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同步课件必修2第五章 第1节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34244709 上传时间:2020-06-03 格式:PPT 页数:68 大小:9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1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同步课件必修2第五章 第1节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_第1页
第1页 / 共68页
2011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同步课件必修2第五章 第1节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_第2页
第2页 / 共68页
2011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同步课件必修2第五章 第1节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_第3页
第3页 / 共68页
2011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同步课件必修2第五章 第1节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_第4页
第4页 / 共68页
2011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同步课件必修2第五章 第1节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_第5页
第5页 / 共6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1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同步课件必修2第五章 第1节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1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同步课件必修2第五章 第1节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6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考纲展示 1 基因突变的特征和原因 2 基因重组及其意义 3 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数目变异 4 人类遗传病的类型 5 人类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 6 人类基因组计划及其意义 7 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 实验 8 调查常见的人类遗传病 实验 热点考向 1 基因突变的类型 特征及诱变育种在生产中的应用2 基因重组的类型及意义3 染色体结构变异的类型及原因4 染色体组的概念及单倍体 多倍体在育种中的应用5 遗传病的类型 致病机理分析及预防 一 基因突变1 实例 镰刀型细胞贫血症 GAA 2 概念 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 增添或 而引起的的改变 替换 缺失 基因结构 3 原因 外因 因素 如紫外线 X射线及其

2、他辐射 化学因素 如亚硝酸毒 碱基类似物等 因素 如某些病 内因 时发生差错 DNA碱基组成发生改变 物理 生物 DNA分子复制 4 特点 1 普遍性 在生物界中普遍存在 2 随机性和 发生于个体发育的 且可能产生一个以上的等位基因 3 低频性 自然状态下 突变频率很低 5 意义 基因突变是产生的途径 是的根本来源 是的原始材料 不定向性 各个时期 新基因 生物变异 生物进化 2 类型 1 自由组合型 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随着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也自由组合 2 交叉互换型 减数分裂四分体时期 基因随着的交叉互换而发生重组 二 基因重组1 概念 在生物体进行过程中 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 有性生殖

3、 重新组合 非等位基因 非姐妹 染色单体 3 意义 1 形成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原因之一 2 是的来源之一 对生物的进化也具有重要意义 生物变异 1 基因突变的原因分析 2 基因突变与性状的关系 1 基因突变可间接引起密码子改变 最终表现蛋白质结构和功能改变 影响生物性状 如镰刀型细胞贫血症 2 基因突变并非必然导致性状改变 其原因是 一种氨基酸可以由多种密码子决定 当突变后的DNA转录成的密码子仍然决定同种氨基酸时 这种突变不会引起生物性状的改变 突变成的隐性基因在杂合子中不引起性状的改变 如AA Aa 不直接编码氨基酸的基因片段 DNA片段 发生改变 3 基因突变的特点 1 普遍性 所有生物均

4、可能发生基因突变 2 随机性 生物个体发育的任何时期和任何细胞均可发生基因突变 时间上的随机 它可发生于生物个体发育的任何时期 甚至在趋于衰老的个体中也很容易发生 如老年人易得皮肤癌等 部位上的随机 基因突变既可发生于体细胞中 也可发生于生殖细胞中 若为前者 一般不传递给后代 若为后者 则可通过生殖细胞传向子代 可以发生在细胞内不同的DNA分子上 也可发生在同一DNA分子的不同部位 3 低频性 在高等生物中 突变率是10 5 10 8 4 多害少利性 大多数突变对生物是有害的 也有少数是有利的 也有既无利也无害的 5 不定向性 可产生复等位基因 如图所示 1 基因突变一定会导致基因结构的改变

5、但却不一定引起生物性状的改变 2 基因突变是DNA分子水平上基因内部碱基对种类和数目的改变 基因的数目和位置并未改变 3 基因突变一般发生于DNA分子复制过程中 例1 2010 临沂调研 下图为大肠杆菌某基因的一条脱氧核苷酸链的碱基序列 以下变化对该基因所控制合成的多肽 以此链为模板 的氨基酸序列影响最大的是 不考虑终止密码子 ATGGGCCTGCTGA GAGTTCTAA 1471013100103106 A 第6位的C被替换为TB 第9位与第10位之间插入1个TC 第100 101 102位被替换为TTTD 第103至105位被替换为1个T 课堂笔记 选A项属于碱基替换 由于密码子存在简并

