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苏州市第五中学高中数学 第三章单元复习学案(无答案)苏教版必修4(通用)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34190056 上传时间:2020-06-03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7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苏州市第五中学高中数学 第三章单元复习学案(无答案)苏教版必修4(通用)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江苏省苏州市第五中学高中数学 第三章单元复习学案(无答案)苏教版必修4(通用)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江苏省苏州市第五中学高中数学 第三章单元复习学案(无答案)苏教版必修4(通用)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江苏省苏州市第五中学高中数学 第三章单元复习学案(无答案)苏教版必修4(通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苏州市第五中学高中数学 第三章单元复习学案(无答案)苏教版必修4(通用)(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江苏省苏州市第五中学高中数学 第三章单元复习学案(无答案)苏教版必修4一、 知识点梳理本章我们重点学习了两组三角恒等式:和角公式,倍角公式,并以它们为工具,研究了有关三角函数式的化简、计算、恒等式的证明等有关三角变换的问题.二、 学法指导1.要注意从运算的角度看待三角变换,把三角变换看成是三角函数的运算,这样就使得三角变换和运算(包括向量的运算)发生了联系.课本中,三角变换的公式都是通过运算的方法推导和证明的.2.注意突出向量和三角函数的联系.课本利用向量的数量积推导出两角差的余弦公式,并由此公式作为出发点,推导出两角和的余弦公式,两角和与差的正弦、正切公式,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课本

2、除了正文中用了向量的方法外,还通过思考、习题等形式,给出了多种不同的推到方法,请同学们积极思考.3.在本章的学习中,化归的数学思想和方法被多次运用,其中,既有从已知到未知的化归(如由余弦的差角公式,推出其余的和(差)角公式),也有从一般到特殊的化归(如从和角公式推出倍角公式).有了化归思想,就可以理解三角恒等式推导和变形的思路.4.重视运用异化同的思想进行思路分析与探索,即寻找题中条件与目标,各个部分在结构、函数名称、角的形式、次数等方面的差异,然后探寻消除差异的途径和方法,实现结构同化.利用角之间的倍、半、和、差等关系进行变角,将条件角化为目标角,将目标角用条件角表示,降次与升次,切化弦,常

3、数代换等,都是这种思想方法的体现.在使用异化同的思想方法时,常常用到“配凑”的手段.三、 单元自测一、填空题(每小题5分,共70分):1 2若,则 3 4 5若,则 6 7已知,则 8若,则的取值范围为 9函数的最小正周期为 10. 已知角的顶点与原点重合,始边与轴的正半轴重合,终边在直线上,则= .11. 设函数的最小正周期为,且,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在单调递减 在单调递减 在单调递增 在单调递增12已知,则 13在中,已知,则 14已知 、为一个钝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下列四个不等式中错误的是 ; ; ; 二、解答题(共90分):15(本小题14分)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以轴为始边作两个锐角、,它们的终边分别与单位圆交于、的横坐标分别为、.(1) 求的值;(2)的值.16.(本题14分)已知函数,且.(1)求函数的单调减区间和对称轴方程;(2)求函数的最大值和最小值时的的集合.17(本小题14分)已知,且,求的值.18(本小题16分)已知,.(1)求的值;(2)求19(本小题满分分)已知函数()求函数的最小正周期及在区间上的最大值和最小值;()若,求的值20(本小题16分)如图,在半径为1,圆心角为的扇形弧上任取一点,作扇形的内接矩形,使点、分别在半径、上,点在弧上.求这个矩形的最大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