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思考认识体会2

上传人:doc****ang 文档编号:134560482 上传时间:2020-06-06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3.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加强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思考认识体会2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加强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思考认识体会2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加强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思考认识体会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加强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思考认识体会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加强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思考认识体会2劳动教育应该成为家庭教育的重要内容。大量的研究表明,家长重智轻德、重成绩轻素质的现象还比较普遍。要想改变这种现状,除了提高家长的认识,更重要的是要丰富家庭教育的内容。劳动教育是家庭教育的“好教材”。生活处处有劳动,劳动就在孩子身边,可以“拾来即教”,无需家长再“绞尽脑汁”。教孩子做事情的过程就是劳动教育,小点的孩子学习“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大点的孩子学习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家长与孩子一起劳动可以增进亲子关系,形成良好的亲子沟通模式。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最大的不同就是融入生活的“润物细无声”教育。劳动教育应该成为家庭德育的最好途径。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孩子

2、在劳动中可以学习独立和自信,可以学会尊重劳动和尊重他人,可以形成服务精神和助人品格,可以提高劳动意识和劳动能力。家长不是专业教师,家庭不是学校教室,要想发挥家长的主体作用,主要通过家庭的日常生活,劳动就是很好的途径。劳动是生活的伴侣,是贴近孩子、贴近生活的教育,具有易感知、易接受、易奏效的特点,家长无需过多“研究”“备课”,好上手、好实施。家长可以在劳动中了解孩子、鼓励孩子、帮助孩子、支持孩子。一个爱劳动、会劳动的人,生活态度往往是积极的、乐观的。当然,不是让孩子参加劳动就是劳动教育,家长在进行劳动教育时要注意以下事宜:第一,家长要重视劳动教育的育人功能。“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家长要

3、善于挖掘劳动教育的内涵,引导孩子体会到劳动是要付出辛苦的,不劳而获是不光彩的,劳动可以创造美好生活,自己劳动所得最珍贵。让孩子懂得劳动无比光荣、无比自豪。家长是孩子培根铸魂的奠基者和启蒙者。一个不热爱劳动、游手好闲的人是无所作为,难当大任的。第二,要重视劳动过程,而不是劳动结果。让孩子参加劳动的目的是,通过劳动促进孩子发展,比如动手动脑、遇到困难要坚持、珍惜劳动成果、与家长交流互动等,至于劳动本身的结果并不重要,特别是对小的孩子,或者做比较复杂的劳动。可能孩子第一次做不好,没关系,下次再做;可能孩子总是学不会,没关系,感受到困难坚持做,这就是孩子的成长。第三,要与时俱进,创新劳动教育。随着社会

4、的发展,劳动的内容与方式也会发生变化,劳动教育必须与时俱进,适应社会发展,不断体现时代精神。比如我国的服务业发展很快,有很多劳动越来越专业化,家政服务、网上购物越来越发达便捷,家长也没有必要非让孩子用传统的方式,但是要抓住劳动教育的根本,要让孩子懂得尊重别人的劳动,要让他树立劳动最光荣的理念,要让他知道每个人都是社会的劳动者,没有贵贱之分,只是分工不同,不劳而获是可耻的等道理。第四,要树立爱劳动的好家风,为劳动教育创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家庭中深厚的劳动氛围本身就是无声的劳动教育。如果家长不热爱劳动是很难培养出爱劳动的孩子的,一个行动胜过千句语言。家长不仅自己要劳动,还应该让孩子看到、感受到,受到影响和熏陶。每个家庭应该有一些家训和家规,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比如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做家务劳动光荣,会劳动的人受尊重等。第五,各方面都要为家庭劳动教育提供支持。政府要出台政策,支持家庭开展劳动教育,学校要为家长提供专业指导和帮助,社会要搭建平台,为家庭开展劳动教育提供更多的条件与便利。要在全社会形成劳动最光荣的浓郁氛围,树立劳动典型,让劳动模范走到孩子身边,要完善志愿者服务机制,为孩子提供志愿服务和参加社会劳动创造条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