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技术规范标准)教育考试网上巡查系统通用技术规范

上传人:精****库 文档编号:134500095 上传时间:2020-06-05 格式:DOC 页数:89 大小:732.1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技术规范标准)教育考试网上巡查系统通用技术规范_第1页
第1页 / 共89页
2020(技术规范标准)教育考试网上巡查系统通用技术规范_第2页
第2页 / 共89页
2020(技术规范标准)教育考试网上巡查系统通用技术规范_第3页
第3页 / 共89页
2020(技术规范标准)教育考试网上巡查系统通用技术规范_第4页
第4页 / 共89页
2020(技术规范标准)教育考试网上巡查系统通用技术规范_第5页
第5页 / 共8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技术规范标准)教育考试网上巡查系统通用技术规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技术规范标准)教育考试网上巡查系统通用技术规范(8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I1.4 系统设计原则 . . 41.8 音视频传输要求. . 211.12 可靠性要求 . . 443.2 系统服务器技术要求 . . 54前言的兼容解决方案,附录C为规范性引用文件摘抄,附录D为建议音视频编解码引言为提高国家教育考试的管理效能,给国家教育考试的安全运行以充分的目前,已有一些省市的考试机构已经建成或正在建设考试监控系统,各为了能够在全国各级考试中心和考点范围内实现由不同设备构成的系统统,特制定本规范。并提供网上巡查系统建设模式供参考。V的兼容方案。规范实施的目的是要实现全国统一的音视频监控网络,为后期展,提高工作效率、改善工作效果、促进考务管理快速发展。的编码、封装及存储都采

2、用了“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的系列标准,并充分考规范通过三个部分内容即:通用技术规范、通用管理规范、专业技术标业技术标准是对通用技术标准中的音视频编解码、流媒体服务器及用户终端计原则、系统结构、系统技术要求、设备要求、音视频传输要求、安全性要巡查资源、传输网络、巡查中心和用户终端;1.6节“系统技术要求”主要定器设备及用户终端;1.8节“音视频传输要求”主要定义了各设备间音视频和要说明了系统中用户请求视频流的业务流程。准系统与标准系统的直联互通,并通过使用转码服务器实现异构系统的直控;1教育考试网上巡查系统通用技术规范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规范的引用而成为本规范的条款。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

3、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规范,然而,鼓励 根据本规范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规范。GB4943-2001信息技术设备的安全GB8898-2001音频、视频及类似电子设备安全要求 GB16796-1997安全防范报警设备安全要求和试验方法 GB17859-1999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等级划分准则 GB50057-1994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198-1994民用闭路监控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GB50348-2004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GA308-2001安全防范系统验收规则 GA/T74-

4、2000安全防范系统通用图形符号 GA/T75-94安全防范工程程序与要求 GA/T367-2001视频安防监控系统技术要求 GA/T368-2001入侵报警系统技术要求GA/T379-2002报警传输系统串行数据接口的信息格式和协议下列术语、定义和缩略语适用于本规范。利用视频探测手段对目标进行监视、控制和信息记录。1.3.1.3 视频移动侦测 video moving detecting1.3.1.6 前端模拟设备front Imitate device报警信号触发相关系统、设备进行动作(如报警图像复核、照明控制、信息服务等)。1.3.1.10 图像质量image quality能够实现国家

5、关于涉密计算机信息系统与公共信息网络隔离要求的安全设备,该设备也可提供防火墙的功能。1.3.1.15 抗易损防护anti-damageable protectionPSProgram Stream节目流SIP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会话初始协议RTPReal-time Transport Protocol实时传输协议RTCPReal-time Transport Control Protocol 实时传输控制协议VPNVirtual Private Network虚拟专用网络UUIDUniversally Unique Identifier全局唯一标识符IPInt

6、ernet Protocol因特网协议TC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传输控制协议UDPUser Datagram Protocol用户数据报协议B/SBrowser/Server浏览器/服务器AVSAudio and Video coding Standard数字音视频编码标准1.4.2 实用性1.4.4 规范性4采用成熟、稳定和通用的技术和设备,关键部分应有备份、冗余措施,能够保证系统长期稳定运行,有较强的容错和系统恢复能力。1.5.1 系统总体结构传输网络可以是专网、公共通信网络,也可以是专为网上巡查系统建设的独立网络;是建立在通讯设备之上的 IP 网络。

7、1.5.1.1.3 巡查中心SIP设备实现信息采集和显示功能,是巡查资源的具体体现,指需要接入到各级巡查中心的前端设备。根据需要可以是图像采集和显示设备、声音采集设备、入侵探测设备等。 图像采集和显示设备主要是各种摄像机、监视器(电视机)及其附属配套设备、前置传输设备;声音采集设备主要指拾音器、扬声器及其配套前置传输设备,在有视频会议、 现场广播、双向对讲等需求情况下采用,也可为考前培训等应用提供设备基础。入侵报警 设备主要是现场设置的各类探测器、报警控制器等。1.5.1.3.2 传输1.5.2 系统组网模式系统软件参考模型包括系统层和巡查管理平台,巡查管理平台建立在系统层的服务之上。巡查管理

