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大二轮复习必修部分第10讲近现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与理论成果教师用书

上传人:1516****951 文档编号:134556801 上传时间:2020-06-06 格式:DOC 页数:46 大小:1.0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历史大二轮复习必修部分第10讲近现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与理论成果教师用书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高三历史大二轮复习必修部分第10讲近现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与理论成果教师用书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高三历史大二轮复习必修部分第10讲近现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与理论成果教师用书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高三历史大二轮复习必修部分第10讲近现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与理论成果教师用书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高三历史大二轮复习必修部分第10讲近现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与理论成果教师用书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三历史大二轮复习必修部分第10讲近现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与理论成果教师用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历史大二轮复习必修部分第10讲近现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与理论成果教师用书(4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0讲近现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与重大理论成果明确考纲1.思想解放的潮流:(1)维新思想;(2)新文化运动;(3)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2.20世纪以来的重大思想理论成果:(1)孙中山的三民主义;(2)毛泽东思想;(3)邓小平理论;(4)“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知识架构线索梳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经历了从学器物到学制度再到提倡思想文化的渐进过程,也是近代中国人思想不断解放的过程,探索中国的富强之路则贯穿于整个过程之中。线索一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使林则徐、魏源等从“天朝上国”的迷梦里惊醒,他们开始开眼看世界,萌发了“向西方学习”的思想,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洋务

2、派掀起了洋务运动,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线索二随着中国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资产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提出“维新变法”思想,并进行了“戊戌变法”。虽然失败了,但是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觉醒。资产阶级革命派通过辛亥革命,建立了中华民国,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使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线索三激进的民主主义者掀起了新文化运动,猛烈地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使人们的思想得到了空前解放,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在五四运动时期,马克思主义得到传播并与工人运动相结合,使无产阶级有了领导革命的指导思想,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与发展奠定了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的结合诞生

3、了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则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的结合中相继创立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考点西学东渐到维新思潮1专题通洋务思想与维新思想的异同点提示:(1)相同点:都主张向西方学习,引进先进科学技术,实现富国强兵。(2)不同点洋务思想维新思想学习内容仅限于器物层面,没有触及封建统治的根基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改革教育制度,要求鼓励发展民族工商业学习目的镇压人民革命运动,维护清王朝的统治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失败原因根本上是由于把先进的生产方式嫁接到落后的生产关系上民族资产阶级自身的软弱性2.模块通怎样从多元史观的角度评价“中体西用”思想?提示:(1)近代化史观:打出

4、的“自强”和“求富”旗号,引进西方近代生产方式,对中国的工业近代化、国防和军队近代化、教育近代化和外交近代化都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2)整体史观:反映了新型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思想观念对相对落后国家和地区的冲击,是西方工业文明向全球扩张的表现。(3)革命史观:从地主阶级的阶级利益出发,以维护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和纲常名教为目的。(4)文明史观:反映了封建传统文明与西方近代文明的冲突,以及当时中国人对西方近代文明既欣赏又排斥的矛盾心态,客观上使中国人的价值观由“传统人”开始向“现代人”转变。3中外通康梁维新派与西方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在宣传新思想方面有何相似之处?提示:(1)他们都旨在宣传资产阶

5、级新思想。(2)他们都借助传统文化的形式,以减少阻力。文艺复兴借助古希腊罗马的传统文化来宣传新思想,维新派是借助孔子的名义来宣传变法。(3)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发展水平低,新兴资产阶级力量弱小。考过什么“中体西用”的内涵及认识;向西方学习的历程;维新思想的影响。典例12016江苏高考有学者认为,天朝田亩制度在晚清思想史中具有独特性,显示了传统思想里从未有过的一种组合,即“财产共有与权力全面控制的组合”。在这种思想的“组合”过程中,没有对其产生影响的是()A农民起义中的“均贫富”思想B基督教平等思想C礼记礼运中“大同”思想D“中体西用”思想命题解读本题考查近代中国新思想的萌发,意在考查考生的分析判

6、断能力。解析天朝田亩制度是农民阶级的革命纲领,体现了“均贫富”的思想,以及对“大同”社会的追求,洪秀全接受西方基督教思想,创立了拜上帝教,所以A、B、C三项不符合题意。“中体西用”是洋务派的思想主张,故选D。答案D典例22015全国卷康有为在新学伪经考中认为,被奉为儒家经典的古文经实系伪造。1891年该书刊印后风行国内,但很快遭到清政府禁毁。这主要是因为该书旨在()A揭露历史真相 B引介西方理论C倡导变法维新 D颠覆孔孟学说命题解读本题考查康有为撰写新学伪经考的目的,考查学生理解和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难度适中。解题的关键是准确理解康有为的政治目标。解析该书批判被奉为儒家经典的古文经,这就为打破

7、传统的思想束缚创造了条件,从而为宣传维新变法思想提供了理论依据,C项正确。答案C维新思想的特点(1)由技术到制度:向西方学习由技术发展到制度层面。(2)中西融合:把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利用孔子的学说来论证资产阶级维新变法理论的合理性。(3)由理论到实践:把维新思想转变为维新变法活动,最终推动了戊戌变法运动。(4)救亡图存:通过维新变法的方式挽救民族危亡。考向预测多元史观认识“中体西用”;维新思想的特点及儒学思想在不同时期的遭遇;从中外比较的角度,考查西方启蒙思想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押题预测押题1陈旭麓在陈旭麓文集中阐述了近代社会新陈代谢的途径,其中提到“新与新的递嬗,

