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第二章中国的主要自然灾害2.4中国的生物灾害教案中图选修5

上传人:1516****951 文档编号:134571052 上传时间:2020-06-0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第二章中国的主要自然灾害2.4中国的生物灾害教案中图选修5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中地理第二章中国的主要自然灾害2.4中国的生物灾害教案中图选修5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中地理第二章中国的主要自然灾害2.4中国的生物灾害教案中图选修5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高中地理第二章中国的主要自然灾害2.4中国的生物灾害教案中图选修5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高中地理第二章中国的主要自然灾害2.4中国的生物灾害教案中图选修5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第二章中国的主要自然灾害2.4中国的生物灾害教案中图选修5》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第二章中国的主要自然灾害2.4中国的生物灾害教案中图选修5(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节中国的生物灾害【教学目标】 1基于地图分析,说明中国生物灾害的地理分布。2.基于洪涝和旱灾对农业的危害,理解生物灾害加剧我国农业灾情的原因。【教学重、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1了解农业病虫害的种类和危害。 2知道我国病虫害多发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 3知道严格控制有害生物进入国门的重要性。难点:我国病虫害多发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解决方法:比较法、图示分析法、图示法等【教学准备】有关挂图、图表等缺勤登记:【板书设计】2.4 中国的生物灾害一、农作物病虫害1、特点2、危害3、对农作物危害最大的几种病虫害及其分布(1)小麦锈病(2)水稻病害的分布与灾情(3)棉铃虫分布与灾情二、 森林病虫害1、

2、危害2、导致森林病虫害多发的人为原因3、主要害虫松毛虫三、蝗灾与鼠害两种最广泛的生物灾害1、蝗灾:2、鼠害四、生物入侵教师教、导过程设计【教学过程】P55引言导入说明:我国幅员辽阔,是一个农业大国,生物灾害不仅种类多,而且危害大,每年给我国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一、农作物病虫害1、特点:种类多,危害大,灾情东部重于西部。2、危害:减产、绝收、变质,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3、对农作物危害最大的几种病虫害及其分布:(1)小麦锈病(包括条锈、叶锈和秆锈)是中国发生范围最广、危害最严重的一类小麦病害,在各麦区均有发生。读 图2.41中国小麦锈病病害,了解:小麦锈病主要包括条锈、叶锈和秆锈,在我国各麦区均有

3、发生,灾情东部重于西部,南部重于北部。 (2)水稻病害的分布与灾情图242显示:我国水稻病害主要分布在秦岭淮河线以南。 水稻生产的三大病害(稻瘟病、纹枯病和白叶枯病)的主要分布区。 (3)棉铃虫分布与灾情阅读及图2.43,掌握以下知识:棉铃虫广泛分布于我国主要棉花产区,黄河流域棉产区和新疆棉产区受害尤其严重。 棉花是中国重要的经济作物,危害棉花的主要害虫有棉铃虫、棉红铃虫、棉蚜虫和棉红蜘蛛。其中棉铃虫是中国棉花的重大致灾害虫,在我国三大主产棉区均有发生。 棉铃虫灾害损失巨大。二、 森林病虫害说明:我国幅员广阔,但森林面积相对较少,仅占土地总面积的20,其中天然林地面积更少。而森林病虫害时有发生

4、,且危害严重,对区域生态环境安全造成威胁。1、危害:林木生长量减少,森林枯死,不仅对我国森林工业造成极大损失,而且对森林生态功能造成严重破坏。2、导致森林病虫害多发的人为原因:主要是大量单一的人工林替代了种类多样性丰富的原始森林,使森林对有害生物的自控能力降低。3、主要害虫松毛虫松毛虫发生频率的地区差异:常发区海拔低于400米、平均气温25以上的地区偶发区海拔400500米、气温在1025的地区读2.4中国松毛虫危害区,了解以下知识:我国松毛虫主要种类:马尾松毛虫、落叶松毛虫、油松毛虫、云南松毛虫、赤松毛虫等。森林病虫害的分布与地形、气温有关。油松毛虫分布在第二级阶梯和第三级阶梯的分界线处,第