6、性 可能对氨基酸序列无影响 B项属于碱基的增添 自增添处合成的多肽序列将会全部改变 C项属于整个密码子被替换 只会引起多肽序列中一个氨基酸的改变 D项属于碱基缺失 自缺失处合成的多肽序列将会改变 但D项改变对氨基酸序列的影响比B项小 B 基因突变类型对氨基酸序列的影响 1 基因重组的时间 类型 结果及意义 1 基因重组发生的时期 有性生殖的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 2 基因重组的类型 减 后期 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随着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而自由组合 四分体时期 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 3 基因重组的结果 产生了新的基因型 大大丰富了变异的来源 2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区别和联系

7、 1 在人工操作下 基因工程 肺炎双球菌的转化都实现了基因重组 2 基因突变可产生新基因 进而产生新性状 基因重组只能是原有基因的重新组合 可产生新的基因型 进而产生新的表现类型 例2 2010 广州检测 以下有关基因重组的叙述 正确的是 A 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能导致基因重组B 姐妹染色单体间相同片段的交换导致基因重组C 基因重组导致纯合体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D 同卵双生兄弟间的性状差异是基因重组导致的 课堂笔记 选基因重组只能发生于减 的前期 联会的同源染色体邻近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交叉互换导致基因重组 和后期 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导致基因重组 基因工程 细菌的转化等过程中 性状分离只能

8、在杂合体自交时才会出现 纯合体自交的后代依然是纯合体 无性状分离发生 同卵双生是指由一个受精卵经有丝分裂发育成两个个体 这两个个体的遗传信息相同 其差异可能来自于基因突变等 但不可能是来自基因重组 A 基因重组是有性生殖生物重要的变异来源 下列正确的是 A 只有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才能重组B 只发生在四分体时期C 能体现遗传的稳定性D 能使生物更好地适应多变的环境 解析 基因重组可发生在四分体时期或减 后期 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和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都可实现基因重组 基因重组使子代产生多种类型 从而更好地适应环境 答案 D 小白鼠的正常尾和短尾是一对相对性状 一对正常尾的双亲鼠生

9、了一只短尾的雄鼠 这只短尾雄鼠的产生是基因突变的结果 还是由于双亲都是隐性短尾基因的携带者 若只考虑常染色体遗传 探究如下 命题设计 一 作出假设 假设 双亲都是隐性短尾基因携带者假设 短尾的雄鼠是隐性突变产生的假设 短尾的雄鼠是显性突变产生的 二 设计实验1 实验方法 将这对正常尾的双亲中的雌鼠与短尾的雄鼠交配 观察其子代鼠尾的表现型 2 实验结果 子代出现正常尾的鼠和短尾的鼠 3 实验结论 双亲都是隐性基因携带者 你对此实验方案有何评价 若有缺陷 请指出并改正或补充 解题指导 若双亲都是隐性基因携带者 则双亲中母本与短尾雄鼠杂交 后代应出现正常尾和短尾 若短尾鼠是隐性突变 则双亲应为显性纯

10、合体 若短尾鼠是显性突变 则双亲应为隐性纯合体 答案 评价 原实验和结果不能区分三种假设 补充实验及结论如下 1 选取原实验中获得的短尾雄鼠 2 将该短尾雄鼠与选择的短尾雌鼠交配 观察子代尾的表现型 若子代出现正常尾鼠和短尾鼠 则假设 正确 若子代全为短尾鼠 则假设 或 正确 继续做如下实验 3 再让原亲本鼠多次杂交 观察子代尾的表现型 若子代出现正常尾和短尾 且比例为3 1 则假设 正确 若子代全为正常尾 则假设 正确 关于 假设 与 预期 结果 与 结论 的辨析 1 假设 假设 也称假说或猜测 是指用来说明某种现象但未经证实的论题 也是对所提出的问题作出的参考答案 即依据发现的事实材料或科

11、学原理 通过创造性思维 提出初步假定 如 孟德尔分离现象解释验证 的测交实验中 提出的假说是 F1 Dd 产生配子时 因等位基因分离 使得F1产生含基因D和基因d的两种配子 且其数目相等 理论指导 2 预期 预期 是在实验设计方案确定以后 实验正式实施之前 根据假说和原理 对实验可能出现的结果的判断 是依据提出的假说进行推理 得出假定性结果或推论 即 假如假设成立 则应有何种结果 如 孟德尔分离现象验证实验 假如假说成立则有测交的后代应出现Dd与dd为1 1的结果 即紫花与白花数量比应为1 1 3 结果结果应为实验实际出现的情况 如 孟德尔分离现象解释实验 中出现的结果为 得到的64株后代中

