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济学课件(简明版)

上传人:ji****en 文档编号:134301128 上传时间:2020-06-04 格式:PPT 页数:168 大小:55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际经济学课件(简明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68页
国际经济学课件(简明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68页
国际经济学课件(简明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68页
国际经济学课件(简明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68页
国际经济学课件(简明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6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国际经济学课件(简明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际经济学课件(简明版)(16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绪论 1 1学习国际经济学的重要性 1 学习国际经济学是为了掌握开放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国际经济运行的一般理论和政策 为我国经济的改革和开放服务 全球化是资本主义的全球化 是市场经济的全球化 2 学习国际经济学有助于我们把握国际经济现象 3 学习国际经济学可以使我们更好地了解国外企业和国家制定的经营战略和对外经济政策 以便知己知彼 在国际竞争中居于有利地位 1 2国际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研究对象以国际经济为研究对象的学科 即研究世界范围内所有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 研究各国在国际分工基础上通过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形成的经济体系及运行机制 它是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延续和扩展 国际经济学的定义 以经

2、济学的一般理论为基础 研究稀缺资源在世界范围内的最优分配 分析经济要素在国际间流动及其产生的效应 以及约束这种流动的国内政策和这些政策对国家的福利所产生的影响 主要内容 贸易基础贸易理论贸易结构贸易利益分配政策措施国际贸易 微观 贸易政策贸易政策的福利影响贸易保护主义理论资本的国际流动生产要素国际流动劳动力的国际流动外汇和外汇市场国际金融基础知识国际收支国际金融 宏观 汇率决定理论国际金融理论国际收支调整理论开放经济条件下的宏观经济政策国际货币体系 1 3国际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和学习方法 1 国际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1 局部均衡分析和一般均衡分析 2 微观分析和宏观分析 3 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 4

3、 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 5 实证研究和规范研究 2 学习国际经济学的方法第一 学好国际经济学必须有扎实的西方经济学基础 第二 学习国际经济学除了要理解各种原理 还要对各原理的说明方法给予特别的关注 第三 学习国际经济学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 第四 学习国际经济学要吸收与评价相结合 第一编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 第二章国际贸易理论 2 1重商主义重商主义所处的时代是15世纪至18世纪中叶 重商主义经历了早期和晚期两个发展阶段 早期重商主义以 货币差额论 为中心 其代表人物是英国的威廉 斯塔福 WilliamStafford 1554 1612 晚期重商主义以 贸易差额论 为中心 代表人物是英国的托马斯 曼

4、 ThomasMun 1571 1641 2 1 1重商主义的基本思想无论是早期重商主义 还是晚期重商主义 都认为货币是财富的惟一形态 是衡量国家富裕程度的唯一标准 在一国范围内这种财富不会增加 因为在一国范围内 一些人之所得就是另一些人之所失 因此一国要使财富的绝对量增加 必须进行国际贸易 并且要在这种对外贸易中保持出口大于进口 2 1 2重商主义的政策主张重商主义者主张实行国家干预对外贸易的保护主义政策 其政策主张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货币政策 2 保护关税政策 3 限入奖出政策 4 鼓励发展本国工业 2 1 3对重商主义的评价1 重商主义的财富观是错误的 2 重商主义是经商致富论

5、3 重商主义只研究如何从贸易中获得金银 而没有探讨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 2 2亚当 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2 2 1绝对优势理论的基本假设1 世界上只有两个国家 这两个国家都能生产两种商品 只有劳动力一种生产要素 2 劳动力在一国之内是完全同质的 且劳动力市场始终处于充分就业状态 3 劳动力在一国之内可以自由流动 但在国与国之间不能流动 4 劳动的规模收益不变 5 商品和劳动力市场都是完全竞争的 6 国家间实行自由贸易 不存在政府对贸易的干预或管制 7 不考滤运输费用和其他交易费用 2 2 2绝对优势理论的基本内容绝对优势理论认为 国际贸易产生于各国之间生产商品的劳动生产率的绝对差别 每个国家由于先

