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涪陵第十九中学校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六学习主题 第2课 近代社会生活导学案(无答案) 川教版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33893675 上传时间:2020-05-31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7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庆市涪陵第十九中学校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六学习主题 第2课 近代社会生活导学案(无答案) 川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重庆市涪陵第十九中学校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六学习主题 第2课 近代社会生活导学案(无答案) 川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重庆市涪陵第十九中学校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六学习主题 第2课 近代社会生活导学案(无答案) 川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庆市涪陵第十九中学校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六学习主题 第2课 近代社会生活导学案(无答案) 川教版(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近代社会生活一、学习目标1、了解两次工业革命和辛亥革命对中国社会生活的影响。掌握火车、轮船、电报、电话以及照相、电影的传入,新闻报纸、出版事业的出现,中国社会习俗的演变概况。2、站在历史发展的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3、深刻认识科技的进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并逐步影响和改变社会的方方面面,丰富了社会生活。 二、学习重难点学习重点:近代交通通讯在中国的出现。 学习难点:分析剪发辫、改称呼的原因。 自习(通读全文,根据学导文完成自习)新式交通工具的出现1、传统交通工具: 和 。2、新式交通工具:鸦片战争后,以机械为动力的 、 等逐渐从西方传入中国。3、中国第一家轮船运输公司:1873年, 创办的“ ”在

2、 成立。4、新式交通工具的特点: 与 ,有力促进 ,方便了 。二、新式通讯工具的出现1、新式通讯工具: 、 。2、中国自行架设的第一条电报线: 世纪 年代,出现在 与 之间。3、中国首先使用电话的地方: 。三、大众传播媒体的创办1、中国人自办的第一份近代报纸: 年,在 出版的 。2、辛亥革命后最著名的报纸: 年,在 创办的 。其特点是除刊登新闻,还发表 的评论,副刊自由谈发表 的文章。3、报纸影响:报纸成为人们了解中国和世界的重要窗口,同时也成为人们针砭时政的重要媒介。4、民营近代出版业中最负盛名的印书馆 年,创办于 的 。主要 ,编印 ,出版 ,翻译 。5、近代出版业的作用:广泛传播 、保存

3、 和促进 的发展。娱乐方式的变化照相技术和电影艺术传到中国的时间: 社会习俗的变化1、“剪辫令”:辛亥革命后, 颁布了“剪辫令”。2、新式服饰:清王朝被推翻后, 、 、 等新式服装流行起来。2、礼节、称呼的变化:叩头等繁复旧式礼节被 取代,随后改为 。“大人”“老爷”改为“ ”“ ”,政治理想相同的人互称“ ”,表明国民 的观念逐渐取代传统的 。自疑在预习过程中,我对本课内容还存在以下疑难:自探创设情景导入:观赏一些近代的资料、图片或仿制生活用品。二、阅读思考,合作交流。活动: 说说申报有什么特点?自测1商务印书馆创办于()。A.上海B.北京C.香港D.广州2.辛亥革命时期的“剪辫”、“放足”行动有什么意义?自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的收获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