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4.11.1廉颇蔺相如列传限时测试(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

上传人:1516****951 文档编号:134094345 上传时间:2020-06-0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1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4.11.1廉颇蔺相如列传限时测试(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高中语文4.11.1廉颇蔺相如列传限时测试(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高中语文4.11.1廉颇蔺相如列传限时测试(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高中语文4.11.1廉颇蔺相如列传限时测试(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高中语文4.11.1廉颇蔺相如列传限时测试(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4.11.1廉颇蔺相如列传限时测试(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4.11.1廉颇蔺相如列传限时测试(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廉颇蔺相如列传第1课时(时间:45分钟 分数:40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19分)(一)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相如度秦王特以诈详为予赵城,实不可得,乃谓秦王曰:“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赵王恐,不敢不献。赵王送璧时,斋戒五日,今大王亦宜斋戒五日,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秦王度之,终不可强夺,遂许斋五日,舍相如广成传。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从径道亡,归璧于赵。秦王斋五日后,乃设九宾礼于廷,引赵使者蔺相如。相如至,谓秦王曰:“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

2、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且秦强而赵弱,大王遣一介之使至赵,赵立奉璧来。今以秦之强而先割十五都予赵,赵岂敢留璧而得罪于大王乎?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臣请就汤镬,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 (二)且夫秦欲璧,赵弗予璧,两无所曲直 也。入璧而秦弗予城,曲在秦;秦出城而璧归,曲在赵。欲使曲在秦,则莫如弃璧;畏弃璧,则莫如弗予。夫秦王既按图以予城,又设九宾,斋而受璧,其势不得不予城。璧入而城弗予,相如则前请曰:“臣固知大王之弗予城也。夫璧非赵璧乎?而十五城秦宝也。今使大王以璧故,而亡其十五城,十五城之子弟,皆厚怨大王以弃我如草芥也。大王弗予城而绐赵璧,以一璧故而失信于天下,臣

3、请就死于国,以明大王之失信。”秦王未必不返璧也。今奈何使舍人怀而逃之,而归直于秦?是时秦意未欲与赵绝耳。令秦王怒,而僇相如于市,武安君十万众压邯郸,而责璧与信,一胜而相如族,再胜而璧终入秦矣!吾故曰:“蔺相如之获全于璧也,天也。若其劲渑池,柔廉颇,则愈出而愈妙于用。所以能完赵者,天固曲全之哉!” 明王世贞蔺相如完璧归赵论(节选)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召有司案图 案:同“按”,按照 B舍相如广成传 舍:安置C大王弗予城而绐赵璧 绐:欺骗 D一胜而相如族 族:灭族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 乃使其从者

4、衣褐 B臣固知大王之弗予城也 蔺相如之获全于璧也,天也 C今奈何使舍人怀而逃之 且秦强而赵弱 D夫秦王既按图以予城 以一璧故而失信于天下3.以下对两组选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蔺相如知道秦王是不可能拿十五座城池和赵国交换和氏璧的,于是派人悄悄地把和氏璧送回了赵国。对蔺相如的这一做法,王世贞持否定态度。B蔺相如让秦王斋戒五日,并且在朝廷上设置九宾之礼,他以为秦王绝不会答应,没想到秦王竟然答应了。于是蔺相如骑虎难下,只得让人把和氏璧送回赵国。 C王世贞认为,既然秦王已经“召有司案图”,而且也按蔺相如的要求“斋戒五日”,并“设九宾之礼”,那他应该会把十五座城池送给赵国的

5、。 D王世贞认为,为了得到一块璧,秦国如果失去十五座城池,那是得不偿失的事;但如果不失去十五座城池,又会失信于天下,所以秦王实际上是处于两难的境地。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和相关课文中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0分)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4分)且夫秦欲璧,赵弗予璧,两无所曲直也。(3分)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烛之武退秦师)(3分)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21分)赵惠文王卒,子孝成王立。七年,秦与赵兵相距长平,时赵奢已死,而蔺相如病笃,赵使廉颇将攻秦。秦数败赵军,赵军固壁不战。秦数挑战,廉颇不肯。赵王信秦之间。秦之间言曰: “

