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有关负责人就小升初实施意见答记者问 .pdf

上传人:zh****71 文档编号:134047888 上传时间:2020-06-02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61.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部有关负责人就小升初实施意见答记者问 .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教育部有关负责人就小升初实施意见答记者问 .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育部有关负责人就小升初实施意见答记者问 .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部有关负责人就小升初实施意见答记者问 .pdf(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育部有关负责人就小升初实施意见答记者问 小学升入初中免试就近入学工作 以下简称小升初 一直是人民群众关心 关 注和热议的话题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 义务教育法 关于适龄儿童 少年免试就 近入学相关规定和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要求 完善小升初制度 教育部印发了 关 于进一步做好小学升入初中免试就近入学工作的实施意见 以下简称 意见 教育部有关负责人就 意见 回答了记者的问题 1 意见 是紧随十八届三中全会全面深化改革的步伐而生的 请谈谈出台 这一重大政策的考虑 答 义务教育法 规定适龄儿童 少年免试就近入学 就如何贯彻实施 尚无具体规定 小升初关系千家万户 备受人民群众关注 一直是义务教育工作的重点和

2、难 点 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共同努力下 经过持续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大力规 范办学行为 小升初基本保持了平稳有序 但是 由于大城市优质教育资源分布 尚不均衡 调整需要时间 利益需求多元 仍不同程度地存在义务教育择校问题 影响了社会对教育的满意程度 不利于和谐稳定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要求全面深化教育改革 推进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工 作 破解择校难题 出台 意见 是教育系统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具 体举措 是推进国家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是深入开展群 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成果 是建设为民 务实 清廉政府的具体行动 是 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生动体现 具有重大意义 当前

3、出台相关实施意见的目的是严格执行 义务教育法 规定 按照 教育 规划纲要 和 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 要求 在加快均 衡发展义务教育的同时 综合施策 突出重点 着重规范 进一步明确小升初划 片入学模式 对口升学流程 入学办理方式 信息公开办法 落实各级政府和教 育部门职责 强化工作监管和社会监督 全力推进权利公平 机会公平 规则公 平 全面提高小升初工作水平 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教育工作满意程度 2 据了解 意见 涉及的政策和做法在全国一些省市已经实行了数年 效 果如何 答 免试 就近入学是 义务教育法 确定的原则 具体如何操作 我们指 导各地结合实际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实践 一些

4、地方总体效果不错 河北 山东 辽宁 浙江 山西等地已经形成了相对稳定 成熟和有效的做法 北京 天津等 大城市也有进展 两年来 我们着力研究这些典型地区的做法 2013年以来 结 合 减负万里行 和治理择校专项检查重点剖析山东济南 济宁 北京东城 西 城 天津 河北石家庄的做法 提炼形成了小升初制度设计的内涵和规则 意 见 成文后 又反复征求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大家一致认为 意见 的有关规定来自实践 可行性和操作性都比较强 其出台和实施将使 义务教育法 免试就近入学原则更好地落地生根 取得实效 3 请介绍一下 意见 的主要内容 一是合理划定招生范围 明确县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在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指导

5、统筹下 根据适龄学生人数 学校分布 所在学区 学校规模 交通状况等因素 按照就近入学原则依街道 路段 门牌号 村组等 为每一所初中合理划定对口 小学 二是有序确定入学对象 明确划片后 为每个初中确定入学对象 生源 的 具体方式 允许各地根据实际采取对口直升和随机派位两种方式安排小升初升 学 三是规范办理入学手续 要求县域内初中新生入学手续办理工作要在同一时 段进行 学生及父母或其他法定监护人持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的有效证明办理 入学手续 四是全面实行阳光招生 提出实行阳光招生的具体要求 强调最大限度公开 每所初中划片范围 招生计划 程序时间 招生结果等相关信息 五是逐步减少特长招生 要求弱化个

6、人兴趣爱好及特长与招生入学挂钩 逐 步减少特长生招生学校和招生比例 到2016年经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批准招收特长 生的学校所招收的特长生比例应降到5 以内 没有特长生招生方式的地方不再增 设该方式 六是做好随迁子女就学 要求省级教育行政部门依法制订外来务工人员随迁 子女初中入学的政策措施 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具体做好实施工作 坚持深化改革 分类推进 区分城市规模妥善解决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小升初问题 同时 强调要通过大力推进均衡发展 试行学区化办学 加强组织领导 加 强宣传引导 为小升初工作提供保障和支持 义务教育是基本公共服务 提供义务教育是政府的责任 因此义务教育入学 是政府行为 而不是学校行为

7、 学校没有选择学生的权利 根据 义务教育法 确定的管理体制 意见 要求小升初组织实施的每个环节均由县级教育行政部 门主导进行 4 有家长问 我所居住的地方有好几所初中 教育质量不同 大家都想被划 入优质初中所在的招生片区 如何确保划片的公平 答 为确保划片公平主要采取以下措施 一是明确责任 小学升初中招生范 围划片是小升初就近入学的基础性工作 合理划片是工作的核心 也是广大群众 关心和担心的工作环节 划片合不合理关乎政府公信力 关系到广大群众对教育 公平的认同度 根据 义务教育法 确定的管理体制 意见 明确县级教育行 政部门是小升初划片招生工作的责任主体 具体实施招生范围划定工作 二是优 质共

