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育是一种刚需”作文指导与范文

上传人:mg****2 文档编号:134314972 上传时间:2020-06-04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美育是一种刚需”作文指导与范文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美育是一种刚需”作文指导与范文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美育是一种刚需”作文指导与范文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美育是一种刚需”作文指导与范文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美育是一种刚需”作文指导与范文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美育是一种刚需”作文指导与范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美育是一种刚需”作文指导与范文(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美育是一种刚需(指导与文)【原体呈现】(2019二模)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2019市二模作文试题)勒托姆是法国著名数学家。有一次,他同两位古人类学家讨论问题。谈到远古的人们为什么要保存火种时,一位人类学家说,因为保存火种可以取暖御寒;另外一位人类学家说,因为保存火种可以烧出鲜美的肉食。而托姆说,因为夜幕来临之际,火光灿烂多姿,是最美最美的。要求:综合材料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审题参考】一. 作文题型:这是一道暗含权衡比较的思辨类材料作文,特点:有比较评价,有辩证分析;有对材料的解剖,也需围绕材料发散引申。

2、命题指向: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二. 材料梳理。论辩话题:保存火种的意义。1.容:(1)取暖御寒 (2)烧出鲜美的肉食(3)夜幕来临之际,火光灿烂多彩,是最美最美的;2.含意:(1)生存、生活与审美、(2)实用与审美(3)物质追求与精神追求 (4)“有用之用”与“无用之用”。双方看法:第一类人“古人类生存学家”:取暖御寒、烧出鲜美的肉食(实用角度);第二类人“数学家”:夜幕来临之际,火光灿烂多姿,是最美最美的。(审美角度)三、多角度立意参考:(一)从古人类生存学家角度:物质是人类生存的第一需要;实用,是物质的基本特性。(二)从数学家角度:生活留心皆是美;不懂审美,世界与你无关;做一个“美”的发现

3、者;要面包,更要水仙;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心系大美中; “我们不是只靠吃米活着;(中国. 巴金)“世界上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法国. 罗丹)(三)从辩证说理的角度:实用诚可贵,求美价更高;追用无可厚非,善于审美境界更高。最佳角度:首选辩证分析角度,其次选数学家的角度。【原体呈现】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作。“ 真即是美,美即是真。”(济慈)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孔子)社会的进步,就是人类对美的追求的结晶。(马克思)美育是一种最重要、最基础的人生观教育。(蔡元培)上面的材料引发你怎样的思考?请以“美育是一种刚需”为题,写一篇议论文。要求:观点明确,论据恰当充实,论证合理。不少

4、于800字。【审题】:什么是刚需?刚学,即“刚性需求”的简称,相对于“弹性需求”而言的,从字面可以理解“刚需”就是硬性的,必须的需要的东西。弹性需求可以是变动很大的需求。比如旅游、度假、娱乐等,这些需求可有可无可大可小。但是刚性需必须的,而且可变动和伸缩的空间不大。这是一道多则材料的作文,考查考生对于材料的全面理解,体现考生独立思考、探究问题的能力。多则材料在审题立意时,要注意材料之间的有机关联,“美育是一种刚需”本身就是中心论点,可从材料之间的辩证关系、主次关系、相互依存关系等角度进行审题立意。本题要求考生在“美育”这一关键词的统摄下,在有不同侧重的材料间找到彼此的有机关联,来确定最佳立意。

5、【原体呈现】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材料一 恶搞、低俗炒作等容对于创作者而言更易吸引粉丝,与此同时,消费丑行成为不少平台娱乐大众的一种手段。在消费降级概念盛传的今天,大众的传统审美观念开始颠覆,网络“审丑”的风潮愈演愈烈,扮丑也成为草根出名的一种捷径。 材料二 人民日报发文指出:低俗不是通俗,欲望不代表希望,单纯感官娱乐不等于精神快乐。材料三做好美育立作,要坚持立德树人,扎根时代生活,遵循美有特点,弘扬中华美育精神,让祖国青年一代身心都健康成长。 要求:综合材料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审题】:材料一提出现象:“

