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水平台专项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上传人:l**** 文档编号:134304245 上传时间:2020-06-04 格式:DOC 页数:201 大小:1.3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亲水平台专项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01页
亲水平台专项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01页
亲水平台专项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01页
亲水平台专项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201页
亲水平台专项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20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亲水平台专项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亲水平台专项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20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 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1.1 编制依据及原则1.1.1 编制依据市环江滨水大道工程(二桥至三门江桥段)A标自行车道工程招标文件、初步设计文件、初步设计修改补充材料、补遗书等。投标人依据GB/T19001-2008质量标准体系、GB/T24001-2004环境管理体系和GB/T28001-2007职业健康安全标准建立的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管理体系。、国家或广西壮族自治区颁布实施的有关市政工程工程的有关施工技术规、设计规、验收标准、规程和相关的法律、法规、条例。施工现场调查获得的有关资料、数据以及现场实际情况。我单位生产管理水平、技术水平、机械能力、人员现状及相关工程的施工经验等。 广西壮

2、族自治区政府管理部门颁发的建筑施工等有关文件。1.1.2 编制原则积极响应和遵守招标文件中的安全、质量、工期、环境保护、文明施工等的规定及工程建设施工合同、施工合同协议条款容。突出重点工程和关键工序,整个工程统筹组织,超前计划,合理安排工序衔接,确保总工期。严格执行GB/T19001-2008质量标准体系,确保质量第一。坚持专业化作业与综合管理相结合。充分发挥专业人员和专用设备的优势,综合管理,合理调配,采用先进的施工技术,科学安排各项施工程序,运用网络技术,组织连续、均衡、紧凑有序地施工。采用先进成熟的施工技术、配套的施工和检测设备,依靠信息反馈,实行动态施工、动态管理,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工

3、艺、新材料、新设备以确保工程质量。严格执行GB/T24001-2004环境管理体系,文明施工,重视环保,珍惜土地,合理利用。整个施工过程中以保护自然生态、施工环境,创建文明标准工地的原则。以确保水土保持、减少扰民、配合公共交通的原则指导施工,切实维护业主及地方群众的利益。执行GB/T28001-2007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关心职工健康安全。1.2 工程概述1.2.1 工程简况市环江滨水大道工程(二桥至三门江桥段)A标自行车道为亲水景观式自行车道,位于柳江东岸,南起河东大桥以南约400m,沿柳江河东岸水涯线向下游延伸,沿线经过唐家村、上茅洲屯、下茅洲屯,终点到达油榨屯,全长4893.255m,

4、路面宽度4.5m,管段主要工程量有钢管混凝土桩基460根;预制梁351片;亲水平台7座;标准梁段桥11座;景观桥4座;区间路基填方705m3、挖方15478m3、弃土15188m3;路基防护抛填片石930m3;回填砂砾186m3;10m抗滑桩47根;扁箱型石笼46.5道;圆柱型石笼232.5道;路基排水边沟1132.3m;路面工程1184.26m;步道889.56m。1.2.1.1 道路平面设计本次设计自行车道总长度为4893.255m,自行车道红线宽度为4.5m,其中桩号K0+000K0+607、K2+720K2+872、K3+714K4+073、K4+827K4+893.255为路基,其余

5、段落为桥梁。路线大致呈南北走向,为更好的达到亲水的效果,本工程沿市勘察单位提供的沿江路“水涯线”敷设,考虑桥梁梁体厚度,道路中线沿“水涯线”抬高1.45m标高对应的地面线布设。道路起点与沿江路附近的人行道顺接,终点与沿江路B标自行车道顺接。1.2.1.2 路基工程本标段路基工程全长1184.255m,第一段路基起点:K0+000,路基终点:K0+607,长度607m;第二段路基起点:K2+720,路基终点:K2+872,长度152m;第三段路基起点:K3+714,路基终点:K4+073,长度359m;第四段路基起点:K4+827,路基终点:K4+893.255,长度66.255m。1.2.1.

