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风波》导学案(教师版).doc

上传人:飞****9 文档编号:134183059 上传时间:2020-06-0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定风波》导学案(教师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定风波》导学案(教师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定风波》导学案(教师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定风波》导学案(教师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定风波》导学案(教师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定风波》导学案(教师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定风波》导学案(教师版).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苏轼词二首导学案【课题】唐诗宋词(选读)第三单元 【课型】新授课 【学案序号】11【课时】第1课时 【使用日期】12月2日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1)加深对苏轼的了解。(2) 结合注释理解诗意,把握全诗的内容、主旨并背诵。2过程与方法: 有感情地诵读诗歌,理清叙述角度的变换,读出诗歌的感情起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苏轼宠辱不惊笑对挫折的人生态度。 【学习重点、难点】加深对苏轼的了解【学法指导】1诵读是感受诗歌魅力的锁钥 【诵读时要注意】:掌握诗的节奏变化;分清语调语气;把握感情基调;理清思路和情感变化只有这样,才能使诗歌“入于眼,出于口,闻于耳,记于心”。2参照学案“问题探究”练

2、习题进行自主探究学习,并在此基础上积极参与小组合作交流活动,加深理解。教学过程 定标自学一、关于作者:他与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皆以文学名世,世称“三苏”。苏轼与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与黄庭坚、米芾、蔡襄被称为最能代表宋代书法成就的书法家,合称为宋四家。苏氏四门生为:秦观、黄庭坚、晁补之、张耒。嘉佑元年(1056年),二十岁的考中进士。神宗即位后,任用王安石支持变法。苏轼上书反对,自求外放,调任杭州通判,后又被调往密州、徐州、湖州等地。后发生“乌台诗案”,差点被杀。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哲宗即位后,又不能容于旧党,因而再度自求外调。他以龙图

3、阁学士的身分,再次到阔别了十六年的杭州当太守。苏轼在杭州修了一项重大的水利工程,也就是著名的“苏堤”。元佑八年(1093年)新党再度执政,八年后回京,北归途中,卒于常州,谥号文忠。二、其他材料:1苏东坡是在苦难中完成了自己的一个人物,他追求的是一个可以无待(依靠)于外的完成。客观上不得意,还能不落迂腐消极,能够有积极的生活志趣,有持守的一种修养,这是苏东坡了不起的地方。2东坡先生非心醉于音律者,偶尔作歌,指出向上一路,新天下耳目,弄笔者始知自振。(王灼碧鸡漫志3东坡的父亲,喜欢到处边四方去游学,常常不在家,苏东坡小时受他母亲的教训。有一次读到后汉书范滂传,范滂是东汉党锢之祸时被迫害的一个人,而

4、他不逃避,为了理想付出了生命。东坡问母亲:他日儿要做范滂,母亲能做范滂的母亲吗?他母亲说,你如果能做范滂,我怎么不能做范滂的母亲呢!4乌台诗案。他被贬到湖州时写了谢上的表文“臣愚不识时,难以追陪新进,老不生事,或可牧养小民”。表中的话被人摘取,以为他有诽谤朝廷之意。于是下到御史台狱,那里有柏树,所以也叫柏台,上有乌鸦,故称乌台。他写的诗中有“根到九泉无曲处,此心唯有蛰龙知”,差一点被处死。在这九死一生之后,东坡写了念奴娇(大江东去),在黄州写了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所以经过忧患苦难,苏东坡还能写出这样飞扬,这样潇洒,这样开阔,这样博大,这样超旷风格的作品来,这是苏东坡的修养。5.要以无生(