6、审丑”盛行,“扮丑”成风。材料二厘清概念:低俗不是通俗,欲望不代表希望,单纯感官娱乐不等于精神快乐。材料三指明出路:坚持立德树人,扎根时代生活,遵循美育特点,弘扬中华美育精神。综合材料的容,也就是要求考生对当下“审丑”盛行、“扮丑”成风这一现象做出思考。考生在写作的过程中不能浮于现象本身,而应进一步分析现象背后的原因,从文化层面、物质层面、心理层面、监管层面等角度阐述,并且能大胆阐述美育的意义和方法。【立意】 美时代之人,育中华之魂; 差评丑行,点赞美育; 人生在路上,灵魂在高处。 【原体呈现】(2019哈三中二模)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美育,又称美感教育。主要培养人们认识美、体验美、

7、感受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360百科美育者,与智育相辅而行,以图德育之完成者也。蔡元培要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新时代领路人“全国教育大会”讲话2018年、2019年春季,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播出了大型诗词文化音乐节目经典咏流传第一季和第二季,以全新的形式带领观众感受古典诗词之美。新时期的发展需要多元化的人才。针对以上材料,你有怎样的感受与思考?请联系你的体验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命题方向】人文底蕴:人文关怀、审美情趣科学精神:理性思维、勇于探究 学会学习:勤于反思责任担当:国家

8、认同健康生活:健全人格【审题】限制性1.思维限制。这是一道多则材料的任务驱动型作文。多则材料本身就带来了写作上的思维限制。考生需要在不同的材料中找到相同点,或者在具有主次关系的材料中分清主次,以此进行下一步思考。从上述材料可以发现,材料的核心关键词是“美育”,但每则材料又有自己的侧重点,因此“美育”应是思考立意的基点,由此展开,关联材料,建立不同材料之间的逻辑关联。脱离材料之间的在关联片面去谈美的呈现形式、发现美等则为偏跑。2.立意限制。材料关键词“美育”是立意的基础,但这并不意味着考生在行文中只要提及“美育”,或者由“美育”向外生发、延展去谈就符合题旨。要权衡四则材料的“同”与“不同”,有机

9、关联,精准立意。尤其材料2和材料3明显在提醒考生,“美育”应与学校的教育联系起来,思考美育与智育、德育的关系。而引导语“新时期的发展需要多元化的人才”更是立意的重中之重,与材料2、3中强调的重点形成呼应,考生应在“新时期的发展”这一背景下去谈“多元化的人才”与美育的关系,即教育不仅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智育、德育,也同样要重视美育。3.行文限制。“针对以上材料”“请联系你的体验”这些表述要求考生在写作时谈及自己的感受与思考的起点应是“以上材料”,不得脱离材料,另起炉灶。并要联系自己的体验去谈,这就体现了命题者有意让考生从自身出发,说真话、抒真情,进行真我写作,围绕任务展开写作,而不能套作。开放性1.

10、立意角度自由。考生可根据“以上材料”提炼出核心立意,“美育”这一关键词可以辐射出多个立意。考生可谈美育、智育与德育的关系,突出美育的重要性,以满足新时代多元化人才发展的需要;可谈学校美育的重要性,以此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也可由美的呈现形式入手,谈如何落实美育教育当然,最好是综合立意,行文中应体现美育、人才、多元这些关键词,体现思考的周密性、立意的深远性。2.联想思考开放。题目明确要求“针对以上材料,你有怎样的感受与思考?请联系你的体验写一篇文章”,材料中的一些关键语句都会触发我们思考,由相关材料引发的联想和思考是开放的,考生可以充分展开行文。此外,每个人的体验都具有个体的独特性,体验

11、不同,思考的方向、行文自然会不同,“联系你的体验写一篇文章”,就体现了命题者有意引导考生进行个性化写作。3.文体是自由的。考生可以写议论文,直接发表看法。也可以写成记叙文,侧重记叙自己的个人体验,来谈“美育”对于个人成长的重要性。【解题】四则材料分别谈到“美育”定义,美育与智育、德育的关系,学校美育,美之呈现形式。四则材料为同质材料,无需同中找异。只需在相同材料下找到彼此的侧重点,将其建立联系。如材料2、材料3就可以合并为学校开展美育,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最终目的是为了实现“德育”,而这正是在落实教育的根本任务。再结合材料4,学校或社会如何开展美育?如何达到传统与现代的融合?由经典咏