5、二级阶梯以上的高海拔地区(除新疆北部外)没有。马尾松毛虫分布在中温带,赤松毛虫分布在暖温带,溶叶松毛虫分布在热带、亚热带。三、蝗灾与鼠害两种最广泛的生物灾害 1、蝗灾:(1)危害最严重的爆发性生物灾害。其中,危害最严重、成灾率最高的是飞蝗,俗称“蚂蚱”。对农、林和牧业的破坏具有毁灭性。(2)主要种类及分布 图2.45主要显示:飞蝗的三个主要亚种和危害地区,其中东亚飞蝗主要分布在华北和华东沿海各省,对我国危害最大。 (3)蝗灾与旱涝的关系:P58补充:我国灭蝗主要采用人工诱捕幼虫、捕杀成虫、挖防虫沟、农药灭虫、点火焚烧和投放天敌等方法。 2、鼠害(1)危害:P58阅读及图2.6,进一步了解鼠害给

6、我国带来的巨大损失。(2)我国鼠害的地域差异显著P59四、生物入侵阅读,让学生知道有害生物入侵的严重危害,了解采取措施严防有害生物进入国门的重要意义。思考P60点拨1:根据各地不同情况,引导学生搜集资料,了解当地常见的生物病虫害类型及危害状况。例如,在内蒙古草原常发生蝗虫灾害,蝗虫将生长的牧草全部或部分吃光,不仅减少了地上生物量,造成畜群因草料短缺而掉膘或死亡,而且造成地表进一步裸露,加剧风蚀沙化。点拨2:消灭病虫害的有效办法,一是利用天敌,二是依靠农药。那么,你在洗菜或吃水果的时候应如何清除残留的农药? 点拨: 可以让学生自己通过上网或查阅书籍等途径收集正确的清除方法。【作业设计】P60 思

7、考【课后反思】第 周 星期 共 2 课时第 节 年 月 日课题:第三章 防灾与减灾第一节中国防灾减灾的主要手段、成就和对策 课型: 新课 【教学目标】 1从自然灾害监测系统的构成和建立,体会随着技术进步,自然灾害的发生、发展过程可以逐步为人们所监测。2基于遥感和GIS监测、分析技术的特点,理解灾前、灾中和灾后监测的重要性和应用前景。3树立客观面对灾害的基本观点,说明灾害防御的可能性和减灾效果。【教学重、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让学生了解,虽然自然灾害的发生是不可避免、不可抗拒的,但充满智慧的人类通过各种先进的科技手段(如RS、GIS、工程和非工程防御等)对灾害进行监测和防御,是可以起到防灾、减

8、灾作用的。难点:地理信息系统在防灾减灾中的作用解决方法:比较法、图示分析法、图示法等【教学准备】有关挂图、图表等缺勤登记:【板书设计】3.1中国防灾减灾的主要手段、成就和对策一、自然灾害监测系统1、概念、作用:2、世界和我国灾害监测系统的发展情况二、遥感技术在自然灾害监测中的作用1、遥感(RS)技术的特点:2、应用范围三、地理信息系统在自然灾害监测中的作用1、地理信息系统(GIS)概念:2、作用3、RS与GIS结合为减灾救灾提供可靠、高效的服务。四、自然灾害的防御1、非工程性防御:2、工程性防御措施3、“工程性防御措施”和“非工程性防御措施”的区别与联系:教师教、导过程设计【教学过程】引言导入

9、P62一、自然灾害监测系统1、概念:2、作用:灾前预警、灾中跟踪、灾后评估以及提出减灾决策方案读图3.1自然灾害监测系统,掌握以下内容:自然灾害的监测机构,从范围的级别来说有世界级的、国家级的、地方一级的,小至县、乡、镇等各级监测机构。自然灾害的监测系统是从地球外的各种卫星,大气层中的飞机,地面上的雷达、观测站,海上的船只等平台进行监视(这一环节属于遥感),再将数据通过各种接收站传送至专门机构进汇总、分析并提出预测预报(这一环节属于地理信息系统)。自然灾害监测系统应用的范围广泛,对发生在大气圈、岩石圈、水圈、生物圈的一些灾害均可进行检测。如对洪水灾情的监测、植被盖度及病虫害的严重程度的监测等。

