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大学网络教育201403高起专行政管理4社区概论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33955339 上传时间:2020-06-0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南大学网络教育201403高起专行政管理4社区概论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江南大学网络教育201403高起专行政管理4社区概论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江南大学网络教育201403高起专行政管理4社区概论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江南大学网络教育201403高起专行政管理4社区概论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江南大学网络教育201403高起专行政管理4社区概论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南大学网络教育201403高起专行政管理4社区概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南大学网络教育201403高起专行政管理4社区概论(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江南大学现代远程教育2015年下半年 考试大作业考试科目:社区概论一、大作业题目(内容):社会管理成为新世纪以来党和政府非常关切的问题。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后,党和政府将健全治理体系、提升治理能力作为解决当前我国改革发展过程中问题重要举措。材料1:201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创新和完善乡村治理机制。在有实际需要的地方,扩大以村民小组为基本单元的村民自治试点,继续搞好以社区为基本单元的村民自治试点,探索符合各地实际的村民自治有效实现形式。进一步规范村“两委”职责和村务决策管理程序,完善村务监督委员会的制度设计,健全村民对村务实行有效监督的机制,加强对村干部行使权力的监督制约,确

2、保监督务实管用。激发农村社会组织活力,重点培育和优先发展农村专业协会类、公益慈善类、社区服务类等社会组织。构建农村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开展突出治安问题专项整治,推进平安乡镇、平安村庄建设。材料2:近年来,无锡作为全国经济社会非常发达的地区,新型农村社区发展速度非常快。典型农村社区特征逐渐减少,而逐渐显现的更多是村改居、混居型的集镇或城市社区。方庙社区是在2004年由两个村合并行成的,同样是地处在太湖新城的核心地区,交通便利,辖区4.05平方公里的面积,下设有三十六个居民小区,常住人口四千五百八十五人,暂住人口近五千五百多人,是一个居民较多、流动人口也较多的综合性的社区。 葛埭社区位于雪浪街

3、道,依山傍水,辖区面积3.467平方公里,由过去的两个村庄合并形成的合区,现常住一千二百多户,暂住三百六十多户,总人口近五千人,有三十四个居民小组,社区现有工商企业近六十家。在城乡统筹发展过程中,社区建设和发展成为当前发达地区基层党和政府面对的重要任务之一。请结合社区概论相关章节内容,就材料1和材料2中的相关内容,回答如下两个问题。问题1:什么是农村社区?(4分)农村社区的类型或特征有哪些?农村社区的功能是什么?(16分)1、 农村社区是相对于传统行政村和现代城市社区而言的,是指聚居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农村居民在农业生产方式基础上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2、根据发展的时间顺序和居民点分布的状况,

4、农村社区可分为散村、集村、集镇等类型。a.散村社区它是最初形成的或因特殊地理环境而形成的零散的小村落。这类社区的特点是:一般发育程度低,聚居程度不高,三五家,七八家在一起,非亲即故。居民大多从事种植、养殖业,经济单一,居民往来频繁,相知甚深,守望相助,关系密切。但这类社区一般与外界较隔绝,信息不灵,交通不便,居民传统观念强,比较保守,社区变迁缓慢,社会流动较少。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散村社区一般逐渐向集村社区过渡。b.集村社区它是人数较多,规模较大,居住较集中的村庄,一般是几十户甚至几百户聚居在一起,多以平原、沿海、交通沿线、三角洲等地为聚居点。集村社区的人际关系不如散村密切,血缘氏族关系开始淡

