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X年大学管理学院-个体行为激励

上传人:tang****xu3 文档编号:134334502 上传时间:2020-06-04 格式:PPT 页数:77 大小:73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X年大学管理学院-个体行为激励_第1页
第1页 / 共77页
202X年大学管理学院-个体行为激励_第2页
第2页 / 共77页
202X年大学管理学院-个体行为激励_第3页
第3页 / 共77页
202X年大学管理学院-个体行为激励_第4页
第4页 / 共77页
202X年大学管理学院-个体行为激励_第5页
第5页 / 共7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X年大学管理学院-个体行为激励》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X年大学管理学院-个体行为激励(7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第三讲个体行为激励 2 本讲主要内容 个体行为激励 激励的概念 个体行为的激励过程 激励理论精要 激励实务 3 一 激励的概念 需要动机行为目标激励 4 一 需要 需要 个体在生存与发展的过程中 感到欠缺某种东西而又力求满足时的心理状态 短缺感 求足欲 需要的成分定性的 方向性的成分 反映了对特定目标的指向性 是能够使该需要得到满足的外在事物或条件 定量的 活力性的成分 代表了指向该目标的意愿的强烈程度 根据强度的不同可以将需要分为优势需要 主导需要 与辅助需要 5 需要的分类 需要 初生性需要 需要产生的根源 需要的对象 获得满足的来源 次生性需要 物质需要 精神需要 外在性需要 内在性

2、需要 一般性需要 6 二 动机 概念 促使个体发动某种行为 并使行为指向一定目标的内部动力 是行为的直接推动力 动机的形成 需要 诱因动机的功能 驱动 始发 指向 调节 强化 动机系统 生理动机与心理动机 正确动机与错误动机 高尚动机与卑鄙动机 主导动机与辅助动机 7 三 行为 行为 行为是指人在社会生活中一切动作的统称 反映观 行为主义学派的观点 认为人的行为是对作用于有机体的外部刺激的应答 即 刺激 S 反应模式 R 因果观 认知学派的观点 强调人的理性对行为的支配作用 行为模式 S O 认知 R 8 心理立场 观 勒温的观点B f P E 人本观 人本主义学派的观点 按照人的心理活动的自

3、然规律解释人的行为 需要 动机 行为 目标反馈人的行为表现千差万别 但都有共性 人的行为都是有原因的 人的行为都是有动机的 人的行为都是有目标的 这区别于动物的本能行为 人的行为都是可变的 9 对人的行为进行管理的两种模式匮乏模式 缺少什么 人就会紧张 忧虑 进而会为追求解除忧虑 追求心理平衡而采取行动 按照该模式管理人 管理者可制造匮乏 推动员工为解除匮乏去努力工作 成长模式 在基本生活条件满足以后 人们仍努力奋斗 人们追求更高的成就 追求理想的实现 这种需求激发人们自觉地采取某种行为以实现目标 按该模式管理人 管理者可用目标吸引 如用工作兴趣 工作挑战性等吸引员工努力工作 借鉴 10 需要

4、 动机与行为的关系 需要是动机产生的基础 是行为的内动力 动机是行为的直接动力 需要与动机是内在的 难以测量的 行为是外在的 可以观察得到的 因此 只能根据行为表现推测人的动机 动机是行为的直接动力 但不是全部原因 因此二者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 11 四 目标 个人行为的起点与终点 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结合 目标可起到诱因的作用 12 影响员工工作行为的因素有哪些 13 外压力 内驱力 需要 动机 态度 理想 价值观 信念等 外吸力 具体工作表现 纪律严明 奖罚政策 领导权威 群体压力 竞争压力 任务繁重 工作兴趣 目标意义 领导威望 高额报酬 群体凝聚力 环境舒适 发展空间 自觉工作 被动工作

5、消极工作 员工工作行为动力结构模型 14 工作行为的权衡选择过程 分析评价客观环境 价值观调节 权衡利害 选择行为 15 五 激励 概念心理学 激励指持续激发人的行为动机的心理过程 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调动人的积极性 人本观 激励就是管理者通过采取各种能满足需要的措施 激发员工的工作动机 挖掘其的潜力 调动其积极性与创造性 高效地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 说明 激励是一个过程 激励过程受内外多种因素的制约 激励具有时限性 16 激励水平对个体工作绩效的影响威廉 詹姆士的观点 P A M 罗宾斯的观点P A M O P 个体绩效 Performance A 工作能力 Ability M 激励水平或工作积极