10、3、世界和我国灾害监测系统的发展情况 P63 阅读P63,了解:我国海洋环境监测网建立的时间、监测系统组成、监测范围及主要作用。人类主要生活在陆地上,对于海洋相对陌生,沿海地区通常是经济发达的地区,对海洋环境的监测意义重大。二、遥感技术在自然灾害监测中的作用1、遥感(RS)技术的特点: 2、应用范围:广泛应用于政治、经济、军事、生活等各个方面,重点用于水灾、火灾及台风灾害等监测。图32反映了,从而了解该台风影响和危害的地区范围。体现了遥感动态监测的优势。图33对比了1998年九江段决堤前(左)后(右)的景象。大图的上方河道是长江,左下方的深色水体是鄱阳湖,长江和鄱阳湖之间是九江段堤坝,小图是九

11、江段堤坝的放大图。阅读三、地理信息系统在自然灾害监测中的作用1、信息集成与分析:P652、灾害评估与预报:对自然灾害进行预报预警、指导灾后重建工作提供依据。P65图3.4旨在说明从灾害信息收集到形成减灾决策过程中,GIS在收集信息、统计分析、结果评价和预报预测三个方面的作用。3、RS与GIS结合为减灾救灾提供可靠、高效的服务 说明:RS是数据获取手段(搜集、获取原材料海量信息),GIS是数据分析手段(对原材料进行加工处理并得出结论,指导防灾减灾工作),这两个工具有机结合,可实施动态的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强大功能,从而为减灾救灾提供可靠、高效的服务。通过案例,了解到以下内容: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

12、统结合,可以快速而准确地对受灾面积和范围进行估算和预测,从而为抢险和救援提供了线索和数据。通过案例,让学生认识到GIS在分析和确定灾害的类型、灾害的发生原因及将来的变化趋势等方面起到了巨大作用。四、自然灾害的防御自然灾害防御P66案例:美国的防洪和日本的防震是世界著名的防灾减灾的成功例子,通过案例学习,让我们了解了密西西比河防洪措施既包括工程性措施(第三点),又包括非工程性防御措施,充分说明了“防患于未然”的重要性。1、 非工程性防御:(1)概念:P67(2)“国际减轻自然灾害十年”阅读,了解:确定19902000年为“国际减轻自然灾害十年”,宗旨及具体目标,我国(3)我国非工程性防御措施的发

13、展及成就制定法律法规(如P68),以法律的手段来规范全社会的减灾行动。1998年颁布了把减灾规划纳入国民经济发展规划的整体之中。利用多种媒体通过多种方式有效增强全民全社会的防灾减灾意识和能力阅读P682、工程性防御措施(1)概念:(2)工程性措施的三种方式:方式实例说明:工程性防御措施的三种方式不是孤立、绝对的,例如修建水库,既属于改变地表环境,又提高了抗灾性能。读图3.7和图38,了解以下内容:我国有多处防护林工程(防扩林工程又称大地绿色工程),属于第一类“改变地表环境”,通常布局在海洋带、北方风沙区、山地水土流失区以及人口稠密的平原区。 我国东南沿海的防潮大堤以及防御滑坡泥石流的格栅坝属第

14、二类“阻隔或控制灾害与财产、人口等的直接相遇”类; 不同库容的水库及抗震系数较高的城市建筑等,都属于第三类“改变财物特性,提高抗灾性能”。3、“工程性防御措施”和“非工程性防御措施”的区别与联系:区别:“硬件”和“软件”的差别,联系:二者在防灾减灾中的地位同等重要,只有相辅相成,才能起到最好的防灾效果。阅读,了解“十分之一法则”,可纠正某些人的“防灾投入是财力、物力的浪费”的偏见,理解“防灾比抢灾、救灾更人道,也更经济”的道理。活动组织一次以“自然灾害与我们”为主体的演讲比赛。活动目的:通过活动复习所学内容,认识到自然灾害的发生虽然是不可避免的,但却是可以监测和防御的,从而尽可能地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使学生初步建立减灾意识。设汁步骤: 1确定时间(例如50分钟)和演讲的人数(可有810位同学)。 2将学生分成几组,并确定每组的演讲主题(可自定题目)。例如: (1)自然灾害离我们并不遥远。 (2)人类扮演什么角色改善环境,减少和降低灾害的损失;还是破坏环境,促发和加剧灾害的损失? (3)自然灾害对人类是有害的,它有有利的方面吗? (4)面对灾害,我们学生可以做什么? (5)为了全人类的幸福,投身于减灾事业。介绍一些从事减灾事业的科学家或普通工作者。 3各组分头准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