6、天或后天的条件不同 都会在某一种商品的生产上有绝对优势 如果每一个国家都把自己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都集中到自己拥有绝对优势的产品的生产上来 然后通过国际贸易 用自己产品的一部分去交换自己所需要的其他商品 则各国资源都能被最为有效地利用 每一个国家都能从中获利 国际贸易的利益是 非零和 的 一个关于绝对优势的例子 我们进一步假定 世界上只有两个国家 英国和美国 两个国家都只生产两种产品 小麦和布 在没有国际贸易的情况下 两国的劳动力投入和产出情况如表2 1所示 表2 1国际分工前各国劳动投入和产出 根据绝对优势理论 英国应把全部生产要素都用于生产布 而美国应把全部生产要素都用于生产小麦 这种国际分

7、工将导致两国的产出发生变化 其变化情况如表2 2所示 表2 2国际分工之后各国的劳动投入和产出 交换的结果如表2 3所示 与没有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相比 进行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之后 英国和美国的消费量各增加了100单位布 这说明贸易双方开展国际贸易后两国都从中得到了利益 表2 3国际贸易后各国的消费量 2 2 3绝对优势理论的评价1 斯密的绝对优势论代表新兴工业资产阶级的利益是反对封建地主阶级的有利理论武器 2 斯密的理论考虑的是一国必须在某种产品生产上占绝对优势 但是如果某国没有一种产品在生产上占优 该国还能否进行国际贸易 对于这个问题 该理论无法解释 2 3大卫 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 2 3

8、 1比较优势理论的基本内容在两国都能生产同样两种产品的条件下 如果其中一国在两种产品的生产上劳动生产率均高于另一国 该国可以专门生产优势较大的产品 处于劣势地位的另一国可以专门生产劣势较小的产品 通过国际分工和贸易 双方仍然可以从贸易中获利 也就是中国古训所云 两利相权取其重 两弊相权取其轻 一个具体的例子 比较优势理论的基本假设条件与绝对优势理论的假设条件完全相同 所不同的是例子中两个国家一个是美国 另一个是中国 两国的劳动投入和产出情况如表2 4所示 表2 4国际分工前各国的产出和劳动生产率 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的模式就是中国专门生产布 美国专门生产小麦 这样按照比较优势进行分工之后 两国的

9、总产出都会有所增加 增加情况如表2 5所示 表2 5国际分工后各国的劳动投入和产出 如果假定美国以120单位小麦与中国150单位布进行交换 交换后两国布的消费水平比国际分工前都增加了50单位 小麦的产出水平和消费水平没有变化 见表2 6 表2 6国际贸易后各国的产量分配 小结 由此可见 即使在没有绝对优势的情况下 双方仍然可以通过开展国际贸易获得利益 因此 不仅美 英等发达国家之间可以开展自由贸易 美国和中国等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也可以开展自由贸易 2 3 2比较优势理论的评价 比较优势理论揭示迄今为止支配国际贸易格局的基本规律 不论一个国家处在何种经济发展阶段 也不论其自然资源储备如何

10、总能够找出在某种产品生产上所存在的比较优势 积极利用该优势发展对外贸易可以获得更大的利益 这对世界市场的扩大和社会生产力的进步有积极作用 2 4要素禀赋理论 2 4 1要素禀赋也称要素丰裕度 是指一国所拥有的两种生产要素的相对比例 这是一个相对概念 与一国所拥有的生产要素的绝对数量无关 2 4 2要素密集度要素密集度是指生产某种产品所投入的两种生产要素的比例 在一个只有两种产品 X和Y 和两种要素 L和K 的世界中 如果生产X产品的资本与劳动投入比例大于生产Y产品的资本与劳动投入比例 那么商品X就是资本密集型产品 而Y是劳动密集型产品 要素密集度也是一个相对的概念而非绝对概念 与生产要素的绝对

11、投入量无关 产品的要素密集度可借助等产量曲线来说明 2 4 3H O模型的假设1 世界上只有两个国家 A国和B国 两种商品 X和Y 两种生产要素 K和L 2 两国在生产中使用相同的技术 3 A国为劳动丰富的国家 B国为资本丰富的国家 4 生产函数是线性齐次的 即生产过程中的规模收益不变 5 两国的商品和要素市场都是完全竞争的 6 两国消费者的需求偏好相同 7 在一国内 生产要素可以自由流动 但在国与国之间不能流动 8 两国的生产资源都被充分利用 9 没有运输成本和交易成本 也没有任何限制贸易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 2 4 4H O定理在国际贸易中 一国的比较优势是由其要素丰裕度决定的 一国应生产和

