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辨析题真题及答案

上传人:男****n 文档编号:134288195 上传时间:2020-06-04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3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资格证辨析题真题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教师资格证辨析题真题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教师资格证辨析题真题及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教师资格证辨析题真题及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教师资格证辨析题真题及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师资格证辨析题真题及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资格证辨析题真题及答案(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师资格证辨析题真题及答案1.教材编写的直接依据是课程计划。答: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课程计划是指根据教育目的和不同类型学校的教育任务,由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有关教学和教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是课程设置的整体规划。课程标准是课程计划的具体化,是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定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价和考试命题的直接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 因此,教材编写的直接依据是课程标准而不是课程计划,所以本题说法错误。 2.遗传在人的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答: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必要物质前提,但并不起着决定性作用,只是为个体身心发展提供

2、可能性。 具体地讲: (1)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生理前提,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2)遗传素质的生理成熟程度制约着人的身心发展的过程及其阶段。 (3)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在构成身心发展的个别特点上具有一定的影响。 (4)遗传素质在个体发展的不同阶段作用的大小不同,随着个体不断地发展,遗传的作用日益减弱。 (5)遗传素质对人发展影响的大小与其本身是否符合常态有关。 同时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动力,是促进个体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所以说遗传在人的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说法是错误的。 3.问题解决不受情绪影响。 答: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有问题的特征、思维定势与功能固着

3、、迁移、原型启发、动机强度以及情绪等等。情绪对问题解决有一定的影响,往往肯定、积极的情绪状态有利于问题的解决,而否定、消极的情绪状态则会阻碍问题的解决。人们对活动的态度、责任感等可以成为发现问题的动机,影响问题解决的效果。动机的强度不同,影响的大小也不一样。除了上述因素外,个体的智力水平、性格特征、认知风格和世界观等个性心理特性也制约着问题解决的方向和效果。所以说,情绪影响着问题解决,故题干这种说法错误。4.心理健康的标准是相对的。答:这种说法是正确的。 心理健康的标准具有相对性,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健康与疾病不是完全对立的,它们之间没有明确的界限;另一方面心理健康并不是某种固定、永恒不变

4、的状态,它会因为社会、生物等方面的影响而发生变化。 所以说,心理健康的标准是相对的。故题干的说法是正确的。 5、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答:题干中的说法是错误的。 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包括遗传、环境、教育、主观能动性。这四个因素,对人的身心发展分别起到了不同的作用:遗传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物质前提,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可能性。环境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外部的客观条件,环境使遗传提供的发展可能性变成现实。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动力,是促进个体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在人的身心发展中决定作用的是个体的主观能动性,而非教育。故题干中的说法是错误的。6、教育的任务就是

5、向学生传授知识。答:题干中的说法是错误的。 我国现阶段的教学任务包括传授系统的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这是教学的首要任务;发展学生的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培养社会主义品德和审美情趣,奠定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基础,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等四项任务。因此,教学的任务就是向学生传授知识,说法是错误的。 7、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成正比。答:题干中的说法是错误的。 根据耶克斯多德森认为,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之间呈倒“u”形曲线关系。中等程度的动机激起水平最有利于学习效果的提高。而且动机的最佳水平随任务性质不同而不同:任务较容易,最佳动机水平较高;任务难度中等,最佳动机水平也适中;任务越困难,最佳动机水平越低。因此,

6、题干说法错误。 8、品德形成受情感影响。答:题干中的说法是正确的。 品德是指个人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准则行动时所表现的稳定特征或倾向。学生的思想品德由知、情、意、行四个心理因素构成。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即这四个心理因素的形成与发展的过程。德育过程也就是培养四种品德心理因素并使之协调发展的过程。知即道德认识,情即道德情感,意即道德意志,行即道德行为。因此品德的形成受情感的影响说法是正确的。 9、教育对人发展的作用总是积极的。答:题干中的说法是错误的。 教育的功能中有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正向功能强调教育对个体和社会起到促进作用,而负向功能强调教育对个体和社会的发展会产生一定的阻碍作用。因此,教

7、育对人的作用未必是积极的。所以该说法是不正确的。 10、总体而言,学校课程内容主要由间接经验构成。答:题干中的说法是是正确的。 学校课程内容是由直接和间接经验经验共同构成。但总体而言,学校课程内容主要是由那些从前人所总结出来的系统的经验即间接经验构成,这样才能更加系统高效的帮助学生积累基础知识和技能,更好的培养其他各方面的能力。 11、根据皮亚杰论,在良好的外界环境作用下,学生的认知发展可以从前运算阶段直接跨越至形成运算阶段。答:题干中的说法是错误的。 (1)皮亚杰将个体的认知发展从低到高分为四个阶 段:感知运动阶段(02岁)、前运算阶段(2-7岁),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形式运算阶段(