12、30株紫花 34株白花 两种性状分离比为1 1 4 结论结论的得出须依据实验结果 即若出现的结果与预期结果一致则得出与先前的假说一致的结论或 假说成立 若实验出现的结果与预期结果不符 则得出的结论应为 假说不成立 由此可知 假设 应对应 结论 预期 应对应 结果 在实验讨论时应注意描述的科学性即 如果出现何种结果 则应有何种结论 科学研究已证实某类有机污染物对水生软体动物雌性个体有致畸作用 畸变雌性体内出现雄性生殖器官 近期某水域被该类有机物X污染 为了解此有机物对水生软体动物是否有致畸作用 生物兴趣小组同学提出开展探究活动 请利用中学生物实验室常用器材以及下列实验材料和用具 设计实验并预测实

13、验结果 命题设计 实验材料和用具 采自未受污染水域 体重相近 性成熟的水生螺 A螺 300只 解剖镜 有机污染物X溶液 养殖池 正常A螺雌 雄性生殖器官解剖图谱等 提示 给药剂量 具体仪器操作不作要求 室温恒定 养殖时间30天 A螺为雌雄异体 性别特征可在解剖镜下鉴定 1 拟定课题名称 2 设计实验步骤 3 预测实验结果 解题指导 实验设计要遵循科学性原则 单因子变量原则 对照原则 平行重复原则等 对于该实验课题的名称可拟定为 探究有机物X对A螺 雌螺 的致畸作用 进行实验设计时 首先将A螺平均分成两组 每组100只 分别放入甲 乙两个养殖池中饲养 然后在一个养殖池中加入一定量的有机物X为实验

14、组 另一个养殖池不加有机物X而加等量的清水作对照 其余条件都相同 30天后分别从甲 乙两个养殖池内捞取A螺 在解剖镜下做性别特征鉴定 做好记录 如果实验组雌螺长出雄性生殖器官 即池中的雄性个体数明显多于对照组 则说明有机物X对A螺中的雌性有致畸作用 答案 1 探究有机污染物X对A螺雌性器官畸变的作用 2 随机取A螺数只解剖 对照解剖图谱 识别雌 雄生殖器官特征 将A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 每组100只 至少30只 向实验组养殖池中加入一定体积的有机污染物X溶液 对照组加入等体积的蒸馏水 饲养和其他条件均相同 养殖30天后 将各养殖池中A螺在解剖镜下解剖观察并与标准图谱对照 记录性畸变雌螺数量

15、 计算雌 雄个体性畸变百分率 3 对照组雌性和雄性螺生殖器官正常 实验组雌性个体出现性畸变 1 2010 广州模拟 我国研究人员发现 DEP1 基因的突变能促进超级稻增产 这一发现将有助于研究和培育出更高产的水稻新品种 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 水稻产生的突变基因不一定能遗传给它的子代B 该突变基因可能在其他农作物增产中发挥作用C 水稻基因突变产生的性状对于生物来说大多有利D 该突变基因所表达出的蛋白质与水稻产量密切相关 解析 突变大多是有害的 基因突变若发生在体细胞中一般不会遗传给后代 答案 C 2 实验小鼠的下列细胞 易发生基因突变的是 双选 A 皮肤生发层细胞B 神经细胞C 红细胞D 造血干

16、细胞 解析 皮肤生发层细胞和造血干细胞具有旺盛的分裂能力 易发生基因突变 答案 AD 3 关于基因重组的叙述 下列哪一项是正确的 A 有丝分裂可导致基因重组B 等位基因分离可导致基因重组C 无性生殖可导致基因重组D 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可导致基因重组 解析 基因重组发生在以下两种过程中 一是基因工程 二是减数分裂 其中减数分裂过程中有两个时期发生基因重组 减数分裂形成四分体时 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局部互换 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 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 答案 D 4 2010 临沂检测 基因突变按其发生部位可分为体细胞突变a和生殖细胞突变b两种 则 A 均通常发生于有丝分裂的间期B a通常发生于有丝分裂的间期 b通常发生于减数第一次分裂的间期C 均通常发生于减数第一次分裂的间期D a通常发生于有丝分裂间期 b通常发生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间期 解析 体细胞突变通常发生于有丝分裂间期 生殖细胞突变通常发生于减数第一次分裂的间期 答案 B 5 正常双亲产下一头矮生雄性牛犊 以下解释不可能的是 A 雄犊营养不良B 雄犊携带了X染色体C 发生了基因突变D 双亲都是矮生基因的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