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文综(历史部分)第八次月考(第四次模拟)试题

上传人:1516****951 文档编号:134089723 上传时间:2020-06-02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0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文综(历史部分)第八次月考(第四次模拟)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高三文综(历史部分)第八次月考(第四次模拟)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高三文综(历史部分)第八次月考(第四次模拟)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高三文综(历史部分)第八次月考(第四次模拟)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高三文综(历史部分)第八次月考(第四次模拟)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三文综(历史部分)第八次月考(第四次模拟)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文综(历史部分)第八次月考(第四次模拟)试题(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吉林省实验中学2018届高三文综(历史部分)第八次月考(第四次模拟)试题24春秋战国时期,“新乐”兴起。孔子的弟子子夏认为:新乐进退无序,“奸声以滥,溺而不止”,舞者的动作犹如猴戏,观赏之后既不能述说礼乐的美妙,又不能体会古人的道理。材料反映了这一时期()A战乱环境中艺术发展受制约 B专制影响评判问题的客观性C社会转型下新旧文化的冲突 D文化在交流融合中不断发展25下表为北宋名臣事迹,材料表明() 性格描述 结果 吕端 老成持重,宽厚多恕,识大体,以清简为务,对于各种争议和分歧,很少发表意见。 被太宗称赞为“吕端大事不糊涂”,在宰相位置上退休。 毕士安 张洎、毕士安候选翰林学士,最后毕士安胜出

2、,理由是“但(张)履行(资历)远在下尔”。 官至宰相。病逝时宋真宗亲至其府邸哭吊,异常悲恸。 寇准 书生气浓,对社会现实很敏锐,有胆略,有锐气,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似嫌不足。 三次为相,三度被贬,终雷州司户参军,病逝于雷州。 A重文轻武,文官待遇较高 B政治相对保守,老成持重者受重视C理学兴起,重视内心反省 D科举考试完善,所选人才各有所长26修建于公元610年的最著名的中国弓形拱桥赵州桥一直“养在深闺人未识”。直到13世纪,马可波罗才将中国最大的弓形拱桥卢沟桥介绍给西方人。应用这一原理,法国人在罗纳河上修建了圣埃里普里特桥,英国人在东英格兰修建了小阿波特桥。这反映出()A文明成果交流延迟造成

3、发明智能浪费 B古代中国科技长期领先世界C闭关锁国政策影响中西方文明间交流 D文明之间的交流具有单向性27有学者认为:临时约法中反对总统制,追求“超议会制”的所谓民权主义制宪目标,忽视了在宪政制度框架中仍然握有实权的总统角色;而且立法与行政机关,“万一发生争执,双方都没有合法的手段来制约对方”。该学者旨在说明临时约法( )A权力分散降低行政效率 B赋予议会过大权力C有利于防止专制维护共和 D政体构建本身存在缺陷28从1897年开始,巴黎茶花女遗事歇洛克(福尔摩斯)奇案开场等180余种书风靡全国。1919年,林纾写信给蔡元培称:“若尽废古书,行用土语(白话文)为文字,则都下引车卖浆之徒所操之语,

4、按之皆有文法凡京津之稗贩,均可用为教授矣。”这表明林纾()A坚守传统反对学习西方 B在文化变革中沦为时代的落伍者C轻视群众反对世俗文化 D忧心新文化运动冲击其译著市场29申报社评在1938年的春雷中写道:“抗战八月越,我们有多少牺牲?在英雄的第一期抗战中,我们在战略上采取了挨打主义,在战术上流行的是硬拼主义,在战斗上则普遍地流行着轻生主义。”文中评论的战役是()A武汉会战 B太原会战C徐州会战 D淞沪会战30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末,沈阳、长春等城市的高等院校或外迁,或裁并,或疏散;修建地下防空工事是当时各级革命委员会普遍重视的工作。黑龙江省把工人、农民、机关干部、学生以及街道居民都以民兵的形式组织

