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7 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教学反思(3篇)

上传人:凝妆 文档编号:134111786 上传时间:2020-06-0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7 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教学反思(3篇)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7 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教学反思(3篇)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7 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教学反思(3篇)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7 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教学反思(3篇)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7 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教学反思(3篇)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7 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教学反思(3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7 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教学反思(3篇)(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3篇教学反思7汤姆索亚历险记教学反思汤姆索亚历险记是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的一篇课文,节选自美国小说家马克吐温1876年发表的长篇小说。其语言的最大特点就是风趣幽默略带夸张讽刺。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是通过阅读梗概和精彩片段,把握名著的内容,激发学生读外国文学作品的兴趣。回顾整堂课的教学,总结如下:1.教学效果(思效) 两种方法帮助学生把握主要内容。本单元的一个主要学习任务是“了解作品的梗概,把握名著的主要内容”,汤姆索亚历险记篇幅较长,情节曲折,学生很喜欢阅读,但是学生把握主要内容难度较大,怎么办呢?教学中,我告诉学生许多名著前面都有梗概部分,如果先了解梗概,就可以一下

2、子就把握住书中的主要内容和人物形象。其次,针对小说主人公是固定的这一特点,这篇课文主要人物是汤姆索亚,关键词是“历险”,因此在阅读中,我要求学生紧抓题目“历险”,标清地点,弄清在什么地方发生的事情,试着用小标题来概括,连起来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课文中涉及到的地点分别有:墓地、荒岛、鬼屋、山洞,学生分别概括出:墓地验胆、荒岛海盗、鬼屋寻宝、山洞迷路、找到金币,通过这样的方法,学生在以后的阅读中都可以这样快速抓住小说的主要内容。2.教学收获(思得)(1)评析人物,读出感受学生阅读名著时更要关注人物、评析人物,将人物作为名著阅读的突破口。因为人物是构成情节的重要因素,小说中的情节是以人物为中心开展的

3、,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构成了名著的主体。抓住了人物,就抓住了名著的关键。课文节选的内容是汤姆山洞历险返回家后的故事。阅读中,我提出问题:在这段历险中,结合具体的内容,说说你对汤姆又有了怎样的认识?此问题已提出,学生纷纷说出自己的评价:有的说汤姆是个乐观勇敢的孩子,当山洞中迷路,贝琪绝望时,三次探路,最终找到通道;有的说汤姆是个足智多谋的孩子,在已经迷路的情况下利用风筝线探路;有的说汤姆是个顽皮的孩子,讲精彩历险过程,还不忘夸张地吹嘘一番学生根据阅读,说出自己的评价,说出自己阅读的感受。(2)展开想象,读写结合汤姆从山洞历险返回家后,在众人面前夸张地吹嘘这次历险过程其中提到自己怎样探路,怎样找

4、到通道等,在这里,汤姆一共用了六个“怎样”,五个“如何”,其中的小故事惊险动人,学生很有兴趣,我想:这不正是读写的很好的结合点吗?于是,我请同学们发挥想象,把自己喜欢的一个小故事的具体内容写出来呢?在写作中注意把“汤姆”改成“我”,用第一人称的写法写汤姆的洞中奇遇记,写好后读一读,并评出最优秀的小练笔。3.不足之处(思失)汤姆索亚历险记这本书全书幽默风趣,却表现出了一个人生道理,那就是珍爱生命。汤姆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充满冒险的生活,对学生来说有很大的诱惑力,小学生爱模仿,在教学中,没有考虑到汤姆这一人物形象对学生所造成的负面影响。在赞扬汤姆的无忧无虑的生活的同时,应该提醒不要盲目模仿,要学习

5、其精神。4.改进措施(思改)在汤姆、哈克失踪和回来之后,课文中萨契尔太太和波莉阿姨前后的动作、神态前后形成对比,可以说是大喜大悲,在教学中,应该让学生找她们的动作,做成表格,对比教学,体会作家马克吐温的精彩描写,并在自己写作中运用。7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教学反思汤姆索亚历险记这篇课文讲述的是汤姆和他的小伙伴们五次历险的经历,向我们展现了一个无所不能、淘气、向往自由、勇敢机智、有正义感和爱心的一个孩子头儿的形象。一、教学效果1.提炼标题学梗概在引导学生学习梗概时,我请孩子们用以前学过的概括小标题的方法,来概括“汤姆有哪些冒险的经历?”,请用上“什么地方干什么”的句式来概括。这里,把以前学过的方

6、法在略读课文中得以运用,既体现略读课文的教学特点,也使“概括小标题”能力继续得以实践。同时,给出:用上“什么地方干什么”的句式来概括,这样指向性明确,可以帮助学生更轻松、更准确地提炼标题。而课堂上,呈现出来的成果也是令人非常欣慰的。孩子们提炼出来的小标题规范、准确。从这个过程中,学生也习得另一种学习梗概的方法:给主要事件取小标题,把这些小标题连起来,就是梗概的内容了。2.抓重点词语,学习写作技巧。抓住“虚惊一场”这一关键词,把梗概和精彩片断两部分内容联系起来,然后以大悲大喜的人物情感主线展开教学,让孩子找出哪些是大悲的描写,哪些是大喜的描写,感受马克吐温文学大师的写作技巧。接着让孩子们谈谈大喜

