8题,安徽地处我国东部季风区,一般不会出现土地荒漠化。全球变暖是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之一。下图是全球温度上升3后,世界不同区域靠雨水生长的粮食产量的增减状况示意图。读图,回答910题。9有关全球升温3对靠雨水生长粮食地区的影响,正确的说法是()A全球变暖对全球各地区粮食生产都有害无益B北半球中、高纬度的大部分地区粮食产量会增加C低纬度和南半球地区粮食产量有小幅增产D西半球粮食产量普遍会增加,东半球相反10如果全球温度升高3,下列地区全年降水量增幅最大的可能是()A澳大利亚

14、 B西亚C北非 D中亚答案9.B10.B解析第9题,全球温度升高3后,北半球中、高纬度因雨水增多粮食产量普遍增加,北半球低纬度和南半球粮食产量普遍降低。第10题,西亚地区气候干旱,但却因气候变暖成为粮食产量增幅较多的地区,可判定西亚地区有可能降水增幅最大。1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012年对我国保护臭氧层工作来说是非常关键的一年,按照蒙特利尔议定书的履约要求,2015年前淘汰甲基溴,在2015年冻结含氢氯氟烃、2040年实现全面淘汰,要实现这些国际履约目标,我们的主要任务十分艰巨。(1)蒙特利尔议定书主要是限制破坏臭氧层气体排放量。人类大量排放氟氯烃,为什么会对两极上空的臭氧层破坏较严重?(2)作为一名环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