5、忘记自己的得失利禄)的觉悟,才能够成就更伟大的有生事业。(二)诵读全诗,圈点难字生词,结合注释理解诗意。1.给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宫阙 ( )琼楼玉宇 ( ) 绮户( ) 蓑衣( ) 料峭( ) 萧瑟( ) 2.课前练习:1诵读全诗,说说词的上片和下片分别写了什么内容?上阕写途中遇雨的情景。下阕写雨过天晴后的心理感受2这首词中,词人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请结合词句简要回答。词人是一个吟啸徐行、拄着竹杖、穿着草鞋、顶风冒雨、不畏艰难、镇定从容、旷达乐观的形象。潇洒镇静之中多少又带些倔强。常常能在逆境中看到曙光,不让暂时的逆境左右自己的心情,这也就是他的旷达之处。有人评价此词是“于简朴

6、中见深意”,请联系全词,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词中记叙了途中遇雨的生活小事,描写了“春风”“山头斜照”等雨后天晴的平常自然之景,但在这些简朴的描述中却表现了无论人生遭遇多少苦难,只要坦然面对,一切苦难都将成为过去的人生哲理。合作探究 1、在风雨中,“同行皆狼狈”,而词人却能“吟啸且徐行”“竹杖轻胜马”,表现了他怎样的心情? 闲适、轻松、自如 2、“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意思是什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态度? 披着蓑衣在风雨中过一辈子也处之泰然.反映作者不避风雨,听任自然的生活态度. 3、“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你如何理解句中的“风雨”和“晴”的?这三句是此篇的画龙点睛之笔,道出了

7、词人在大自然微妙的一瞬所获得的顿悟和启示,请谈谈是怎样的一种顿悟和启示?“风雨”比喻人生中的逆境,如各种政治打击和人生险途.“晴”比喻春风得意的顺境人生有顺逆,有成败,有荣辱,有福祸.但无论处于何种境地,我们都要以坦然而超脱的心态去对待,胜不骄,败不馁,福不喜,祸不悲,这样才能完成自己的人格修养.分层训练【A级基础】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吟哦() 胡诌(zu) 鸡毛掸(dn) 不屑一顾(xi)B矗立(ch) 着落(zhu) 扎辫子(z) 苍劲有力(jng)C肋骨(li) 炽热(ch) 柏油路(bi) 便宜行事(pin)D纤弱(qin) 媲美(p) 酵母菌(jio) 翩跹

8、起舞(xin)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甬道 炫目 佼佼者 变幻无穷 B寂寥 雀跃 暴发力 纹丝不动 C杀青 纽带 贴标签 为人不耻 D栽脏 慧眼 程式化 情投意合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新闻媒体可以通过发布平台,向社会公开赖账者的信息,将他们在众目睽睽之下“晒一晒”,让赖账者好像如芒在背,颜面尽失。B当我们被拥挤的人群裹挟着向前冲的时候,有没有想过,有多久没有细读一篇美文,细品一杯香茗,细赏一曲那娓娓动听的音乐了?C人生短暂,转眼白头。总有人在回忆过往的时候,追悔岁月蹉跎。其实,与其在老去时感慨一生碌碌,莫若在年少时惜时有为!D如果这个梦想还没有实现,那就继续寻找

9、突破口,千万不要安之若素。正如乔布斯所说,“跟随自己的心”,总有一天可以梦想成真!4. 下列语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无误的一项是 A由于商品供求往往随着不同区域、不同季节、甚至不同客流成分的变化而变化,所以采购者应当及时把握需求信息。B在学校,体育课被严重“边缘化”,回到家里,父母包办一切家务,孩子“一心读圣贤书”,如此一来,运动从何谈起?C“冰心墓碑涂字案”开庭了。原告方说提起诉讼的初衷是“找到对墓碑有比较好的处理办法。”如果被告方能找到有资质的机构进行清洗,那也很好。D不是承诺顾客就是上帝吗?只是说说而已吗?银行机构高姿态与差服务的巨大反差,引发了公众的强烈质疑。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10、A由于青岛降下大雾,胶州湾大桥为此封闭三个多小时,青岛机场边检站、民航等机场多部门启动了大面积航班延误应急预案。B马拉松组委会通过网络、纸媒、电视、广播等多种途径,不断地向市民宣传长跑健身注意事项,提倡循序渐进,量力而行。C这个酝酿多年的收入分配改革方案并非一个能够解决当前贫富差距和收入分配不公的具体方案,而更有可能是一个原则性、框架式的方案。D源自生活、源自百姓的年度“汉语盘点”,最能敏锐反映社会的发展变迁,传达国人真实的心理情感,生动展现原汁原味的语言生存状态。【C级拓展】6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8分)月夜溪庄访旧 柴望山山明月路,何处认梅花?石色冷如水,溪流白似沙。清吟幽客梦,华