6、3 桥梁工程(1)标准段桥梁桥梁部分为跨径10m的预制简支型梁桥,普通钢筋混凝土结构。第一段桥梁起点:K0+607,桥梁终点:K0+958,长度351m;第二段桥梁起点:K0+978,桥梁终点:K1+318,长度340m;第三段桥梁起点:K1+413,桥梁终点:K1+663,长度250m;第四段桥梁起点:K1+683,桥梁终点:K2+233,长度550m;第五段桥梁起点:K2+289,桥梁终点:K2+449,长度160m;第六段桥梁起点:K2+469,桥梁终点:K2+720,长度251m;第七段桥梁起点:K2+872,桥梁终点:K2+943,长度71m;第八段桥梁起点:K2+993,桥梁终点:

7、K3+373,长度380m;第九段桥梁起点:K3+393,桥梁终点:K3+714,长度321m;第十段桥梁起点:K4+073,桥梁终点:K4+484,长度411m;第十一段桥梁起点:K4+546,桥梁终点:K4+827,长度281m。(2)景观桥景观桥有四座,景观桥1为3x10.0m简支梁+2-17.5m单箱四室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3x10.0m简支梁,桥面宽5.9m;景观桥2为12.9m+25m+12.9m变截面单箱双室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边跨各伸0.43m牛腿,用于连接两侧的钢筋混凝土标准段简支梁,桥面总宽4.5m;景观桥3为10.0m简支梁+30.0m简支箱梁+10.0m简支梁的索塔桥;

8、景观桥4为10+76+10m简支梁,桥面宽4.5m。(3)亲水平台本工程含河东大桥下亲水平台、1号至4号亲水平台、柳江转弯处平台、鹧鸪江大桥下平台。亲水平台分布如下:河东大桥下亲水平台起点:K0+467.4,终点:K0+499.4,长32m;1号亲水平台起点:K0+958,终点:K0+978,长20m;2号亲水平台起点:K1+663,终点:K1+683,长20m;3号亲水平台起点:K2+449,终点:K2+469,长20m;4号亲水平台起点:K3+373,终点:K3+393,长20m;柳江转弯处平台起点:K2+469,终点:K2+720,长251m;鹧鸪江大桥下平台起点:K2+872,终点:K

9、2+943,长71m。1.2.1.4 附属工程附属工程主要包含防护栏杆、廊架、公共设施(自行车停车设施、移动厕所、游泳上下水设施、公共健身设施布置、垃圾桶、LOGO)、亲水平台铺装。1.2.2 主要技术标准道路等级:园路休闲步道;设计荷载:人群荷载按CJJ69-95规取4.5kN/m2;栏杆设计荷载:栏杆柱顶0.75 kN/m,栏杆扶手1.0 kN/m;道路断面或桥面布置:0.25m栏杆+2.5m自行车道+1.5m人行道+0.25m栏杆(或坐凳);常水位标高77.5m,考虑洪水期被淹没;抗震设防烈度:6,无崩塌、滑坡、泥石流等不良地质,属建筑抗震一般地段;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05g;航道等级

10、:无要求。1.3 自然特征1.3.1 地形地貌市环江滨水大道工程(二桥至三门江桥段)A标自行车道为亲水景观式自行车道,全长4893.255m。自行车道沿线为柳江河道及河岸斜坡,沿线水深变化于0.26.0m。据调查,在柳江河下游的红花水电站建成蓄水前,该河段常年河水位约为65m左右,按设计自行车道线路统计,地面标高7680m,因此拟建自行车道的位置位于柳江河流河岸斜坡的坡面上(目前水涯线位置),其斜坡坡脚标高约为65m,坡度变化于2040。沿线多为土质河岸斜坡,未修建有护坡,河水面至坡顶的坡面上杂草丛生,坡顶多为耕地,坡顶标高变化于8890m。据现场勘察及调查访问,沿线岸坡上仅于水面与河岸交界处

11、局部有轻微冲刷迹象,局部地段发生小规模的崩塌,未发育大的崩塌滑坡现象,河岸斜坡处于自然稳定状态。地貌上属柳江河河道及河岸坡。1.3.2 气象特征场区所处桂中地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炎热多雨,年间气温从零下20C至390C,年平均无霜期232d,平均降雨量1453.8,雨季集中在48月,58月以南北或偏南风为主,其余月份则以北风或偏北风为主,最大风速达24.3m/s,年平均风速2.5m/s。1.3.3 工程地质据现场勘察调查、收集沿线已有的地质资料,结合野外钻探情况及室土工实验成果分析,按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JTG D63-2007)对地基岩土类别的划分标准,根据各岩土层的成因、成份及力学

