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重点分析题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13438728 上传时间:2017-10-23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366.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重点分析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重点分析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重点分析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重点分析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重点分析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重点分析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重点分析题(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重点分析题以下重点分析题为北京启航考试学校考研政治强化班内部资料精选,对应之“答案要点”请在北京启航学校网站 的“自由下载”版块免费下载。1孔子东游,看见两个孩子正在激烈争 辩, 觉得有趣,便问:“你们两个争个啥呀?” 一小儿说:“我以为太阳早晚离地近,中午离地最远,可是他不同意。 ” 另一小儿不服气:“明明是早晚离地远,中午离地近。 ” 孔子觉得这个问题比较深奥,似乎不是孩子能 发表意见的,于是 颇感兴趣地 说:“ 你们都说说自己的理由,我来给你们作个裁判。 ” 一小儿说:”早上太阳升起的时候,大得像车顶盖一样,中午只有碗口大,黄昏时又大了起来,同样一个太阳,当然是离我们

2、越远看着越小,离我 们越近看着越大,所以太阳 应该 是早晚离地近,中午离地最远了。 ” 孔子恍然: 这小孩真聪明,能用 这么简单的方法解释如此复杂的问题。另一小儿不服气: “不对不对,太阳才出来的 时 候并不太热,到中午就热得厉害,到黄昏又恢复了清凉,所以,太阳就象是一个火炉,离地越近就越热,离地越远就越凉,当然是早晚离地远,中午离地近啰。 ”孔子觉得也有道理,但两个人不可能都是正确的。结合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分析两小儿的观点。2在十七世纪,牛顿曾坚信光是由很小的微粒 组成的, 这 一学说得到了几何光学实验的证明。后来到了惠更斯菲涅耳 时代,光的波 动 学说被光的干涉和衍射实验以及后来的麦克斯韦

3、电磁场理论所证实,从而否定了牛顿的微粒说。二十世纪初,量子力学以其优美的数学形式和极其精确的 实验再一次否定了光的波动说,认为光是由微粒 组成的,但 这种微粒是具有波 动性的,称之为光量子。显然量子力学所 说的光量子是具有波动性的微粒,它与牛顿所假设的微粒有本质的区别。2结合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辨析这段文字。3以下是一则漫画:请运用唯物史观的相关原理分析这则漫画。4阅读下列反映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对立的几则故事:材料 1有一户人家,养了一头母牛。这家主人因事要请客,准备挤些牛奶下来,供招待客人之用。但是他转念一想 现在离请客还有一个月,如果预先把牛奶挤下来,积存多了,牛奶容易变质发酸,也不便于保藏,

4、不如就利用牛肚皮暂时储藏一下,临到请客 时一次挤出,到 时牛奶既多又 鲜,岂不妙哉?于是,主人就把母牛和那头小牛隔离开来,停止了挤奶。转眼间,请客的日子到了,客人们纷纷光临。主人把母牛从牛棚里牵出来派用 场,却什么也挤不出来。材料 2鲁人有公孙辍者,告热闹曰:“我能起死人。 ”人问其故, 对曰:“ 我固能治偏枯(半身不遂),今吾倍所以为偏枯之药, 则可以起死人矣。 ”物固有可以为小,不可以为大;可以为半,不可以为全者也。材料 3有过江上者,见人方引婴儿而欲投之江中,婴儿啼。人问其故。曰:“此其父善游。 ”其父 虽善游,其子岂遽善游哉?此任物,亦必悖矣。 3有个鲁国人擅长编草鞋,他妻子擅 长织白

5、绢。他想迁到越国去。友人对他说:“你到越国去,一定会 贫穷 的。 ”“为什么?”“草鞋,是用来穿着走路的,但越国人习惯于赤足走路;白绢,是用来作帽子的,但越国人习惯于披头散发。凭着你的长处,到用不到你的地方去,这样,要使自己不贫穷, 难道可能吗?”材料 4齐人有好猎者,旷日持久,而不得兽。入则愧其家室,出则愧其知友州里,惟其所以不得之故,则狗 恶也。欲得良狗, 则家贫无以。于是还疾耕,疾耕则家富,家富则有以求良狗,狗良则数得兽矣。田猎之获常过人矣。非独猎也,百事也尽然。材料 5姓石的匠人到齐国去,经过曲 辕这个地方,看到一棵可造数以十计的船的树。但匠人却不看,竟然不停地赶路。他的学生很奇怪,