6、秦之所恶,独畏马服君赵奢之子赵括为将耳。”赵王因以括为将,代廉颇。蔺相如曰:“王以名使括,若胶柱而鼓瑟耳。括徒能读其父书传,不知合变也。”赵王不听,遂将之。赵括既代廉颇,悉更约束,易置军吏。秦将白起闻之,纵奇兵,详败走,而绝其粮道,分断其军为二,士卒离心。四十余日,军饿,赵括出锐卒自搏战,秦军射杀赵括。括军败,数十万之众遂降秦,秦悉坑之。赵前后所亡凡四十五万。明年,秦兵遂围邯郸,岁余,几不得脱。赖楚、魏诸侯来救,乃得解邯郸之围。自邯郸围解五年,而燕用栗腹之谋,曰:“赵壮者尽于长平,其孤未壮。”举兵击赵。赵使廉颇将,击,大破燕军于鄗,杀栗腹,遂围燕。燕割五城请和,乃听之。赵以尉文封廉颇为信平君,

7、为假相国。廉颇之免长平归也,失势之时,故客尽去。及复用为将,客又复至。廉颇曰:“客退矣!”客曰:“吁!君何见之晚也?夫天下以市道交,君有势,我则从君,君无势则去,此固其理也,有何怨乎?”居六年,赵使廉颇伐魏之繁阳,拔之。赵孝成王卒,子悼襄王立,使乐乘代廉颇。廉颇怒,攻乐乘,乐乘走。廉颇遂奔魏之大梁。廉颇居梁久之,魏不能信用。赵以数困于秦兵,赵王思复得廉颇,廉颇亦思复用于赵。赵王使使者视廉颇尚可用否。廉颇之仇郭开多与使者金,令毁之。赵使者既见廉颇,廉颇为之一饭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马,以示尚可用。赵使还报王曰:“廉将军虽老,尚善饭,然与臣坐,顷之,三遗矢矣。”赵王以为老,遂不召。楚闻廉颇在魏,阴使

8、人迎之。廉颇一为楚将,无功,曰:“我思用赵人。”廉颇卒死于寿春。 (节选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3分)A赵军固壁不战 壁:坚守B赵使廉颇将攻秦 将:率兵C为假相国 假:代理D顷之,三遗矢矣 矢:筷子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A赵王因以括为将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B乃得解邯郸之围 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C壮者尽于长平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D夫天下以市道交 以勇气闻于诸侯赵7.下列各组句子全都能表现出赵孝成王昏庸无能的一项是( )(3分)赵王信秦之间 王以名使括,若胶柱而鼓瑟耳悉更约束,易置军吏 赖楚、魏诸侯来救,

9、乃得解邯郸之围使乐乘代廉颇 赵王以为老,遂不召A BC D8.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秦与赵兵相距长平,时赵奢已死,而蔺相如病笃,赵使廉颇将攻秦(4分)君何见之晚也?夫天下以市道交,君有势,我则从君,君无势则去,此固其理也。(4分)赵使者既见廉颇,廉颇为之一饭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马,以示尚可用。(4分)参考答案1.A(文言文中一词多义现象比较多,所以答题时一定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中,结合上下文及本句语法关系来推断实词的含义。“召有司案图”是课文中的原句,意思是叫有关的官员拿出地图(指出划给赵国的几座城)让他察看,“案” 同“按”,“审察,察看”的意思。)2.B(B

