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2020高考化学二轮复习第一部分二物质的组成、性质、分类和化学用语教学案[含答案]

上传人:【**** 文档编号:134500947 上传时间:2020-06-05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2.5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标)2020高考化学二轮复习第一部分二物质的组成、性质、分类和化学用语教学案[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新课标)2020高考化学二轮复习第一部分二物质的组成、性质、分类和化学用语教学案[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新课标)2020高考化学二轮复习第一部分二物质的组成、性质、分类和化学用语教学案[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新课标)2020高考化学二轮复习第一部分二物质的组成、性质、分类和化学用语教学案[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新课标)2020高考化学二轮复习第一部分二物质的组成、性质、分类和化学用语教学案[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课标)2020高考化学二轮复习第一部分二物质的组成、性质、分类和化学用语教学案[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标)2020高考化学二轮复习第一部分二物质的组成、性质、分类和化学用语教学案[含答案](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二 物质的组成、性质、分类和化学用语 了解分子、原子、离子和原子团等概念的含义。 理解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 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单质和化合物、金属和非金属的概念。 理解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 了解电解质的概念。了解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概念。 理解电解质在水中的电离以及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 了解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了解溶液和胶体的区别。 熟记并正确书写常见元素的名称、符号、离子符号。 熟悉常见元素的化合价。能根据化合价正确书写化学式(分子式),或根据化学式判断元素的化合价。 掌握原子结构示意图、电子式、分子式、结构式和结构简式等表示方法。把握分类标准理清物质类

2、别1物质的分类2识记常见混合物的成分与俗名(1)水煤气:CO、H2。(2)天然气(沼气):主要成分是CH4。(3)液化石油气:以C3H8、C4H10为主。(4)裂解气:以乙烯、丙烯、甲烷为主。(5)焦炉气:主要成分是H2、CH4、C2H4、CO。(6)水玻璃:Na2SiO3的水溶液。(7)王水:浓盐酸与浓硝酸的混合物(体积比31)。(8)波尔多液:主要成分是CuSO4和Ca(OH)2。(9)肥皂:主要成分是高级脂肪酸钠。(10)碱石灰:NaOH和CaO的混合物。(11)铝热剂:铝粉和高熔点的金属氧化物的混合物。(12)漂白粉:Ca(ClO)2和CaCl2的混合物。3一种重要的混合物胶体(1)胶

3、体区别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分散质粒子直径的大小(1100 nm)。(2)胶体的物理特性:丁达尔效应;电泳现象;介稳性;聚沉等。(3)胶体微粒一般是离子、分子或难溶物的聚集体,但有些高分子化合物,如淀粉、蛋白质,因其分子非常大,其相对分子质量通常为几万、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千万,因此一个分子就是一个胶体微粒,它们溶于水形成胶体。(4)区分胶体和其他分散系的最简便的方法是丁达尔效应。(5)胶体具有介稳性的主要原因是同种胶体粒子带有相同电荷。(6)胶体的电泳现象反映了胶体粒子带有电荷,但不能说成胶体带有电荷。胶体与溶液一样是呈电中性的。(7)在Fe(OH)3胶体中,Fe(OH)3胶体粒子的数目要远远

4、小于原FeCl3溶液中Fe3的数目。(8)在Fe(OH)3胶体中逐滴加入强酸(如盐酸、硫酸)时,出现的现象为先沉淀后溶解。开始时出现沉淀是由于胶体中加入了电解质发生了聚沉,后来沉淀消失是由于发生了中和反应。(9)净水剂及其作用原理胶体粒子的直径一般在1100 nm之间,它决定了胶体粒子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吸附力很强,能在水中吸附悬浮固体或色素形成沉淀,这就是胶体净水的原理。能在水中自然形成胶体,并且对水质无明显副作用的物质有KAl(SO4)212H2O、FeCl36H2O等,这样的物质被称为净水剂,其形成胶体的化学原理是Al3、Fe3发生水解反应生成Al(OH)3胶体、Fe(OH)3胶体。1正

