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菏泽专版)2018中考化学总复习 第三部分 模拟检测 冲刺中考 综合检测卷(二)课件 新人教版

上传人:012****78 文档编号:133971380 上传时间:2020-06-01 格式:PPT 页数:23 大小:1.2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菏泽专版)2018中考化学总复习 第三部分 模拟检测 冲刺中考 综合检测卷(二)课件 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菏泽专版)2018中考化学总复习 第三部分 模拟检测 冲刺中考 综合检测卷(二)课件 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菏泽专版)2018中考化学总复习 第三部分 模拟检测 冲刺中考 综合检测卷(二)课件 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菏泽专版)2018中考化学总复习 第三部分 模拟检测 冲刺中考 综合检测卷(二)课件 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菏泽专版)2018中考化学总复习 第三部分 模拟检测 冲刺中考 综合检测卷(二)课件 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菏泽专版)2018中考化学总复习 第三部分 模拟检测 冲刺中考 综合检测卷(二)课件 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菏泽专版)2018中考化学总复习 第三部分 模拟检测 冲刺中考 综合检测卷(二)课件 新人教版(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部分模拟检测冲刺中考 菏泽市二 一八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 综合检测卷 二 时间 60分钟满分 50分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 1C 12O 16Na 23S 32Zn 65 一 识别与选择 本题包括10小题 每小题2分 共2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根据日常经验和你所学的化学知识 判断下列变化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酿制甜酒B 煤炭燃烧C 瓷器破碎D 钢铁生锈 C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如果有新物质生成 则属于化学变化 反之 则属于物理变化 A中酿制甜酒发生的是缓慢氧化 生成了新物质 属于化学变化 B中煤炭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等新物质 属于化学变化 C中

2、是瓷器的形状发生了变化 没有生成新物质 属于物理变化 D中钢铁生锈生成了铁锈等新物质 属于化学变化 2 健康的生活离不开化学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钙是人体中的微量元素B 油脂是重要的营养物质 可大量摄入油脂C 鸡蛋含有丰富的蛋白质D 淀粉酶属于糖类 可用于为人体提供能量 C钙是人体中的常量元素 油脂是重要的营养物质 但不可大量摄入 淀粉酶属于蛋白质 3 下列化学用语与含义相符的是 A 2N 表示1个氮分子由2个氮原子构成B CH4 表示该物质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 4C C2H5OH 表示该物质由三种元素组成 且1个分子中含9个原子D FeO 表示氧化铁 C2N表示2个氮原子 CH4可

3、表示1个甲烷分子中碳原子和氢原子的个数比为1 4 C2H5OH可表示该物质由三种元素组成 1个分子中含有2个碳原子 6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 共9个原子 FeO中氧元素显 2价 铁元素显 2价 表示氧化亚铁 4 有甲 乙 丙三种金属 如果将甲 乙 丙分别投入到CuSO4溶液中 一段时间后 甲 丙表面出现红色物质 乙没有明显现象 再将大小相同的甲 丙分别放到相同的盐酸中 甲 丙均产生气泡 但甲产生气泡的速度明显快于丙 则甲 乙 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 A 甲 丙 乙B 丙 乙 甲C 甲 乙 丙D 丙 甲 乙 A根据与CuSO4溶液反应 甲 丙表面出现红色物质 乙没有明显现象 可以判断甲 丙的活动

4、性比乙强 再根据将大小相同的甲 丙分别放到相同的盐酸中 甲 丙均产生气泡 但甲产生气泡的速度明显快于丙 可以判断甲的活动性比丙强 则甲 乙 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甲 丙 乙 5 下列实验方案的设计中 不正确的是 A 用灼烧法鉴别羊毛纤维和棉纤维B 用适量稀硫酸清除铁制品表面的铁锈C 用适量熟石灰除去氯化钠溶液中少量的碳酸钠D 用足量稀盐酸检验久置的氢氧化钠固体是否变质 C羊毛纤维在燃烧的时候会有烧焦羽毛的味道 而棉纤维没有 铁锈是金属氧化物 能和稀硫酸反应生成可溶性盐和水 用适量熟石灰除去氯化钠溶液中少量的碳酸钠的过程中 生成了新的杂质 氢氧化钠固体变质会生成碳酸钠 在遇到稀盐酸的时候会有气