10、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A乃:才;于是,就。 C而:连词,表修饰;表并列。D以:连词,表修饰;因为。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是高考的一个高频考点,平时复习中要注意了解文言虚词在高考中的考查要求及题型种类。积累常考文言虚词的意义和基本用法。另外虚词大多是多义的,具体解答时要根据它在句中的作用来确定它的词义。同时还需做好课内知识的迁移。)3.B(B项由原文可知“蔺相如骑虎难下,只得让人把和氏璧送回赵国”不当,他是因为估计到秦王“决负约不偿城”才让手人先把和氏璧送回国。综合近些年来的高考设题情况来看,此类题目选择肢中设错类型可分为信息错位、错解词语、强加因果(或因果倒置)、无中生有、颠倒是非将文中未然的信

11、息说成必然等。解题时考生应审准题干,依文索义,正确分析。)4.(1)我实在怕被大王欺骗而对不起(辜负)赵国,所以派人拿着璧回去,(已经)从小路到达赵国了。(“诚”“见”“负”“间”各1分) (2)况且秦国想得到和氏璧,赵国不给和氏璧,双方都没有什么理亏理直可说。(“欲”“弗予”“无所”各1分)(3)越过别国(或“晋国”)而把原地(郑国)当作边邑,你知道这是困难的,怎么要用灭掉郑国来给邻国(晋国)增加(土地)呢?(“鄙”“焉”“陪”各1分)(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

12、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1)句中“诚”,实在;“见”,被;“负”, 对不起(辜负);“间”, 从小路。(2)句中“欲”,想;“弗予”,不给;“无所”,没有什么。(3)句中“鄙”, 把当作边邑;“焉”, 怎么;“陪”,增加(土地)。)5.D(矢,通“屎”。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6.B(A因,分别是“于是”“通过”的意思。B乃,都是“才”的意思。C于,分别为“在”“对于”的意思。D以,分别是“用”“凭借”的意思。)7.A(是赵括做的事,是赵悼襄王做的事,

13、可以从侧面表现出赵孝成王的昏庸无能。)8.秦军与赵军在长平对阵,那时赵奢已死,蔺相如也已病得很厉害,赵王派廉颇率兵攻打秦军。您的见识怎么这样落后呢?天下的人都是用市场法则进行交往的,您有权势,我们就跟随您,您没有权势了,我们就离开,这本是很常见的道理。赵国的使臣见到廉颇后,廉颇为了这件事一顿饭吃了一斗米、十斤肉,又披着铁甲上马,来表示自己还可以重用。(尽量采用直译。第一句:距,通“拒”,相拒,对峙;病笃,病重;将,动词,率领。第二句:见,见识;以,根据;市道,做买卖的法则;固,本来。第三句:为之,为了这事;饭,吃饭,动词;被,通“披”。)参考译文蔺相如完璧归赵论(节选)况且秦国想要得到玉璧,赵

14、国不给,双方都没有什么是非曲直可言。赵国送去玉璧而秦国不给城,其曲在秦。秦国给城而赵国收回了玉璧,其曲在赵。要想使秦国理屈,则不如放弃玉璧;害怕失去玉璧,则不如不给。秦王既然按照地图划给了城池,又设九宾之仪典,斋戒之后才接受玉璧,其势已是不得不给城的了。如果秦王得到了璧而不给城,相如便可上前陈述:“我本来就知道大王是不会给城的。这璧不就是赵国的一块玉璧吗?而十五座城池是秦国的宝物。现在假如大王以一块璧的缘故,而抛弃了十五座城池,十五城的百姓,都会深深怨恨大王像草芥一样抛弃了他们。大王不给城,而骗去了赵国的璧,为了一块璧的缘故而失信于天下,我请求死在这里,以表明大王的失信。”这样,秦王未必不归还玉璧。而当时为什么要派手下的人藏璧逃离,从而使理直的一方归于秦国呢!当时秦国并不想与赵国关系破裂啊。假如秦王怒斩相如于市上,再派武安君率十万大军逼临邯郸,责问璧的去向以及赵国的失信,一次获胜可使相如灭族,第二次获胜玉璧终究还得属于秦国。因此我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