5、起来,实现全民皆兵。东北地区出现的这一变化的客观因素是因为( )A边境局势的持续紧张 B“以阶级斗争为纲”错误方针的影响C中苏两国关系开始恶化 D朝鲜半岛“冷战”局面的持续发展311956年,人民日报发表生产组和社员都应该“包工包产”的文章,肯定四川江津地区包工包产到社员的做法。1980年,四川广汉县向阳乡在全国率先取消了“人民公社”的牌子。这反映了()A农业社会主义改造成果 B人民公社在四川的兴衰史C地方积极探索发展之路 D包产到户影响基层组织建设32罗马法规定,当儿子成为将军时,可能会指挥其父;当儿子成为高级官吏时,可能要审判其父。但又规定,家长拥有对子女的生杀权。这表明罗马法()A存在结

6、构性缺陷 B过分强调形式主义C公法与私法分立 D违背人道主义精神33英国国王亨利八世通过搜集史料证明:在英国历史上第一个信奉基督教的国王卢修斯把自由和财产赐予英国教会,当卢修斯写信给阿莱赛利乌斯教皇请他到英格兰传授罗马法时,教皇回信说卢修斯不需要罗马法,因为他已经有了不列颠法律。亨利八世此举的目的是()A否定教会权威 B证明君权神授C没收教会财产 D建立民族国家34 1953一1973年,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国内生产总值的平均增长率分别为:美国35% ,英国35%,法国52%,联邦德国59 %,日本98 %。其经济的高速发展皆因为()A信息产业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增长点B刺激需求、扩大消费以推动

7、经济发展C鼓励出口、限制进口以实现经济增长D充分发挥市场对于经济的调节作用35丘吉尔在二战后初期提出对英国有着深刻影响的“三环外交”,即按重要性由高到低,依次为英联邦环、英美环、英欧环。英国曾经 “三顾茅庐” 最终于1973年如愿加入欧共体,后又多次公投脱欧。英国与欧共体(欧盟)的关系,揭示了()A多极化趋势在加强 B美国霸权主义影响C英国恪守孤立主义 D英国奉行大国思维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5分)材料一 商代流通中普遍使用海贝作货币,到战国,形态各异的铜币开始流行,秦始皇兼并天下后,始终以圆形方孔铜钱作为充当本位货币。汉武帝时,收回了郡国铸币权,正式确定了中央对钱币的铸造、发行和

8、管理权。唐高祖时,废轻重不一的古钱,此后铜钱钱文不书重量,而以“通宝”相称。截至元末,与铜钱并行流通的先后还有黄金、布帛、纸钞和银两。 明初,流通中铜钱与“宝钞”并行,禁金银交易,但江南商贾“不论货物贵贱,均以银定价”。嘉靖初(1522年),“钞久不行,钱大已壅”,朝廷遂“弛用银之禁”。到万历九年(1581年),“一条鞭法”把丁役、土贡等归于田亩,“计亩征银”,白银发展为流通中的主要货币。 摘编自齐涛中国古代经济史等 材料二 1933到1934年,美国在世界市场上大量收购白银,引起中国白银不断外流。加上币制的紊乱,中国屡现金融恐慌。1935年,国民政府公布“币制改革”方案,规定:1935年11

9、月4日起,以中央、中国、交通三银行发行的钞票为法币;所有税收和公私款项均用法币支付,禁止白银在国内流通;白银收归国有,作为外汇准备金,以稳定法币对外汇价。 摘编自吴申元主编中国近代经济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商至元货币发展演变的趋势,并分析明代白银成为流通中的主要货币的原因。(14分)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国民政府时期货币流通领域的突出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这一变化。(11分)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2分)材料 “人是万物的尺度”这句古老的希腊哲学话语,完整的含义至少包括三个层面的解读。第一,人身方面,人必须有人身自由,人不能成为他人的奴隶,就是要把人从