5、误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2018高考全国卷,T8A)雾和霾的分散剂相同。()(2)(2016高考全国卷,T13A)制备Fe(OH)3胶体,可以将NaOH浓溶液滴加到饱和FeCl3溶液中。()(3)(2016高考浙江卷)纳米铁粉可以高效地去除被污染水体中的Pb2、Cu2、Cd2、Hg2等重金属离子,其本质是纳米铁粉对重金属离子较强的物理吸附。()答案:(1)(2)(3)2(2017高考北京卷)古丝绸之路贸易中的下列商品,主要成分属于无机物的是()A.瓷器B.丝绸C.茶叶D.中草药解析:选A。瓷器的主要成分为硅酸盐,属于无机物,A项正确;丝绸的主要成分为蛋白质,属于有机物,B项错

6、误;茶叶的主要成分为茶多酚(属于酚类)、生物碱、氨基酸、有机酸等,属于有机物,C项错误;中草药成分复杂,通常含有糖类、氨基酸、蛋白质、油脂、维生素、有机酸、生物碱等,其主要成分属于有机物,D项错误。物质分类认识中的“四个误区”(1)“名不符实”的现象:纯碱(Na2CO3)是盐;干冰是固态CO2;冰水共存物是纯净物;纯净的盐酸是混合物等。(2)由同种元素组成或组成元素质量比恒定的物质不一定是纯净物,如O2与O3组成的混合物中只有氧元素;分子式为C4H10的化合物有正丁烷和异丁烷两种物质,可能为混合物;由12C和13C组成的石墨则是纯净物。(3)几元酸是根据一个酸分子最多能电离产生的H数目决定的,

7、电离产生几个H,该酸就是几元酸,如次磷酸(H3PO2)、CH3COOH都是一元酸。(4)酸式盐成分中一定含有氢,但盐中含有氢的不一定是酸式盐,如NaH2PO2、HCOOK是正盐。 题组一物质的组成与分类1正误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2)强碱一定是离子化合物,盐也一定是离子化合物。()(3)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4)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也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5)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一定不含离子键。()(6)能导电的物质一定是电解质,不能导电的物质

8、一定是非电解质。()(7)强电解质的导电性一定强于弱电解质的导电性。()(8)盐中一定含金属元素。()(9)向浓氨水中滴加FeCl3饱和溶液可制得Fe(OH)3胶体。()(10)明矾溶于水产生Al(OH)3 胶体:Al33H2O=Al(OH)33H。()(11)向沸水中滴加FeCl3饱和溶液制备Fe(OH)3胶体的原理是加热促进了Fe3水解。()(12)将0.2 molL1FeCl3溶液滴加到沸水中,然后继续加热并不断搅拌可制得氢氧化铁胶体。()(13)处理废水时可加入明矾作为混凝剂,以吸附水中的杂质。()(14)PM2.5(微粒直径约为2.5106m)分散在空气中形成气溶胶,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9、。()答案:(1)(2)(3)(4)(5)(6)(7)(8)(9)(10)(11)(12)(13)(14)2下列有关物质的分类中正确的是()选项ABCD名称碳纳米管胆矾84消毒液聚乙烯塑料分类高分子化合物弱电解质纯净物混合物解析:选D。碳纳米管为碳的单质,不是高分子化合物,A项错误;胆矾是CuSO45H2O,溶于水能完全电离,是强电解质,B项错误;84消毒液是NaClO的水溶液,为混合物,C项错误;聚乙烯塑料为合成高分子化合物,是混合物,D项正确。物质分类的“四注意”(1)纯净物由一种物质(或一种分子)组成,但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或分子)不一定是纯净物(如O2和O3的混合物、金刚石和石墨的混

10、合物)。(2)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但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如Mn2O7为酸性氧化物,Al2O3为两性氧化物,Na2O2为过氧化物)。(3)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如Mn2O7);非金属氧化物也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如CO、NO)。(4)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分散质粒子直径在1100 nm之间,而不是丁达尔效应。 题组二胶体的性质3国防科大航天科学与工程学院新型陶瓷纤维及其复合材料重点实验室成功研制出一种具有超强吸附能力的新型超轻纳米材料(基本微粒直径为1100 nm)。这种材料结构上由一维氮化硼纳米管和二维氮化硼纳米晶片复合而成,整个材料内部充满气孔。这种材料耐

