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三年级下语文《1-古诗三首》优秀公开课课件

上传人:x**** 文档编号:134419035 上传时间:2020-06-05 格式:PPTX 页数:63 大小:2.4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三年级下语文《1-古诗三首》优秀公开课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63页
[部编版】三年级下语文《1-古诗三首》优秀公开课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63页
[部编版】三年级下语文《1-古诗三首》优秀公开课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63页
[部编版】三年级下语文《1-古诗三首》优秀公开课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63页
[部编版】三年级下语文《1-古诗三首》优秀公开课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6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部编版】三年级下语文《1-古诗三首》优秀公开课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三年级下语文《1-古诗三首》优秀公开课课件(6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古诗三首 会认6个生字 会写13个生字 正确读写重点字词 学习目标 1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三首古诗 默写 绝句 3 通过看注释 想象画面等方法 感知诗词大意 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4 感受美丽的春夏景色 受到美的熏陶 作者介绍 杜甫 712 770 字子美 自号少陵野老 河南巩县 今河南巩义市 人 世称杜工部 杜拾遗 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他忧国忧民 人格高尚 一生写诗1400多首 诗艺精湛 被后世尊称为 诗圣 官至左拾遗 检校工部员外郎 代表作有 三吏 三别 等 有 杜工部集 传世 苏轼 1037 1101 字子瞻 号 东坡居士 谥号 文忠 眉州眉山 今四川眉州 人 是著

2、名的文学家 思想家 政治家 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 他学识渊博 多才多艺 在书法 绘画 诗词 散文各方面都有很高造诣 作品有 东坡七集 东坡乐府 等 曾几 1085 1166 字吉甫 自号茶山居士 南宋诗人 其先赣州 今江西赣县 人 徙居河南府 今河南洛阳 历任江西 浙西提刑 秘书少监 礼部侍郎 曾几学识渊博 勤于政事 其诗的特点讲究用字炼句 作诗不用奇字 僻韵 风格活泼流动 咏物重神似 河豚 又叫生气鱼 一旦遭受威胁 就会吞下水或空气使身体膨胀成圆球 有剧毒 不能随意乱吃哦 知识链接 会认的字 生字学习 会写的字 多音字 尽 形近字 短 长短 逗 逗乐 泛 广泛 眨 眨眼 减 减少 喊 呼喊 芦

3、 芦苇 庐 茅庐 惠 恩惠 蕙 蕙质兰心 词语学习 词语理解 迟日 春天白天渐长 所以说 迟日 泥融 诗中指泥土湿润 鸳鸯 一种鸟 常在水边嬉戏 雄鸟和雌鸟常结对生活 芦芽 芦苇的嫩芽 河豚 一种有毒的鱼 却 再 又 阴 树荫 竹外 桃花 三两枝 春江 水暖 鸭先知 蒌蒿 满地 芦芽短 正是 河豚 欲上时 朗读指导 课文朗读 绝句杜甫 绝句杜甫迟日江山丽 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 沙暖睡鸳鸯 1 说说诗写了什么景象 这首诗描写了江南农村初夏时节的景象 表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赞美和对乡村风格的热爱 2 用一个词来形容这种景象给你的感觉 生机勃勃 3 杜甫的诗中有画 读一读 结合课本插图 看看诗中画

4、了些什么 日 江山 春风 花草 泥 燕子 沙 鸳鸯 整体感知 1 学习 迟日江山丽 春风花草香 1 第一 二句中写到的景物分别是什么样的 请结合诗句内容 并发挥你的想象说说看 温暖 柔和 明亮 的阳光 柔柔 温暖 轻轻 轻柔 的春风 五颜六色 各色各样 火红 金黄 雪白 的花 嫩绿 绿油油 嫩嫩 的草 课文解读 2 以上是诗人看到的景色 那么诗人还闻到了什么呢 花草香 3 请说说一 二句的大意 春天到了 祖国山河变得更加美丽 春风轻轻地吹拂着大地 鲜花盛开 到处弥漫着花儿 草儿的香味 2 学习 泥融飞燕子 沙暖睡鸳鸯 1 泥融 是什么意思 这里指泥土湿润 2 诗句中小燕子在做什么 飞来飞去 3