11、发故人家。相见即归去,已应河汉斜。(1)颔联“不着月字,却尽显月色”,请简要赏析。(4分)答:路边石头看上去像浸满了一泓寒水,溪流远望去好似一片白沙。(2分)夜色中这种视觉上的变化显然是源于月光的作用,月光将溪庄内外都笼罩在一派幽寂清冷的氛围中。(2分)(2)结合全诗,简要分析作者所访“故人”的形象特点。(4分)答:前两联通过明月、梅花、冷石、白溪等意象,勾勒故人所居环境的清幽明净,衬托故人高雅脱俗的形象特征;(2分)第三联写在故人家里,(看到他已是满头华发,在寒夜清吟声中这位优雅的高人似乎正沉浸在缥缈的梦境中,)通过描绘故人的言谈、容貌表现故人远离世俗、淡定洒脱的隐士特征。(2分)7、把下面

12、几个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文字。(4分)中国古典园林艺术在审美上的最大特点,就是有意境 ,是由客观景物的客观诱发而在人们头脑中产生的“象外之象”“景外之景”。意境既是中国古典园林的内涵、传统风格和特色的核心“意境”是一个由“意”和“境”相结合的美学范畴其中“意”指人的思想感情,“境”指客观现实环境意境就是人在审美过程中主客观的高度统一也是中国古典园林的最高境界也是中国古典美学的核心范畴【名人轶事】苏轼高中榜眼后,苏氏三父子加上以三难秦少游而闻名的苏小妹一家齐聚在花园里庆祝,苏轼之父苏洵命题定以“冷、香”两个字,每人写两句诗,要求都会合当时的情景。为起带头,苏老泉缓步度到花池边,吟道:“水自石边

13、流出冷,风从花里过来香”。子由站起来摘了瓣馨香腊梅,弹了下手指,曰:“冷字句佚不可知,梅花弹遍指头香。”小妹也去摘花,子由要笑他摹仿自己,小妹却云:“叫日杜鹃喉舌冷,宿花蝴蝶梦魂香”。说完摊开手掌,一只蝴蝶已被捏死。女儿特点毕露,大家都齐声叫好。苏轼却用一拂石凳,骑着马就走,苏老泉叫道:“我儿,答不出也不要走啊。”话音未落,苏轼已长声飘来两句:“拂石坐来衣带冷,踏花归去马蹄香”!1B (A.诌zhu C. 便bin D.纤xin) 2A (B. 爆发力 C.为人不齿 D.栽赃)3C(蹉跎:光阴白白地过去。此处符合语境。A“如芒在背”不与“好像”连用;B“娓娓动听”指说话好听,不用于音乐;D.“安之若素”是褒义词,指在遇到危险和意外时还能和平时一样对待,毫不在意。此处褒贬误用。)4D (A. “甚至”前面的顿号应改作逗号。B.“边缘化”后面逗号改分号,“家务”后逗号改为句号或冒号。C.引号里句号移到括号外面。)5B (A.结构杂糅,删掉“由于”或者“为此”。 C.成分残缺,“解决”缺少宾语。D.语序不当,调整为“生动展现原汁原味的语言生存状态,传达国人真实的心理情感,敏锐反映社会的发展变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