12、流传我们可以知道,人们喜闻乐见的形式才能更好地落实美育。综合四则材料之后,还要注意题目中的引导语“新时期的发展需要多元化的人才”,这就要求考生在行文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不管如何去论美育,都要将其与只重知识、智力层面培养人才的传统方式区别开来。如今的世界俨然已成为人类命运共同体,因此,重视学生的心灵教化和人格培养,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从而创造美,“使我们的眼光从专业知识和技能的遮蔽中解放出来”,应是新时期对美育的呼唤,也应是本篇作文的最终旨归。【参考立意】切题立意:1.智育、德育结合美育,方为完美教育。2.新时代人才培养呼唤美育。3.创新美育形式,培养多元人才。4.以美育助推“立德树人”。5.美育

13、归来兮。偏题立意:一、将美育理解为“美”,缺少“育”的应有之义:1.生活中并不缺少美。2.善于发现美。3.文化之美。二、孤立材料,只谈形式创新:1.传统与现代的融合。2.如何让经典咏流传。三、罔顾材料下的具体要求,如行文中不体现“新时期的发展需要多元人才”这一层面,也不契合最佳立意。【有关美与美育的名言警句】1. 眼睛如果还没有变得像太阳,它就看不见太阳;心灵也是如此,本身如果不美也就看不见美。(古希腊.普洛丁)2. 一个关于美的判断,只要夹杂着极少的利害感在里面,就有偏爱而不是纯粹的欣赏判断了。(德国哲学家)康德3. 我们周围有光也有颜色,但是我们自己的眼里如果没有光和颜色,也就看不到外面的

14、光和颜色了(德国诗人)歌德4. 如果缺乏审美,整个世界都与你无关。5. 假如你有两块面包,你得用一块去换一朵水仙花。(穆罕默德)6. “我们不是只靠吃米活着。”(中国. 巴金)7. 世界上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法国. 罗丹)8. 当美的灵魂与美的外表和谐地融为一体,人们就会看到,这是世上最完善的美。(古希腊.柏拉图)9. 一个具有纯洁的美感的人能充分地欣赏自然,决不会在自然的美中找出什么缺陷。(俄国.车尔尼雪夫斯基)10.康德说:美是一种没有目的的快乐。11.庄子: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12.钱钟书:“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不等于说

15、只要有窗可以凭眺,就是小屋子也住得么?他又说“夏月虚闲,高卧北窗之下,清风飒至,自谓羲皇上人”,意思是只要窗子透风,小屋子可成极乐世界;他虽然是柴桑人,就近有庐山,也用不着上去避暑。所以,门是实用,窗是审美。13.吴冠中:文盲不多,美盲很多。贫穷而听着风声,姿态固然优雅,但大多数人都是不能接受的,道路于是在此分岔。人充满劳绩,但还诗意的栖居在这片上。如果人作为筑居者仅耕耘建屋,由此而羁旅在天穹下上,那未人并非栖居着。14.木心:没有审美力是绝症,知识也救不了。15.季羡林:我们的民族,是一个注重实际的民族。如果缺乏审美,整个世界都与你无关。【美育与名人】“导弹之父”钱学森(19112009)曾说:“科学家不是工匠,科学家的知识结构中应该有艺术,因为科学里有美学。”他本人具有很好的艺术造诣和文学修养。钱学森和妻子英(女高音歌唱家)婚姻美满,夫妻恩爱。在一般人的印象里,搞科学技术的和搞艺术的,中间隔着很远的距离。但是,在钱学森的家里,情况则完全不同。他们不仅感情甚笃,而且在艺术上、事业上也有共同语言。他们爱弹钢琴、拉小提琴,热爱欧洲古典音乐,有很丰富的心世界和生活情趣。钱曾感妻子说:“正是由于她为我介绍了音乐艺术,使我丰富了对世界的深刻认识,学会了广阔的思维方法。”2.著名地质学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