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10章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第2节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的影响学案新人教版

上传人:1516****951 文档编号:134550941 上传时间:2020-06-06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8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10章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第2节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的影响学案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10章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第2节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的影响学案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10章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第2节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的影响学案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10章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第2节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的影响学案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10章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第2节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的影响学案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10章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第2节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的影响学案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10章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第2节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的影响学案新人教版(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节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的影响本节复习脉络:考点一| 交通运输布局变化对聚落的影响(对应学生用书第136页)识记基础梳理1交通运输方式变化的影响读浙江嘉兴略图,回答问题。交通方式的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典例新的交通方式发展带动聚落空间形态的变化嘉兴的城市形态随水路(江南运河)和陆路(沪杭铁路)运输的发展而变化某种交通方式的衰落影响聚落空间形态的演变随着大运河的淤塞、海上运输的发展、京沪铁路的建成,使沿线城市沿河伸展的空间形态基本保持不变2.交通运输布局变化的影响(1)表现:聚落的空间形态往往沿交通干线扩展,并以此为主要发展轴。(2)实例:株洲市主要沿京广铁路发展;武汉市位于汉江和长江汇合

2、处,城市空间形态呈现沿江分布的特点。特别提醒 水路交通发展变化对城市空间形态的影响巨大理解要点突破1交通运输方式的变化对聚落分布和空间形态的影响2交通运输布局变化对聚落发展的影响3内河航运与城市的分布城市区位区位优势举例河运的起点或终点货物、人员在此转运,经贸活动频繁、发达江西赣州河流汇合处具有三个方向上的水运优势,有大量人流、物流在此集散、中转宜宾、重庆、武汉河口处上可与河流相通,下可转向海外,河海联运便利上海、广州过河点位置水陆交通便利,人流、物流集中伦敦、金边运用考向对练考向1交通运输的变化对聚落发展的影响读高速公路与城市建成区空间关系示意图,回答12题。 1分析两种模式的高速公路对城市

3、建成区的影响,可知()A甲模式不占用城市建成区用地B乙模式需要占用城市建成区用地C甲模式对城市建成区景观与环境的影响比乙模式大D乙模式对城市建成区内部交通联系的影响比甲模式大2从高速公路与城市建成区关系的动态变化看,可推断()A城市化初期,高速公路遇到城市时一般会采用甲模式B随着城市建成区不断扩展,乙模式有向甲模式演变的趋势C在城市化快速推进时期,甲模式会消失D大城市发展到成熟期,不会同时存在甲模式和乙模式【解图流程】1C2.B解答该题组的关键是通过读图,理解高速公路对城区的影响。第1题,从图中看,甲模式高速公路从城区穿过势必会占用城市建成区空间和用地,且会给市区环境和景观建设带来更大影响,A

4、项错误,C项正确。而乙模式没有从城区经过,不需要占用城市建成区用地,对城市建成区内部交通联系的影响较小,B项和D项错误。第2题,在城市化初期,城市规模较小,高速公路建设一般会给城市建设留出空间,会采用乙模式,A项错误。随着城市规模不断扩大,特别是城市化快速推进时期,已建高速公路可能会被城市包围,出现甲模式这种情形,B项正确,C项错误。大城市发展到成熟期,也可能由于历史的原因会同时存在甲、乙两种模式,D项错误。3北京与河北张家口相邻,地域联系密切。读下图,回答问题。说明百余年来北京至张家口之间交通运输的变化,并分析此变化对聚落兴衰的影响。解析交通运输的变化主要从交通运输方式、交通路网的密度、交通