12、强度的不同,可将其划分如下:层冲填土、层素填土、层杂填土、层新近沉积粉质黏土、层硬塑状粉质黏土、层可塑状粉质黏土、层粉土、层卵石、层松软状黏性土、层灰岩、层白云质灰岩。现将各岩土层特征分述如下:层冲填土(Q4ml):褐色,结构松散,呈软塑状,主要由黏性土组成,为附近洗矿所形成的泥浆沉淀形成。该层仅于zk97zk104一带有揭露,揭露层厚2.84.8m。层杂填土(Q4ml):杂色,褐色,结构松散稍密,主要为混凝土路面、碎砖、黏土、石块及砂浆等建筑垃圾回填,该层主要分布于已修建护坡的地段。据调查,该层为修建护坡时回填,回填时间约为6年。 层素填土(Q4ml):黄褐色、褐色,结构松散,主要由黏性土组

13、成,含少许风化碎石、有机质土块及植物根系,该层分布于沿线局部地段的表面。据调查,该层回填时间约为6年。层新近沉积粉土(Q4l):灰黄色,结构稍密,湿,土芯受压易散,手搓粉砂感明显,摇振稍有反应,稍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差。该层覆盖于沿线大部分地段地表。层硬塑状粉质黏土(Q32al):褐黄色,结构紧密,湿,呈硬塑状,手搓具粉砂感,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高,韧性低,局部含少许砾卵石,粒径约2cm,成分为石英砂岩类,磨圆度、浑圆度较好。该层主要分布于沿线的部分地段。层可塑状粉质黏土(Q32al):褐黄色或褐灰色,结构紧密,呈可塑状,湿,冲切面稍光滑,手压有深痕,质地均匀,摇振无反应,光滑,干强

14、度高,韧性中等,手搓具粉砂感,该层主要分布于沿线的局部地段。层粉土(Q3 2al):结构紧密,稍湿湿,密实状,手搓粉砂感明显,摇振稍有反应,稍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差。该层主要分布于沿线的局部地段。层圆砾(Q32al):稍密状,粒径大于2mm的颗粒含量约占5070%,其中粒径大于20mm的颗粒含量约占3040%,粒径以2cm为主,最大可达5cm,颗粒磨圆度较好,浑圆度一般,成份为石英砂岩类,充填物为粉细砂,充填程度一般。层松软状黏性土(Q32al):该层土属溶槽充填物,主要分布于溶蚀沟槽及充填溶洞,主要为黏性土,钻进容易,进尺快。层灰岩(C3m):据查阅区域地质资料,沿线K2+860K4+89

15、3里程段下卧基岩属上石碳统马平组(C3m)岩层,岩层为近南北走向,倾向东,倾角约为20。岩面埋深变化于4.210.2m(标高66.3068.80m),以深灰色为主,隐晶结构,块状构造。1.4 施工条件1.4.1 交通运输条件沿线公路交通发达,各线路基本成网,沿线路走向主要有双拥大道、东堤公路,可为本工程的材料运输提供方便。1.4.2 水运标段围柳江航道,可为本工程运料提供方便。1.4.3 当地建筑材料及水、电条件砂、石料:线路经过地区工程用砂充足,境工程用砂主要来源为柳江采砂船采集的河沙,通过航道运至沿江各码头,再通过水路或公路运至工地。沿线石料资源较为丰富,购买方便,不受限制。石灰:本地均有石灰岩分布,石灰生产条件优越,石灰生产点星罗棋布,能够满足施工的要求,本线所需的石灰可就近购买。土源情况:沿线路基A、B组填料充足,满足路基填料的需要。施工用水:本段线路位于柳江旁,水系发达,施工用水可采取利用江水。施工用电:周围电力网发达,电力资源丰富,施工可就近T接引入。施工用燃料:沿线燃料供应充足,施工机械使用的燃料就近购买。1.5 主要工程数量见表1.5-1主要工程数量表。1.6 工程特点、重点、难点及对策1.6.1 工程主要特点表1.5-1主要工程数量表序号工程名称单位数量备注一路基工程(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