6、问:“我随先生学艺以来,从来没有见过这样好的木材,而先生却看也不看,为什么?”匠人说:“这是一棵疏脆无用的树,用来造船就会沉,用来造棺材就腐朽得快,用来造器具就会很快被虫蛀,这 是一株不能用作木料的树,没有什么用处,所以才会这么长寿。 ”请回答:(1)从哲学的角度说明材料 1 中主人最后为什么挤不出牛奶来? (2)材料 2 中的鲁人认为自己“可以起死人”的理由与哪些哲学原理相悖?鲁人所犯错误给我们什么启示?(3)阅读材料 3,过江者“引婴儿而欲投之江中”和鲁国人想迁到越国去卖草鞋违背了哪些哲学原理?(4)材料 4 中的齐人由“入则愧其家室,出则愧其知友州里”到“田猎之获常过人”的转变中蕴涵了哪

7、些哲学原理?这些哲学原理对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有什么重要的意义?(5)材料 5 的哲学寓意是什么?5 阅读下列有关认识和实践关系的一组材料:材料 1观念有三类:天赋的,外来的、虚构的。这是按照不同来源而做出的区4分,虚构的观念是思想自己制造出来的,天 赋的和外来的观 念都是由思想以外的原因所造成的。因此上述观念可合并为两种:思想自己制造出来的和由外部原因造成的。思想自己制造出来的观念不是真实的,而在外部原因所造成的观念中,有一些是真实的,有一些不是真实的。前者指上帝造成的观念,后者指可感事物造成的观念。摘自西方哲学简史材料 2心灵是一块白板,上面没有 记号。只是通 过经验的途径,心灵才有了观念

8、。因此,经验是观念的唯一来源。经验分为感觉和反省两类:感觉是观念的内在来源, 它是通过外物地刺激而产生观念的过程;反省是观念的内在来源,心灵不但消极的接受外物的刺激,它本身就是内部感官,有对刺激进行反作用的主动性。心灵通过 感觉而对取得的观念进行反思,从而得到新观念;它还会对自身的活动进行反思得到另外一些观念, 这些 观念多与感情有关。感觉和反省不是相互独立的活 动,它 们可以共同起作用,因此,有些观念同时有两个来源。 摘自西方哲学简史材料 3“人的思维最本质和最切近的基础,正是人所引起的自然界的变化,而不是单独的自然界本身;人的智力是按照人如何学会改变自然界而发展的。 ”“认识是思维对 客体

9、的永远的、无止境的接近。自然界在人的思想中的反映,要理解为不是僵死的不是 抽象的 不是没有运动的,不是没有矛盾的。而是处在运动的永恒过程中,处 在矛盾的发生和解决的永恒 过程中。 ”摘自 马克斯恩格斯选集 第 3 卷材料 4恩格斯说:“资产阶级为了发展它的工业生产,需要有探索自然物体的物理特征和自然力的活动方式的科学 ”“近代工业不仅提供了大量可供观察的材料,而且自身也提供了和以往完全不同的实验手段,并使新的工具的制造成为可能” 摘自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3 卷5请回答问题: (1)材料 1 认为观念是从哪里来的?如何理解“有些观念同时有两个来源”?材料 1 和材料 2 所反映观点有什么区别?

10、(2)如何理解“人的思维最本质和最切近的基础,正是人所引起的自然界的变化,而不是单独的自然界本身”?说明材料 3 在认识论上的基本观点。(3)根据材料 3 和材料 4 说明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6阅读下列有关历史观的一组材料:材料 1唯物主义历史观从下述原理出发:生产以及随生产而来的产品交换是一切社会制度的基础;在每个历史地出现的社会中, 产品分配以及和它相伴随的社会之划分为阶级或等级,是由生 产什么、怎 样生产以及怎 样交换产品来决定的。所以,一切社会变 迁和政治变革的终极原因,不应当到人们的头脑中,到人们对永恒的真理和正 义的日益增进的认识中去 寻找,而 应当到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变更中去

