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0 古诗三首:石灰吟|部编版 (13)

上传人:烟*** 文档编号:134419941 上传时间:2020-06-05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1.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0 古诗三首:石灰吟|部编版 (13)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0 古诗三首:石灰吟|部编版 (13)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0 古诗三首:石灰吟|部编版 (13)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0 古诗三首:石灰吟|部编版 (1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0 古诗三首:石灰吟|部编版 (13)(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石灰吟公开课教案教学目标: 1、 认知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学会生字,理解诗句中的词语,并说说诗句的意思。2、 能力目标:能凭借语言文字,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理解诗句意思,感情读诗。教学难点:凭借语言文字,体会诗人于谦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导入新知1、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有名的诗石灰吟,齐读诗题。2、提问:你们知道题目是什么意思吗?(吟: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名称。)3、简介作者,为理解诗情奠下基础。于谦:(1398年1457年),字廷益,号节庵。浙江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明代名臣,民族英雄,与岳飞、张煌言并称“西湖三杰”。明代著名政治家、

2、军事家、诗人。曾在皇帝被瓦剌(l)族俘获时,勇敢率军民奋力抗击,转危为安,成为民族英雄。但奸臣当道,在救出英宗皇帝平安南归后第六天,就被诬陷而死。二、看诗句,理解诗意。1、老师范读。2、同学细读诗,借助词典,把自身不理解的词语掌握,实在不会的则做上记号质疑。3、指名读。读出韵味和节奏。4、说说自身读懂了哪些句子?你展开了哪些想象?还有哪些不理解的词句?(讲解词语时顺便讲“锤”、“焚”的写法,指导写字、描红。)5、引导同学想象:山石接受千锤万击以及烈火焚烧的情景。6、见到此情此景,作者会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讨论交流。7、再读诗句,谈谈你从这首诗中体会到了石灰的哪些品质?三、朗读指导,领悟诗情

3、。1、诗中哪些词突出了石灰的高贵品质,我们朗读时应怎么读?2、再读体会,考虑:于谦仅仅是写石灰吗?他想借石灰标明什么样的志向呢?我们该用什么语气读呢?3、同学自由读,在小组内讨论。(诗人借石头标明自身不同流合污,坚决同恶势力斗争到底的志向。应用高昂、坚定的语气读。)4、情感朗读,赛读。5、齐读。三、拓展延伸1、总结古诗。石灰由于它的坚强不屈、洁身自好在人间留下了清白,而于谦呢,他也像石灰一样任凭怎样的千锤万击,任凭烈火如何焚烧,哪怕是粉骨碎身,他都毫不畏惧,坚决同恶势力斗争到底。可见,石灰吟就是于谦自身一生的写照啊!2、 于谦为官清廉,为国为民,他的诗歌大多表达自身忧国忧民的感情和坚贞的情操。四、总结学法1、同学回忆:我们是怎样学习石灰吟?2、老师总结学习方法:1)理解诗句,初步弄懂诗意。2)想象古诗意境,体会作者感情。3)熟读吟诵,拓展延伸。五、作业1、收集有关于谦的故事。2、收集托物言志的古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