5、化,常以一个或数个大姓宗族杂以外来的居民共同聚居。社会组织、社会制度则较散村多。集村多有服务中心,有的集村已有期集或集市。c.集镇社区由集村发展而成,已成为农村小型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在现代集镇中,已有加工业、商业、服务业等,这类社区已成为农村小型商品集散地和农村工业基地。集镇社区中,经济结构和居民成分比集村更为复杂,人际关系比集村更为疏远,居民间的血缘关系和地缘关系逐步向业缘关系过渡,居民的传统观念也逐步向现代观念转变,社会组织和社会制度则更为健全。随着农村商品化、社会化、现代化的发展,集镇的社会功能日益多样。除了上述的划分之外,还可按区位将农村社区划分为平原村、滨湖村、沿海村、山村以及城

6、郊农村等;按所从事的行业划分为农业村、渔村、牧村、矿业村、综合村等。 特征:3、农村社区的功能:就我国的农村社区的情况而言,一是具有经济功能。主要表现为农村社区发挥着组织、协调、管理生产经营活动,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等作用。二是具有政治功能。主要表现为农村社区发挥着贯彻执行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维护村民的合法权益,建立和发展各类社区组织,推进村民自治和基层民主法制建设等作用。三是具有文化功能。主要表现为农村社区担负着发展教育事业、组织开展文化娱乐和体育活动,组织开展为农村社区组织具有维护本社区的治安秩序、调解民间纠纷、管理计划生育、维护社区的社会稳定等项功能。五是具有社会建设的功能。如发展本

7、社区的社会保障和福利事业。问题2:当前我国发达地区城乡统筹建设过程中,新型农村社区建设面临的较多任务和挑战。请以“城镇化进程中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现状与对策”为题,撰写一份2000字左右的小论文。(80分)特别提示:本次大作业上传截止时间为2015年11月7日。切记!切记!城镇化进程中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现状与对策一、农村新型社区概述近年来,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深入开展以及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推进,各地区农村社区建设纷纷启动,并出现了各种农村社区示范基地和实验基地,农村新型社区的概念应运而生。山东省农村新型社区和新农村发展规划(20142030年)明确了农村新型社区的概念:农村新型社区是在规划引导下农村居民点

8、集中建设,形成具有一定规模和产业支撑、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完善、管理民主科学的农村新型聚落形态。同时该规划将农村新型社区划分为两类:在城镇规划用地内选址,逐步纳入城镇管理的城镇聚合性社区,以及由多个村庄合并新建或单个较大村庄改造而形成的村庄聚集性社区。农村新型社区既有别于传统的行政村,又不同于现代城市社区,它是由若干行政村合并在一起,统一规划,统一建设,或者是由一个行政村为聚居点建设而成。农村新型社区建设,既不等同于村庄翻新建造楼房,也不是简单的人口聚居,而是要在新型城镇化总规划的引领下,在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指导下,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加快缩小城乡差距,在农村营造一种新的社会生活形态。农民

9、既不远离土地,又能集中享受城市化的生活环境。与传统农村社区相比,农村新型社区有以下新特点:第一,居民的整体素质以及整个社区文明程度较高,社区内管理有序、服务完善、环境优美、生活便利、人际关系和谐;第二,新型社区在党的领导下实行居民自治,社区内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居民真正实现自己当家作主;第三,农村新型社区坚持以人为本,注重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包括物质、精神以及环境生活质量,尤其在精神生活质量方面,社区教育发挥着极大的作用;第四,农村新型社区把改善人居环境放在重要位置,是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新型发展模式。二、农村新型社区建设存在的问题近年来,我国已建成了一批功能完善、环境

10、良好的农村新型社区,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但由于种种原因,也依然存在如下问题。1社区居民观念陈旧,学习动机不强长期以来,由于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农村各类教育水平落后,农民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继续学习困难。因此学习的积极性较低,缺乏接受新知识的迫切性,对“知识改变命运”的认识不够深刻。据了解,部分农民认为学习知识、接受培训是年轻人的事情,离开学校就意味着学习的结束,缺乏终身学习的观念。并且,长期自给自足的农户个体经营使农民形成了封闭保守的思想观念,目光短浅。传统农民的生产和生活往往局限在狭小的乡村范围之内,乡村既是他们的生产场所,又是一种社会生活环境,交往的对象主要限于血缘和地缘的关系

