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级物理上册第5章透镜及其应用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上传人:1516****951 文档编号:134300318 上传时间:2020-06-04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61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级物理上册第5章透镜及其应用教案(新版)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八级物理上册第5章透镜及其应用教案(新版)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八级物理上册第5章透镜及其应用教案(新版)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八级物理上册第5章透镜及其应用教案(新版)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八级物理上册第5章透镜及其应用教案(新版)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级物理上册第5章透镜及其应用教案(新版)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级物理上册第5章透镜及其应用教案(新版)新人教版(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1了解什么是凸透镜,什么凹透镜。2了解凸透镜、凹透镜对光的作用。3了解透镜的焦点、焦距。4了解凸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5理解凸透镜的成像规律。6了解眼睛的构造,知道眼睛是怎样看见物体的,了解眼镜是怎样矫正视力的。7了解显微镜、望远镜的基本结构。透镜及其应用实质上是前一章光的折射的一个应用实例。主要学习透镜的初步知识及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研究透镜对光的作用和凸透镜成像规律是本章的核心内容。透镜是照相机、投影仪、显微镜等光学仪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生产和生活中有着极其广泛的应用。因此将它单列一章。本章中的重点考点是:1.透镜对光的作用;2.透镜中的三条特殊光线;3.凸透镜的成

2、像规律;4.透镜的应用。中考中关于透镜的焦点、焦距、主光轴等一般不单独出题,经常渗透在其他问题中,透镜对光线的作用常以作图题形式出现,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在中考卷中频频出现。生活中的透镜常以填空、选择题出现。1学生在小学科学课上及平时生活中已接触过透镜,并且通过上一章”光现象“的学习,对光的折射规律有了一定的认识,为本章的学习奠定了知识和技能的基础。2八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勇于探索自然现象及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知识,有将自己的见解公开并与人交流的愿望,有主动与人合作的精神,敢于提出与别人不同的观点,也勇于放弃或修正自己的观点,为透镜的学习做好了思想和心理准备。本章可由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加深

3、对知识点的理解。3照相机、投影仪、显微镜等在生活中应用比较广泛,用处也比较大,也是前面所学知识的应用和拓展。但初中生对其理解不是太容易,尤其是显微镜和望远镜,因其成像原理比较抽象,也难看到内部结构,教师可采用渐进的模拟的方法使学生获得学习的基础,并通过实验应用和作图讲解使学生对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原理有了初步了解。1为了降低学生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的难度,探究实验时可以提出问题开始,把主动权交给学生,由学生自主探究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把难点实像和虚像放到探究实验之后,再以“想想议议”栏目让学生思考凸透镜成像规律。2照相机、投影仪等光学仪器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在学习时要注意体会课本上提供的简单模型和分析

4、手段,理解它们的工作原理以及透镜在其中所起的作用。3眼睛是人体的重要器官,对眼睛的成像原理,眼疾的成因以及矫正方法,要注意结合实际去认识,学以致用。4本章在讲课时,尽量从日常生活现象引入,引导学生亲自动手去实验探究和完成一些教材上的实践性活动,以期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习惯和用实验研究问题的能力。第1节透镜知识与技能1能识别凸透镜和凹透镜。2了解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3知道什么是凸透镜的焦点和焦距。过程与方法1让学生进一步熟悉探究式学习的一般程序和方法。2重点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3让学生经历从感性到理性的思维飞跃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让学生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初步领略自然

5、界的美妙与和谐。2鼓励学生探究凸透镜和凹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他们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服务于人类的意识。3鼓励学生用毅力去战胜在探究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疑惑、障碍、艰辛等阻力,逐步超越自我。重点探究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探究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难点引导学生从真实的复杂的物理实验情景中抽象概括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从而实现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教具:投影机、投影片、盛满水的酒瓶。学具:老花眼镜、近视眼镜、凸透镜、凹透镜、刻度尺、白纸板、盛满水的烧杯、废灯泡的玻璃罩(若干组)。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复习提问1什么叫光的折射?2光的折射有什么规律?3请同学们画出光通过三棱

6、镜时的大致光路。思考后回答。一人上黑板作图,其余在作业本上做。让学生明白本节知识与前一章知识的关系,以及光通过玻璃仪器时总向厚的一边偏折。新课教学调动学生将自己见到过的各种各样的镜都写出来,并引导他们对这些镜进行分类。讨论2分钟,举手发言,举出各种各样的镜,越多越好。学生学习兴趣浓,课堂气氛活跃。尽力发散学生的思维, 同时体现“从生活到物理”的新课程理念。进行新课一、透镜的基本知识让学生自由提出与“透镜”有关的问题,并进行猜想。【学生实验】1鉴别出桌上的两块透镜,是凸透镜还是凹透镜?2识别出桌上的两副眼镜,是老花镜还是近视眼镜?二、透镜对光的作用【学生实验】3探究透镜对光的作用。将教材中的图5