5、线的布局等方面进行分析。交通运输对聚落兴衰的影响表现为有些聚落发展更快,有些聚落出现衰落。答案运输方式变化大;出现铁路、公路、高速公路;交通线路增多,路网密度变大。古驿站衰落;部分聚落(张家口、崇礼等)等级提升。考向2交通运输的发展对城市发展的影响(2018聊城模拟)下图为高速铁路建成前后的城市时间距离(单位h为小时)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45题。4高铁建设对城市发展的主要影响表现在()A城市间的距离缩短B城市内部时间距离缩短C城市服务范围扩大D城市内部交通更加拥堵5由图中信息预测,将有可能发展为区域核心城市的是()A甲城B乙城C丙城 D丁城4C5.B第4题,高铁建成后,使周边地区到达城镇的时间

6、缩短,则城镇对周边地区的影响范围扩大,即城市服务范围扩大。第5题,图中乙、丁居于区域的中心位置,且城市等级最高,所以成为区域核心城市的必然是乙城或丁城。图中又显示乙城所在区域城市之间及乙城与周边城市之间有便捷的城际交通联系,说明区域的核心城市是乙城。6阅读图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下图为福建省1982年和2005年交通与城市发展示意图。改革开放后,随着交通条件的改善,福建省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地区生产总值由1982年的117.81亿元增加到2005年的6 554.69亿元,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1)简述福建省交通运输网的变化特点。(2)说明交通条件改善对福建省城市化的促进作用。解析第

7、(1)题,对比图中1982年与2005年两幅图,可以明显地看出福建省高速公路从无到有、铁路从少到多、交通线路里程从短到长、交通站点从少到多、交通布局由线到网逐渐完善。第(2)题,交通条件的改善可以加强区域内外联系,从而促进第二、三产业发展,加速区域城市化进程(从城市数量、规模、等级等方面描述)。答案(1)交通运输线路里程增加,站点增多,密度增大;高速公路从无到有,沿海地区及其与中西部之间的交通线明显增多,交通布局更加合理;形成了以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等为主的省级综合运输网。(2)加强了区域内外联系;促进了经济发展,推动了工业化进程和产业结构调整,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城市数量增多,规模扩大,等

8、级提升,布局合理,沿海地区城市密集,城市等级体系更加完善。考点二| 交通运输布局变化对商业网点分布的影响(对应学生用书第138页)识记基础梳理1交通运输对商业网点密度的影响区域交通运输布局的影响商业网点密度山区地势起伏,交通运输线路稀少,交通运输方式单一小平原交通便利,交通线路密集成网大2.交通运输对商业网点分布位置的影响(1)很多商业网点建立在市区环路边缘或市区边缘的高速公路沿线。(2)大城市商业中心的形成和布局,与交通运输的发展和变化密切相关。(3)集镇在交通要道上发展起来,交通线路的改变常会引起集镇的繁荣或衰落。易误点拨 (1)交通干线沿线并不一定都是商业网点密集商业网点的集聚既追求便利

9、的交通运输条件,也追求广阔的消费市场,有些交通干线沿线人口稀疏,自然条件较差,商业网点也较为稀疏,或往往是交通干线的节点位置才会聚集商业网点,如高铁沿线的商业网点只出现在高铁站附近。(2)平原地区的商业网点密度不一定大于山区一般来讲,山区商业网点的密度较小,平原地区商业网点的密度较大。但在热带、寒带的平原地区,由于气候恶劣,人口密度小,商业网点的密度也很小。理解要点突破1交通运输对商业网点选址的影响2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商业网点位置的影响交通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商业网点分布位置的影响高速公路的大规模建设许多商业聚集在高速公路与城市结合部集装箱运输和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出现各种类型的专业化市场、

10、超市、连锁店等城市交通的改善、私人小汽车的普及多功能的大型购物休闲中心应运而生城市中心交通拥挤,郊区交通发达大型综合商场、购物中心、超级市场等,多分布在城市边缘交通位置优越的地方;城市中心区不再是最便捷的购物场所3.交通运输对商业中心形成与发展的影响4交通运输的变化影响集镇的兴衰集镇也是在交通要道上发展起来的。交通线路的改变也常会引起集镇的繁荣或衰落。有的集镇因位于河道航运的终点而商业繁盛;当险滩被清除,航道向前延伸时,集镇的这种集散转运地位随之消失,商业逐渐衰落。知识拓展教师备用资料1交通运输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影响对象具体影响对城市的影响沿重要的交通线可以形成城市轴线,交通线交会处往往可以形成