10、奴隶制度下解放出来。第二,精神方面,人必须有精神自由,人不能成为神及其代言人的奴隶, 就是要把人从蒙昧、蒙骗中解脱出来。第三,物质方面,人必须有物质自由,人应当追求理性,追求科学,用发展生产力来克服物质世界的限制,让自然为人类服务。这三个方面构成了人文精神的完整含义,成为西方人文精神的渊源。近代欧洲科学的发展和思想解放运动从根源上说无不滥殇于这一思想,并不断地丰富发展着人文精神的内涵,共同推进了人类在精神层面的自立、自主、自觉和自信。 摘编自张晖明等:人文精神的回归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理论创新 请概括材料中的观点,并结合近代欧洲文明发展的相关知识,任选两个角度对材料中的观点加以论述。(要求:观

11、点明确,史实准确,史论结合。)(12分)45【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5分)材料 清末的开明专制化过程,经历了三个历史阶段:它们是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和清末新政。自变法以后,晚清政权实际上已经自觉或不自觉地进行着从传统专制向开明专制政体转变的历史努力,由于晚清新政的失败与清王朝的崩溃,中国清朝统治者最终并没有完成向开明专制政体的成功转变。然而清末新政却是清朝最后十年社会全面危机时的适应时势之举,应势而变的目的是延续统治。人们常用其宗旨来证明其失败的必然性:“盖不易者三纲五常,昭然如日星之照世;而可变者令甲令乙,不妨如琴瑟之改弦。”然“琴瑟改弦”会改变基调,“假演”的同时也

12、有“真做”的一面。综观中国近代史,不难发现如此全面深刻的改革是罕见的。从发展学角度来审视,清末新政是中国早期现代化的终结点,也是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分水岭,它以并非自愿的自我毁灭为代价,较为全面地开启了现代化的闸门,为辛亥后走上正式起跑线奠定了基础。这样,现代化这个幽灵在中国大地上徘徊彷徨了40年,终于登上前台成为主角。 清末新政的全方位“解毒” (1) 结合材料分析作者把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和清末新政称之为开明专制化运动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政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影响。(9分)46【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5分)材料一 日本投降后军队完全解除

13、武装;战犯交付审判;日本政府必须尊重人权,保障宗教、言论和思想自由;不得保有可供重新武装作战的工业1945年7月26日,中美英波茨坦公告材料二 “(甲)保证使日本不再成为美国的威胁,不再成为世界和平与安全的威胁。(乙)建立尊重他国权利,支持表现了联合国宪章的理想与原则的美国之目的,和平的、负责的政府。”1945年9月22日,日本投降后美国对日基本方针的声明材料三 “我们不仅使日本能够自立,还必须把它培养成为坚强而安定的民主主义国家,以便起到可以防御今后在远东方面发生新的共产主义威胁的堡垒作用。”1948年1月6日,美国陆军部长罗亚尔的演说(1)根据材料,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对日政策是否恪守

14、了波茨坦公告?为什么? (6分)(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概括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对日政策的历史背最。(9分)47【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5分)材料 袁世凯在就任民国元首之后,马上出手遏制蒙藏分离主义运动,在劝告库伦哲布尊丹巴活佛放弃独立的信中,袁世凯反驳哲布尊丹巴对“大清”与“中国”的刻意区分,指出至库伦独立,前清并来允行,中华民国亦断无允准之理。库伦本为民国领土?甚盼熟筹利害,棱我民国受于前清之领土及统治权完全无缺。”劝谕蒙藏令宣布现在政体改建共和,五大民族,均与内地平等。务使蒙藏人民,一切公权、私权。均与内地平等,以昭大同而享清福。”不久。袁世凯又发布命令说现在五族共和,凡蒙,藏,回各地方,同为我中华国领土,则蒙、藏、回各民族,即同为我中华民国国民。自不能如帝制时代再有藩属名称。此后蒙,藏,回疆等处。自应统筹规划,口谋内政之统一。而冀民族之大同。”摘编自章永乐“大妥协”:清王朝与中华民国的主权连续性(1)依据材料,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