6、性 Motivation O 表现机会 Opportunity 17 人的行为过程的一般模式需要引起动机 动机引起行为 行为又指向一定的目标 因此 人的行为是在某种动机的策动下为了达到某个目标的有目的的活动 需要 动机 刺激 行为 目标 人的行为过程模式 二 个体行为的激励过程 18 激励过程 未满足的需要 心理紧张 动机 行为 目标 引起 产生 推动 指向 需要满足 成功 受挫 紧张消除 新的需要 需要未满足 紧张增强 诱因 报偿 反馈 个体动机性行为产生的心理程序 激励的过程 19 三 激励理论精要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麦克利兰的成就需要理论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弗鲁姆的期望理论洛克的目标设

7、置理论亚当斯的公平理论行为塑造型激励理论 20 人生来固有五个层次的需要 生理需要 安全需要 社交需要 爱的需要与归属的需要 尊重需要 自我尊重和他人尊重 自我实现的需要 一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21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模型 需要发展逐层递进未满足的需要才具有激励意义高层需要和主导需要有更重要的激励意义 22 生理需要 需要层次 管理方法策略 激励 追求的目标 安全需要 工资和奖金各种福利健康工作环境 薪资管理 医疗 工作时间 职业职位保障意外事故的防止 社会需要 尊重需要 自我实现 人际关系团体接纳组织的认同 名誉 地位权利和责任尊重与自尊 挑战性工作能发挥自己特长的组织环境 生产条件 用

8、工制度 离退休制度 失业保险 人际关系 奖金利润分配制度 娱乐制度 人事考核制度 晋升制度 奖励制度 参与决策 攻关小组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在组织管理中的应用 23 二 麦克利兰的成就需要理论 人的基本需要满足后 会追求 权力需要 支配和控制别人的需要 合群需要 建立友好和亲密人际关系的需要 成就需要 追求卓越 实现目标 争取成功的需要 高成就需要者的特点 视成就如生命 事业心强 具有适度的冒险性 喜欢挑战性的工作并需要得到工作的反馈信息 渴望把事情做得更完美 可通过教育和培训培养人的成就需要 24 成就需要主导型员工的特点与激励措施 特点 激励措施 1 渴望得到管理者明确的工作评价 2 喜

9、欢进行有意义的 适度的冒险 3 以目标为中心进行工作 4 善于制定适当的 可操作的目标 5 善于解决具体问题 在工作中承担具体的责任 1 为他们布置具有挑战性 但通过努力可以完成的工作 2 及时准确地对他们的工作业绩进行评价和反馈 25 权力需要主导型员工的特点与激励措施 特点 激励措施 1 喜欢与他人进行比较2 渴望控制别人3 喜欢参加能够获胜的竞赛4 希望能控制整个局势 5 不喜欢通过团队来完成任务6 害怕失败 并且不愿承认错误 1 让他们做完整的工作 避免让他们做协调性的工作 2 尽量让他们参加工作讨论 并参与决策的制定 3 使他们有权控制它们自身的工作 26 合群需要主导型员工的特点与

10、激励措施 特点 激励措施 1 喜欢与他人进行交流 2 渴望被别人喜欢 3 希望能加入一个小团体 4 喜欢参加大型的社会活动 1 让他们在团队中进行工作 2 尽量对他们的工作进行表扬与认可 3 让他们做协调性的工作 27 三 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赫茨伯格 F Herzberg 通过调查发现 使员工感到不满意的因素与使员工感到满意的因素是不同的 前者往往由工作环境引起 后者通常由工作本身引起 他分别把这两种因素称为保健因素与激励因素 28 导致不满意的因素 有激励作用的因素 发生频率的百分比 安全感 地位 与下属的关系 个人生活 与同事的关系 薪酬 工作条件 与上级的关系 监督 公司

11、的政策和管理 成长与发展 信任 责任 工作自身 认可 成就 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 1844个工作事件 1753个工作事件 29 传统观点 满意 不满意 赫茨伯格的观点 满意 没有满意 没有不满意 不满意 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 激励因素 保健因素 双因素理论的主要观点 赫茨伯格认为传统的满意 不满意的观点是不正确的 满意的对立面是没有满意 不满意的对立面是没有不满意 提倡通过工作的内在激励性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30 四 弗鲁姆的期望理论 基本公式 激励力 M 期望值 E 效价 V 理论扩展一级结果二级结果 个人努力 工作绩效 个人报偿 需要满足 关联性 V任务 E报偿 E任务 V报偿 工作目标 个