12、出口较密集地使用其较丰裕的生产要素的产品 进口较密集地使用其较稀缺的生产要素的产品 简而言之 劳动相对丰裕的国家应当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 进口资本密集型产品 资本相对丰裕的国家应当出口资本密集型产品 进口劳动密集型产品 2 4 5H O模型的几何说明图2 3要素禀赋与生产可能性曲线 对H O模型的评价 H O模型从两个方面发展了比较优势理论首先 H O模型是以两种生产要素的投入为分析前提的 因此其理论是建立在多种而不是一种生产要素投入的基础上的 这一点与现实更加接近 其次 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是建立在各国劳动生产率差异基础上的 H O模型假设各国生产同一产品的技术水平是相同的 各国间生产同一产品

13、的成本差异是由各国不同的要素禀赋从而是生产成本的差别造成的 H O模型也有一些不完善的地方 1 H O模型的分析只假定投入两种生产要素 实际上 生产要素可以分成许多种类 即使是某一类生产要素也可以进一步分成许多项 2 H O模型比较强调静态结果 排除了技术进步的因素 也没有说明一国在特定的要素禀赋下 从动态的角度出发 如何从自给自足转向自由贸易 H O模型实际上是从现有的贸易结构反推比较利益形成的基础 3 该理论对于需求因素并未予以充分的重视 这也影响了其对于现实问题的分析 4 该理论在分析过程中引进了价格或货币因素 这就增加了问题的复杂性 2 4 6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 H O S 自由贸易不

14、仅会使商品的价格均等化 而且会使生产要素的价格均等化 以致两国所有的工人都能获得同样的工资率 所有的土地都能获得同样的地租报酬 而不管两国的生产要素的供给和需求模式如何 生产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的图形说明 图中 Ox是两国生产X的原点 Oy是中国生产Y的原点 O y是美国生产Y的原点 横轴表示劳动力的拥有和各部门使用的情况 纵轴表示资本的拥有和使用情况 其中OxB为美国拥有的全部劳动力 OxD为中国拥有的全部劳动力 OxC表示美国拥有的全部资本量 OxF表示中国拥有的全部资本量 由于两国使用相同的生产技术 两国关于商品X的等产量线是相同的 都是从共同的原点Ox开始测度的 两国关于商品Y的等产量线

15、也是相同的 不同的是中国是从Oy开始测度 而美国是从O y开始测度 越远离原点Ox的X的等产量线表示X的产出越大 越远离Oy或O y的Y的等产量曲线表示产品Y的产出越大 2 4 7里昂惕夫之谜一 里昂惕夫是以美国为例来验证H O模型的 1953年他在美国 经济学与统计学杂志 上发表了一篇文章 在文章中 他运用自己首创的 投入 产出 分析法 并利用美国1947年的数据测算了美国进 出口商品的要素含量 试图证明H O模型的正确性 根据人们的一般直觉 美国是资本比较丰富而劳动力比较稀缺的国家 根据H O模型 美国应出口资本密集型产品 进口劳动密集型产品 里昂惕夫的测算结果如表2 7所示 表2 7美国

16、每百万美元出口产品和进口替代品的资本和劳动需求 由表2 7可知 美国出口商品的资本 劳动比例是14010美元 人 进口替代品的资本 劳动比例是18180美元 人 美国进口替代品的资本密集度比美国出口商品的资本密集度高出大约30 这意味着 美国进口的是资本密集型产品 出口的是劳动密集型产品 这一结果与H O理论恰恰相反 这就是著名的里昂惕夫之谜 二 对里昂惕夫之谜的解释1 里昂惕夫本人的解释2 人力资本理论解释3 用垄断和竞争的程度来解释4 用贸易壁垒存在来解释5 用跨国公司理论来解释 2 5现代贸易理论 一 规模经济和差异产品的国际贸易理论 一 规模经济 不完全竞争和差异产品的含义 1 规模经济 2 不完全竞争 3 差异产品同一产业或产品集团内部的众多企业生产的有产差别的产品 二 建立在规模经济和差异产品基础上的产业内贸易产业内贸易 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同时出口和进口同类型制成品的贸易 又称双向贸易或重叠贸易 三 产业内贸易的衡量产业内贸易水平我们可以用产业内贸易指数来衡量 T 1 X M X M 公式中T代表产业内贸易指数 X和M代表一国某产业的产品的出口量和进口量 T的取值范围在0和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