8、享 意见 确定的主要划片方式是 单校划片 即直接为每一所初中合 理划定对口小学 考虑到学校间发展水平不平衡 意见 同时规定 优质初中 要纳入 多校划片 范围 即按照初中新生招生数和小学毕业生基本相当的原则 为多所初中划定同一招生范围 多校划片的各片区办学水平要大致均衡 多校划 片的初中 采取随机派位的方式确定录取学生 三是加强监督 意见 要求片 区划定后保持相对稳定 确需调整时要由县级教育行政部门邀请相关单位和家长 代表参与 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 确保整体工作在社会监督下进行 争取 全社会的理解和认可 5 意见 允许填报优质学校 如何确保机会公平 学生没有被录取怎么办 答 意见 允许多校划

9、片 即招生片区内不止一所初中 但由于初中间教 育质量有差异 实现均衡还需要过程 为确保优质初中入学机会均等 当前 允 许片区内所有学生报名 当出现学生报名人数多于招生人数情况时 要采取随机 派位的方式确定录取学生 随机派位是指采取摇号等方式随机确定初中学校录取学生 为确保随机派位 工作的公平 公正 公开 要事先告知 切实保障家长 学生的知情权 要统一 实施 县级教育部门统一组织小学生毕业信息登记 入学志愿征集 统一受理审 核入学申请 集中公示招生录取结果 要全程监督 邀请有关部门和代表参与 主动接受监督 杜绝暗箱操作 徇私舞弊 未能进入参加派位学校的学生 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将根据就近原则安排进入

10、 其他未招录满的学校就读 由于有优质高中招生指标合理分配到初中的政策 初中在一般学校就读的学 生同样有机会进入优质高中 6 有农民工朋友问 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上初中是如何规定的 答 意见 根据 义务教育法 明确的管理体制规定 小升初组织实施的 每个环节均由县级教育行政部门主导进行 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初中入学总体 原则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确定 具体实施也是由县级进行 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 女升入初中就读的 应提前向输入地县级教育部门咨询 7 小学择校的 能否在该小学附近就近升入初中 答 原则上 学生应在户籍地 父母或其他法定监护人工作或居住地入学 符合这些条件的 按照 意见 规定 小学毕业后可升

11、入该小学对口划片的初中 不符合条件的 由小学所在地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具体规定 对于小学人户分离但初中想回户籍所在地学校就读的学生 意见 要求由 县级教育行政部门统一受理 审核 统筹安排就学 请家长在小升初前夕关注户 籍所在地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公布的招生入学办法 8 意见 是否适用民办初中 答 义务教育法 关于适龄儿童 少年免试就近入学原则适用于公办义务 教育学校 意见 没有注明的 均指公办学校 免试 是普遍的入学原则 是法律赋予适龄儿童 少年的权利 就近 则是法律对政府保障入学设置的义 务 所以 对于民办学校 意见 仅要求公办和民办学校均不得采取考试方式选 拔学生 9 意见 对于规范初中招收特长生

12、做出了哪些规定 为什么这样规定 答 意见 对规范和减少特长生招生有明确规定 义务教育是国家依法统 一实施的 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 具有强制性 免费性和普及性 免试就近入学是根据义务教育的性质和少年儿童身心发展规律所确定的基本原 则 既是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要求 也是淡化基础教育竞争性色彩的导向性举 措 其目的是推进区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引导学校实施素质教育 促进学生全 面发展 但一些地方将特长与招生挂钩 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 所以 意见 要求逐步减少特长招生 特长生招生必须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审批 目前没有特 长生招生方式的省份不再增设该方式 意见 对规范和减少特长生规划了时间 表和路

13、线图 逐步减少特长生招生学校和招生比例 到2016年省级教育行政部门 批准招收特长生的学校所招收的特长生比例应降到5 以内 关于特长生的招生入 学具体办法 授权给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制订 10 如何确保 意见 有关政策落到实处 答 要努力做到多措并举 透明公开公正 特别要广泛接受社会监督 一是 规范入学 阳光招生 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主动接受监督 二是多措并举 配 套实施 通过改造薄弱学校 校长教师交流 试行学区化办学等举措 缩小学校 办学差距 为规范小升初夯实工作基础 三是强化责任 抓好落实 教育行政部 门 一把手 要负总责 分管领导具体负责 明确岗位职责 加强协调配合 建 立科学有序 运转高效 公正透明的小升初工作机制 四是加大查处力度 决不 姑息迁就 充分发挥惩戒的警示作用 意见 是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深化改革要求的具体举措 需要全社会的理 解 支持和全方位的参与 监督 只有大家共同努力 才能保证取得实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