12、人目标 报偿满足需要 报偿重要吗 31 期望理论对管理的启发 两级结果之间的关联性越大 激励作用就越大两级结果之间的关联性要求处理好以下三个关系努力与绩效的关系 即提高E任务绩效与报偿的关系 提高报偿与绩效之间的关联性与报偿的兑现率 即提高E报偿报偿与需要满足之间的关系 即提高V报偿效价与期望值都是随时变化的 激励水平是个变量 32 五 洛克的目标设置理论 目标难度 目标明确性 目标责任心 个人努力 接受目标 组织支持 工作绩效 个人能力及个性 内酬 外酬 需要满足 目标设置的综合模式 33 分配公平感 分配公平感指人们对组织中资源或奖酬的分配 尤其是涉及自身利益的分配是否公平合理的个人判断和

13、感受 因此 分配是否公平的标准完全是主观的 主要取决于当事者的个性 需要 动机 价值观等个人因素 因而是因人而异的 影响公平感的因素 人的公平感一方面受其所得的绝对报酬的影响 另一方面受相对报酬的影响 六 亚当斯的公平理论 34 亚当斯的公平理论模型 当事人A结果O投入I 参照者B结果O投入I A同B比较OAOBIAIB OAOBIAIB OAOBIBIB OAOBIAIB 心理平衡 不公平 公平 不公平 吃亏感 负疚感 Vs 35 分配公平感的特点 相对性 不平是比较出来的 是社会比较的结果 且无绝对标准 主观性 完全因个人特点而异 甲认为不公平的事 乙可能认为是公平的 不对称性 人们常在自

14、己稍有吃亏时 便怨声载道 但在占了便宜时 却心安理得 毫无内疚之心 扩散性 人们在某项分配上感到不公 心存不满 会波及到整个情绪 36 感到分配不公 人们会怎样做 37 如何保证企业分配的公平性 企业的奖酬制度要有明确一致的指导原则 并有统一的 可以说明的规范做依据 奖酬制度要有民主性与透明性 为员工创造机会均等 公平竞争的条件 并引导员工把注意力从结果均等转移到机会均等上来 38 七 行为塑造型激励理论 强化理论 正 负 强化 惩罚 忽视挫折管理挫折 事物发展本身受挫 人在受挫时的心理体验 挫折感产生挫折感的条件 个体所希望或追求的目标是重要的 个体认为目标是有可能达成的 在目标与实现之间存

15、在着难以克服的障碍 作用消极 失败感 宣泄带来副作用 积极 再生力 吃一堑 长一智 锻炼人的意志 培养人的健康人格 39 受挫后的表现情绪与行为反应 攻击 直接攻击与间接攻击 迁怒 自责 发牢骚等 固执 退化 冷漠自我防卫反应 自我安慰行为 合理化作用 酸葡萄 与 甜柠檬 反应 替代作用 升华或补偿 逃避作用 反向作用 表同作用 投射作用 压抑作用等 40 管理者要正确对待员工的挫折行为认真分析原因 有针对性地予以解决 防止重复挫折采取有效措施 预防挫折 树立正确的挫折观 改善人群关系 完善管理制度 改善管理方式正确对待受挫的员工 宽容相待 帮助受挫者提高认识 分清是非 改变环境掌握心理治疗方

16、法 注意力转移法 发泄法 心理咨询激发受挫者的信心 41 拿坡伦 希尔的成功定律 1 积极的心态10 充满热忱2 明确的目标11 专心致志3 多走些路12 富有合作精神4 正确的思考方法13 正确看待失败5 高度的自制力14 永葆进取心6 培养领导才能15 合理安排时间和金钱7 建立自信心16 保持身心健康8 迷人的个性9 创新致胜 推荐 42 四 激励机制与方法 影响员工工作积极性的因素分析激励机制激励方法 43 一 影响员工工作积极性的因素分析 人们积极工作的条件期望理论的理论假设 人们在工作中愿意付出的努力程度的大小 取决于他期望从中得到东西的多少 理论模型 激励力量 M 期望概率 P 目标效价 V 案例 某厂为解决一技术难题 贴出一海报 规定 谁解决该难题 就提拔他为工程师 现有三人 工程师 技术员 一般工人 问 1 三个人中谁的积极性最大 2 在什么情况下 三个人的积极性都不大 44 当 积极工作 成为 满足需要 的充分且必要条件时 人才会积极工作 充分条件 只要积极工作 就能满足需要 必要条件 只有积极工作 才能满足需要 45 人们工作积极性不高的原因分析 理论假设 人们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