11、寻找;不应当到有关时代的哲学中去寻找,而应当到有关时代的经济中去寻找。 在生产方法和交换 形式中已经不知不觉地发生了变化,适合于早先的 经济条件的社会制度已 经不再同这些变化相适应了。同时这还说明,用来消除已经发现的弊病的手段,也必然以或多或少发展了的形式存在于已经发生变化的生产关系本身中。 摘自反杜林论材料 2马克思说:“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生产力发挥出来之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的细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所以人 类始终只提出自己能 够解决的任务,因为只要仔细考察就可以 发现,任 务本身,只有在解决它的物质条件已经存在或者基本至少是

12、在生成过程中的时候才会产生。 ”摘自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2 卷材料 3人类的各个时期彼此借以区别的, 仅仅是宗教的变迁。某一历史运动,只有在它深入人心的时候,才是根深蒂固的。心不是宗教的形式,因而宗教6也不应当存在于心中;心是宗教的本质。 摘自西方哲学原著选读请回答:(1)材料 1、2 的基本观点是什么?请说明二者的共同之处。(2)怎样理解材料 3 中“人类的各个时期彼此借以区别的,仅仅是宗教的变迁。 ”这句话?这句话的观点与材料 1 和材料 2 的观点有何区别?7阅读以下有关科技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一组材料:材料 1由于人们在原子、分子水平上 对物质控制能力的提高, 纳米科技 发展的进程正在逐

13、步加快。2000 年 10 月,中国政府明确提出了将新材料和纳米科学的进展作为“ 十五” 规划中科技 进步和创新的重要任务, 这为中国 21 世纪纳米科技的快速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近年来,中国的纳米材料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引起了国际上的关注,使中国的基础研究在国际 上占有了一席之地,应用开发研究也出现了新局面。相信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中国定会为纳米科技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纳米科学将极大地改变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知水平,推动物理、化学、生物学、材料科学、数学和工程学等学科的发展。 摘自:科学材料 2生态方面:人类的繁衍,使地球不堪重 负,破坏性的开采使地球有限的资源几近枯竭。由于温室效应导 致

14、海平面上升,太平洋 岛国 图瓦卢在 2001年被迫全民移居新西兰。人类 的种种行为,已 经违背了自然界的生存法 则,人类社会的发展前景已蒙上了一层挥之不去的阴影。 “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已成 为全人类紧迫而又艰巨的任务。 摘自金鑫:世界问题报告材料 3爱因斯坦说“科学是一种强有力的工具。怎样用它,究竟是给人带来幸福还是灾难,全取决于人自己,而不是取决于工具。刀子在人类生活中是有用的,但它也能用来杀人。 ”摘自: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7材料 4克里要做美国“环保总统” 。克里在环境保护方面的主张同布什大相径庭。去年 10 月 20 日,克里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发表演讲时

15、公开宣称:“ 今天我郑重承诺,我将成为一名真正的保 护环境的总统。我 们 将恢复美国在全球应对气候变暖、贫困和疾病 传播方面的领导作用。地球是一个小小的星球,这里的风和水、污染和公害都没有 边界。 ”摘自:中国环保网材料 5只有实行高技术产业化,才能 节省资源、能源,才能开发新资源、能源,才能以新资源和能源,以及开 发出的新的可再生资源和能源代替不可再生的资源和能源。只有发展高技 术, 实现产业化,才能解决社会发展中的提高劳动人口素质问题,才能解决在 经济管理的效率问题。 摘自:可持续发展小词请回答:(1)阅读材料 1,分析为什么“纳米科学将极大地改变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知水平”?(2)结合材料 2 和材料 3,请判断“环境问题是科学技术的直接结果”这个观点。(3)综合以上材料,阐述我们应该如何解决环境问题?8阅读以下有关意识形态的一组材料:材料 1西汉中期,董仲舒提出的适应 政治上大一统的思想统治政策,受到武帝的称许。元朔五年(前 124),布衣出身的儒生公孙弘擢居相位。同年,武帝又批准为五经博士官置弟子员 50 人,根据成 绩高下补郎中文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