5、 鸳鸯又在做什么呢 在香甜地睡觉 4 写燕子和鸳鸯的活动 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这一飞一睡 一动一静 让这个春天充满生机而又自然和谐 杜甫的这首五绝 四句两两相对 平朴如话 因此有人认为跟小孩子对对子没有什么区别 但是 此诗能抓住景物特点写春色 画面优美 格调柔和 很能引发读者的喜春之情 课堂小结 绝句 写风景 江山丽花草香 写动物 自然和谐 生机勃勃的春景 燕子飞鸳鸯睡 结构图示 惠崇春江晚景苏轼 惠崇春江晚景 宋 苏轼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时 1 自由地朗读诗 把它读正确 读通顺 2 思考 惠崇春江晚景 这个题目是什么意思 惠崇是一个和尚的名字 他画了一幅

6、画叫 春江晚景 让苏轼题的诗 整体感知 惠崇春江晚景 宋 苏轼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时 芦苇的嫩芽 北宋名僧 能诗善画 春江晚景 是他的画作 共两幅 一幅是鸭戏图 一幅是飞雁图 苏轼的题画诗也有两首 这首是题鸭戏图的诗 指逆江而上 1 每句诗的意思分别是什么 第一句 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 第二句 春天迎来 寒冰消融 水温一升高 群鸭好像就最早感觉到了春天的信息 急不及待地到江水中嬉戏玩耍了 第三句 河滩上已经满是蒌蒿 芦笋也开始抽芽 第四句 河豚此时正要逆流而上 从大海回游到江河里面来了 课文解读 2 什么是 蒌蒿 芦芽 蒌蒿芦芽 3 这首诗中哪些句子是写

7、景的 前三句 4 那么第四句是写什么呢 作者的想象 5 除了最后一句是作者的想象 你还能发现作者的想象之笔落在了哪些词句上吗 春江水暖鸭先知 6 为什么说 春江水暖鸭先知 江南水乡冬末初春时节 天气依然比较寒冷 常常出现降温和春寒天气 在这种春寒的天气里 狗 猫都伏在炉灶旁 屋檐下 而此时的池塘里 溪水边 三五成群的鸭子却可在水中戏游 时而把头潜入水中 时而又展翅 高唱 鸭子这些举动 告诉人们寒冷的天气即将过去 气温开始逐渐回升 江河溪水中的水温已经变暖 春天来临了 这句诗细致 逼真又生动形象地勾画出一幅南方早春时的秀丽景色 7 图上并没有画河豚 为什么诗人要写 正是河豚欲上时 梅尧臣 范饶州

8、坐中客语食河豚鱼 一诗写道 春洲生荻芽 春岸飞杨花 河豚当是时 贵不数鱼虾 欧阳修 六一诗话 说 河豚常出于春暮 群游水上 食柳絮而肥 南人多与荻芽为羹 云最美 苏轼的学生张耒在 明道杂志 中也记载长江一带人食河豚 但用蒌蒿 荻笋 即芦芽 菘菜三物 烹煮 认为这三样与河豚最适宜搭配 由此可见 苏轼的联想 正是河豚欲上时 是有根有据的 也是自然而然的 所以不但不会被人传为笑柄 反而使诗更加趣味盎然 拓展资料 河豚 鱼的一种 学名 鲀 肉质鲜美 但是卵巢和肝脏有剧毒 产于我国沿海和一些内河 每年春天逆江而上 在淡水中产卵 江阴素有 拼死吃河豚 的典故 惠崇春江晚景 宋 苏轼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

