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收了三五斗》教案.doc

上传人:飞****9 文档编号:134182938 上传时间:2020-06-03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多收了三五斗》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多收了三五斗》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多收了三五斗》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多收了三五斗》教案.doc(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多收了三五斗教案昆山市新镇中学 刘英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理清小说情节。 2品味人物对话,分析人物性格特征。揣摩农民群像的塑造及其表达效果。 3认识“丰收成灾”的社会根源,把握小说主题。 教学重、难点 1梳理小说情节,认识“丰收成灾”的社会根源。 2学习小说对农民群像的塑造手法及其效果。 3体会小说运用对话展开故事的特色。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 观看两幅画面,说说画面表现的内容。可是,丰收带给农民的并不都是喜悦。在某一时期,它带给农民的甚至是灾难!这是为什么呢?今天我们学习了叶圣陶先生的小说多收了三五斗你就明白了。 二、走近作者 叶圣陶(1894-1988) 现代著名作家,儿童文学作

2、家,教育家。原名叶绍钧,他的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倪焕之,童话集稻草人等。稻草人是我国第一部童话集;短篇小说多收了三五斗半个世纪来一直被选为语文教材。 二、整体感知 1给5分钟时间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熟悉课文情节。教师巡视课堂。 2小说所叙述的故事发生在什么时代什么环境之中?明确:20世纪30年代初期国民党统治下的江南农村,万盛米行。 3提问:小说塑造了哪些人物形象?明确:旧毡帽朋友们(江浙一带贫苦农民)和米行先生。4提问:小说可以分为哪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描写了哪三个场景?明确:文可以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第l一70段),写江南小城旧毡帽朋友们被迫贱价粜米的故事。第二部分 (第7l段),写同样的故

3、事还会到处发生,揭示其普遍性。第一个场景 (第l一34段)米行粜米;第二个场景 (第3544段)街头购物;第三个场景 (第4570段)船上议论。 三、品析人物1分角色朗读旧毡帽朋友与米行先生的对话。体会他们说话的语气是怎样变化的?表现了人物什么性格?明确:旧:希望愤激哀求失望,朴实善良;米:冷淡厌烦鄙视威吓,骄横霸气。2自由朗读“船头议论”部分的对话,思考:旧毡帽朋友除了朴实善良之外还有什么性格特点?明确:有一定的反抗精神和斗争意识。3思考讨论:如果课文塑造一个或几个有名有姓的具体人物来展开这个故事,与现在的写法(塑造一群人)相比,哪一种表达效果更好一些? 明确:小说通过旧毡帽朋友这一群像的塑

4、造使小说揭示的主题更具有普遍意义,反映的社会生活更为宽广。这就是小说在人物塑造上的特点 。 第二课时一、复习旧课:1多收了三五斗的作者是谁?这篇小说的三要素分别是什么?2本文中的人物有什么性格特点?二、探究主题: 1跳读课文, 找一找:导致农民丰收成灾的直接原因有哪些? 明确:洋米,洋面的大量倾销 地租剥削高利贷盘剥投机商勾结压价 税卡林立路路断绝2议一议:造成农民悲惨遭遇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明确: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压迫造成了旧中国农民共同的悲惨命运。 3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小说以20世纪30年代初期江南农村为背景,通过旧毡帽朋友们“丰收成灾”的遭遇,

5、描绘了旧中国农民共同的悲惨命运,表现了作家对农村的关注、对农民的同情,对当时社会的愤恨之情。三、体会对比: 快速阅读课文,找出文中哪些地方运用了对比写法,并体会其表达作用. 明确:农民:朴实善良 粜米前:喜悦米行先生:骄横霸气 粜米后:颓丧 作用:表现人物性格,突出文章主题。四、比较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说说同为农民的闰土和旧毡帽朋友有何异同? 、他(闰土)出去了;母亲和我都叹息他的景况:多子,饥荒,苛税,兵,匪,官,绅,都苦得他像一个木偶人了。、下午,他拣好了几件东西:两条长桌,四个椅子,一副香炉和烛台,一杆抬秤。 明确:相同点:、都是江浙一带贫苦农民。、都深受封建主义、帝国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迫害,命运悲惨。 不同点:、闰土是个体形象,旧毡帽朋友是群体形象。、闰土麻木迟钝,把改变现实的希望寄托在对神灵的祈求祷告上。而旧毡帽朋友则萌生了斗争意识,具有一定的反抗精神。五、剧本创作: 选择一个对话片段,或者由课文的某一个情节展开联想(如某一“旧毡帽”粜米回家后和家里人的对话),写一个小课本剧,然后进行评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