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数学第二学期教研组工作计划

上传人:他**** 文档编号:134130872 上传时间:2020-06-0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数学第二学期教研组工作计划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六年级数学第二学期教研组工作计划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六年级数学第二学期教研组工作计划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六年级数学第二学期教研组工作计划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六年级数学第二学期教研组工作计划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六年级数学第二学期教研组工作计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数学第二学期教研组工作计划(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六年级数学第二学期教研组工作计划 【篇一】 一、指导思想 确立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坚定不移地实施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探索意识和实践能力为重心的素质教育,转变教研工作的理念,改进教研方法,积极探索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数学教学新思路。 二.具体措施: 1.转变教师教学观念,建立新的教学理念。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主动尝试探索,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发展能力;在此基础上,鼓励教师开展不拘一格的课堂教学改革。寻找新课标要求下的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接合点。 2.建立旨在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开展教务处牵头,教研组实施的不定时听课,教师自评为重点. 3.加强课堂教学研究,改进教学方式和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

2、率。领会教材编者的意图,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用活教材,要根据新课标理念,重新组合,联系生活实际,体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改进课堂教学,努力体现新理念。课堂是学生焕发活力的地方,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放手让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让学生学得积极主动,让学生作为主体不成为一句空话,课堂中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通过讨论,共同探索让学生学得牢学得明白学得兴味盎然) 4.加强教研组建设,正常开展课题研究和教研活动 开设教研课,组织教师共同备课,评课,轮流上研讨课。要求全体数学教研组成员多学习、多探讨、多交流、多反思、多总结。 【篇二】 一、教学内容: 比和比例、圆柱和圆锥、统计初步知识、总复习

3、 二、教学要求: (一)授内容的教学要求 1、知识要求: (1)理解比的比的意义和性质,会求比值和化简比;理解比例的意义和性质,会解比例;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会正确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会根据正比例或反比例的意义解答简单的应用题。 (2)认识圆柱和圆锥的特征,会计算圆柱的表面积和圆柱、圆锥的体积。 (3)填写统计表,会制作比较简单或局部的统计表,会依据统计表进行初步的分析,提出一些问题;会制作比较简单或局部的统计图,会依据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回答或提出一些问题。 2、能力要求: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发展学生空间观念和思维能力,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3、

4、德育要求: 让学生进一步受到辩证唯物主义的启蒙教育和国情教育,进一步培养学生健康情感、良好的意志品质和学习习惯。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初步了解数学与社会的联系,进一步感受数学的作用。 (二)总复习单元的教学要求 通过系统的整理和复习,使学生巩固和加深理解小学阶段所学的数学知识。正确、灵活地进行计算,会依据题目的具体情况选择简便的解答方法,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为学生升入初中,顺利的完成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科的学习任务,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教学措施: 1、加强计算能力的培养,口算做到算得对算得快,笔算做到计算仔细,养成自觉验算的好习惯。 2、把教学应用题做为本册的一个教

5、学重点来抓,特别是圆柱、圆锥和比、比例方面的应用题,着重教学生理解题意,通过题目会自己分析数量关系,列出算式。 3、重视学生数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4、抓好针对优等生的“奥数”教学,提高解“奥数”难题的能力。对于潜能生,我将加大个别辅导时间,让他们也能进步。 5、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动手画图,发展学生动手能力。 6、引导学生在课外进行实际调查研究,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力。 7、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正常联系,及时了解学生在学习上存问题。 8、利用现代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9、针对本册内容努力钻研教材,认真学习教学大纲,加强自身学习,坚

6、持不懈的探索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教学方法,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篇三】 一、指导思想: 本教研组将按照学校教务处制订的工作计划,认真做好各项工作。继续以“关注课堂”为工作主线,并注意整合教学,更新教学观念,改变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有效提高本年级组的教学质量。 二、工作目标: 1、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 2、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3、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三、工作内容: 1、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进一步领会新课标的精神,以基础教育改革的新理念为指导,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 (1)本学期着重学习、讨论、研究如何将新课程标准的理念运用于课堂教学