7、.14游戏设计为学生随堂实验。提醒学生注意实验中的“正对太阳光”最小、最亮的光斑“等词,并要求学生还要将光斑形状画在学案上(或笔记本上)。(巡视、启发、指导)引导学生讨论后归纳得出实验结果: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指导学生将观察到的现象用简洁的图形表示出来。三、凸透镜的焦点和焦距用复合投影片模拟再现“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的全景。小组讨论后将问题和猜想写在学案(或笔记本)上,同时查阅书中的相关段落。两人一组,动手实验,讨论后得出结论,举手回答。带上桌上的凸透镜、凹透镜、老花镜、笔、学案(或笔记本)。到室外有阳光的平台上,两人一组动手做实验:认真操作、仔细观察、记录、分析。(

8、5分钟)小组讨论后举手发言。学生将简图绘制在“学案”或笔记本上。学生讨论、思考、观察。目的是进一步明确本节的“知识与技能目标”,同时用好教材,淡化概念教学。让学生体验知识,将知识活化。培养学生的动手习惯和用实验来研究、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逐步学会从真实而又复杂的物理实景中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抽象概括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从而实现从感性到理性的飞跃,而不是仅仅将视野和思维停留在一大堆材料和数据中。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测评与小结1.课堂自评。2.课堂小测。(用投影将题打出)。3.请学生小结:a.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b.这节课你印象最深的学习过程、方法是什么?c.在本节课的探究实验过程中你体

9、验到了什么样的疑惑、紧张、兴奋或喜悦?你又是怎样处理这些情感的?完成“学案”上每一项的自评得分,并算出自评总分。学生在5 min内笔试完成。(只写答案)对“知识与技能”的小结。对“过程与方法”的小结。组内讨论后举手回答。组间讨论、交流后举手回答。每三个小组组成一个大组进行讨论、交流,再推荐出典型的情感体验在全班交流。突破本节难点:实现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这是对“过程与方法目标”的检测。让学生对整个探究过程进行量化自评,便于学生学会自己同自己比,学会认识自己,逐步战胜自己,并最终超越自己。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小结。布置作业第1节透镜1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叫凸透镜。例如“老花镜”。中间

10、薄,边缘厚的透镜叫凹透镜。例如“近视眼镜”。2透镜都有主光轴和光心。3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4凸透镜的焦点和焦距。第2节生活中的透镜知识与技能了解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过程与方法1通过动手制作照相机模型,了解照相机的成像原理。2凸透镜成像时,简单比较物到透镜的距离与像到透镜的距离。3能简单描述凸透镜成像的几种情况的主要特征。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模拟照相机的制作和使用,获得成功的愉悦。2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3初步建立科学技术应用于实际的意识。重点凸透镜成像的几种情况的主要特征,物距与像距的大小比较。难点凸透镜成像的几种情况的主

11、要特征。大幅照相机挂图(或用多媒体室投影仪投影照相机实物)、制作照相机模型的材料多套【焦距为510 cm的放大镜(直径为35 cm)、两块约为20 cm20 cm的硬纸片、半透明塑料薄膜、粘胶纸】、投影仪、画有带箭头的十字坐标的幻灯片、放大镜、一杯水、几个滴水管等。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悬挂大幅照相机挂图(或投影照相机实物)。提问:照相机主要由哪几部分组成?悬挂教材插图5.21的照相机原理图(或用胶片投影)。讲述:照相机拍照原理。指导学生制作照相机模型,让学生观察照相机所成的像。学生出示一个照相机模型。指导学生制作照相机模型。指导学生观察所成的像。组织讨论:像比物体是变大了还是变小了?像距与

12、物距哪个大?像是正立的还是倒立的?让学生观察教室的投影仪(或挂图)。提问:投影仪主要由哪几部分组成?演示:把投影仪上的平面镜取下,把画有带箭头的十字坐标的投影片(或一支笔)放到载物台上,记住箭头的方向。组织讨论:像的大小、正倒及像距与物距的大小比较。悬挂教材插图5.23的投影仪原理图(或用胶片投影)。讲述:投影仪的工作原理。指导探究:让学生两个人一组用凸透镜观察教材中的文字;水滴能把字放大吗?组织讨论:放大镜所成的像是怎样的?组织讨论:综合比较照相机、投影仪和放大镜所成的像有什么区别。小结与测评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回答问题。学生探究活动(两人一组)。制作照相机模型并分组讨论。学生回答问题。学生分组

13、讨论。学生探究活动并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学生独立完成并交叉评估。让学生对照相机的构造有感性认识。创设情境,从生活走向物理,使学生对凸透镜成像产生兴趣。通过动手制作照相机模型,并观察窗外物体在屏幕上所成的像,使学生感受照相的过程,并直接感知照相机所成的像是缩小、倒立的实像。让学生对投影仪的构造有感性认识。让学生对利用凸透镜成放大、倒立的实像有感性认识。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投影仪的成像原理。让学生对利用凸透镜成放大、正立的虚像有感性认识。能简单描述凸透镜成实像和虚像的主要特征。知识的应用、巩固与拓展。第2节生活中的透镜观察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所成的像的特征:镜头的作用像与物体比较像距与物距比较照相机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像缩小、倒立像距小于物距投影仪凸透镜像放大、倒立像距大于物距放大镜凸透镜像放大、正立第3节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知识与技能1理解凸透镜的成像规律,知道凸透镜所成像的虚实、倒正、大小与物体位置的关系。2了解实像和虚像的区别。过程与方法1能在探究实践中初步获得提出问题的能力。2通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