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二轮复习限时规范训练7语基+语用+论述类+诗歌(含解析)

上传人:1516****951 文档编号:134550030 上传时间:2020-06-0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1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限时规范训练7语基+语用+论述类+诗歌(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限时规范训练7语基+语用+论述类+诗歌(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限时规范训练7语基+语用+论述类+诗歌(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限时规范训练7语基+语用+论述类+诗歌(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限时规范训练7语基+语用+论述类+诗歌(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限时规范训练7语基+语用+论述类+诗歌(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二轮复习限时规范训练7语基+语用+论述类+诗歌(含解析)(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训练7语基语用论述类诗歌(时间:45分钟赋分:40分)一、基础知识(9分,每小题3分)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016年,北京22家市属医院全部实施了非急诊全面预约制度,不过,为打击号贩子而全部取消现场放号,又有因噎废食之嫌。山水画家施贞泉先生,其作画时轻松若定、恣意挥洒,而且作画神速,倚马可待,令人叹为观止。从红门开始,我与朋友踏着一级又一级台阶,历尽艰辛,登上泰山极顶,放眼望去,“天无涯兮地无边”,自己显得那么渺小,登高自卑之感油然而生。在2016年新学期教代会上,教师代表结合学校实际,广开言路,畅所欲言,为新一年学校发展献计献策。过去,干果店在元宵节还要做一批杂拌

2、儿生意,所以每每独出心裁,制成各样的冰灯,招徕顾客。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这四个密不可分的圈层彼此之间息息相关,牵一发而动全身。ABC D解析:选A。“倚马可待”,形容文思敏捷,写文章很快。用在本句中,属使用对象误用。“登高自卑”,出自礼记中庸:“辟如行远必自迩,辟如登高必自卑。”意思是:登山要从低处开始。比喻做事情要循序渐进,由浅入深。此处望文生义。“广开言路”,尽量给下属和群众创造发表意见的条件。不是广泛议论的意思。2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在上海世博园,最前沿的技术、最经典的文化、最时尚的设计以童趣盎然的形式和孩子们相会,启迪他们的想象力和好奇心,为他们打开通往未来的窗户

3、。B由于一些人或热衷于捕风捉影、夸大事实,或热衷于断章取义、歪曲事实,并通过微信杜撰一个个耸人听闻的谣言,让不明真相的人信以为真。C从国外的一些经验来看,人口老龄化会影响国家的经济增长,引发社会矛盾,已经从人口问题演变为重大的经济问题和政治问题。D正在热播的电视剧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以纪实的叙事手法成功塑造了胸怀伟大、内心丰富、视野开阔的领袖形象,受到了观众好评如潮。解析:选C。A项搭配不当,“启迪”与“想象力和好奇心”不搭配,把“启迪”改为“激发”。B项成分残缺,删去“由于”或“让”。句子开头有介词的,需要考虑是否缺少主语。D项结构混乱,“受到了观众好评如潮”句式杂糅,改为“受到了观众的如潮好

4、评”或“观众好评如潮”。3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正值深秋,亭边的菊花_。A十分秀丽,光洁鲜亮。竞相开放,争艳斗奇,花蕊嫩黄,花瓣层层叠叠B竞相开放,争艳斗奇。花蕊嫩黄,花瓣层层叠叠,光洁鲜亮,十分秀丽C光洁鲜亮,十分秀丽。花蕊嫩黄,花瓣层层叠叠,争艳斗奇,竞相开放D花瓣层层叠叠,竞相开放。花蕊嫩黄,光洁鲜亮,争艳斗奇,十分秀丽解析:选B。A、C两项颠倒了由过程到结果这样一个逻辑顺序。D项音节不和谐,由“花瓣”到“花蕊”的描绘不合逻辑。二、语言运用(11分)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处于中

5、古早期的魏晋南北朝,_。从政变频繁、外族入侵和国家分裂的角度来看,_;但是,如果以个体觉醒和文学、哲学、艺术的灿烂成就为出发点,看上去却是一个开明的时期。同时,魏晋的士大夫大多儒、玄兼修:他们一方面追求道家理想,另一方面又执着于儒家观念。按照常理,_,然而在魏晋时期,这两种哲学观念却共存于许多士大夫的思想体系之中。答: 解析:由“从政变频繁、外族入侵和国家分裂的角度来看”“如果以个体觉醒和文学、哲学、艺术的灿烂成就为出发点,看上去却是一个开明的时期”可知有“充满矛盾”的意思,联系前文“魏晋南北朝”,所以写“似乎是一个充满矛盾的时代”。由“但是”“开明”等词可知“这无疑是一个黑暗的年代”。下文“