11、新的城市,交通线的变化会影响城市的兴衰对商业的影响商业的发展离不开便利的交通。商业网点和商业中心都布局在重要交通线沿线对旅游业的影响交通通达性决定了旅游资源的开发价值。新的交通线的修建,可以带动沿线旅游业的发展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不合理的交通线建设,会破坏地表水的分布,导致洪涝灾害;山区不合理的交通线建设,会破坏山区地表状况,导致滑坡、泥石流等灾害对农业的影响商品农业一般沿交通线分布;乳畜业、园艺业等的产品容易变质,需要及时运输,也要沿交通线分布;自给农业对交通线分布要求较低。交通线的延伸,扩大了商品农业的销售范围对工业的影响交通运输成本是工业的一项重要支出,因此,工业企业都要布局在主要交通线附近

12、对人口分布和迁移的影响一般来说,交通便利的地方,人口分布的密度就要大些。例如我国东部人口分布的密度比西部大得多,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东部水陆交通发达,对外联系便利。随着交通和通信的发展,减少了人口迁移的各种阻碍,从而促进了人口迁移2.交通线路建设的意义(1)社会:促进社会稳定繁荣;加强地区间文化交流等;巩固国防;加强民族团结等。(2)经济:促进沿线地区资源开发;促进沿线经济发展;促进沿线地区旅游业等第三产业发展等。运用考向对练考向1商业发展区位条件分析下图是我国某区域图,清末起,在杨庄镇、安池镇、后峪子村等地逐渐形成有规律的赶集日,其中杨庄镇集日为逢3、逢7,安池镇为逢4、逢8,后峪子村为逢1

13、、逢6。20世纪80年代以后,杨庄镇集日慢慢变为逢3、逢5、逢7。读图回答12题。 1与周围村落相比,后峪子村成为集市点的原因是()基础设施完善该村等级高,服务种类多地理位置优越交通通达度高ABCD220世纪80年代以后,杨庄镇集日由逢3、逢7慢慢变为逢3、逢5、逢7的主要原因最可能是()A安池镇消费能力下降 B乡镇政府的影响C杨庄镇交通条件改善 D杨庄镇服务范围缩小1D2.C第1题,与周围村落相比,后峪子村成为集市点的原因是该村位于区域的中心位置和乡道交会处,交通相对便捷,服务范围广。第2题,该变化的主要原因最可能是省级道路的开通,使杨庄镇交通通达度提高,服务范围增大。3结合图文材料,回答下

14、题。某商城的位置示意图上图所示的大型商城,以汇集国际品牌商品、价格优惠为经营模式。某地理小组学生实地考察了该商城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同学们经考察认识到,最利于该商城发展的区位条件是()A靠近铁路、公路,货运成本低B位于大城市之间,顾客来源广C接近城市边缘,土地成本较低D远离城市中心,环境质量优良B如图所示的大型商城是以汇集国际品牌商品、价格优惠为经营模式,该大型商城位于北京和天津两大城市之间,又靠近城际铁路,能够吸引两大城市的顾客前来购物,这是其最大的区位优势,故选B;北京与天津之间的城际铁路是运送旅客的,而非货物,故不选A;C、D两项所说的土地成本低、环境质量好,也属于商城的区位优势,但并非最主要的区位优势,故排除。解题技巧 商业网点区位的判读方法(1)看城市地价高低在地价最高处,可能是城市中心商务区,在次高峰处,可能布局次级商业区。(2)看城市路网密度城市路网密度大的地区,人流、物流量大,商业网点密集。(3)看城市道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