9、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时 诗中静的景物有 竹 桃花 江水 蒌蒿 芦芽 动的景物有 鸭 河豚 诗人从这些景物中感受到 春天 来了 表达了诗人 热爱春天 的思想感情 竹 桃花 江水 蒌蒿 芦芽 鸭 河豚 春天 热爱春天 我会写 惠崇春江晚景 宋 苏轼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时 结构图示 惠崇春江晚景 实景 竹外桃花图水暖鸭戏图蒌蒿芦芽图 想象 河豚欲上 对早春的喜悦 赞美之情 三衢道中曾几 三衢道中 宋 曾几梅子黄时日日晴 小溪泛尽却山行 绿阴不减来时路 添得黄鹂四五声 1 自由地朗读诗 把它读正确 读通顺 2 三衢道中 这个题目是什么意思 三衢山

10、的山道上 整体感知 三衢道中 宋 曾几梅子黄时日日晴 小溪泛尽却山行 绿阴不减来时路 添得黄鹂四五声 树荫 乘小船到小溪的尽头 再 又 1 诗人是什么季节游三衢山的 从哪里可以看出 夏季 从 梅子黄时日日晴 可以看出 课文解读 2 读第二句 小溪泛尽却山行 说说这句话写了什么 一 溪 一 山 一 泛 一 行 不仅表明作者的行程 还透露出作者的喜悦之情 3 诗人的行程路线是怎样的 他先乘小船走到小溪的尽头 再沿着山路行走 4 沿途诗人都看到了些什么 哪句诗是写作者的沿途所见 绿荫 黄鹂 绿阴不减来时路 添得黄鹂四五声 是写诗人的沿途所见 5 赏析诗的三 四句 三 四句紧承 山行 写绿树荫浓 爽静

11、宜人 更有黄鹂啼鸣 幽韵悦耳 渲染出诗人舒畅愉悦的情怀 来时路 将此行悄然过渡到归程 添得 二字则暗示出行归而兴致犹浓 故能注意到归途有黄鹂助兴 由此可见此作构思之机巧 剪裁之精当 描写春天的诗句 1 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 孟浩然 春晓 2 屋上春鸠鸣 村边杏花白 王维 春中田园 3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孟浩然 咏柳 拓展延伸 三衢道中 宋 曾几梅子黄时日日晴 小溪泛尽却山行 绿阴不减来时路 添得黄鹂四五声 诗歌写了初夏时宁静的景色和诗人山行时轻松愉快的心情 作者将一次平平常常的行程 写得错落有致 平中见奇 不仅写出了初夏的宜人风光 而且诗人的愉悦

12、情状也跃然纸上 我会写 三衢道中 宋 曾几梅子黄时日日晴 小溪泛尽却山行 绿阴不减来时路 添得黄鹂四五声 在 惠崇春江晚景 这首诗的学习过程中 我们学会了借助资料来学习古诗 而且同时还进行了美文积累 收获不小呀 三衢道中 的诗人将一次平平常常的行程 写得错落有致 平中见奇 不仅写出了初夏的宜人风光 而且诗人的愉悦情状也栩栩如生 让人领略到平的意趣 课堂小结 结构图示 三衢道中 时间 梅子黄时行程 小溪泛尽却山行 沿途风景 绿阴茂盛黄鹂鸣叫 赞美初夏美景表达欢愉心情 当堂测试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绝句 中通过描写动物活动来增添春景意趣的诗句是 泥融飞燕子 沙暖睡鸳鸯 三衢道中 在写作手法上有什么特点 通过对比融入感情 诗将往年阴雨连绵的黄梅天与眼下的晴朗对比 将来时的绿树及山林的幽静与眼前的绿树与黄莺叫声对比 于是产生了起伏 引出了新意 全诗又全用景语 浑然天成 描绘了浙西山区初夏的秀丽景色 虽然没有铺写自己的感情 却在景物的描绘中锲入了自己愉快欢悦的心情 课后习题 作业 1 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三首古诗 2 为自己最喜欢的一首古诗配一幅手绘画或制作成诗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