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第6课阿长与《山海经》》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上传人:1516****951 文档编号:134292178 上传时间:2020-06-0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第6课阿长与《山海经》》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第6课阿长与《山海经》》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第6课阿长与《山海经》》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第6课阿长与《山海经》》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第6课阿长与《山海经》》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第6课阿长与《山海经》》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第6课阿长与《山海经》》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6 阿长与山海经【学习目标】1、识记重点字词,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2、学习本文选取典型事例表现人物性格以及详略得当的写法。3、认识阿长的品格风貌和作者对阿长的思想感情,感悟作者对长妈妈的真切怀念之情。【学习重点】1、学习本文选取典型事例表现人物性格以及详略得当的写法。2、领悟这篇回忆性散文的双重眼光看待人物和欲扬先抑的写法。【学习难点】通过欲扬先抑的手法,深入了解阿长的人物形象及作者的浓厚感情。【知识链接】1.题目解读。在鲁迅先生的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鲁迅除写了自己的老师寿镜吾先生之外,还写到了一个人,这个人是谁呢?是长妈妈,她讲的美女蛇的故事真是神秘莫测,给百草园蒙上一层神秘的面纱。那

2、么,长妈妈是个什么样的人呢?山海经和她又有什么故事呢?2.关于阿长。阿长,鲁迅称之为长妈妈,浙江绍兴东浦人,是鲁迅儿时的保姆,做了一辈子的老妈子,平时也不回家,直到临死。患有癫痫,1899年发病身故。鲁迅对长妈妈怀有深厚的感情,在好几篇文章中提到过她,这篇是专门用来回忆和纪念她的。3.关于山海经。山海经共十八卷,战国至西汉初年的作品。内容主要是我国民间传说中的地理知识,还保存了不少上古时代流传下来的神话故事。鲁迅称之为“古之巫书”。第一课时导学目标1积累词语。2学习本文选取典型事例表现人物性格以及详略得当的写法,学习作者描写人物的方法。 3理解文中带有感情色彩的词句,把握作者情感变化的过程。自

3、主学习案:一、基础知识积累1阿长与山海经选自,这是一部集。作者,我国现代伟大的 家、 家、 家。我们曾学过他的文章有。2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憎恶 惶急 惊骇 chung疤 ji问 惧dn 掳走 震悚 粗拙 孤shung zhu骂 pl 3解释词语震悚: 面如土色: 诘问: 情有可原: 二、整体把握,深入研讨1阅读课文。课文围绕阿长写了哪些事?重点写了什么?(在重点写的事件的序号上打上“”) 合作探究整体把握,深入研讨2鲁迅是怎样描写阿长的?写出了阿长是怎样的一个人?这些描写有什么特色?请在书上圈画并旁注,摘录其中的三处(可以是原文,也可以概括)。 阿长的形象: 阿长的形象: 阿长的形

4、象: 小结阿长的形象: 小结描写的特色: 3文章寄托了作者对长妈妈怎样的感情? 这种感情是始终如一的吗?画出表明作者对阿长的感情态度的词句,对比前后的感情有什么变化,并说说为什么。 巩固提升在你的童年生活中,有没有像阿长这样的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普通人?请和同学分享一下你的故事。第二课时导学目标学习本文欲扬先抑的写法,领会作者对阿长的深厚感情。自主学习:1选词填空。 我想我 (也、又、更)不真做小长毛,不去攻城, (也、又、更)不放炮, (也、又、更)不怕炮炸,我惧惮她什么呢? 这种敬意,虽然也逐渐 (冷淡、淡薄、冷漠)起来,但完全 (消失、消灭、消亡),大概是在知道她谋害了我的隐鼠之后。那时就

5、极严重地 (询问、责问、诘问),而且当面叫她阿长。 一到夏天,睡觉时她又 (张开、伸开)两脚两手,在床中间 (摆成 、摊成 )一个“大”字, (挤、压)得我没有余地翻身,久睡在一角的席子上,又已经 (烘、烤)得那么热。2文章为何要重点写阿长给“我”买来了山海经的事?3仔细阅读课文中阿长买山海经的部分,思考: 当阿长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时,“我”是怎样想的?这种想法表现了“我”什么心理? 当阿长买来山海经时,“我”有什么反应?表现“我”怎样的心情? 为什么会产生“新的敬意”?为什么说“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这和前文“我”听她讲长毛故事时所说的“伟大的神力”意思一样吗? 在阿长买山海经之前,还写了

6、哪些事?这样写有何作用?合作探究1文章的题目是“阿长与山海经”,前半部分为何要写那么多的琐事?2题目“阿长与山海经”中“与”表示什么关系?作者用意何在?巩固提升写阿长买山海经的笔墨并不多,这就给读者留下了一个想象的空间。大家想象一下她是怎样地到处打听,怎样跑书店书摊,操了多少心才买到这本书的?用一二百字记录下来。参考答案第一课时二、1.对她的称呼的由来;她喜欢“切切察察”的毛病;她的睡相;元旦的古怪仪式;她一肚子烦琐的道理;她给“我”讲长毛的故事;她谋害“我”的隐鼠;她给“我”买来了山海经等。重点写了她给“我”买来了山海经的事。2.通过外貌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写得逼真、生动。描