7、,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主要学习资料为课程标准解读和相关的业务杂志。 (2)促进理论知识和教学实践的相互促进。我们既要重视理论知识对教学实践的指导作用,同时也要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注意积累,加强思考,积极进行理论总结,真正做到理论知识和教学实践的相互溶合、相互促进。 2、关注课堂教学,抓好课堂质量 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以新的理念指导课堂教学,坚持以学生为主体,运用启发式教学和开放式教学,大力提倡研究性学习、发现性学习、体验性学习和实践性学习。提倡每位教师积极进行教学实验,努力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备课组的作用,课前、课后进行积极的讨论交流,注重相互听课。 3、摒弃形式主义,讲究实效,强化教学常

8、规管理。 (1)备课: 进一步规范教案书写,设计方面的格式,严格按照学校规定的格式书写。 提高教师的备课质量和教学效益,备课力求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教案中重在突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强调教案与课堂教学的一致性、同步性,避免教案中的形式主义。 重视教学过程的反思,每节课后教师要认真地反思教学过程,及时地把教学中点点滴滴的感受写下来,重视反思,要从深层次上去考虑自己的教学工作,每单元写出有质量的教后记。 (2)作业: 、注意根据新的理念进行作业设计,避免作业内容、形式的单一化。提倡根据不同类型的学生布置不同的有针对性的作业。 、改进教师批改作业的方式。提倡面批,若不能及时面批的提倡在学生每次的作业后

9、写一些简单的评语等鼓励性的话,以此促进学生和学生交流。 4、扎实抓好学生计算训练,提高计算得分率。 (1)每节课前进行课前十道题听算训练,并记录在课前口算训练答案纸上。每月检查评定一次。 (2)每天回家后由家长配合进行口算训练,完成口算天天练的一页题,由家长批改,每月检查。 (3)在期中和期末分两次对全年级进行口算达标测试,对每位学生进行计算能力评定。 4、教研组、备课组的活动要正常化,要扎扎实实地开展教研活动。 根据学校安排,单周进行一次教研组活动,双周进行一次备课组活动。各位老师要力争在每次的教研活动中有所收获。 【篇四】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六年级数学教研组以学校教学工作计划为指导,加强

10、课程理论学习,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更新教学方式,提高自身的教育科研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水平,促进学生学习态度、学习习惯的更好养成。建构新课程理念下的教育教学规范,探索课改理念下的课堂常规管理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水平,使得教研组在课题研究和教学质量等方面进一步得到稳步提高。创设高效、民主、合力的教育氛围,全面提升各位数学教师的教学质量。 二、工作目标 1、把集体备课落到实处。做好集体备课教案的二次修改和反思。上好每一节课。 2、进一步提升教师的自身素质和业务水平努力,提升教师素养,提高教学水平。 3、注重学生兴趣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4、重点做好毕业生思想健康方面的工作

11、,确保学生安全健康的发展。 三、主要工作 1、加大口算训练力度,努力提高学生计算水平。 口算是一切计算的基础,本学期将在总结上学期联系口算的基础上加大训练口算的力度。让口算训练体现在时时练天天练中,每节数学课(包括晚自习)都训练一定数量的口算题,每次作业也要做几道口算,并在训练过程中逐步提高要求。 2、继续学习新课程理论,加强教育教学的理论学习。 本学期我们全体数学教师继续以学习新课程为主要的学习内容。组织切实有效的学习和讨论活动,用先进的教育理论与深化教育改革,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要求教师们把新课程的理念渗透到教学中,教学注重以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和实践创新能力为主,注重尊重学生的需要,培

12、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3、精心备好每一节课 本学期我们组将备课力求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在备课中并充分发挥团队的作用做到资源共享。充分利用集体研讨的时间,讨论交流一周工作的得与失,并对下一阶段教学提出自己的看法。重视教学过程的反思,每节课后教师要认真地反思教学过程,及时写好教学反思。 4、认真上好每一节课 本学期根据学校要求,上好示范课、教研课和汇报课,做到各种课型都能上到。在评课时每位教师认真总结,积极写好案例,加大随堂听课的力度,争取较高数量的好课率。 5、做好培优补差工作,提高教学质量。 在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作为一名教师,要坚持不放弃每一个后进生,要以良好的心态接纳他们,给他们以更多的关心和爱护,相信每一个学生都能学到自己适合的数学,让他们在数学学习上有所进步,以提高的数学成绩合格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