5、体二氧化碳产生 6 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 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B A 甲的化学式为NH3B 该反应是置换反应C 丙 丁属于氧化物D 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发生了变化 B观察四种分子的结构可知 甲 乙 丙 丁分别是NH3 O2 NO H2O 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 因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NH3 5O24NO 6H2O 甲的化学式为NH3 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及化学方程式可知 该反应的生成物是两种化合物 因此不属于置换反应 丙 丁分别是NO H2O 都属于氧化物 根据微观示意图可知 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发生了变化 7 如图所示 是甲 乙 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6、 t 时 甲 乙 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相等B 在两份相同质量的水中分别加入甲与丙 达到饱和时溶解甲的质量大于丙C 相同温度时 甲 乙 丙三种饱和溶液 其质量分数关系为甲 乙 丙D 甲中混有少量丙时 可采用高温制成热的饱和溶液 再蒸发结晶提纯甲 At 时 甲 乙 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在此温度下 甲 乙 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相等 B C均未指明具体温度 无法判断结论是否正确 甲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大 丙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小 故当甲中混有少量丙时 可采用高温制成热的饱和溶液 再降温结晶提纯甲 8 下列有关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 A 纯碱 烧碱属于碱B 塑料 羊毛属于合成材料C

7、淀粉 蛋白质属于有机物D 生石灰 熟石灰属于氧化物 C纯碱是碳酸钠 碳酸钠属于盐 A错误 羊毛属于天然纤维 B错误 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其中一种是氧元素 熟石灰是氢氧化钙 它由三种元素组成 不属于氧化物 D错误 9 阿司匹林的分子式为C9H8O4 下列关于阿司匹林的说法正确的是 A H O原子个数比为1 8B 相对分子质量为180C 阿司匹林中含21种元素D 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 B在分子式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分子中的原子个数 由阿司匹林的分子式为C9H8O4可知 H O原子个数比为2 1 故A选项错误 阿司匹林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2 9 1 8 16 4 180 故B选项正确

8、元素只讲种类不讲个数 阿司匹林由碳 氢 氧三种元素组成 1个阿司匹林分子由21个原子构成 故C选项错误 在阿司匹林的分子中 碳的相对质量为12 9 108 氢的相对质量为1 8 8 氧的相对质量为16 4 64 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 故D选项错误 D滴加酚酞溶液 溶液变红色 说明溶液显碱性 其pH 7 故A选项实验结论正确 滴加石蕊溶液 溶液变红色 说明溶液显酸性 其pH 7 故B选项实验结论正确 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通入澄清石灰水 出现白色浑浊 该气体可能是CO2 故C选项实验结论正确 滴加氯化钡试剂 有白色沉淀生成 溶液中可能含有离子 也可能含有银离子 10 根据下面实验内容和实

9、验现象推出的结论中 错误的是 解析 1 氦气属于稀有气体 化学性质很稳定 并且氦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小 氢气是可燃性的气体 氢气逸出后跟空气混合达到爆炸极限 遇火会发生爆炸 所以从安全角度考虑可用氦气代替氢气填充气球 2 不锈钢制品经久耐用利用的是不锈钢硬度大 耐腐蚀等 3 用洗洁精清洗餐具上的油污 利用了洗洁精的乳化作用 4 氢气具有可燃性 故可作燃料 二 理解与应用 本题包括4小题 共16分 11 4分 请用你具备的化学知识回答下面问题 1 氦气代替氢气填充气球理由是 氦气化学性质很稳定 并且氦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小 2 不锈钢制品经久耐用利用的是 不锈钢硬度大 耐腐蚀 3 洗洁精清洗餐具油污利用

10、的是 洗洁精的乳化作用 4 氢气可以作燃料原因是 氢气具有可燃性 解析 1 核外电子排布时 必须内层排满以后再向外排 因为第三层已经排了5个电子 第二层最多排8个电子 故第二层排了8个电子 原子中核内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 故该原子的质子数为2 8 5 15 磷的原子序数是15 故该元素为磷元素 元素符号为P 该原子核外有三个电子层 故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三周期 2 SO2中S O元素原子的质量比为32 16 2 1 1 根据化学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可知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S 3O2 2SO2 2H2O 12 4分 1 右图为某元素的原子示意图 请据此回答 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为 P 该元素位于元素

11、周期表中的第 3 或三 周期 2 下图是一定条件下 某化学变化的微观示意图 据图回答问题 SO2中S O元素原子的质量比为 1 1 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H2S 3O2 2SO2 2H2O 反应条件不作要求 13 4分 酸 碱 盐在生活 生产中应用广泛 为了便于理解和记忆 小丽同学总结了碱的化学性质如图 请你根据要求完成下列问题 1 小丽同学发现 以前取用氢氧化钠溶液时试剂瓶忘记盖瓶塞 依据反应 说明NaOH必须密封保存 否则在空气中容易变质 如果该溶液变质 则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NaOH CO2 Na2CO3 H2O 2 要检验该氢氧化钠溶液已变质 选择下列试剂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B