8、平台结构上从高到低分成业务层、应用层和服务层。系统软件参考模型如图-3 所示。业务层1.5.3.2 巡查管理平台巡查管理平台的应用层是巡查中心完成各种系统功能和音视频流调度管理的核心控制系统,可以分为音视频流管理子层和系统管理子层。 音视频流管理子层可完成实时音视频流点播、实时音视频流的双向解码、历史音视频 流检索和回放、设备控制、存储和备份、报警联动等功能,具体参见本规范 1.6.1 的要求。系统管理子层负责对网上巡查系统的用户和设备进行管理。功能如下:a)用户和权限管理:设定管辖范围内用户、组、角色的权限。用户管理可包括用户 注册、用户查询、用户增加和删除、用户访问权限管理、用户锁定和解锁

9、、用户 分组管理、用户访问记录查看等功能;对系统的管理、视频浏览、前端设备控制、 历史音视频资料的删除、复制、浏览等操作行为可设定权限,权限可被收回。b)设备管理:软硬件资源的配置及查询;系统性能的实时监视;系统设备的故障告 警监视、故障诊断及定位分析,告警日志的创建及维护等。c)安全认证:验证用户的访问权限和优先级,监测和记录用户进行的访问和操作等;验证接入设备的合法性,并注册合法设备。1.6 系统技术要求应能通过手动或自动操作,对前端设备的各种动作进行遥控;应能够设定控制优先级,对级别高的用户请求应有相应措施保证优先响应。应能按照指定设备、通道、时间、报警信息等要素检索历史音视频流文件并回

10、放;回放应支持正常播放、快速播放、慢速播放、逐帧进退、画面暂停、视频帧提取等;支持回 放音视频流的无级播放。1.6.1.5 报警联动11对系统中的设备、用户进行统一代码;以数字字典的方式将学校(考点)、区县校校、市、省等考试管理机构进行统一命名编码并保存在数据库中,省、市、区县校校等编码由 国家教育考试中心来定义并发放给各级考试管理机构及学校。学校编码由上级考试管理机 构来根据教育部考试中心规定来定义,并逐级上传直至到达教育部考试中心。统一命名规则采用 DNS 的方式,所有的资源采用分级命名,联合定位的方式,结构如 下:A. 地址命名学校教室.学校名字.县/县级市/区教育局.省直属市教育局.x

11、xxx 省(直辖市)教育局.教 育部(根)。各级考试管理机构的命名规则是:名称为中文全名;各地机构简称为汉语拼音的第一 个字母加 jy,教育部简称为 cnjy。对于简写中出现重复的地方,重复部分采用全拼方式,如仍然重复就采用后加入 1 位数字序号的办法。例如河南、湖南、海南简称分别为:henjy、hunjy、hainjy;河北、湖北 简称分别为 hebjy、hubjy;山西、陕西简称分别为:sx1jy、sx2jy。13前端音视频设备类别码:说明前端音视频设备类型;1DVR(带本地存储的视频服务器)2DVS(不带本地存储的视频服务器)3IP-Camera4解码器 平台设备类别码:用于区分平台设备

12、类型1.6.2 系统性能a) 前端设备接入第四级巡查中心的网络带宽至少为允许并发接入的视频路数单路视频码率。CIF 分辨率的单路视频码率可采用 512kbps 估算,2/3D1 分辨率的单路视频码率可采用800kbps 估算,4CIF 或 D1 分辨率的单路视频码率可采用 1536kbps 估算。1.6.2.2 IP 网络端到端的性能指标为了保证网上巡查系统中信息的实时传输,要求 IP 承载网络的 QoS 等级要达到通信行 业标准 YD/T 1171-2001 中所规定的 1 级(交互式)或 1 级以上。影响 IP 网络服务质量(QoS)的性能参数主要包括网络时延、抖动和丢包率等,参见YDT1

13、171-2001,具体指标如下:a) 端到端通信的网络时延上限应小于 400ms。b) 端到端通信的时延抖动上限应小于 50ms。c) 端到端通信的丢包率上限应小于 110-3。1.6.2.3 报警联动响应时间在本级巡查中心内,视频与报警信号的直接联动响应时间应不大于 4s。1.6.2.4 系统图像质量1.7.1 前端采集设备1.7.2.1 视频传输通道应采用 IP 方式,传输协议见本规范 1.8 节。1.7.2.2 信号传输可采用有线和/或无线传输方式,传输网络包括自建的网上巡查系统网络 和公共通信网络(Internet 网)。采用无线或公共通信网络传输时传输设备应有防泄密措施。1.7.2.3 系统应优先保证报警信号和控制信号的传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