6、然而”一词,表明要写与之相反的语意。答案:似乎是一个充满矛盾的时代;这无疑是一个黑暗的年代;这两个思想体系本不会走到一起。5下图是一次班会的主题图案,请用简练的语言说明图案的内容,并概括其寓意。(5分)答: 解析:图案是一个大写的“人”字,左边的一笔标明“能力”,右边的一笔标明“责任”,据此可以知道图案的寓意是,要做一个大写的人,既要有一定的能力,还要承担自己的责任。符合这个意思即可。答案:“人”字由一撇一捺组成,一撇代表一个人的“能力”,一捺代表一个人的“责任”。寓意:要想成为一个大写的人,必须既要有能力,又要有责任,两者缺一不可。三、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9分,每小题

7、3分)古代中国的劝农制度黄启昌“民以食为天”,在中国这样一个传统的农业国度里,农业不仅关乎人民的生活,而且关乎政权的兴衰成败。有鉴于此,历代王朝都不得不以农为本,从皇帝到县令无不把劝农作为一项重要的任务,由此而形成了中国古代历史上的劝农制度。中国的劝农制度创始于周代。周代帝王在每年的孟春之月,都要举行“藉田”仪式向上天“祈谷”。同时派官员到各地巡行,代表天子劝农。战国时,魏国的李悝提出了劝农经济理论,他主张国家在丰年平价购粮,在荒年平价售出,通过限制商人投机来保护农民和社会的利益。在西汉,汉高祖刘邦采取轻徭薄赋、与民休息的政策。以后各帝王对劝课农桑都颇为重视,屡下劝农诏,将劝课农桑的好坏作为考

8、核各官员政绩的重要内容。唐代设置各级劝农官员。宋代的劝农政策和措施,较前代更为完善,并趋于定型。除了皇帝经常发布劝农诏令外,州、县官上任往往都要以劝农文的形式,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提出具体针对性的劝农意见或建议,这是宋代劝农制度的一大特点。元、明、清三代的劝农力度,与前代相比也毫不逊色。历代统治者都比较重视分土予民,使无地的破产农民获得一块土地,从而成为国家直接控制的自耕农或佃农。如战国秦初的“授田制”。获得了一块土地的农民,其生产积极性会大大提高,从而有利于生产力的恢复和发展。一般而言,每一次改朝换代,总是伴随着血腥的战争而造成战乱,战后往往是满目疮痍的悲惨景象。为了尽快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

9、封建政府承认土地关系的变化现实,对于农民在战乱之后占有的无主荒地,或从地主手中夺得的土地,封建政府确认其所有权或占有权,同时鼓励开垦荒地。大体而言,每个王朝在立国之初,都会吸取前朝因苛捐杂税引起民怨而亡国的教训,因而大多采取一些旨在减轻农民负担、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的措施,这构成了古代劝农制度的重要内容。水利是农业的重要命脉,兴修水利成为历代劝农制度的题中之义。在劝农的同时,历代政府还比较重视农业技术的推广,通过宣传、示范,把农业技术传授给广大农民,达到提高农业生产力的目的。汉代的农技推广工作,在历史上有特殊贡献,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汉代在农作物引进方面的突出贡献。自张骞通西域、开辟丝绸之路后,一方

10、面汉代的农业技术等传到西域和周边地区,另一方面也从域外引进了不少农作物,丰富了中国农作物的种类,并产生了长远的价值。中国古代的劝农制度及其实践,对古代农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劝农政策及其措施的实施,促进了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同时也推动了农学的发展,强化了农本意识,使“崇本抑末”观念日趋根深蒂固。6根据文意,下列对“劝农”概念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A“劝农”就是封建统治者每年举行“藉田”仪式向上天“祈谷”,派官员到各地督促农业生产。B“劝农”就是封建统治者秉承以人为本的治国理念,重视农业生产,保护农民的利益。C“劝农”就是封建统治者采取各种措施和政策,制定制度,保障农业生产以巩固其统治