12、 A 稀HClB 酚酞溶液C CaCl2D Ca OH 2 3 为了验证反应 小丽将无色酚酞溶液分别滴入NaOH溶液和澄清石灰水中 溶液由无色变成红色 原因是它们在水溶液中能电离出 OH 4 依据反应 DKOH能与下列物质反应的是 C A H2SO4B BaCl2C CuSO4D Na2CO3 解析 1 氢氧化钠易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 生成碳酸钠和水 2 氢氧化钠变质即其中含有碳酸钠 滴加稀盐酸 有气泡生成 说明溶液中含有碳酸钠 已变质 碳酸钠也显碱性 也能使酚酞溶液变红色 因此无色酚酞溶液不能验证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 滴加氯化钙溶液 有白色沉淀生成 说明溶液中含有碳酸钠 已变质 滴加氢氧化

13、钙溶液 有白色沉淀生成 说明溶液中含有碳酸钠 已变质 3 碱中都含有氢氧根离子 能使无色酚酞溶液由无色变成红色 4 依据反应 知 碱可以和盐反应 H2SO4是酸 BaCl2 Na2CO3是盐 但不与KOH反应 CuSO4是盐 和KOH相互交换成分有氢氧化铜蓝色沉淀生成 14 4分 A F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 他们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表示转化关系 所涉及反应均为初中常见的化学反应 其中A俗称生石灰 C是最常用的溶剂 C与F元素组成相同 1 C的化学式是 H2O 2 D的一种用途是 作建筑材料 或补钙剂等 合理即可 3 A B反应的基本类型是 化合反应 4 F 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H2O22

14、H2O O2 解析 A俗称生石灰 则A是氧化钙 D能生成A 氧化钙 则D为碳酸钙 C是最常用的溶剂 则C为水 C与F元素组成相同 则F为过氧化氢 F 过氧化氢 能生成E 且E和C 水 之间能相互转化 则E为氧气 A 氧化钙 能生成B B能生成C 水 则B为氢氧化钙 1 C为水 化学式为H2O 2 D是碳酸钙 可作建筑材料等 3 A B的反应是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 属于化合反应 4 F E的反应是过氧化氢产生氧气的反应 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 O2 三 实验与探究 本题包括2小题 共9分 15 3分 实验室常用下列装置来制取氧气 1 写出编号 的仪器名称 酒精灯 2 用过氧化氢溶液

15、和二氧化锰来制取氧气时 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乙 填 甲 或 乙 若用丙装置除去氧气中的水蒸气 丙中盛放的液体试剂是 浓硫酸 16 6分 某研究小组对自动充气气球 示意图如下 进行下列探究 查阅资料 该反应充气原理是 通过挤破液体包 使液体与白色粉末接触产生二氧化碳气体 实现气球自动充气 1 为检验气体是二氧化碳 可选用 澄清石灰水 填试剂名称 探究一 液体包内溶液酸碱性的探究 2 室温时 用pH试纸测得溶液的pH 3 该溶液呈 酸 性 探究二 白色粉末成分的探究 猜想与假设 甲同学认为是碳酸钙 乙同学认为是碳酸钠 丙同学认为是碳酸氢钠 设计并进行实验 3 将少量白色粉末放入水中搅拌 固体全部溶

16、解 说明甲同学的猜想 不正确 填 正确 或 不正确 4 室温时 分别向盛有碳酸氢钠 碳酸钠和白色粉末样品的锥形瓶中注入等体积 足量的10 盐酸 装置如右图 记录如下表 实验 的化学方程式为 NaHCO3 HCl NaCl H2O CO2 表中a 0 10 分析并得出结论 5 如何从上表中获取证据并得出结论 根据表中CO2体积与锥形瓶内物质的质量关系 实验 与实验 相同 可得出白色粉末的成分为碳酸氢钠 合理即可 解析 1 检验二氧化碳用澄清石灰水 2 pH 7 溶液显碱性 pH 7 溶液显中性 pH 7 溶液显酸性 故当溶液的pH 3时 该溶液呈酸性 3 碳酸钙难溶于水 4 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HCO3 HCl NaCl H2O CO2 做对比实验时要控制变量 故a 0 10 5 根据表中CO2体积与锥形瓶内物质的质量关系 实验 与实验 相同 可得出白色粉末的成分为碳酸氢钠 四 分析与计算 本题包括1小题 共5分 17 某化学兴趣小组对某铜锌合金样品进行实验探究 称取样品10 0克 再将100 0克稀硫酸逐滴滴入 实验情况如图所示 求 1 铜锌合金中 Zn的质量分数是 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