8、前一种新的褪色了,后一种新的跟上来”。以下符合这一论点的史实是()A辛亥革命之于戊戌变法“预备立宪”之于戊戌变法民国之于清朝B戊戌变法之于洋务运动“预备立宪”之于戊戌变法五四运动之于辛亥革命C戊戌变法之于洋务运动辛亥革命之于戊戌变法五四运动之于辛亥革命D戊戌变法之于洋务运动义和团运动之于戊戌变法五四运动之于新文化运动押题依据社会转型是史学界的研究热点,中国的社会转型是半殖半封国家及殖民地国家的重要代表。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对中国近代社会转型中的基本史实的理解。首先应把握符合这一论点的史实必须是“新”的,这个“新”不仅是时间上的前后更替,最主要的是它符合历史发展的趋势,是积极的、主流的,有利于社会

9、转型。根据这一认识来甄别选项,“预备立宪”是清政府主导的,经证明是一场骗局,所以尽管它与戊戌变法之间是前后更替的关系,但是它不是积极的,故A、B两项不符合题意。义和团运动是农民阶级的反帝爱国运动,但是它盲目排外,不符合历史发展趋势,同时与主张建立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戊戌变法也没有继承与发展关系,故D项不符合题意。戊戌变法学习西方制度的主张是对洋务运动单纯学习西方技术的突破,辛亥革命的民主共和主张是对戊戌变法的君主立宪主张的发展,五四运动时期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也是对资产阶级发动辛亥革命的“递嬗”,因此C项符合题意。押题2百年回首功过难分清的康有为中认为:作为维新领袖的康有为与装扮成孔教教主的康

10、有为存在着深刻的内在矛盾。前者是宣扬先进思想的启蒙者,后者却把人们引向蒙昧康有为的维新事业被落入传统思想文化窠臼的另一个康有为亲手葬送了。下列对材料理解最为准确的是康有为()A将资产阶级维新思想披上了儒学的外衣B利用儒家思想宣传变法减少了变法阻力C其主张体现了资产阶级维新派的局限性D其思想主张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两面性押题依据康有为的维新思想一定程度上折射出中国近代社会转型中的特点。答案D解析“作为维新领袖的康有为与装扮成孔教教主的康有为前者是宣扬先进思想的启蒙者,后者却把人们引向蒙昧康有为的维新事业被落入传统思想文化窠臼的另一个康有为亲手葬送了”体现出康有为思想的复杂性和两面性,由此可知,D项

11、正确。A、B、C三项均不符合材料主旨,可以排除。考点20世纪以来重大思想理论成果与进步思想1专题通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并称“近代三大启蒙运动”的原因提示:(1)资产阶级维新派:反对封建主义旧体制和旧文化,主张变法维新,提倡西方的科学文化,改革政治教育制度等。戊戌变法冲击了封建思想,促进民主思想传播和人民觉醒。(2)资产阶级革命派:反对君主专制制度,主张三民主义,实现民族独立、民主共和等。辛亥革命最终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3)资产阶级激进派:反对专制愚昧、旧道德、旧文化,提倡民主科学、新道德、新文化。新文化运动沉重打击了专制主义,动摇了传

12、统礼教的统治地位,思想空前解放,促使人民追求真理和进步,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创造了条件。2模块通20世纪前后中国近代化的表现提示:(1)经济上: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在发展过程中,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和机器,出现一批近代企业,积累了技术和人才,促进了近代化的发展。(2)思想上:戊戌变法是一次资产阶级改良运动,是资产阶级变革社会制度的初步尝试,也是一次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促成了近代中国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孙中山提出三民主义及民主共和等思想,使救国道路的探索又前进了一步。新文化运动是思想解放运动、文学革命运动,推动了思想的近代化。(3)政治上: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

13、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社会制度向民主化又迈进了一步。(4)社会生活上:衣食住行更加文明、交通通讯及传媒更加近代化。考过什么新文化运动的主张、特点及影响;三民主义的特点和影响。典例32016江苏高考新文化运动中的思想先驱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了深刻的反思。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尖锐地批评了传统儒学的有关内容,但是他们并未全盘否定儒学。中国的文化、社会和历史,是一个较之传统儒家意义更为广大的传统。在对待这个大传统的态度问题上,新文化运动没有“全部摒弃”“彻底否定”的看法。陈独秀认为,中国文明,包括儒家学说中所包含的许多积极有益的内容,实际上与人类文化的普遍价值相联系相一致。上海某报批

14、评北京大学设立“元曲”的课目,指元曲为“亡国之音”,认为不当讲授。陈独秀反对这一看法。他还公开承认,钱玄同废除汉字的主张过于急切,是对传统语言文字用了“用石条压驼背的医法”。摘编自李良玉思想启蒙与文化重建材料二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们本身都是非常激烈的。他们不承认任何传统的权威和因袭的教条,礼教、自然观、社会、国家制度,乃至汉字、中医、京剧等传统文化,都遭到无情的批判。这个勇猛的、也是简单而绝对的批判运动,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虽不可避免地具有一些形式主义的偏向。摘编自李新中华民国史请回答:(1)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分析这些认识产生的原因。(2

15、)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新文化运动代表人物对传统文化的认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通畅;280字左右)命题解读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意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结合材料一中的信息“并未全盘否定儒学”和材料二中的信息“传统文化,都遭到无情的批判”等概括;第二小问可从抵制尊孔复古逆流的需要、启蒙思想的影响等方面作答。第(2)问属于开放性设问,围绕主题论述即可。答案(1)认识:传统文化中存在积极有益成分,不能全盘否定;传统文化中存在封建落后因素,不能全盘肯定。原因:抵制尊孔复古逆流的需要;受到启蒙思想(民主思想)影响。(2)略。新文化运动的特点(1)以民主与科学为核心,批判封建正统思想,实质是实现民主政治。(2)有思想和文学两条战线,其目的是通过营造新文化氛围来实现民主政治。(3)存在着对西方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