7、部分的描写中哪些描写最吸引你?这时孩子们都畅所欲言,无一不感受到作者语言的夸张。二、成功之处1.对比阅读知差异在“精彩片段”导读环节,我设计了一个环节:浏览“精彩片段”,想想:它来自汤姆的哪次冒险?请你在“梗概”中找到与“精彩片段”相应的段落。比较“梗概”与“精彩片段”对同一次冒险“山洞迷了路”的描写,比较他们的不同,说说你喜欢读“梗概”还是“精彩片段”(当然,两者都有各自的优点。孩子只要说说自己喜欢的理由即可,其实这理由就是两者各自的优点了)。这样的设计简单,但却可以带给学生视觉上的冲击力(简洁具体),使“梗概”与“精彩片段”的不同在学生心中留下深刻印象。2.大悲大喜品经典在“品析精彩”环节

8、,我紧紧抓住写“两个孩子被找回来前后人们情感的变化”的相关段落来学习,引导孩子感受小说中人物的情感,和他们一同经历“大悲大喜”、“先悲后喜”这样起伏跌宕的情感变化。之后,请已经阅读了该原著的孩子谈谈小说中还有哪些这样类似的经历。这样安排目的是:一方面激发还没有阅读或未读完的孩子课外去阅读或继续读完的读书热情;另一方面让孩子感受马克吐温写作上的一大特点对比。3.开展欣赏交流课为了使阅读成为一种自觉的活动,使学生有一个展示其阅读成果、阅读感受的平台。为了对名著精神思想,情感体验的深入,感悟能力的提高,采取了不同的形式的小练笔:汤姆夸张地吹嘘这次历险过程特别精彩,有两个词一连用了五六次六个“怎样”,

9、五个“如何”。让孩子们结合梗概部分相关的描写,尽情地展开想象,把第一个“怎样和如何”的具体内容写出来。三、不足之处在教学过程中时间没有把握好,在梗概部分的教学中花了太多的时间,总认为孩子会说不出来,所以引的痕迹太重了。四、改进措施因为这时学生已经有预习,对于故事内容应该比较熟悉,或者说我应该在布置预习的过程中就让孩子以历险为重点,去概括写了几次历险?这样在课堂上时间就可以省出来了。7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教学反思汤姆索亚历险记这篇课文讲述的是汤姆和他的小伙伴们五次历险的经历,向我们展现了一个无所不能、淘气、向往自由、勇敢机智、有正义感和爱心的一个孩子头儿的形象。一、教学效果1.提炼标题学梗概在

10、引导学生学习梗概时,我请孩子们用以前学过的概括小标题的方法,来概括“汤姆有哪些冒险的经历?”,请用上“什么地方干什么”的句式来概括。这里,把以前学过的方法在略读课文中得以运用,既体现略读课文的教学特点,也使“概括小标题”能力继续得以实践。同时,给出:用上“什么地方干什么”的句式来概括,这样指向性明确,可以帮助学生更轻松、更准确地提炼标题。而课堂上,呈现出来的成果也是令人非常欣慰的。孩子们提炼出来的小标题规范、准确。从这个过程中,学生也习得另一种学习梗概的方法:给主要事件取小标题,把这些小标题连起来,就是梗概的内容了。2.抓重点词语,学习写作技巧。抓住“虚惊一场”这一关键词,把梗概和精彩片断两部

11、分内容联系起来,然后以大悲大喜的人物情感主线展开教学,让孩子找出哪些是大悲的描写,哪些是大喜的描写,感受马克吐温文学大师的写作技巧。接着让孩子们谈谈大喜部分的描写中哪些描写最吸引你?这时孩子们都畅所欲言,无一不感受到作者语言的夸张。二、成功之处1.对比阅读知差异在“精彩片段”导读环节,我设计了一个环节:浏览“精彩片段”,想想:它来自汤姆的哪次冒险?请你在“梗概”中找到与“精彩片段”相应的段落。比较“梗概”与“精彩片段”对同一次冒险“山洞迷了路”的描写,比较他们的不同,说说你喜欢读“梗概”还是“精彩片段”(当然,两者都有各自的优点。孩子只要说说自己喜欢的理由即可,其实这理由就是两者各自的优点了)

12、。这样的设计简单,但却可以带给学生视觉上的冲击力(简洁具体),使“梗概”与“精彩片段”的不同在学生心中留下深刻印象。2.大悲大喜品经典在“品析精彩”环节,我紧紧抓住写“两个孩子被找回来前后人们情感的变化”的相关段落来学习,引导孩子感受小说中人物的情感,和他们一同经历“大悲大喜”、“先悲后喜”这样起伏跌宕的情感变化。之后,请已经阅读了该原著的孩子谈谈小说中还有哪些这样类似的经历。这样安排目的是:一方面激发还没有阅读或未读完的孩子课外去阅读或继续读完的读书热情;另一方面让孩子感受马克吐温写作上的一大特点对比。3.开展欣赏交流课为了使阅读成为一种自觉的活动,使学生有一个展示其阅读成果、阅读感受的平台。为了对名著精神思想,情感体验的深入,感悟能力的提高,采取了不同的形式的小练笔:汤姆夸张地吹嘘这次历险过程特别精彩,有两个词一连用了五六次六个“怎样”,五个“如何”。让孩子们结合梗概部分相关的描写,尽情地展开想象,把第一个“怎样和如何”的具体内容写出来。三、不足之处在教学过程中时间没有把握好,在梗概部分的教学中花了太多的时间,总认为孩子会说不出来,所以引的痕迹太重了。四、改进措施因为这时学生已经有预习,对于故事内容应该比较熟悉,或者说我应该在布置预习的过程中就让孩子以历险为重点,去概括写了几次历险?这样在课堂上时间就可以省出来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