11、。D“劝农”就是封建统治者轻徭薄赋,下劝农诏,设置各级劝农官员,同时限制商人投机。解析:选C。通观文意,“劝”的意思是“鼓励”,A、D两项是“劝农”的具体做法,B项是目的,而不是对概念的理解。7根据文意,下列不属于历代王朝劝农制度的主要内容的一项是()A国家在丰年平价购粮,在荒年平价售出,通过限制商人投机来保护农民和社会的利益。B予民土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从而促进生产力的恢复和发展。C承认战乱后土地关系的变化现实,确认其所有权或占有权,同时鼓励开垦荒地。D与民休息,减免赋税,减轻农民负担,同时大力兴修水利,推广农业生产技术。解析:选A。A项“国家在丰年平价购粮,在荒年平价售出,通过限制

12、商人投机来保护农民和社会的利益”,这是文中观点“由此形成了中国古代历史上的劝农制度”下的一个论据。8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中国的劝农制度创始于周代,并为历代所继承和发展,对古代农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B宋代的劝农政策和措施,较前代更为完善,并趋于定型,这是宋代劝农政策的一大特色。C战国秦初统治者实行“授田制”,与民土地,使农民成为国家直接控制的自耕农或佃农。D统治者“崇本抑末”,是指统治者重视鼓励农业生产活动,抑制经商等非农业生产活动。解析:选B。B项“宋代的劝农政策和措施,较前代更为完善,并趋于定型,这是宋代劝农制度的一大特点”断章取义。四、诗歌鉴赏阅读下面这首诗歌

13、,完成910题。(11分)偶成明袁宏道谁是乾坤独往来,浪随欢喜浪悲哀。世情到口居然俗,狂语何人了不猜。彭去官非为酒,漆园曳尾岂无才。百年倏忽如弹指,昨日庭花烂熳开。【注】李贽睥睨一世、顶天立地的人格精神和直抒个体赤子之心的“童心说”之文学主张,引起了少年才子袁中郎的强烈共鸣,他写下了多首对李贽表达钦敬的诗词,偶成是其中的一首。彭:东晋文学家陶渊明,曾任彭县令,著有归去来兮辞。漆园曳尾:用的是庄子中“曳尾于涂”的典故,常用来比喻虽显身扬名于庙堂之上,但丧失了自由,不如过贫贱的隐居生活而得逍遥全身。9这首诗刻画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5分)答: 解析:本诗中有明显字眼直接

14、表明人物性格的,如“独”体现其孤寂,特立独行;“随”体现其随性;“狂”体现其狂放不羁;另外,诗中还有心理描写,作者借用典故抒发自己的感慨,表明其不为世俗所囿。答案:刻画了特立独行、顶天立地、狂放不羁(不为世俗所拘束的)、具有很强叛逆性的人物形象。诗中“独”句说明是特立独行,“随”句表明随性、狂放不羁。“彭去官非为酒,漆园曳尾岂无才”句借用陶渊明和庄子的两个典故,旨在表明其不为世俗所囿,多才且具有独立人格的特点。10诗的最后一句“昨日庭花烂熳开”的意思,有人认为是“人生短暂但也要活出自己的精彩”,也有人认为是“人生短暂,但只要如那秉天机得地气的庭中花卉,自得自在地开放过,就不虚此生”。你认可哪一

15、种说法?请联系诗歌内容简要说明理由。(6分)答: 解析: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但要言之有理。要理解此句情感,需结合上一联,借用陶渊明和庄子的典故旨在表明其不为世俗所囿,那么“昨日庭花烂熳开”可理解为顺应此意,进一步表达随心所欲,自得其乐的愿望,也可理解为意有转折,虽然向往隐逸生活,但还是要让短暂的生命绽放精彩。答案:(观点一)第二种观点比较贴切。这首诗表达对顶天立地、狂放不羁的这类人物的钦敬之情,同时在诗中借用陶渊明和庄子的典故进一步表达对这种狂放不羁、不为世俗所拘束、具有独立人格精神的向往之情。基于此,在短暂的人生中,能够自得其乐、如庭中花一样自在而烂漫开放,也是值得回味的人生。(观点二)第一种观点比较贴切。这首诗表达对顶天立地、狂放不羁的这类人物的钦敬之情,虽然也借用陶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