11、高温,且用它吸附完有机物后,可以通过点燃的方式实现重复使用。下列关于该材料的说法错误的是()A将该材料分散到液体分散剂中,所得混合物具有丁达尔效应B该材料的基本微粒既能透过滤纸,也能透过半透膜C该材料在2 000 的高温下,还可以保持结构完整,可正常使用D该材料在航空航天高温热防护、有毒化学物质吸附和清除等领域有重要的应用前景解析:选B。该新型超轻纳米材料的微粒直径为1100 nm,不能透过半透膜,B错。纳米材料本身不是胶体,当它分散到分散剂中时才能形成胶体。 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HClO是弱酸,所以NaClO是弱电解质B向沸水中逐滴加入少量饱和FeCl3溶液,可制得Fe(OH)3胶体C根

12、据分散质粒子直径的大小,分散系可分为溶液、浊液和胶体,浊液的分散质粒子大小介于溶液与胶体之间D“血液透析”原理与胶体的性质无关解析:选B。HClO是弱酸,但NaClO是盐,NaClO属于强电解质,故A项错误;向沸水中逐滴加入少量饱和FeCl3溶液,加热至出现红褐色液体为止,即可得氢氧化铁胶体,故B项正确;分散质微粒直径小于1 nm的为溶液,1100 nm之间的为胶体,大于100 nm的为浊液,故C项错误;血液属于胶体,“血液透析”利用了胶体不能透过半透膜的原理,和胶体的性质有关,故D项错误。5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大气中PM2.5比表面积大,吸附能力强,能吸附许多有毒有害物质BPM2.5的颗粒

13、大小与分子大小差不多C雾霾是一种分散系,分散剂是空气,带活性炭口罩防雾霾的原理是吸附原理D“霾尘积聚难见路人”,雾霾所形成的气溶胶有丁达尔效应解析:选B。PM2.5的颗粒大小与分子大小不同。雾霾,顾名思义是雾和霾。但是雾和霾的区别很大。雾是由大量悬浮在近地面空气中的微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气溶胶系统,是近地面层空气中水汽凝结(或凝华)的产物。空气中的灰尘、硫酸、硝酸等颗粒物组成的气溶胶系统造成视觉障碍的叫霾。PM2.5(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被认为是造成雾霾天气的“元凶”。 认识物质性质理解物质变化1认识物质的性质(1)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14、通常表现为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硬度、熔点、沸点、溶解性、导电性、导热性、挥发性、吸附性等。(2)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通常表现为金属性、非金属性、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毒性、溶液的酸碱性、热稳定性等。2理解物质变化的“四个方面”(1)从宏观上看,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化学变化,反之则为物理变化。这里的新物质生成所能实现的仅是原子与分子(或离子)的相互转化,在整个过程中原子核没有发生改变。一种原子变为另一种原子涉及原子核的变化,不属于化学变化。(2)从微观上看,化学变化过程中有旧化学键的断裂,同时又有新化学键的形成,但有化学键断裂的变化未必就是化学变化,如NaCl晶体、SiO2晶体的熔化,分别破坏了离子键、共价键,但属于物理变化。(3)从能量上看,化学变化中一定伴随能量变化,而有能量变化的过程却不一定是化学变化;物理变化中有的有能量变化,有的无能量变化,如气体与气体之间的扩散等。(4)化学变化过程中一定伴有物理变化,但物理变化过程中未必有化学变化,观察到一定的实验现象并不一定是发生化学变化造成的。3识记易混淆的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质变化过程中的“三馏”“四色”“五解”和“十四化”变化比较物理变化化学变化三馏蒸馏分馏干馏四色焰色反应显色反应颜色反应指示剂变色反应五解潮解分解电解水解裂解十四化熔化汽化液化升华氧化风化钝化催化皂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