11、,他们闭塞于农村一隅,较少与外界联系。这使一部分农民的眼光变得狭窄,往往只考虑家庭、亲属之间的事,在社会生活中表现出明显的孤立性特征,比较安于现状,很难接受新的思想。只有让他们看到实际利益,他们才能改变认识。比如社区垃圾分类回收,如果不能让居民切身感受到垃圾分类回收的意义,此举就很难推广下去。再者,进入社区之前的农民长期从事简单的体力劳动,如农业生产、建筑、清洁工、服装加工等,多是动作技能型劳动,对知识的需要少之又少。没有需要就不会产生学习的动机。有些人认为学习技术、知识既费时又花钱,担心自己能力不够无法学成而停滞不前。有些农村新型社区管理者积极响应国家构建学习型社区的号召,意识到了革新社区居

12、民观念的重要性,但也因为教育或学习活动流于形式,进一步固化了新型社区居民“学习无用”的观念。2社区转移劳动力数量庞大但技能水平较低随着新型城镇化的大力发展,我国农业转移劳动力的数量迅速增长,但整体综合素质仍然较低,难以适应新型城镇化建设对劳动力素质的要求。尤其是在农村新型社区建设的背景下,新型农村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实现了集约生产经营,产生了大量的富余劳动力。这些农村富余劳动力如果不继续提升自身素质,依然维持以往的知识、技能水平,将难以适应农村新型社区建设背景下的产业需求,这必将导致农村富余劳动力无法转岗,陷入失业困境。传统农民变成新型社区居民不仅包括生活角色的转换,更重要的是职业角色的转变。

13、农业转移劳动力只有逐步提升就业技能才能在农村新型社区中安居乐业。目前,他们安居乐业的最大障碍在于其受教育水平比较低,缺乏适应新型城镇或者新型社区中新产业的职业技能。根据国家统计局抽样调查结果,2013年全国农民工总量26894万人,比上年增加633万人,增长24%。接受过技能培训的农民工比上年提高19个百分点,但依然处于较低水平,仅占327%。1980年以后出生的新生代农民工中,初中以下文化程度占61%,初中占606%,高中占205%,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占128%。在老一代农民工中,初中以下文化程度占247%,初中占612%,高中占123%,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占18%。通过上述数据可以看出,我

14、国农业转移劳动力的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总体在初中及以下水平,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占有率低。较低的文化素质导致农业转移劳动力的择业范围狭窄,就业层次不高,只能选择简单的体力劳动。“要真正完成农民到新型市民的角色蜕变,最重要的是通过教育来激发所有背负沉重的乡村文明的新市民,经历一个在现代城市文明中的再适应过程,才能达到市民角色的重塑和再造。”因此,实现农业转移劳动力的市民化关键在于再教育,特别是能够提升农业转移劳动力的就业技能的再教育。3农村社区环境问题突出按照国家的部署,我国部分省市已经建成了一批环境良好的农村新型社区,有效改善了农民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以山东省为例,山东省农村新型社区和新农村发展

15、规划(20142030年)指出,2013年,山东村庄有生活垃圾收集点的村庄达78%。已建农村新型社区集中供水率100%,燃气覆盖率493%,供暖覆盖率299%,通宽带率486%,建设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社区比例578%,平均每个社区有垃圾收集点115个。该规划并提出了建设环境优美农村新型社区的发展目标:通过农村新型社区和新农村建设,对乡村环境进行整治,改善农村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积极推进生态镇(村)创建活动。但是,我们为农村新型社区建设取得成绩欣喜的同时,也应该看到这项系统的大工程背后存在的环境问题。首先,农村新型社区居民受传统离散式的居住方式的影响,社区生活方式不适应,环境保护意识差。据实地考察了解,部分社区居民将农业用具、秸秆、生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