8、1116岁)。这四个阶段都有对应的年龄阶段,毎个阶段都有相应的年龄特征,是具有不可逾越和不可逆性。 (2)在良好的外界环境下,可以缩短四个阶段的年龄时间,但是不可以跨越,所以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12、学习材料的灌度越大,越难以产生迁移。答:题干中的说法是错误的。 (1)学习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外一种学习的影响。 (2)影响学习迁移的因素包括学习任务的相似性、学习者原有的认知结构、学习的心向与定势以及学习的指导,与学习材料本身的难度是没有关系的,所以该说法是错误的。 13、教育具有历史继承性。答:题干中的说法是正确的。 教育尽管受到生产力发展水平和政制度的制约,但也具有相对独立性,有自身的发展规

9、律。 教育具有自身的继承关系,即具有对民族教育传统的历史继承性,教育所继承的一切,是人们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教育成果,是人类的共同财富。 综上,题干说法正确,教育具有历史继承性体现了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14、教学是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答:题干中的说法是正确的。 教育目的是指国家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什么样的人才的总的要求。而教育目的的实现,需要依靠各级各类学校教育来完成;教学是学校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也是学校进行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除教学外,学校还通过课外活动、生产动、社会活动等途径对学生进行教育。 综上,教学是学校教育的基本途径,自然教学也是学校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 15、注意的分

10、配就是注意的分散。答:题干中的说法是错误的。 注意分配和注意分散是两回事。注意的分配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不同的对象和活功。注意的分散,又称分心,是指在意过程中,由于无关刺的干扰或者单调刺激的持转作用引起的偏离。 前者是根据任务需要,有目的地主动地把注意指向不同的对象。后者是由于外部刺激或主体内部因素的干扰作用引起的,是消极被动的,违背了活动任务的要求,偏离了正确的注意对象,降低了活动效果。故该说法不正确。 16、学生知识越多,能力越强。答:题干中的说法是错误的。 知识不等于智力,知识是个体通过与环境相互作用而获得的,其实质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特征与联系的反应,能力是使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

11、特征,能力不仅包含了一个人现在已经达到的成就水平,而且包含了一个人具有的潜力。知识是能力的基础,能力的发展能进一步促进知识的掌握。 但学生掌握知识的多少并不完全表明其能力的高低。知识转化为能力是有条件的,教给学生的科学规律性的知识必须通过学生的实践活动才能转化为能力。可见能力的高低不是知识的简单积累,知识的掌握与能力的发展并不是同步的,题目说法错误。 17、德育的起点是提高道德认识。答:题干中的说法是错误的。 (1)德育过程的一般顺序可以概括为知、情、意、行,以知为开端、以行为终结;但是由于社会生活的复杂性,德育影响的多样性等因素,德育具体实施过程,又具有多种开端。 (2)教师可根据学生品德发

12、展的具体情况,或从导之以行开始,或从动之以情开始,或从锻炼品德意志开始。 (3)因此说法是错误的。 18、教学具有教育性。答:题干中的说法是正确的。 (1)教学中,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和学习方法的过程,也同时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学生成才的过程。 (2)构成教学活动的每个要素都包含着极其丰富的教育因素。这些教育因素在教书活动中发挥思想品德教育作用是客观存在的。(3)从教学活动的整个过程来看,在教学中,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就是教师指导学生能动地认识客观世界的过程,同样具有教育性。 所以观点是正确的。 19、短时记忆向长时记忆转化的条件是想象。答:题干中的说法是错误的。要使短时记忆转向长时记

13、忆需要通过复述。 (1)短时记忆保持时间较短,容量有限,储存时间一般不会超过1分钟,容量为72个组块。如果长时间得不到复述,则就会再次进入瞬时记忆,最终遗忘。 (2)因此短时记忆向长时记忆转化的条件是复述,而不是想象。 所以题干的说法是错误的。 20、负强化和惩罚在本质上是相同的。答:题干中的说法是错误的。 (1)负强化是撤销厌恶刺激的过程,本质是增加某种期望行为出现的概率。 (2)惩罚是当有机体做出某种反应以后,呈现一个厌恶刺激,本质是减少不良行为出现的概率。 (3)因此,题干的说法是错误的。 21、教育具有自身的发展规律,不受社会发展的制约。答:题干中的说法是错误的。 教育具有自身的发展规

14、律,有其相对独立性。但是教育不能完全独立于社会发展,生产力、科技、文化和人口等对教育都有着一定的制约作用。生产力决定着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性质。所以教育的发展是受到社会发展制约的。 22、知识越多,能力越强。答:题干中的说法是错误的。 知识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能力是顺利完成活动的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是掌握知识的前提,是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但是知识的掌握是无止境的,能力发展却有一定的限度。而且知识与能力发展是不同步的,知识多了,能力并不一定就强。23、接受学习一定是有意义学习。答:题干中的说法是错误的。 奥苏伯尔按学习进行的方式分为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按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知识的关系,分为机械学习和有意义学习。接受学习即学习者把以现成的定论的形式呈现给自己的学习材料,与其已形成的认识结构联系起来,以实现对这种学习材料的掌握的学习方式。有意义学习是使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概念建立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接受学习可以是机械的也可以是有意义的,关键是看新旧知识之间能否建立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所以题干说法错误。 24、根据科尔伯格的观点,道德发展的阶段是固定的,相同年龄阶段的人都能达到同样的发展水平。答: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