7、写阿长“切切察察”的样子,一写说话的声音,一写说话时一种习惯性的动作,绘形绘声地写出了阿长饶舌多事的形象。反复描写阿长的睡相,那是静态描写,说“伸开两脚两手”,还用个“大”字作比喻,传神地刻画出她的饶舌多事而又粗俗、不拘小节的性格特征。写“元旦的古怪仪式”,写除夕阿长的叮嘱,用她的语言突出其“郑重”:开口便是“你牢牢记住”,交待过后,又说“记得么?你要记着”,且告诫“不许说别的话”。写第二天清早,哥儿不说恭喜,阿长也不好开口,就写她的动作,先是“一把将我按住”,再是“摇着我的肩”,神情是“惶急地看着我”,此时真是无声胜有声(可让学生想象潜台词)。哥儿一说,阿长心花怒放,先用语言描写,一迭连声的

8、“恭喜”,且用四个叹号,再用神态描写,“十分喜欢似的,笑将起来”,阿长心满意足、欢天喜地之状跃然纸上。写出了阿长是一个很不幸而又热望一生平安的劳动妇女。将福橘“塞在我嘴里”,虽是迷信却是她真诚善良的祝福,可见对“我”的关爱。讲长毛的故事,讲到“脱下裤子”“外面的大炮便放不出来,再要放,就炸了!”的话,更是让人看到长妈妈的无知与淳朴。写到买山海经时,故意不写阿长是怎么买到的,把想象空间留给读者。仅仅一句话,一个场面,就把阿长心地善良、关心爱护孩子、热心帮助孩子解决疑难的形象写出来了。教给“我”的烦琐的道理,不免有迷信的成分,但都是出于对“我”的关心爱护,对“我”的启蒙教育,比如:饭粒落在地上,必

9、须捡起来,这是珍惜劳动果实;不要从晒裤子用的竹竿底下钻过去,这是讲究形象;不该说“死掉”,必须说“老掉了”,这是避讳修辞。还写到她连姓名都不为人所知,可见其出身之低下。小结:课文形象生动地写出阿长是一个出身低微、很不幸而又热望一生平安的劳动妇女,她没有文化,无知可笑、愚昧落后、粗俗好事,而又淳朴善良、热心帮助孩子解决疑难。鲁迅的描写之所以特别出色,功夫在于选择、提炼,写最能表现人物特点的外貌,或者动作,或者语言,或者神态。3.怀念、感激、同情“憎恶”“不大佩服她”“讨厌”“特别的敬意”这种敬意“逐渐淡薄”,最终“完全消失”“发生新的敬意”,认为她“确有伟大的神力”。因为鲁迅是以儿时的心态回忆阿

10、长的,这种感情变化反映的是作者儿时情感变化的过程;写的是真实的阿长,表达的是46岁时作者的深深怀念之情。第二课时自主学习2.最能体现她对“我”的关爱与帮助。 3. “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但既然来问,也就都对她说了。”因为阿长不识字,没文化,不知道山海经是怎样一部书,何况她一向似乎并不关于关心“我”,因此她不会理解“我”渴望得到山海经的心情,说明“我”对从她那里得到山海经没抱任何希望,只是说说而已。表明“我”对阿长心存隔膜乃至轻视。“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说明“我”听到以后很震惊,很感动,表现了“我”极度惊喜、兴奋的心情。 因为这件事“别人不肯做”,谁也没有阿长那样知

11、“我”心,谁也没有阿长那么热心;别人“不能做”的事,有画的山海经很难找,要跑多少路,打听多少地方,谁能像阿长这么给“我”操心费事,况且阿长不识字,居然买来了。阿长讲长毛故事时,是描摹当时还是孩子的“我”的心理,认为她有“伟大的神力”,但由成年的作者写出来,总带有戏谑的成分;而此处,语气庄重,感情极为诚挚。 此前,先写远房的叔祖使“我”接近了书籍,交代了“我”是怎样地渴慕山海经,而又为什么求之不得,又是怎样地念念不忘。有了这些铺垫,才能说明阿长为什么使“我”大喜过望,而且感到她确有“伟大的神力”了。合作探究1.前半部分略写的内容能使人对长妈妈有个全面的了解,真实地反映长妈妈的一些特点,使人物形象

12、更加丰满。这些真切的描写,很多都带着贬义,是“抑”的一面,可以说都是在为写山海经一事做铺垫。即便是这“抑”的一面,其实在一定程度上也表现着长妈妈的善良、朴实的品质,由中年的鲁迅写出来,满是怀念、尊敬与同情,其实也就没能褒贬之分。这是欲扬先抑的写法。2.表示并列关系。前后两者有相同的地方,都在作者的人生路上产生了重要的作用。山海经的作用,激发了作者的学习兴趣,鲁迅的读书生涯就是从山海经开始,作者对它的印象也最深。文中说“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到现在还在眼前”就是例证。长妈妈的作用:长妈妈的善良、朴实、热情、乐于助人、主动承担教育责任、对孩子真诚的爱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我”,教育着“我”。所以文章最后两个自然段,也直接抒发了作者对长妈妈的深切感激、怀念之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